這跟華夏大地上大多的地名命名方式都有衝突。在其他的地方,這樣的地方多半是要被命名為李崗。
忠叔後來也跟汪蠻蠻討論過這個話題,兩人的一致意見是:當初也是李崗來著,隻是當時人的書寫習慣是自右向左,也就弄成了後來的模樣。
在一處叫做“進士第”的牌坊前,車子停下了。汪蠻蠻打開了車窗,驚訝地道:“忠叔,這裏沒有人家呀!”
“是沒有人家的。”忠叔憨厚地笑了起來,“不過,這裏是進士第,是當初的乾隆爺禦賜的匾額。到了這裏,文官下轎,武將下馬。咱們到了這裏,也不能逾越這個規矩吧。”
“那是自然!”汪蠻蠻聽了這種講究,立馬就下了車。
門口有個小孩子,正在那裏玩著蹦蹦車,就是最常見的那種。幸好現在的水泥路都修到了家門口,不然這種地方還真的不是人玩的地方。
“爺爺,奶奶,有客人來了。”看到有人來,小孩子也不再玩了,就火速地奔了進去。
不大一會兒,就有人從裏麵走了出來。老先生也是個六七十歲的師傅了,他的手上,正在編著蔑器。
在龍圖市,這種匠人叫做蔑匠,他們的功夫可不是吹出來的。忠叔見了他,還沒來得及開口,對方就一個大大的擁抱迎了過來。
“啊,阿忠,你可是個貴客呀!有兩三年沒有來過了吧?”之後,兩個老年人就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處。
這種情感,汪蠻蠻實在是不能理解。在她看來,現在能真正擁抱的,也就隻能是年輕的男男女女了。
這種老先生之間的擁抱,也不是不可以,但至少不應該出現在他們這種抬頭就能看到的人之間。
在她看來,這就是沒有必要。想要見麵,開車也就四五十分鍾,根本就不用這個樣子了!
“這位就是我那個幹女兒,小名喚作翠花的。”忠叔向那個老先生介紹道。
翠花?這個名字,實在是俗到家了的。汪蠻蠻心裏也明白,她的身份,最好是不要提前透露。
但翠花這個名字,可是之前不曾商量過的,她可有些個受不了!
算了,既然忠叔都說出來了,她也就沒有太多的話了。這時節,忠叔又繼續的介紹道:“這就是這裏的金刀禦廚的第四代傳人,韓懷仁老先生!”
“韓先生好。”汪蠻蠻點頭示意。男女之間,輕易是不能握手的,韓師傅也就沒有勉強,“翠花姑娘好。”
顯然,即便是翠花,這也不是朵簡簡單單的翠花。韓師傅將二人請進了客廳,請他們先坐。
“老太婆,來客人了,來客人了!”說著話,韓師傅就翻箱倒櫃地去尋找茶葉了茶壺了。
韓師娘走了出來,老遠地就認出了忠叔:“阿忠啊,可是兩三年不曾來過我們這小院了呀!”
“客氣了,韓嫂子,今天我帶幹女兒翠花來,就是想要品嚐你們夫妻的手藝的。”忠叔也激動地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