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鐵血之路.-205.中亞戰略[下](1 / 3)

七.鐵血之路.-205.中亞戰略[下]

要尊重曆史嗎?還是不想常常驚世駭俗?反正載镔沒說出占領裏海沿岸的理由.中華帝國在戰爭前就與E國某些程度上的心照不宣,憑實力說話的中華帝國的勢力範圍到了鹹海沿岸.西線戰役中,占了先發製人優勢的E軍前進了幾百公裏,那麼中華軍隊當然有權反擊幾百公裏.事實上,載镔做夢都想占領裏海沿岸,有理由肯定死抓不放.其實,從戰略上考慮,既然中華軍隊不適宜從北疆出發進占額爾齊斯河,戰略決策委員會一群老油條中,幾乎就沒有人不會想到從南疆動腦筋,裏海之於E國的戰略意義大家都很清楚,即便萬歲不指出,打到裏海沿岸也會成為既定方針.

明麵上誰都明白,隻是裏海所隱藏的戰略意義隻有載镔一個人知道.如果同樣有一個二十一世紀的人在場,應該明白裏海沿岸非純軍事方麵的重要性.因為那裏埋藏著大量戰略資源,特別是石油,儲量比中東差不了多少.中華帝國控製了半個北美和半個西伯利亞,再將勢力範圍延伸到裏海沿岸,就控製了全球多個重要的戰略資源產區.那麼,將來的中華帝國就無需為了中東石油拚死拚活,隻會是中華帝國與列強鬥法,進可攻退可守的愜意中甚至能控製列強工業血液來源,中東決不會成為怕被人掐斷的資源命脈.當然,除了載镔近乎強製要求的對倭劫掠戰略,本身少有強盜思維的中華帝國習慣上不願向列強那樣以海軍為依托的威脅或搶劫.就算想和列強一樣,暫時也是以陸軍為依托.這樣一來,不要看帝國陸軍有與E軍死磕並戰而勝之的實力,其實遠程國界外作戰能力還是不夠.事實上,幾大強國在沒有內應的情況下,都沒有以陸軍控製大片遠離國境區域的實力.

也就是說,載镔何嚐不想控製中東呢?就像十年前,黃翼升那支隻有四艘小炮艦的艦隊,無論如何無法染指關島一樣,純粹是想早了不現實而已.可要說到涉足裏海沿岸,中華帝國則有著相當信心.此信心來自於民心向背.

讓中亞各民族自做選擇,他們當然選擇獨立自主.可是,於夾在兩大國之間而無法獨立自主的情況下,中亞的選擇是什麼呢?

不錯,其中有願跟著E國的,但可以肯定,大多小國更願依附於中華帝國.最早的E國是一個歐洲小公國,通過幾百年的擴張才成為橫跨亞歐大陸的大國,其侵入中亞的曆史的確不短,可中亞做為中華傳統勢力範圍的曆史有多久呢?

追根溯源算起來,應不少於1500年,那時的歐洲是否進入封建社會還不一定呢,根本還沒有E國.也許,大唐帝國在設立安西都護府的過程中沒有多少善良可言,中亞仇恨了東方古國幾百年也說不定.可到了E國開始擴張到中亞時,那種國家特性的對比就出來了.無需引經據典,東方文明確實當得起文明二字.

就中亞來說,雖然因清朝的虛弱,到二十世紀初,勢力範圍被列強壓製出去,最終被E國控製,反抗肯定是不會少的.後來,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推翻了沙皇統治,成立了加盟共和國製,但是否穩定其實很難說,斯大林多次進行無比殘酷的肅反運動,除了為自己的獨裁統治外,是不是也因內部不穩呢?

隨著斯氏的淫威漸漸遠去,隨著自私的E國人感到負擔越來越重,隨著西方式民主思想到來,看似強大的蘇聯被人家和平演變成功,一夜崩潰後的各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不管怎麼咒罵斯大林,沒有他,蘇聯很可能早幾十年完蛋.

不在談那段曆史了,反正不管夾在大國之間的小國一時怎麼強悍或狂妄,最終總難離悲哀,他們在終極國家民族立場上,終究逃避不了歸附聽命於這個大國或另一個大國的命運.而新興的中華帝國就是要利用中亞各民族對華E兩國不同的擴張主義進行了長期對比後的結果,擴大勢力範圍.

對此,情報部門做了很多工作.石達開將軍率部抵新疆不久,西域軍情分局成立.將勢力範圍擴展到裏海沿岸是載镔十年前就認定的國家戰略.當時的軍事力量無法達成目的完全沒有關係,不做準備好就是領導者的不對了,軍情分局一直在進行著聯絡並扶持親華勢力,組織並支持反E勢力的工作.隨著中華帝國軍隊的兵鋒指向了鹹海,軍情局的手隨之伸的更遠,在華E之間支持成立一個新的緩衝國提上了議事日程.同樣秉承了重興皇帝行事風格的軍情局根本沒與目標組織談任何大道理,在一次秘密的抗E組織會議上直指人心的說明:”……在這裏說什麼為了和平為了受壓迫民族求解放的正義事業,純粹是個笑話.大家都明白,我們就是為了我國的戰略安全.恕我直言,命中注定著你們夾在了兩個大國之間,逃不了躲不了,隻有麵對或被征服而失去一切,或被利用成為華E兩國間的戰略緩衝,事實就是這麼回事.在此,我們莊嚴的承諾,中華帝國需要華E之間出現一個新的主權國家,並支持其獨立自主.我們甚至不要求這個國家一定親華,回報隻是也不能親E……”

各個反抗E國的國家或組織頭目都是聰明人,不是來聽虛假謊言的,再美好的謊言也騙不了這些人.所謂無利不起早,沒好處誰跑沙漠裏來?不錯,就是一個最簡單的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