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虛腫的胖子(1 / 2)

宋行說的話可謂擲地有聲,不管是趙良嗣還是王師中,都陷入短暫的沉默。

說到底,大家都是聰明人,宋行所說的問題也正是他們擔心的問題。不但他們擔心,皇帝趙佶同樣擔心,否則在談判過程中就不會一波三折。

作為平燕策的首倡者,擔心雖然有些,但這點擔心跟收複燕雲十六州這件蓋世奇功相比,卻又顯得那樣的微不足道。

此時的趙良嗣與其說他是戰略家,是策劃家,不如說他是賭徒,既然他成功地將大宋朝臣拉上賭船,說什麼都得好好地賭一把。

深深地吸口氣,緩緩地道:“宋小哥此言差矣,想我大宋王朝,沃野千裏,物盡天華,軍隊十倍於女真,人口百倍於金國,整個女真族人加起來不足我一個開封府,有何懼哉?”

宋行不以為然地冷笑道:“現在的大宋就是一個虛弱得連路都不走動的胖子,別說是女真這般虎狼之師,就算是個十來歲的小孩,拿把鐮刀就可以要他的命。”

“宋行你少在這兒危言聳聽,國之大事豈是你這等黃毛小兒可談的?”麵對宋行的冷嘲熱諷,王師中很顯然失掉耐心,開始用他的身份還有官位來壓人了。

“危言聳聽?”宋行的嘴角忽地掛出一絲冷酷的笑意,冷冷地道,“豬長得再肥他仍然是豬,老虎再瘦他仍然是老虎。”

趙良嗣的城俯明顯高於王師中,到目前為止,除他的臉色有點陰沉外,倒也看不出他其他的表情。

聞言緩緩地道:“聯金抗遼,已是國策,別說爾等白身,就算朝中大臣如蔡太師、鄭大人都不可能更改,如果你是想勸我們進諫皇上,收回成命,恐怕是找錯了人。”

這項國策原本就是趙良嗣提出來的,宋行倒也沒打算勸他,隻是想提個醒道:“趙大人亦知草民在此說三國,當知諸葛丞相成也隆中對,敗也隆中對。聯金抗遼,奪取燕雲,願望是美好的,就怕現實是骨感的。”

什麼是骨感,趙良嗣還真有點懂,但意思卻是明白的,成也隆中敗也隆中,千百年卻頗多爭議,這個他是知道的。

同為天才般的策劃家,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時常在想,諸葛丞相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而他自己,在女真族最貧弱的時候提出扶持女真,聯合抗遼,同樣算得上是偉大的預知。

隻不過諸葛亮的隆中對,最終目標是統一亂世,再造漢室,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諸葛孔明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便注定他“壯誌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了。

而自己的收複燕雲之策,可謂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如今的遼朝皇帝荒*淫無道,可謂天怒人怨,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金國勢強,鐵蹄所到之處,莫不摧枯拉朽。

地利,遼國地處宋金中間,如果兩強聯手,南北夾擊,就算遼國強如金剛,也架不住兩線開戰。

至於人和,自兒皇帝石敬塘將燕雲之地拱手讓出,漢家男兒莫不引以奇恥大辱,莫不以收複燕雲為己任,更何況本朝至太祖太宗以來,曆任皇帝都念念不忘。

宋神宗甚至還留下“能收複全燕之地者以封地、給以王爵”的遺訓,所以,聯金抗遼,雖然反對者甚眾,但仍然擋不住這些膨脹的**。

自平燕策提出來後,趙良嗣就從來不認為自己的策略有什麼不對,也從來都不認為此策不可行,相反,在他的認知中,收複燕雲已如囊中取物般簡單。

至於說到女真入侵,他雖有少許擔心,但從來都不認為這是一個大問題,以金國如此貧寒之地,隻要將以前進貢給遼國的貨物再轉供給金國,還不讓他們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