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虛腫的胖子(2 / 2)

所以,當宋行說到成也隆中,敗也隆中時,趙良嗣的心弦雖有震動,卻不過是小小蚊蟲叮咬一下,根本就沒當回正經事。

宋行看著被**衝昏頭腦的兩個賭徒,又是沉沉一歎道:“適才草民進蓬萊閣時,兩位大人可謂春風得意,想來這盟約之事已是板上釘釘。”

“那是當然!”趙良嗣的神色顯得頗為自豪,盟約既成,那就意味著不出數年,便可將自己天才般的構想變成現實。

這事若成,那自己在大宋王朝就有了立足之根本,不但身前可享盡聲謄,亨盡榮華,身後更是能名留青史,千載流芳。

他要讓後人提到三國就能想到諸葛亮,想到隆中對,提到大宋時,就能想到他趙良嗣,想到平燕策。

當趙良嗣一想到此處時,便覺得精神倍兒爽,這宋行既然知曉此事,隻要不對他談論盟約的細節,其他的倒也無妨。

宋行在心裏一聲冷笑,麵上卻不動聲色,自己既然沒能力改變國策,那就隻有退而求其次,爭取在盟約過程中,取得更大的利益。

深深地吸口氣,盡量使自己的語氣變得平和,緩緩地道:“趙大人既然跟金國締約,卻不知除卻燕雲十六州外,是否包含平州、營州?”

趙良嗣的神色有點變,並沒有直接回答宋行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他的確沒法回答,在跟完顏阿骨打的談判過程中,他也曾提過這個問題。

但完顏阿骨打卻以趙佶的禦筆中隻提及燕雲管轄之地為由,認為這兩個州並不屬於此,故而無情地拒絕了。

宋行的臉色顯得有點難看,慎重其事地道:“金國以騎兵為主,來去如風,而大宋兵丁則以步戰為主,處於防禦地位。如果不能收複平州營州等長城以南的所有故地,失卻長城這道屏障,在麵對疾速如風的金軍鐵騎時,咱們可有抵擋之策?”

馬擴是行武出身,政和八年的武舉,對此深有感觸,聞言從旁感歎道:“宋小哥的顧慮不無道理,如果金朝不遵盟約,揮軍南下,隻要撕開一道口子,便可直抵開封,其勢必危!”

平營二州的重要性,趙良嗣同樣深知,聞言微微一歎,頗感無奈地道:“非是趙某不願力爭,而是皇上在出禦筆之時,隻提燕雲之地,而不提平營兩州,以致談判處處受阻。”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宋行沉聲接道,“如果草民猜測不錯,大人此番使金,隻是粗談盟約事宜,並未簽定正式國書,還望大人回朝之後,將個中厲害向皇上呈明。”

趙良嗣看著宋行,對他能有這番見解感到非常的滿意,在他的心裏,宋行跟他應該是同類人,同樣的睿智,同樣的毛遂自薦。

當然,讓他更加感到滿意的大家都在為同一件事彈精竭慮,雖然大家的觀點有些不同,但目的卻是一樣的,那就是收複幽州。

具有相同目的或者信仰的人談起話來總是特別的投機,也特別的親切,現在的趙良嗣對宋行就有這種感覺,並沒有因為宋行的年輕而對他有所看輕。

當即點點頭,心有戚戚地道:“本官雖是平燕策的首倡者,但最終拍案定板的還是當今聖上,本官回京之後,自會將個中原由奏明,不敢藏私。”

說到這兒,還不忘補充一句,“以你小小年紀,卻有如此見解,待麵見官家時,自當為你充當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