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行至鹹宜坊第一區,停在吳榮王府門前。蕙羅隨趙似下車,恰巧見一位氣度不凡的中年婦人從府中出來,雖身材嬌小,柳眉薄唇中卻帶剛毅之色,看見趙似,她像是認得的,徑直走到了趙似麵前,低身施禮:“十二大王萬福。”
趙似一揖還禮,問她:“福國夫人因何到此?”
那福國夫人道:“章相公既任山陵使,妾夫君解職離京也是遲早的事。為免領旨倉促,不及與故人惜別,所以今日來吳王府,拜別吳王夫人。”
趙似無言,隻點了點頭。
福國夫人向他再施一禮,遂告辭上自己的車。臨行前卻又轉身,低聲對趙似歎道:“拙夫愚鈍,功敗垂成。若妾能上朝堂,豈會累大王至此!”
蕙羅待她走後問趙似:“這位夫人是……”
“王荊公之女,尚書左丞蔡卞的夫人。”趙似漠然答。
“她認識吳王夫人?”蕙羅再問。
“我二嬸與王荊公一家有一段淵源。”趙似簡要作答,然後在蕙羅再度開口之前先瞪了她一眼,道:“走罷。”
蔡卞夫人蕙羅雖在深宮亦久聞她大名。她是王安石小女兒,懂詩書,有頭腦,對政事有見解。身份也頗尊貴,婚前為宰相女,婚後為國夫人,當年下嫁蔡卞,連仁宗皇後,當時的太皇太後曹氏都親自選珠寶為其添妝奩。與蔡卞婚後,常為夫君出謀劃策,一路引導夫君升至丞相,以致士大夫常笑蔡卞處理政事是先與夫人謀之於床笫,再宣之於朝堂。她內朝時還常出入聖瑞宮,與朱太妃頗有往來。故此蔡卞與章惇一派,亦是擁立趙似的,世人皆認為這一派計策常謀發於蔡卞與夫人之心,事成於章惇之手。最後關頭蔡卞優柔寡斷,未與章惇力爭,想必夫人對此也是滿腹怨氣。
今上即位,不僅章惇蔡卞,連這位福國夫人也將遠離權柄,那些政治上的是非對錯,隻能封存於史書中。她車輿漸漸消失在趙似眼角餘光盡處,令他忽然有種感覺,關於王荊公的一切,好像都隨她的車轍,湮沒於這午夜汴京晦暗不明的霧雨裏了。
吳榮王趙顥是神宗趙頊的二弟,吳王是封號,如今已薨,榮為諡號。聽到門外動靜,吳王長子趙孝騫前來相迎,見是趙似和蕙羅,不由大喜,引他們入廳中入座品茶,並呼婢女去請吳王夫人。
少頃,一位貌似四十餘歲的夫人緩步進來,雖人至中年,她依然身姿纖纖,腰若約素,容止端麗,眉色淡遠如秋水,含辭未吐,氣若幽蘭。
趙似立即起身向她施禮,口稱“嬸嬸”。蕙羅便知是吳王夫人龐氏,亦隨之行禮如儀。
龐夫人亦朝趙似欠身,微笑請他們坐。寒暄之後,對趙似道:“今日之事,孝騫與我說了。沈內人若不棄,但請下榻於此,明日我多遣幾位奴婢送沈內人回宮。隻是如今對大王而言,是非常之期,不宜令外人知與沈內人曾獨處一晚,因此今夜還請大王另尋一處落腳安歇,明日與沈內人錯開回宮時辰。回宮之後若有人問起沈內人遇劫之事,你隻說與孝騫救下內人後送她回宮,見宮門已閉,遂與孝騫送她至吳王府我身邊,隨即離開,與她飲食於城中一節就休提了。”
趙似頷首:“嬸嬸考慮周全,我照做便是。”
孝騫置疑道:“如今夜已深,卻讓十二哥再去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