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皇後複位並未舉行任何儀式,太後與趙佶商量後決定請近支宗室及貴戚入宮相聚一日,宣布這消息。

那日天色晴好,女眷們齊聚後苑水殿,坐在水晶珠簾後消暑閑談,趙佶則與諸兄弟及從兄弟在苑內競技遊戲,參加的除神宗諸子,還有英宗第二子吳王顥之子孝騫、孝錫,及第四子益王頵之子孝奕、孝參、孝永、孝詒、孝騭、孝悅、孝穎、孝願。

這一群金紫少年郎足踏烏皮靴,頭戴折上巾,玉勒雕鞍,揚鞭跨馬地打了一會兒球,又回後殿換了身窄袖水衣,在趙佶帶領下分花拂柳越過芳草地,來到西廊碧渠邊,躍入水中擲水球為戲。

那碧渠位處瑤津池上遊,其中清水明澈,周圍修竹森森,綠影綽綽,微風拂麵,皆帶花草香氣。眾少年在水中競逐嬉戲,漂亮的容顏如蘊日月之光,引來宮娥爭相圍觀,連水殿中的女眷們也紛紛褰簾眺望。

水球是以皮革胞衣製成,可浮於水麵。眾少年分為兩隊,先爭奪水球,奪球後盡力朝標有旗杆的遠處擲,以擲球次數及遠近論勝負。趙佶、趙似各領一隊,實力相近,彼此都奪球數次,擲球距離也相差不大,幾近平手。最後一輪趙佶先搶到,雙手高舉擲出,球如流星劃過粼粼波光,落在了四丈外。眾人叫好,旁觀的宦者更是山呼萬歲,為趙佶助威。

趙佶甚得意,揚手命再開球。球開出後傳遞幾次,被孝騫搶到,迅速傳給了離擲球線最近的趙似手中。趙似舉球欲全力擲,忽聞身邊十一哥趙俁咳嗽一聲,趙似轉視趙俁,見他目示趙佶,朝趙似使了個眼色。

趙似會意,黯然消了幾分臂力,隨意擲出,隻得近三丈遠。

趙佶一隊擊掌相慶,旁觀者大多齊聲歡呼。待趙佶從水中上岸,眾人愈發起勁地山呼萬歲。

其餘少年也相繼上岸,或喜笑顏開,或搖頭歎惋,過不多時,均隨趙佶離去更衣。

蕙羅與一群內人立於西廊下,一直在默默地看,此時卻發現上岸的人中並無趙似。

蕙羅暗自擔心,疾步走到岸邊觀望,並不見水中有趙似身影。

她惶然四顧,心怦怦地跳,卻又不敢在青天白日眾目睽睽之下揚聲喚他,隻得沿著水岸奔走探看,直走到眼淚奪眶而出,幾欲絕望時,忽見上遊有人浮出水麵,默不作聲地上了岸。

那人正是趙似。應是在水中沉潛許久,待眾人離去後才至上遊現身的。

此時圍觀的人都隨趙佶散去,竟無人像蕙羅一樣發現趙似。他孤零零地坐在岸邊一塊大石上喘了一會兒氣,再緩緩站起,垂頭喪氣地朝更衣的後殿走去。

蕙羅在他身後不遠處,但他沒有察覺,仿佛早已精疲力竭,連環視身邊世界的興趣都沒有了。

隨後家宴中,趙似也與眾不同,不與別人敘談,獨坐一隅,狀甚寂寥。

此時元祐皇後正與吳王夫人敘談,得知孝騫已聘定了狄青的一位孫女為妻,讚賞之餘想起趙似,遂問朱太妃:“大姐姐,這幾年我不在宮中,卻不知十二哥聘了哪家小娘子為夫人?”

朱太妃歎道:“這小冤家,一跟他提親事他就橫眉豎眼的,翻臉走人。太後提了幾個人選,他也全不同意,連看看的興趣都沒有。還不許我們為他做主,說如果我們擅自給他訂親,休怪他屆時不去行禮。”

孟衝真驚訝道:“婚事向來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定,士庶家皆如此,何況宗室。聽說十三哥都聘下了夫人,十二哥又將出居外第,豈能無妻?”

朱太妃道:“或者,你勸勸他?”

然後吩咐身邊內臣:“你去請十二大王過來,說元祐皇後要跟他談談聘夫人的事。”

內臣走到趙似身邊,躬身說了太妃的命令,趙似怫然變色,旋即站起,不向任何人告辭即闊步離去。

太妃指著他背影,對孟衝真道:“你看看,你看看,他就是這一副倔驢樣!”

孟衝真尷尬地微笑。旁觀的劉清菁嗤地笑出來,對太妃道:“難得十二哥不好女色,且讓他多念兩年書罷,大一些自然會好。”

每年七夕,無論禁中還是士庶家,都會用黃蠟鑄成鳧鴈、鴛鴦、鸂鶆、龜魚蓮荷之類形狀,彩畫金縷,屆時放入河池中,以供織女兼許願,謂之“水上浮”。現下距離七夕還有一個多月,但尚服局已備好了黃蠟,將陸續做成各種形狀的水上浮,送至各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