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把酒言歡,以敬為先
1.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
中國人是好客之邦,表現得最明顯的時候就是在酒桌上勸酒的時候。生活中我們宴請賓客,往往都想讓客人多喝點酒,以表示自己盡到了主人之誼。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說明客人看得起自己。賓主之間往往也互相敬酒。為了勸酒,酒席上有許多趣話,如“感情深,一口悶;感情厚,喝個夠;感情淺,舔一舔”等等。
總結起來,勸酒有如下幾種基本方式:“文敬”、“回敬”、“互敬”、“罰敬”。
文敬,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也是最禮貌的方式,是指主人有禮有節地勸客人喝酒。酒席開始,主人往往在講上幾句話後,便開始了第一次敬酒,這時,客人一定要起立,以表示尊敬。主人要先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並將空酒杯口朝下,說明自己已經喝完,以示對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一口氣喝完。
回敬,是指客人向主人敬酒。如果是男主人,可以要求幹杯,但如果是女主人,就不要強行敬酒,應該讓其隨意,以表尊重。
互敬,是指客人與客人之間的敬酒,為了使對方多飲酒,敬酒者會找出種種讓對方必須喝酒的理由,若被敬酒者無法找出反駁的理由,就得喝酒。在這種情況下,酒宴的氣氛會顯得很輕鬆熱烈,人與人的感情交流也得到了升華。
罰敬,也稱罰酒,這是中國人敬酒的一種獨特方式。通常情況下,大家會找出五花八門的理由進行罰酒,最常見的可能是對赴宴遲到者的“罰酒三杯”。或是在酒席上玩某種遊戲,誰輸了誰就要被罰酒。罰酒的方式一方麵是活躍氣氛,另一方麵也增添了酒宴的趣味性。
以上是一些常見的基本方式,除此之外,少數民族還有一些特別的勸酒、敬酒方式。
如藏族是很好客的民族,藏族同胞通常會用青稞酒招待客人。在酒席開始,主人會先在酒杯中倒滿酒,端到客人麵前,這時,客人要用雙手接過酒杯,然後一手拿杯,另一手的中指和拇指伸進杯子,輕蘸一下,朝天一彈,意思是敬天神,接下來,再彈第二下、第三下,分別敬地、敬佛。這種傳統習慣是提醒人們青稞酒的來曆與天、地、佛的慷慨恩賜分不開,因此在喝酒之前,一定要先敬神靈。如果你作為一個外地人不知道這些禮節,就會讓人覺得你不禮貌。因此,在去外地旅遊時,要先讀一讀當地的風俗習慣,尤其是酒俗方麵,以免到時出現尷尬場麵。
藏族人在喝酒時,一般都是客人先喝一口,主人就馬上倒酒斟滿杯子,然後再喝第二口,再斟滿,接著喝第三口,然後再斟滿。之後,就得把滿杯酒一口喝幹了,這樣做,主人才覺得客人看得起自己,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說明主人的酒釀得好。藏民族敬酒時,對男客用大杯或大碗,敬女客則用小杯或小碗。
而壯族人在敬酒的風俗上也有他們的特別之處。主客之間,或是客人之間敬酒不用杯子,而用白瓷湯匙,兩人從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飲。
西北裕固族待客敬酒時更為特別,他們一般都是一敬就要敬雙杯。不論客人多少,主人隻拿出兩隻酒杯,在場的主人輪番給客人敬雙杯。
我們勸酒時一般都希望客人喝得越多越好,這樣做一方麵表達了敬酒人的真誠,希望對方喝好喝夠,同時也可以活躍酒宴的氣氛。但也有些人勸酒“勸”過了頭,開始帶有“強迫”之意,甚至以灌醉對方為樂。這種做法,不僅不尊重人,也不健康,是應該杜絕的。遺憾的是逼人致醉之事,屢見不鮮,很多人都以“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之類的順口溜,硬把“喝多喝少”與“感情深淺”拉到一起,根本不顧及客人酒量的大小和身體健康,實在是一種不可取的勸酒方式。
任何一種勸酒方式,其目的都是升華喝酒人之間的關係,讓主客之間更好地交流。不管你選擇了哪種方式勸酒,都要在真誠和尊重的基礎之上進行。
2.求人辦事,一定用好敬酒這塊敲門磚
經常有應酬的場麵人一定要先把敬酒禮儀學好,因為懂得敬酒就能表現你的體貼,讓人感覺到主人的坦誠;敬酒更是項藝術,其要訣在於如何掌握時間、發揮直覺,以及適時道出心底話;敬酒的技巧千變萬化,即使杯中裝的隻是飲料或水,也可憑借象征性的動作達到敬酒效果。敬酒作為宴請應酬的一個環節,是有一定講究的。敬酒適當,一方麵可以表達自己的情誼,另一方麵也展示了自己的修養和魅力。若是敬酒不當,很可能會引起別人的誤解。
每當商務洽談會議結束後,自然是少不了聚餐飲酒,活躍活躍氣氛,飯桌上敬酒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酒宴上,作為一方銷售經理的小王舉起酒杯,麵對自己的老板講道:“張總,我要敬您一杯,謝謝領導對我的培養和信任……”話音未落,王老板就打斷了他的話,責備道:“怎麼能先給我敬酒呢?應先給各位老板敬酒,他們可是我們的客戶,我們的上帝呦!”
銷售經理這時才知道自己犯了錯誤,立刻轉變了話題,“哦!不好意思,各位老板,梁老板、李老板、周老板,來,下麵我敬各位一杯,我作為我們公司的代表,謝謝各位老板對我們公司的信任,也謝謝大家對我們公司產品推廣的幫助。”各位經銷商馬上附和道:“客氣!客氣!就祝我們合作愉快,財源廣進吧!”漸漸地,酒桌上的氣氛熱鬧了起來。
從上麵的事例可以看出,很多剛走上社會的年輕人對酒桌上的“酒道”還不熟悉,難免經常會犯一些低級的錯誤。像上述事例中,麵對那麼多的老板,隻向自己的老板敬酒,就會讓其他老板覺得很不自在,這樣做會疏遠了彼此的關係,是很不恰當的。作為酒宴的東道主一方,一定要先敬客人,再敬自己人。
在飲酒特別是祝酒、敬酒時進行幹杯,需要有人率先提議,一般情況下這個人都是宴會的主人。提議幹杯時,應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者用右手拿起酒杯後,再以左手托扶杯底,麵帶微笑,目視其他人特別是自己的祝酒對象,嘴裏同時說著祝福的話。作為被敬酒的人這時候一定要手拿酒杯起身站立,即使是滴酒不沾,也要拿起杯子做做樣子。將酒杯舉到眼睛高度,說完“幹杯”後,將酒一飲而盡或喝適量。然後,還要手拿酒杯與提議者對視一下,這個過程才算結束。
在敬酒的順序上,一般的正式酒宴,要先由主人向列席的來賓或客人敬酒,會飲酒的人則回敬一杯。如果宴席規模較大,主人則應依次到各桌敬酒,而各桌可由一位代表到主人所在的餐桌上回敬。
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先後順序,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即使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聽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別人對他的稱呼,避免出現尷尬局麵。如果你有求於席上的某位客人,對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如果在場有更高身份或年長的人,也要先給尊長者敬酒,不然會使大家很難為情。在向外賓敬酒時,應按禮賓順序由主人首先向主賓敬酒。而在國外正式宴席上,通常由男主人首先舉杯敬酒,並請客人們共同舉杯。而且祝酒幹杯的隻能用香檳酒,並且不能越過身邊的人而和其他人祝酒幹杯。
在吃中餐時,幹杯前,可以象征性地和對方碰一下酒杯;碰杯的時候,應該讓自己的酒杯低於對方的酒杯,表示你對對方的尊敬。用酒杯杯底輕碰桌麵,也可以表示和對方碰杯。當你離對方比較遠時,完全可以用這種方式代勞。如果主人親自敬酒幹杯後,要求回敬主人,和他再幹一杯。
如果因為生活習慣或健康等原因不適合飲酒,也可以委托親友、部下、晚輩代喝或者以飲料、茶水代替。作為敬酒人,應充分體諒對方,在對方請人代酒或用飲料代替時,不要非讓對方喝酒不可,也不應該好奇地“打破砂鍋問到底”。要知道,別人沒主動說明原因就表示對方認為這是他的隱私。
敬酒要適可而止,見好就收。因為在很多情況下,敬酒就意味著幹杯。有些人借敬酒之名,行灌醉別人之實,甚至偷偷在別人飲料中倒上烈性酒,這些都是不可取的做法。
3.如何敬好第一杯酒
有句話說得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用在酒場上就是說,敬好第一杯酒是酒宴的一個良好開端,因此,第一杯酒是十分重要的。
在酒宴的開始階段敬酒,人們比較容易接受,但是萬事開頭難,這第一杯酒的敬法也是有講究的。
在正式的酒宴場合一般都由主人舉杯,在家宴上一般由晚輩向長輩敬酒,友人間的歡宴由年長者先行舉杯,或由召集者先行舉杯。
第一杯酒一般都是敬給在座的所有人的,結合前文所講的祝酒詞,一定要飽含祝福,其目的是為了後麵的“杯莫停”。這一杯是後麵酒宴的基礎,即使不想拚酒,也要努力為後麵的歡愉場麵打下基礎。因此,在舉第一杯酒時,要區別不同情況,做到有禮貌、飽含深情。
如果是跟客戶或是外商喝酒,第一杯酒不但要禮貌有加,而且必須注意客人的身份、風俗習慣和民族習慣,祝酒既要體現應有的熱情,又要不卑不亢,更不能強人所難。因為不同地方的人喝酒習慣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外國人是比較追求自我的人,如果你自己喝多少就一定讓他陪飲多少,不但不能達到熱情接待的目的,還會讓人家覺得厭煩。第一杯酒追求的敬酒原則是:熱情適度,把握尺度,展現風度。
像商務宴請這樣的場合,第一杯酒可能會關係到後來宴會發展的風格。把握敬酒和勸酒的程度最重要的是區別不同的客商,采取適當的祝酒方式。若是雙方交往合作中感情融洽,而且主要工作已經談完,宴會是為了加深感情,這種情況下敬酒,就要追求放鬆隨意;若是雙方在宴會前商務會談並不融洽,生意沒有談成,需要在宴會上增進感情,以達到做生意的目的,這種情況下,這第一杯酒就要保證自己不要被一口灌醉,還要讓客人盡興,要有大家風範,不論會談氣氛怎樣不愉快,都要盡東道主之誼,為宴會後的談判打下基礎;若是雙方尚未開始會談,酒宴上都想讓對方多喝一些,己方少喝一些,以便在會談時更主動一點兒,或是想借喝酒來互相摸底,舉杯祝酒也是互相試探的過程,這種情況下的第一杯酒就要把握住熱情有度,又不能與來賓拚酒,以免造成來賓的反感,影響正式會談的感情,更要注意別因為酒後失言,而泄露了商業機密。隻有掌握以禮敬酒,以情祝酒,以智行酒,方能達到目的。
在一般的家宴、喜宴、慶典酒宴上,喝酒雖然不必像在商業酒宴上那樣鬥智鬥勇,但這第一杯酒同樣必須體現宴會的主題、主人的盛情、對來賓光臨的企盼與歡迎。如果是朋友聚會小酌,則大可不必拘泥於形式,越是實在、貼切,越能使人感到親切,更能讓人開懷暢飲。
總之要記住,第一杯酒是在為宴會的下一步打下基礎,敬好第一杯酒,後麵的敬酒就會順暢很多。無論同誰在一起飲酒,第一杯酒追求的基本原則都是:禮貌有加,熱情適度,做好“引子”。
4.加深交情鞏固關係的第二杯
酒宴上,在東道主的第一杯酒之後,作為參加酒宴的主賓就要舉杯,進行禮儀性的回敬。這時的敬酒,由於第一杯酒已經把酒宴的主題、目的和酒宴對來賓的良好祝願等都已表達完,這時再次舉杯在很多人看來就有點困難了,通常不知道以什麼為內容,怎樣把握敬酒的情緒。
這第二杯酒當然不能再像第一杯酒那樣,過於拘泥和禮貌。第二杯酒的作用說得直白一點,一是為了回敬,二就是引導大家之後的彼此互敬。因此,在敬第二杯酒的時候一定要注重以情祝酒,杯盛熱情。用熱切感人的話語融入杯中獻給來賓。
如果是商務酒宴,就更要融入深情。合作雙方坐在一起喝酒的過程也是一個了解彼此的過程,所謂酒品如人品,情通事就通。如果能通過一杯酒的深情融會雙方的情感,那麼,一些爭論和分歧也會得到緩和和化解,最後實現商務酒宴的目的。
如在長春市舉行的商務洽談會上,深圳市的一家公司與長春的一家生產綠色食品的廠家在如何合作生產經銷綠色食品組建合資公司時,總體上達成了共識,但對聯合成立的新公司如何冠名,哪家公司在前的問題分歧較大。後來會談暫停,共進午餐。在酒宴上,長春的總經理聽到工作人員悄聲對他說:“深圳的王總經理剛剛打過電話,今天是他的母親七十二歲生日。”長春的總經理聽罷,沉吟了片刻,站起身來端起高腳杯:“各位,我剛剛獲悉王總經理的母親今天七十二歲壽辰。我們十分欽佩王總經理既摯愛著母親,又傾心於事業和工作。在此,我請大家共同舉杯,讓我們為王老伯母精神矍鑠似東海雲鶴,身體康健如南山勁鬆,為我們南北合作共創佳績,雙方攜手實現輝煌,幹杯!”一席話說得參加宴會的雙方人員都為他的真情所感動,也為他的敬酒詞周到得體、熱情細膩所折服。王總經理立即說:“你們考慮得這麼周到,這麼重感情,我們的事業合作還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我看關於合資公司的冠名哪一方在先的問題好商量。開始我們以為我方公司名氣大一些,把我們的名字冠在前麵可能有利於今後的發展。仔細想來,你們的要求也十分有道理,因為在綠色食品方麵你們的名氣確實比我們的大多了。因此,我建議,我們雙方都冠在前麵,就是說在公司名稱注冊時,我方公司名氣大一些,就冠名在前,而我們共同的公司產品商標注冊就要發揮你們在綠色食品方麵的名氣優勢,請你們冠名在前,或者繼續用你們的商標。發揮我們各自的優勢,隻會有好處,會有利於發展。現在我提議,為感謝各位對我母親的生日祝福,為我們的合作聯結南北優勢,占領東西市場,發四麵八方之財,幹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