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蒙古族
蒙古族的人可以說個個都是“酒聖”。因為他們生活在草原或是寒冷的高原地帶,喝酒一方麵可以禦寒,另一方麵則是與他們的遊牧生活有關,試想,大碗酒喝著,烤羊腿啃著,實在是很爽!因此,酒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蒙古族人不僅愛喝酒,而且喝的還是用純奶釀造的奶酒,喝酒的時候更要用碗來喝。在蒙古族這個遊牧民族中,喝奶酒不但是人民的日常之事,而且奶酒還始終擔負著儀式用酒的重任。大凡蒙古族的盛大儀式或慶典,首先要由首領或德高望重者端起酒碗,用右手無名指蘸上酒液,朝天彈一下,表示敬天神;再用無名指蘸酒,朝地彈一下,表示敬地神;再蘸酒,朝西方彈一下,表示敬祖先。
你若是到內蒙古民間做客,便能體會到蒙古族人的熱情,尤其是在喝酒、敬酒、勸酒上。首先主人要連向客人敬上3大碗:第一碗感謝上蒼賜給人們的光明,第二碗感謝大地賜給人們的福祿,第三碗祝願人間永遠吉祥。蒙古族人與客人飲酒的時候,如果客人喝醉了,便是對主人的一種看重;如果客人對敬酒推而不喝,則會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蒙古族人敬酒時,還要以美妙的歌聲勸酒,不同的場合要選擇不同的歌詞。可以看出,他們對於酒有著怎樣的感情。
(6)客家族
客家人十分好客,每當親朋好友到來,他們都喜歡以家釀米酒相待,這種米酒又稱“水酒”,如是初開壇提取的酒,稱之為“酒娘”。這種“酒娘”好喝,度數雖然不高,但後勁大,容易醉人。他們在喝酒時,還很注意禮節。
客家人喜歡使用四方桌,俗稱“八仙桌”,一種可供八個人同坐的木頭桌。上座時,他們很重視席位的安排,一般按親朋好友的尊卑入席就坐。宴席間的大小位,是這樣安排的:如正廳隻排有一張桌子,這時以麵對大門的左側為首位,右側為第二位。然後從左到右,穿插論序,麵對正廳的右側為最小輩分。如果安排二張桌子,這時候以左邊桌位為大,右邊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如果安排三桌,稱之為“一品席”,這種情況,以首席為尊。如果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梅花席”。
宴席間第一回斟酒,也稱為篩酒,是按尊卑長幼次序先後斟酒,最後再給自己斟酒。酒斟好後,酒壺嘴不能對客人,要對著自己,否則就是失禮。敬酒時,敬酒者要站起來,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誠意),右手舉杯講幾句吉祥的祝酒詞,並且要先喝表示敬意。有人遲到,視不同情況罰酒1-3杯,女性一般為半杯。如中途退席,要喝1-3杯,方可離席。
客家人喝酒時,為了增添酒興和熱鬧氣氛,在各種宴會場合,或俗、或雅、或簡、或繁,都有猜拳助興的習俗。猜拳時還有一些規則,比如出三時,不能拇指、中指、食指一起出。出一時,大拇指要側向,不能往上翹。出二時,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手時要側向,不能食指指向對方,以表示禮貌。
而且客家人酒令花樣很多,有文化的人還喜歡“字詞令”,也包括“地方特產令”、“農諺令”等,還有“詩詞令”,此外還有“通令”,這些通令多是別出心裁,涉及廣泛,令人忍俊不禁。客家人喜歡通過酒規酒令這一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遊戲,增添酒興,消除寂寞困倦,直至盡歡盡醉。
(7)其他民族
除了這幾個主要的民族以外,我國其他的少數民族對酒同樣有著深厚的情結。
怒族阿龍支係有種民間傳統食品,稱之為“肉酒”。其製作方法是先把雞肉切成塊,用油烹炸後倒很多酒入鍋,以文火稍燉即成。肉酒外酥裏嫩,酒和肉混合的香味十分誘人,不僅美味可口,而且富有營養,是老人和孕婦的最佳補品。
藏族在藏曆年時做一種湯食,叫“袞登”,是用青稞酒、紅糖、奶渣、酥油等混煮成的,其味酸甜香,且微帶清苦,很是可口,還有降火功效。
以酒來療疾在中國有久遠的曆史,少數民族中亦有此經驗。藏族牧民在古代就已懂得用青稞白酒敷貼外傷患處。在盛產藥材的少數民族地區,以酒泡藥材醫病或健身的很常見。
鄂倫春族過去在婚宴中吃的麅子肉,是不能用以獵槍射殺的麅子烹煮的,這也許是對“動武”的忌諱,因為婚姻要求和和美美。這時候酒就派上了特殊的用場,新郎便用食物拌酒來灌醉麅子以生擒之。但是麅子的視覺、聽覺、嗅覺都很靈敏,非常機警,而且奔跑飛快,因此,能醉擒生麅的人必須聰明能幹才行。年輕的獵人都懂得麅子的生活習性及一年四季出沒的規律,而且能用樺樹皮做成麅哨子,模仿麅子的叫聲,引誘母麅跑來喂奶,獵人又在下風,且頭戴抱頭帽,所以成功率還是較高的。
羌族村寨在舉行山神祭時,眾人在巫師的主持下,將酒灌入羊耳,並大吼三聲,羊難受而發抖,眾人認為這便是山神已接受供奉(羊)的表示。巫師還根據羊抖動的情況來占卜當年的收成好壞。最後宰羊,把羊血塗在象征山神的乳白色石英石頂端,然後眾人煮食羊肉,載歌載舞。
4.外國酒俗知多少
能稱得上是風俗,定是在千百年的曆史長河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習慣和風尚,這是一種曆史的積澱,更會成為一個民族或國家的象征。而在一個國家各種各樣的風俗中,飲酒風俗亦是不能忽視的一個部分。尤其在一些極愛飲酒的國家,他們不僅全民愛酒,而且更有著很有意思的飲酒習俗,例如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
(1)德國
德國以啤酒著稱,因此德國人最愛喝的酒就是啤酒。德國的南部城市慕尼黑因盛產啤酒而被譽為“啤酒之都”,慕尼黑啤酒節舉世聞名。啤酒節的開幕儀式就在慕尼黑南部的一個廣場舉行,並且於當日的中午12點準時開始,此時廣場上會響起12響禮炮,伴隨著禮炮聲慕尼黑市長會走進一個大帳篷中,將用黃銅製成的啤酒桶龍頭裝入一個重量為200千克的木製啤酒桶中。隨後,市長便會擰開龍頭,將盛出來的第1杯啤酒獻給慕尼黑所在巴伐利亞州的州長,並且自己飲用第二杯。緊接著,廣場上的1200名穿著巴伐利亞民族服裝的女服務員會將一杯杯啤酒端出呈獻到客人麵前。
慕尼黑啤酒節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曆史,每年慕尼黑都會舉辦一次這樣的啤酒盛會,人們又將此稱為“千月節”。舉辦啤酒節的目的,一方麵是為了慶祝農民這一年的豐收;另一方麵則是為了宣傳慕尼黑啤酒,以吸引世界各國人民來慕尼黑旅遊、喝慕尼黑啤酒。
(2)法國
法國人是世界上最浪漫、最有情調的人,當然離不開浪漫而有情調的酒——葡萄酒。葡萄酒是法國的國酒,而香檳和白蘭地亦同樣是法國的名產。如果說茶是中國的全民性飲料,那麼,葡萄酒便是法國人的必備飲料。中國有百種名茶,而法國的名酒也不下百種。法國的釀酒已有上千年的曆史,葡萄酒就像香水、時裝一樣是法蘭西民族引以為自豪的浪漫情調的象征。全世界隻有法國大香檳地區所產的香檳酒才可稱之為“香檳”,而法國的科涅克酒、幹邑白蘭地亦都是法國人值得自豪的極品白蘭地酒。法國人愛喝酒,就像中國人愛喝茶一樣,他們一個人每天喝上三五次酒是很平常的事情,吃早餐的時候要喝,午餐的時候要喝,下午的時候可能去酒吧喝上一杯,到了晚上,晚餐前要喝一杯,晚餐時更要喝一杯。如果是宴請,那喝的酒就更多了,餐前有開胃酒,進餐中吃肉時喝葡萄酒;吃魚蝦時,喝白葡萄酒,餐後還要喝上一杯烈性酒。可以說,在法國,酒是每個人都離不開的。
(3)意大利
意大利人對酒的喜愛程度可與法國人相比。意大利也是一個有著悠久釀酒曆史的國家,釀造葡萄酒一樣是他們的強項。在意大利,除了大規模的酒廠外,還有許多釀酒小作坊,而且意大利人很喜歡自己在家裏釀酒,因為他們覺得自己釀的酒喝起來不但更加符合自己的口味,而且由於成就感的烘托,酒喝起來更加別有風味。他們喜歡用自製的葡萄酒招待客人,這也是意大利人的熱情和親切感的體現。每當有客人光臨,意大利人會把客人帶到自家的酒窖裏讓他們挑選自己貯存了幾十年的好酒。意大利人和法國人一樣,喝酒的頻率相當高,他們在吃肉時要喝紅葡萄酒,吃海鮮要喝白葡萄酒,飯前有開胃酒,飯後有烈性酒,以促進消化。但是,別看意大利人愛喝酒、能喝酒,意大利很少有酒鬼,因為他們飲酒都非常適度,他們不流行勸酒,也很少有人會酗酒,因而意大利人喝的才是真正的文明酒。
(4)西班牙
西班牙人一向是熱情、豪放的代名詞,他們在酒的節日更是豪放而熱烈。就像德國慕尼黑有啤酒節一樣,西班牙的拉裏奧哈地區每年都有葡萄酒節。每到這一天,所有人都會捧著一壇酒上街,見人便潑,直到相互的衣服都濕透為止。每個人身上紅紅的葡萄酒經太陽一曬,便會散發出誘人的酒香,這意味著吉祥與美好,西班牙人還以此慶祝葡萄的豐收、感謝上帝的恩賜。這種習俗在西班牙已經有上千年的曆史了。
(5)日本
提起日本我們都會想到美味的日本料理,更會想到日本料理裏的清酒。日本人嗜酒在世界上早已有名。日本人在喝酒的時候愛說“海喝”二字,就是說要喝到無法再喝為止,這便是日本人嗜酒的體現。日本人自古就愛喝酒,直到今天,他們仍然有不喝大醉不罷休的習慣。日本人的酒量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由於他們嗜酒,酗酒者也不在少數。如果你去日本旅遊,夜晚的時候走在街頭,經常能看到喝得酩酊大醉,倒在街頭的醉漢。
5.節日裏的酒文化
中國大大小小的節日很多,春節、元宵節、端午節、清明節等等,大凡節日,家庭聚會、單位聚會、好友聚會比比皆是,這時候怎麼少得了酒?沒有了酒,節日仿佛過得就缺乏喜氣,聚會仿佛就淡如白水。因此,中國人談節必提酒,酒文化與節日文化交相輝映,營造歡天喜地的好日子。
(1)最盛大的節日——春節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的傳統佳節,在民間最為隆重,也是最富有中華民族特色的節日。春節期間,通常有許多習俗,而飲酒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
早在幾千年前的西周時期,人們在新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都會相聚一堂,共捧酒杯,共賀一年的豐收和新年的到來。幾千年的文化積澱,過年飲酒的習俗便逐漸形成了。到了漢朝,新年的意識在人們的腦海中越來越強烈。每逢大年初一,上至皇宮貴族,下到黎民百姓,都要放過鞭炮後共飲椒柏酒,而且是家族中年齡最小的人先喝。此後的每個朝代都有過年飲酒的習慣,而且每逢春節,皇上還會設宴擺酒款待朝廷官員。時至今日,隻要到了春節,家家戶戶都要擺上酒菜,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共迎新年的到來。小輩們要舉起酒杯,祝福長輩身體健康、福如東海;同輩的人更可以頻繁碰杯以表親近;即便是不會飲酒的人,也常常舉起茶杯表示“以茶代酒”。
春節裏最盛大的節日就是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夜。在這一晚人們有別歲、守歲的習俗,即除夕夜通宵不睡覺,回顧過去,展望未來。而在除夕守歲的時候都是要飲酒的,唐代白居易在《客中守歲》一詩中寫道:“守歲樽無酒,思鄉淚滿巾。”宋代蘇軾在《歲晚三首序》中寫道:“歲晚相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至除夕夜達旦不眠為‘守歲’。”可見,這種習俗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了。
而且在除夕午夜,全家聚餐時在酒桌上喝的酒名為團圓酒,向長輩敬辭歲酒,這一習俗延續到今,仍是春節除夕夜不可少的禮節之一。
(2)最莊重的節日——清明節
每年的陽曆4月4日或5日是我國的清明節,在這一天人們的習俗便是上墳、掃墓。而大凡這類活動,必定會有酒的出現,人們常將酒作為祭奠之物送已故世之人。相傳這一來曆與北宋的著名詞人柳永有很大關係。柳永因為仕途不暢而一生浪跡於青樓紅粉之間,而他的才華和為人又頗受歌妓、舞姬的喜愛。於是,當柳永客死於他鄉之後,因為一貧如洗而隻能依靠喜愛他的歌妓們出錢才得以安葬。此後,每逢清明,這些歌妓們都會帶著酒、菜到柳永的墳前掃祭,後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紛紛前來以酒祭奠。
(3)最熱鬧的節日——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午節,這是一個既傳統又重要的節日。這一天人們的習俗一是吃粽子,二是喝雄黃酒,三是賽龍舟。過端午節有雙重含義:一是為了悼念屈原;二是為了避邪。眾所周知,屈原是我國曆史上一位不可遺忘的愛國主義詩人,他一生剛正不阿,為實現“美政”的理想而最終以死作為最大的抗爭。相傳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殺後,附近的漁民費勁周折也沒有將他打撈上來,因而一個漁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粽子擲進江中,還有一位民間的醫生拿出一壇雄黃酒倒進江中,他們都是為了保護屈原,讓屈原在陰間得以安康。而此後,每逢農曆五月五日吃粽子、喝雄黃酒便成為了人們的習俗。另外,在端午節飲雄黃酒還有避邪的說法。俗話講:“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
(4)最溫馨的節日——中秋節
在我國,農曆八月十五的中秋節代表著團圓。這一節日的正式形成始於隋唐時期,在這一天人們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一邊吃著月餅,喝著紅酒,一邊賞月,因為每年之中這一天的月亮最圓、最美、最皎潔。而月亮與酒,自古就是息息相關。許多詩人以酒為命,以月為魂,他們喜歡在月圓之夜邀上三五個好友飲酒賞月、吟詩作賦,興酣意濃之餘更是好詩出世之時。到了現代,人們在中秋節這個團圓之日總會歡聚一堂共飲好酒,以慶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