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朋友也會有齟齬,溝坎過去是坦途(1 / 3)

13.朋友也會有齟齬,溝坎過去是坦途

——毛澤東與尼赫魯

在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的兩側有兩個大國:北側是中國,南側是印度。這兩個偉大的國家有很多共同點:古代光耀全球的燦爛文化;近代飽受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壓迫之苦;現代反對帝國主義、反對殖民主義,爭取民族解放的革命運動;新國家建立後,麵臨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抵禦帝國主義侵略,艱巨的曆史任務。

正是由於有以上的共同點,中國需要印度的支持,印度也需要中國的支持,才促使中印兩國在建國初期互相發展關係,並協商解決兩國關係中的某些問題。1950年4月1日,中印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1954年4月29日,中印兩國達成協議並簽署了《中印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及有關換文,妥善解決了印度在中國西藏享有的原英國殖民特權的問題,印度以正式方式承認中國對西藏行使主權的事實;1954年6月25-29日,中國周恩來總理先後訪問了印度和緬甸,與尼赫魯總理、吳努總理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①。

鑒於中印關係的發展,中國政府決定邀請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訪華。對於這位資本主義國家第一個來訪的總理的接待工作,中國方麵作了細致的研究和周密安排。1954年10月18—30日,印度總理尼赫魯訪華。中國政府和人民對尼赫魯訪華熱烈歡迎,盛情款待,國家領導人同他進行了坦誠友好的會談。在此期間,毛澤東主席四次會見尼赫魯,給尼赫魯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尼赫魯感動不已。

我們兩國人民著重的是我們的共同點

1954年10月18日上午,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飛抵廣州,同行的有其女兒、未來的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10月19日中午,尼赫魯一行經武漢抵京,中國總理周恩來等中國領導人和首都各界人士去機場迎接。接著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酒會,為尼赫魯接風洗塵。整個北京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中。

當天下午4時10分,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會見尼赫魯。

勤政殿在瀛台之北,在南海北門德昌門內,正殿五楹。勤政殿匾額“勤政”二字為康熙皇帝禦書。有楹聯一副:“常切單心歸宥密,每懷敕命凜幾康”。這幅楹聯是乾隆皇帝的禦筆。清朝末年,光緒皇帝、慈禧太後曾在此聽政。民國初年,袁世凱當政時改為大禮堂。

時值秋日,天高雲淡,微風細波,神清氣爽。尼赫魯走進勤政殿,毛澤東熱情地迎上前去,緊緊地握住尼赫魯的手:“我們歡迎你,十分歡迎你。”陪同會見的朱德副主席、劉少奇委員長、周恩來總理、宋慶齡副委員長、陳雲副總理等也都起立恭迎。尼赫魯笑容可掬地說:“我非常高興地來到中國,這使我非常愉快,我向往這一天已經很久了。我抵達北京後,受到了盛大的歡迎,使我深為感動。”

在會見中,毛澤東回顧曆史,他說,“我們所有東方人,在曆史上都受過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的欺辱。”“中國受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的欺辱有一百多年。你們的國家受欺辱的時間更長,有三百多年。”“因此,我們東方人有團結起來的感情,有保衛自己的感情。”“盡管我們在思想上、社會製度上有不同,但是我們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那就是我們都要時時對付帝國主義。”毛澤東又分析了中印兩國的國情,他說,“我們的國家不是一個工業國,而是一個農業國。我們的工業水平比印度要低。”“帝國主義國家現在是看不起我們的。我們兩國的處境差不多,這也是東方國家的共同處境。”

對毛澤東的話,尼赫魯立即作出回應說:“你說的一點也不錯。過去二百多年來,我們兩國和亞洲其他國家都遭受外來殖民主義國家的壓迫和統治。這是我們兩國共同的經曆,也是亞洲其他國家的共同經曆。我們有許多共同的地方,這不僅是有過去的聯係,而且由於近代都受到殖民主義的統治”。“自古以來我們就有許多共同的地方,現在的問題也是共同的。主席說得對,我們兩國工業落後,這是共同的。我們都想盡快發展我們的各自的國家。”

毛澤東總結似地說,“我們兩國人民對互訪的兩國領導人所表示的歡迎,說明他們著重的不是思想和社會製度方麵的不同,而是我們的共同點。”

尼赫魯表示同意:“是的,我們著重的是共同點。”

接著他們又談到了中印兩國總理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尼赫魯說:“在印度,五項原則被認為不僅適用於我們兩國之間的關係,也適用於其他各國之間的關係。”

毛澤東說,“應當把五項原則推廣到所有的國家關係中去。尼赫魯總理在上月二十九日的演說中就說過,應當按五項原則來受約束,承擔義務。如果一個國家說了不做,那麼就有理由來指責它,它在人們眼中就輸了理。問題是有些大國不願受約束,不願像我們兩國那樣,根據五項原則訂立協定。”

他們還談到了美國。毛澤東提醒尼赫魯,對於中國來說,獲得和平並不容易。

美國當局變著法不遺餘力地排擠中國。它還炫耀武力,把第七艦隊開進了台灣海峽。它的飛機飛到中國內地上空,空投特務到中國各省。在四川和靠近西藏的青海,美國飛機都曾空投過特務,並且空投武器給那裏的土匪。它還加緊援助和支持蔣介石對中國大陸進行騷擾性戰爭。

尼赫魯說,美國害怕它的利益受到損失,正像一切既得利益者一樣,美國懷著恐懼,神經緊張,四處插手。

毛澤東幽默地說道,“不能設想任何國家會開軍隊到美國去。”“美國的恐懼也實在太過分了。他把防線擺在南朝鮮、台灣、印度支那,這些地方離美國那麼遠,離我們倒很近。這使得我們很難睡穩覺。”尼赫魯微笑表示同意。

會見結束前,毛澤東對尼赫魯說,如果有機會,想共同討論一下“戰爭做為政策的工具是否有利益的問題”。尼赫魯認可。

10月21日晚,印度駐華大使賴嘉文在北京新僑飯店為尼赫魯訪華舉行了盛大招待會。毛澤東和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宋慶齡等中國領導人出席了招待會,毛澤東的出席格外引人注目。毛澤東又一次會見了尼赫魯。他們進一步討論了處理國家關係的原則,毛澤東說,“我們在合作方麵得到一條經驗:無論是人與人之間、政黨與政黨之間、國與國之間的合作,都必須是互利的,而不能使任何一方受到損害。如果任何一方受到損害,合作就不能維持下去。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的五項原則之一是平等互利。”尼赫魯點頭稱是。

毛澤東又引用中國古代聖賢的話說明世界的多樣性,多樣的事物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他說,“中國古代的聖人之一——孟子曾經說過:‘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這就是說,事物的多樣性是世界的實況。馬克思主義也是承認事物的多樣性的,這是同行而上學不同的地方。”

毛澤東接著說:“國與國之間不應該互相警戒,尤其是在友好的國家之間。像我們同美國這樣互相警戒著是不好的。”

我們應該共同努力來防止戰爭,爭取持久和平

10月23日下午,北京市在中山公園舉行熱烈歡迎尼赫魯訪華的大會。晚7時,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又一次會見了尼赫魯,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宋慶齡、陳雲等作陪。

頤年堂,在豐澤園內,為園中正殿。殿宇樸實無華,莊重大氣。殿前花木扶疏,遠處竹影搖曳。尼赫魯一邊欣賞景色,一邊悠然地走進頤年堂。

當兩國領導人麵對麵坐下來,毛澤東向尼赫魯詢問與周總理的會談進行得如何,發生衝突沒有,尼赫魯說:“會談得很好,怎麼能有衝突呢?”毛澤東說:“我們同印度好像沒有多少架好吵。”然後,他們馬上轉入了事先約定的談戰爭的正題。

尼赫魯表示,對於毛澤東談戰爭問題,他饒有興致,願與毛澤東共同討論。他稱毛澤東是這方麵的專家,其意見應該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

毛澤東重申中國的和平願望。他說,“我們現在需要幾十年的和平,至少幾十年的和平,以便開發國內的生產,改善人民的生活。我們不願打仗。假如能創造這樣一個環境,那就很好。凡是讚成這個目標的,我們都能同他合作。”

毛澤東與尼赫魯討論戰爭是否有好處的問題。他說,“尼赫魯總理說,美國想打仗,想用戰爭的辦法得到更大的利益。關於戰爭是否有好處,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他說,“要搞戰爭的話,就要動員人民,就要使人民處於緊張狀態,並且使他們學會打仗。但是,人民結合起來以後,勢必會產生革命。例如,中國革命就是這樣,印度的革命也是這樣。”他說,“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是我看,再打大戰,對美國來說是劃不來的,整個世界或世界的絕大部分將處於革命狀態。我這樣說,並不是故意危言聳聽,而是根據兩次世界大戰的實際情況。如果再打大戰,我看對美國沒有任何好處,隻能使它的統治範圍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