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接著詢問,如果歐安會不行了,美蘇兩家的妥協就搞不成了?
希思回答:我認為在根本問題上,這個安全會議不會有多大進展。
毛澤東說,那麼美蘇兩家真正的和解也就搞不成了哩。
希思強調,美蘇間的均勢建立在美國能否保持其實力地位上,隻要美國決心保持自己的地位,蘇聯人會尊重這一地位。
由於提到美國麵臨不少困難,毛澤東問希思:“難道蘇聯就沒有困難嗎?”
希思肯定地回答:我想蘇聯有很多困難。他們有國內的經濟問題,農業上有許多困難,我想他們領導內部也有分歧。但是這種分歧是在策略和時機問題上,而不是在長期的戰略問題上。看來,希思對蘇聯有一定的研究,他的判斷大體符合從赫魯曉夫到戈爾巴喬夫以前的領導層時期的情況。
毛澤東對此評論性地提出:我看他們(指蘇聯領導層)自顧不暇。它不能對付歐洲、中東、南亞、中國、太平洋。我看他會輸的。
希思則還是有些擔心地表示,蘇聯的軍事力量在不斷增長。蘇聯的潛艇艦隊比整個西方的總和還要大。蘇聯的導彈在不斷改進,更加先進。雖然蘇聯在世界許多地方遇到了不少問題,但它的實力正在不斷得到加強。所以我們認為這是主要威脅。並詢問毛澤東,是否認為蘇聯對中國構成威脅?
毛澤東並未直接回答希思的問題,而是以一種偉大戰略家的氣魄說:我們準備它來。接著,毛澤東當著希思的麵尖銳地批評西方,指出,西方有一部分輿論每天都想把蘇聯這一股禍水引向中國。你們的老前輩張伯倫,包括法國的達拉第,就是推德國向東。
希思對此分辯說:我當時是反對張伯倫先生的。
毛澤東對此解釋說:我講的主要是美國的輿論。可見,主席這時盡管與美國領導人實現了曆史性的握手,但對於美國人在中美蘇三角關係上的意圖仍是十分警惕的,上述話題表麵是說給西歐人、英國人聽,實際上是說給美國人聽的。
希思這時已經明白了毛澤東對他談論美蘇關係的核心,因此也進一步向主人闡述了西歐的安全觀,特別是向毛澤東表達西歐與中國在安全利益上的共同點、彙合點。他強調:如果歐洲是軟弱的,不團結的,那麼蘇聯就可能憑借自己的實力來影響歐洲,而不必為自己的防禦擔心,也不必做防禦準備。歐洲是軟弱的,蘇聯就有可能實現對中國的企圖。因而一個強大的歐洲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使蘇聯發愁。
毛澤東對此讚同地說:你們歐洲強大起來,我們高興啊!並且強調,我們“不怕”你們歐洲。
希思回答說:沒有理由要怕歐洲。
毛澤東說,但是過去怕呢。是啊,舊中國積貧積弱,屢遭列強欺辱,中國對歐洲確實有點怕。但現在不同了,現在中國不怕歐洲了。
希思進一步同毛澤東探討中蘇分歧問題。
毛澤東回答說:中蘇分歧要從1954年開始算起。因為1955年阿登納到莫斯科,赫魯曉夫就對阿登納說,中國不得了了。阿登納的回憶錄上是這麼寫的。你見過阿登納嗎?
希思說:見過,我見過他很多次。阿登納總認為蘇聯會接管歐洲。
毛澤東說:歐洲、亞洲、非洲,但是它力不從心。
接下去,毛澤東主席漫不經心但卻是有意地提到了對英國人來講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香港問題。
毛澤東對希思說,我們與你們就剩下一個香港問題,我們現在也不談。
希思小心翼翼地回答:是沒有說。
毛澤東有意要提醒英國人,側過頭來對著周恩來總理,說香港是割給他們的。九龍是租借的,還有多少時間?
周恩來回答:還有24年。
毛澤東總結性地說,到時候怎麼辦,我們再商量吧。是年輕一代人的事情了。毛澤東此話既是說給中國的後一代領導人聽的,但更是說給英國人聽的。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第一次麵對麵地對英國領導人表達了中國對處理香港問題的原則立場,那就是這一問題終歸是要解決的,但不是現在,而是將來同英國人商量解決。
賓主間談論的話題隨後轉向中美關係。希思詢問毛澤東:中美關係今後將如何發展?他認為自1972年尼克鬆訪華兩年來,中美關係似乎未見進展了。
毛澤東回答說,那不要緊,還是比較好的。
同時,毛澤東也向希思強調:美國人就是手伸得太長了。它伸手南朝鮮、菲律賓、日本、台灣、東南亞、南亞、伊朗、土耳其、中東、地中海、歐洲。
希思對此也表示讚同說,這是美國當時遏製世界其他地區的意圖的一部分。認為現在美國已經意識到這是不可能的。
毛澤東提出,我看歐洲、亞洲,包括日本,都不要吵架。要吵呢,可以,但不要大吵。
希思回答說:我完全同意。我們要接受這樣的事實:即我們彼此製度不同,歐洲同日本的製度不同,而歐洲和日本與中國的製度又不同。我們如果都能接受這一事實,我們能夠一起工作。
毛澤東對此又不無感慨地對希思說,美國可是罵了我們20多年。當然毛澤東更對中美關係來之不易的改善倍加珍惜。由於中美關係改善從美方講與尼克鬆個人有很大關係,所以,他也擔心因領導人或政府的更迭而出現變化。因此,在會見希思時,毛澤東向客人提及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美國當時正鬧得不可開交的“水門事件”。他開玩笑似地對希思說,你可不可以勸一下尼克鬆,幫他一個忙,叫他渡過水門難關?
希思說,如果他當時征求我的意見,我在18個月以前就會勸他把這件事徹底壓下去,但是他那時沒有問我。
毛澤東有所感慨地說:他(指尼克鬆)也有缺點呢!
希思回答說:我們都有缺點。
毛澤東非常謙虛地說,我的缺點更大呢!八億人口要吃飯,工業又不發達。不能吹中國怎麼樣。你們英國還可以吹一下。你們算發達國家,我們是不發達的國家。並指出,中國的未來要靠年輕一輩的努力。他開玩笑地說:我已經接到上帝的請帖,要我去訪問上帝。
希思真誠地對毛澤東說:我希望主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要接受這個邀請。
毛澤東幽默地說:還沒有答複呢!
從這裏我們感到了一個偉大的唯物主義者對生與死泰然處之的態度,感到了一個偉大的革命家的廣闊胸襟。
“Unity即一體化,亦作聯合、團結解”
在一年後的1975年9月21日上午,毛澤東主席仍是在中南海遊泳池住處再次會見了這位英國前首相。這次會見距毛澤東逝世不到一年。同一年前比,毛澤東顯得更衰老、遲緩了,需要秘書的攙扶,走路很慢。但有一點沒有變化,就是他的思維依舊敏捷,關心的問題仍然廣泛。此次會見,周恩來總理因住院動手術沒有參加,隻有鄧小平副總理、英國新任駐華大使遊德參加了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