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位上司喜歡盛氣淩人的下屬,那樣他會感到他的位置受到威脅,以後你再想升遷可就不那麼容易了。
用恰當的話消解下屬的怨氣
如何察覺出下屬心懷怨氣,願不願意“屈身”去跟下屬說慰問的話,如何說話,才能既讓下屬真心消除心中的怨氣,又不失自己作為上司的尊嚴與威信。
1.主動自責
彭德懷任國防部長的時候,有一次到東海前哨的一個炮兵陣地。負責同誌對敵方情況掌握不透,惹得他心裏不高興。後來又發現彈藥庫竟然修在陣地前沿,禁不住大光其火,揚言要將團長“撤職,送軍法處”。說得團長憋了一肚子的怨氣。吃晚飯的時候,彭總叫身邊的同誌把團長找來,說:
“我今天又說錯了話,不該說把你撤職,送軍法處。其餘的都對,你認為不對的,可以批評我,不能賭氣不吃飯啊。”
彭總主動向團長承認自己說錯了話。其實,從工作出發,他的火是發對了,理和勢都在這一邊。但是從部隊團結、官兵關係著想,他的“我今天又說錯話了”的自責,無疑給廣大官兵留下了嚴格自律的印象,從而激勵官兵提高軍事素質,始終保持常備不懈的清醒頭腦。作為國防部長,他的自責不僅當時消解了那位團長的怨氣,給那位團長留了台階,還給所在部隊留了台階。這個台階不是讓其下去了事,更重要的是下了台階之後的發奮努力。
當下屬因為你過激的批評而心懷怨氣時,能主動找到下屬,作真誠的自責,實際上就是傳達一種體貼和慰藉,責的是自己,慰的是下屬。這有利於在對方本已緊湊的心理空間辟出一塊“緩衝地帶”,為最終的相互溝通和工作合作創造有利背景。
2.曉以利害
某市無線電廠由於長期虧損,債台高築,瀕臨破產。這天,該市電視機廠對無線電廠實行有償兼並的大會在無線電廠舉行。上千名職工感到恥辱,堅決反對兼並,憤怒的人群爭吵著,吼叫著,吹口哨,鼓倒掌,場麵十分混亂。
這時,電視機長的劉廠長,扯大嗓門對陷入失控狀態的人群喊道:
“我告訴你們一個事實:到下個月工商銀行的抵押貸款就要到期,無線電廠馬上就要破產,上千名職工就要失業!難道你們願意這個具有幾十年曆史的我市惟一的收錄機專業生產廠家破產嗎?難道我們廠上千名職工情願失業,重新到社會上待業嗎?請問,誰能使無線電廠不破產?誰能使上千名職工不失業?是能人,請站出來說話,有高招,請拿出來!你們反對兼並,拿出主意來!”
憤怒的人群開始靜了下來,他麵對著上千雙翹首以待的眼睛,接著說:
“我劉某人不是資本家,是國家幹部。就我個人而言,叫我兼並無線電廠,我才不幹呢!我又何必自討苦吃?可我是共產黨員,看到國家受損失,我於心不忍啊!’
這時有人站起來說:“我要問你,你能保證我們不失業,無線電廠不破產嗎?
劉廠長說:
“有些同誌對我不信任,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不了解嘛。請大家放心,從並廠後第一個月起,如果再虧損,由我劉某人負責。我和大家同舟共濟。如果要下海,我第一個帶頭跳!至於具體辦法,我這裏就不說了!”
這時,全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在當時騷亂的情況下,麵對憤怒的人群,訓斥製止都不行,婉言相勸想必也不行。這時,劉廠長直言並與不並的利害得失,終於打破了人們的認識障礙,鎮住了混亂的場麵,又消解了大家的怨氣。
下屬與上司的一個不同之處在於,上司除了關心自己的利益之外,更應該關心單位的整體利益,而下屬卻有權關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勝過關注整體利益。因此,對下屬說話應該常記住“曉以利害”這一技巧,當他們對某件事有與單位上司不同的想法時,作為上司的你就應該明智的對他們作一番權衡利弊的分析,隻有讓他們覺得你的決定才是真正有利於他們切身利益的時候,他們才會真心地消除不滿,轉而支持你的工作。
3.抓住實質
馮玉祥當旅長時,有一次駐防四川順慶,與一支“友軍”發生矛盾。這支“友軍”將驕兵惰,長官穿黑花緞馬褂,藍花緞袍子,在街上招搖過市,像當地的富豪公子模樣。有一天,馮玉祥的衛士來報;
“我們的士兵在街上買東西,他們說我們穿得不好,罵我們是孫子兵。”
馮玉祥看到自己穿的灰布襖,便設:
“由他們罵去,有什麼可氣的。這正是他們墮落腐化,恬不知恥的表現!
為了避免士兵們由於心裏不平衡而生悶氣,馮玉祥立即集合全體官兵,進行訓話:
“剛才有人來報,說第四混成旅的兵罵我們是孫子兵,聽說大家都很生氣,可是我倒覺得他們罵得很對。按曆史的關係來說,他們的旅長曾做過20鎮的協統,我是20鎮裏出來的,你們又是我的學生,算起來,你們不正是矮兩輩嗎?他們說你們是孫子兵,不是說對了嗎?再拿衣服說,綢子的兒子是緞子,緞子的兒子是布,現在他們穿綢子,我們穿布,因此他們說我們是孫子兵,不也是應當的嗎?不過話雖這麼說,若是有朝一日開上戰場,那時就能看出誰是爺爺,誰是真正的孫子來了!”
幾句話把官兵們說得大笑起來,再也不生悶氣了。馮玉祥正是抓住了問題的實質,即軍隊就是比賽打仗的,而不是比賽穿衣服的,因此他把手下人說得心服口服。
當下屬心懷怨氣的時候,單純勸導難以起到真正的作用,隻有把他們心中的“怨結”打開,才能讓他們豁然開朗。而打開“怨結”的關鍵就是抓住令他們生氣的問題的實質,帶領他們走出思想的誤區。
8.要堅持在背後說別人的好話
喜歡聽好話似乎是人的一種天性。當來自社會、他人的讚美使其自尊心、榮譽感得到滿足時,人們便會情不自禁地感到愉悅和鼓舞,並對說話者產生親切感,這時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就會因讚美而縮短、靠近,自然就為交際的成功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在背後說一個人的好話比當麵恭維說好話要好得多,你不用擔心,你在背後說他的好話,很容易就會傳到他的耳朵裏。
對一個人說別人的好話時,當麵說和背後說是不同的,效果也不會一樣。你當麵說,人家會以為你不過是奉承他,討好他。當你的好話在背後說時,人家認為你是出於真誠的,是真心說他的好話,人家才會領你的情,並感激你。假如你當著上司和同事的麵說你上司的好話,你的同事們會說你是討好上司,拍上司的馬屁,而容易招致周圍同事的輕蔑。另外,這種正麵的歌功頌德,所產生的效果反而很小,甚至有反效果的危險。你的上司臉上可能也掛不住,會說你不真誠。與其如此,倒不如在公司其他部門、上司不在場時,大力地“吹捧一番”。這些好話終有一天會傳到上司的耳中的。
有一個員工,在與同事們午休閑談時,順便說了上司的幾句好話:“陳征這個人很不錯,辦事公正,對我的幫助尤其大,能為這樣的人做事,真是一種幸運。”沒想到這幾句話很快就傳到陳征的耳朵裏去了,這免不了讓陳征的心也有些欣慰和感激。而同時,這個員工的形象也上升了。連那些“傳播者”在傳達時,也順帶對這個員工誇讚了一番:這個人心胸開闊,人格高尚,真不錯。
在背後說別人的好話,能極大地表現你的“胸懷”和“誠實”,有事半功倍的效用。比如,你誇上司,說他公平,對你的幫助很大,而且從來不搶功。以後,你的上司在“搶功”時,可能會有那麼一點點顧忌,也會手下留情。
如果別人了解了你對任何人都一樣真誠時,對你的信賴就會日益增加。
在背後說別人的好話,會被人認為是發自內心、不帶私人的動機的。其好處除了能給更多的人以榜樣的激勵作用外,還能使被說者在聽到別人“傳播”過來的好話後,更感到這種讚揚的真實和誠意,從而在榮譽感得到滿足的同時,增強了上進心和對說好話者的信任感。
如《紅樓夢》中有這麼一段:
史湘雲、薛寶釵勸賈寶玉做官為宦,賈寶玉大為反感,對著史湘雲和襲人讚美林黛玉說:“林姑娘從來沒有說過這些混賬話!要是她說這些混賬話,我早和她生分了。”
湊巧這時黛玉來到窗外,無意中聽見賈寶玉說自己的好話,“不覺又驚又喜,又悲又歎。”結果寶黛兩人互訴肺腑,感情大增。
因為在林黛玉看來,寶玉在湘雲、寶釵、自己三人中隻讚美自己,而且不知道自己會聽到,這種好話就不但是難得的,還是無意的。倘若寶玉當著黛玉的麵說這番話,好猜疑、小性子的林黛玉恐怕還會說寶玉打趣她或想討好她呢。
別人說壞話你不要插嘴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很複雜、很敏感的。特別是在辦公室這種場合,幾個人在一起就閑聊起來。有時說到某個人時,還會說出一大串的壞話。在這種時候,很多把持不住的人,也會跟著附和說起某人的壞話來,其結果可想而知,這種壞話不久便添油加醋傳到他的耳朵裏,別人不僅對你有了看法,還有可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說你的壞話或打擊報複你。
某公司企劃科李某升為科長,同一間辦公室坐了幾年的同事忽然升遷了高位,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刺激與震動。平日不分高下,暗中競爭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上司,總讓人有那麼一點酸酸的感覺。企劃科李某的幾個同事背後嘀咕開了:“哼!他有什麼本事,憑什麼升他的官?”一百個不服氣與嫉妒就都脫口而出了,於是你一句我一句,把李某數落得一無是處。
王新是分配到企劃科不久的大學生,見大家說得激動,也毫無顧忌地說了些李某的壞話,如辦事拖拉,疑心太重等。可偏有一個陽奉陰違的同事A,背後說李某的壞話說得比誰都厲害,可一轉身就把大家說李某壞話的事說給了李某。
李某想:別人對我不滿說我的壞話我可以理解,你王新乳臭未幹有什麼資格說我,從此對王新很冷淡。王新大學畢業,一身本事得不到重用,還經常受到李某的指責和刁難,成了背後說別人壞話的犧牲品。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會遇到別人在你麵前說某個人的壞話。此時,你千萬要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要被他的話左右你的思想,更不要跟著別人去說壞話。最好的辦法,別人在你麵前說某個人的壞話時,你不要去插嘴,隻是微笑示之。
微微一笑,它既可以表示領略,也可以表示歡迎,還可以表示聽不清別人的話。當你不插話,隻是微笑不語時,既不抵觸不得罪說壞話的人,也沒有參與說壞話,兩邊都沒有得罪,這是比較好的做法。
有人在你麵前說別人的壞話,別人愛怎麼說就怎麼說,你能不聽就不聽,能溜最好。實在不便開溜,你就答非所問,另起話題。
比如,有人向你數落某人的不是:“白堅這個人什麼都好,就是有點好大喜功,拍馬屁。”
碰到這樣的情況,你如果能笑笑就將話題岔開當然是最好不過了,如果岔不開,你又不加理睬,顯然得罪人。這時,你可以挑起新的話題來達到目的。如:“據說周迅將扮演《射雕英雄傳》裏的黃蓉,是嗎?”
對方可能會說一句“不知道”,然後還會繼續說白堅的壞話:“你知道嗎?白堅偷偷地給老總送禮……”
這時你就繼續說你的話題:“唉,要是真那樣,《射雕英雄傳》就有得看了,周迅戲路寬,演技好……”
相信這樣對上幾句話後,對方就會緘口不言“白堅”的講話了。
隻要做出承諾就要用行動去兌現
無論對誰,也不管是什麼事,隻要我們做出了承諾,就要用行動去兌現。在生活中是這樣,在競爭激烈、爾虞我詐的商業活動中更是如此。“言必信,行必果”永遠是我們取信於人、贏得競爭的根本。
快下班時,百事可樂公司的總裁卡爾·威勒歐普接到市長邀請他參加晚宴的電話,他毫不猶豫地謝絕道:“很抱歉,我已經說好今天晚上陪女兒過生日。我不想做一個失約的父親。”
走出辦公大樓,卡爾給女兒買了生日禮物,驅車直奔市中心新開業的遊樂園,去那裏與妻子一道為女兒過生日。
為避免打擾,卡爾和妻子都關閉了手機,他們全身心地陪伴著女兒,開心地享受著這個愉快的節日。
卡爾正興致勃勃地看著女兒吹滅紅紅的蠟燭並開始切分蛋糕,他的助理急匆匆地趕來了。他把卡爾叫到旁邊,小聲彙報——有一個本公司非常重要的客戶,很想在這個晚上與他見一麵。
“可是,我已答應了女兒,今天整個晚上都陪在她身邊。”
卡爾麵露難色。
“客戶此前確實沒有約定,他隻在此地做短暫的停留,是臨時決定要拜見總裁的……”助理委婉地建議道。
怎麼辦?一邊是已經陪了兩個小時、正玩得開心的女兒,而另一邊是等待約見的公司重要的客戶。卡爾沒有猶豫,他轉身告訴助理:“我覺得我還是應該留下來陪女兒,你去接待一下客戶,並替我轉達真誠的歉意,跟他約好時間,屆時我會親自登門拜訪。”
“卡爾先生,您是不是先去……”助理提醒總裁這個客戶實在太重要了,絲毫不能得罪的。要不然就不會匆匆地找來了。
“爸爸,您先去忙工作吧,媽媽陪我一樣很快樂。”得知內情的女兒十分理解父親,催促父親去見客戶。
“不,我已說過,我不想做一個失約的父親。今天晚上,市長的宴請和客戶的約見,確實都很重要,但我一個月前向女兒許下的承諾更重要,誰都不能改變我做出的承諾。”卡爾一臉的堅定,讓助理打消了繼續勸說的念頭。
第二天,卡爾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向那位客戶道歉,客戶非但沒有生氣,反而由衷地讚歎道:“卡爾先生,其實我要感謝您啊,是您用行動讓我真切地記住了什麼叫做一諾千金,我明白百事可樂公司興旺發達的真正原因了。”此後,卡爾和這位客戶竟成了非常親密的合作夥伴,甚至在公司經營遭遇最大困難的時候,也不曾動搖彼此的信任。
9.勸說別人時要講究方式方法
在勸說別人時,采取直截了當的方式可能會引起對方的反感或抵解情緒;而如果改用委婉的方式,就可能達到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效果。在勸說別人時,除了要注意勸說方式之外,還要講究勸說的方法,這要根據對方的性格特點和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來決定采取什麼樣的方法。
18世紀70年代初,北美13個殖民地的代表齊聚一堂,協商脫離英國而獨立的大事,並推舉富蘭克林、傑弗遜和亞當斯等人負責起草一個文件。於是,執筆的具體工作,就曆史性地落到了才華橫溢的傑弗遜頭上。
傑弗遜年輕氣盛,又文才過人,平素最不喜歡別人對他寫的東西品頭論足。他起草好《宣言》後,就把草案交給一個委員會審查通過。自己坐在會議室外,等待著回音。過了很久,也沒聽到結果,他等得有點不耐煩了,幾次站起來又坐下去。老成持重的富蘭克林就坐在他的旁邊,惟恐這樣下去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於是他拍拍傑弗遜的肩,給他講了一位年輕朋友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位年輕人是個帽店學徒,三年學徒期滿後,他決定自己辦一個帽店。他覺得有一個醒目的招牌非常有必要,於是自己設計了一個,上寫:“約翰·湯普森帽店,製作和現金出售各式禮帽。”同時還畫了一頂帽子附在下麵。送做之前,他特意把草樣拿給各位朋友看,請大家“提意見。”
第一個朋友看過後,就不客氣地說:“帽店”一詞後麵的“出售各式禮帽”語義重複,建議刪去;第二位朋人則說:“製作”一詞也可以省略,因為顧客並不關心帽子是誰製作的,隻要質量好、式樣稱心,他們自然會買——於是,這個詞也免了;第三位說:“現金”二字實在多餘,因為本地市場一般習慣是現金交易,不時興賒銷;顧客買你的帽子,毫無疑問會當場付現金的。這樣刪了幾次以後,草樣上就隻剩下“約翰·湯普森出售各式禮帽”和那頂畫的帽樣了。
“出售各式禮帽”?最後一個朋友對剩下的詞也不滿意。“誰也不指望你白送給他,留那樣的詞有什麼用?”他把“出售”劃去了,提筆想了想,連“各式禮帽”也一並“斬”掉了。理由是:“下麵明明畫了一頂帽子嘛!”
等帽店開張、招牌掛出來時,上麵醒目地寫著:“約翰·湯普森”幾個大字,下麵是一個新穎的禮帽圖樣。來往顧客,看到後沒有一個不稱讚這個招牌做得好的。
聽著這個故事,自負、焦躁的傑弗遜漸漸平靜下來——他明白了老朋友的意思。結果,《宣言》草案經過眾人的精心推敲、修改,更加完美,成了字字金石、萬人傳誦的不朽文獻,對美國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含蓄委婉地指出他人的過錯
過多的責備往往會使人心情沮喪,進而喪失信心或失去工作熱情,對工作的開展反而極為不利;相反,用善意和真誠去對待他人的失誤,必能激發起他人的羞愧之心並使之心存感激,從而使其在以後的場合中,能更加兢兢業業地去工作,積極努力地去糾正自己的過失,從而使境況大為改觀。
社交界的名人戴爾夫人,來自長島的花園城。
一次,戴爾夫人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最近,我請了少數幾個朋友吃午飯,這種場合對我來說很重要。當然,我希望賓主盡歡。總招待艾米,一向是我的得力助手,但這一次卻讓我失望。午宴很失敗,到處看不到艾米,他隻派個侍者來招待我們。這位侍者對第一流的服務一點概念也沒有。每次上菜,他都是最後才端給我的主客。有一次,他竟在很大的盤子裏上了一道極小的芹菜,肉沒有燉爛,馬鈴薯油膩膩的,糟透了。我簡直氣死了,我盡力從頭到尾強顏歡笑,但不斷對自己說:等我見到艾米再說吧,我一定要好好給他一點顏色看看。
“這頓午餐是在星期三。第二天晚上,聽了為人處世的一課,我才發覺:即使我教訓了艾米一頓也無濟於事。他會變得不高興,跟我作對,反而會使我失去他的幫助。”
戴爾夫人說:“我開始試著從艾米的立場來看這件事:菜不是他買的,也不是他燒的,他的一些手下太笨,他也沒有法子。也許我的要求太嚴厲,火氣太大。所以我不但不準備苛責他,反而決定以一種友善的方式作開場白,以誇獎來開導他。這個方法效驗如神。第三天,我見到了艾米,他帶著防衛的神色,嚴陣以待準備辯解。我說:‘聽我說,艾米,我要你知道,當我宴客的時候,你若能在場,那對我有多重要!你是紐約最好的招待。當然,我很諒解:菜不是你買的,也不是你燒的。星期三發生的事你也沒有辦法控製。’我說完這些,艾米的神情開始鬆弛了。”
艾米微笑著說:“的確,夫人,問題出在廚房,不是我的錯。”
“我繼續說道:‘艾米,我又安排了其他的宴會,我需要你的建議。你是否認為我們再給廚房一次機會呢?’”
“艾米說:‘嗬,當然,夫人,當然,上次的情形不會再發生了!’”
下一個星期,我再度邀人午宴。艾米和我一起計劃菜單,他主動提出把服務費減收一半。
“當我和賓客到達的時候,餐桌上被兩打美國玫瑰裝扮得多彩多姿,艾米親自在場照應。即使我款待瑪莉皇後,服務也不能比那次更周到。食物精美滾熱,服務完美無缺,飯菜由四位侍者端上來,而不是一位。最後,艾米親自端上可口的甜美點心作為結束。散席的時候,我的主客問我:“你對招待施了什麼法術?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周到的服務。’”
“她說對了,我對艾米施行了友善和誠意的法術。”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不可能沒有批評,但要學會巧妙地批評,讓他人既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盡快改正,同時也理解你善意批評的意圖,使他內心裏對你心存感激。或者批評之前先總結一下他人的優點,然後慢慢引入缺點。在他人嚐到苦味之前,先讓他吃點甜味,再嚐這種苦味時就會好受些。
許多後備軍人在受訓期間,最常抱怨的就是必須理發,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仍算是普通老百姓。
一級上士哈理·凱撒談到這個問題時說,他正好有一次奉命訓練一群後備士官。按照舊時一般軍人的管理方法,他大可對那群士官吼叫,或出言恫嚇。但他並沒有這麼做,隻是用迂回戰術達到了目的。
“諸位,”他這麼說,“你們都是未來的領導者,你們現在如何被領導,將來也要如何去領導別人。諸位都知道軍中對頭發的規定,我今天就要按照規定去理發,雖然我的頭發比你們的還短得多。諸位等一下可以去照照鏡子,如果覺得有需要我們可以安排時間到理發室去。”結果可以料想,許多人真的去照鏡子,並且遵照規定理好了頭發。
覺察他人有過錯,如果你要說服他,就應該善意地、真誠婉轉地指出,這才是最有效的批評方式。
指責和憤怒與事無補,隻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說出合理的理由拒絕別人
有許多人為怎樣拒絕別人而傷透腦筋,他們或是不敢,或是不好意思,或確實是不知該如何拒絕。其實,拒絕別人很簡單,隻需要說出一個合理的理由就可以——哪怕這個理由是個謊言。
詹姆斯這幾天明顯有些睡眠不足,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可是,當鄰居海倫請他過去幫忙弄一下電腦時,他說:“OK!”
派特請他幫忙將電子琴抬到樓下時,他說:“Yes!”
哈瑞叫他幫忙照看一下自己的小孩時,他說:“可以。”
瑪瑞安要他為她的派對做張海報時,他說:“沒問題!”
他的特點是幾乎從不說“不”,而別克在這方麵的風格習慣卻與詹姆斯大不相同。
早上,露茜阿姨打電話來,問別克能不能陪她一起去看“索斯比”拍賣中國的古董。別克說:“不!”
中午,社區報紙打電話,問別克能不能為他們的征文頒獎。別克說:“不!”
下午,聖若望大學的學生打電話來,問他能不能參加周末的餐會。他說:“不!”
晚上,《華盛頓晚報》傳真過來,問別克能不能寫個專欄。他說:“不!”
當詹姆斯說四個“是”的時候,別克說了四個“不”。
你或許要認為,別克有點不近人情,可當事人並沒有這種感覺。因為,他很講究方式和技巧。當他說第一個“不”時,同時告訴了她:“下次拍賣古董,我會去。至於今天,因為我對家具、器物、玉石的了解不多,很難提出好的建議。”
當別克說第二個“不”時,他說:“因為我已經做了評審,貴報又在最近連著刊登我的新聞,且在一篇有關座談會的報道中讚美我,而批評了別人。如果再去頒獎,怕要引人猜測,顯得有失客觀。”
當他說第三個“不”時,他說:“因為近來有坐骨神經痛之苦,必須在硬椅子上直挺挺地坐著,像是挨罰一般,而且不耐久坐。為免煞風景,以後再找機會。”
當他說第四個“不”時,他以傳真告訴對方:“最近剛剛寄出一篇文章,專欄等以後有空再寫。”
別克說了“不”,但是說得委婉。他確實拒絕了,但拒絕得有理。因此能夠取得對方的諒解,自己也落得清閑,而不像詹姆斯那樣使自己睡眠不足。
一句不經意的話幫人走上全新的路
有時,改變一個人命運的並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情,而是某些人一句不經意的話,特別是那種帶有輕蔑和不屑語氣的奚落。這種話最能鞭策人,它使人警醒,催人奮進,幫人打起精神走上一條全新的路。
格林尼亞生於法國西北的瑟堡,他的父親是一家造船廠的老板,整天忙於發財,對了女溺愛有餘,管教不足。格林尼亞從小遊手好閑,整天浪跡街頭,不把學習放在心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公子哥。由於長相英俊,花錢出手大方,格林尼亞在情場上春風得意,總能討得異性的歡心,把一個個漂亮的姑娘吸引到身邊。
然而在這個世界上,擁有金錢並不意味著就擁有一切,相貌堂堂也未必就能贏得尊重。在一次午宴上,格林尼亞走到出眾的美女波多麗麵前調情。與以往每次都獲得美人心相反的是,他不但沒有贏得波多麗的歡心,反而遭到了一番奚落:“請你走遠一點,我就討厭像你這樣的公子哥在眼前晃蕩!”
一句充滿蔑視的話,如同一把匕首擁在心頭。他長期以來呈休眠狀的羞恥心一下子驚醒過來。格林尼亞陡然意識到:家庭的富有並非個人的榮耀,要贏得真正的尊重,有賴於用努力去爭取。排遣了無邊的懊惱和悔恨,他甩掉了一身自以為瀟灑的輕浮,打起精神走上了一條有追求的路。
這年格林尼亞21歲,為了擺脫家庭溺愛帶來的鬆懈,他決定換一個生活的環境,遂留下一封書信表明心跡說:“請不要打聽我的下落,相信通過刻苦學習,我一定會幹出些成就來的。”
格林尼亞由瑟堡來到裏昂,兩年修完耽誤的全部課程,取得裏昂大學插班就讀的資格。投入校園的生活,他倍加珍視來之不易的機會,引起了化學權威巴爾的注意。在名師的指點下,他進行了一係列的實驗,很快就發明了格氏試劑,被學校破格授予博士學位。這一消息轟動了法國,也讓格林尼亞的父親備覺欣慰。
又付出四年的辛勞,格林尼亞取得了卓越的成績,1912年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波多麗得知這一喜訊,在病榻上提筆給他寫了一封賀信:“我永遠敬愛你!”就這麼一句話,讓格林尼亞激動萬分。他永遠感激這位美女當初對他近乎侮辱的訓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