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遊戲教育在美國
常青藤潛能教育法則6 常青藤教育遵從快樂教育的觀念。而這一觀念在當代最重要的體現就是引入各種有益於智力開發的遊戲,並且在孩子的學習中為他們營造一種遊戲的氛圍。 美國一個非盈利性教育機構在2008年做過一項調查,調查項目為“未來工程”。旨在更好地教育兒童。而調查的內容是老師和家長都還沒準備好的:遊戲教育。 快樂教育觀念在美國很早就已經產生,遊戲隻是其中的一種方法,但是它“比較現代”。世界上各種教育中,那些不是來自學校的非正規教育,隨處可見。比如電視節目、棋盤遊戲、拚字遊戲等。這證明,孩子們可以快樂地學習,而現在提倡的從學習(課本)中獲得快樂,是不容易的。 如今遊戲,大家不難預料,已被劃分為影響學習的範疇。但是隨著遊戲教育的產生,如今顯然與過去有著本質的不同,並且遊戲的概念也發生了改變。比如《水銀》、《智力問答》、《無限回廊》等。 這項調查的結果為: 1.約有16%的教師,15%的議員和19%的家長考慮利用電子遊戲,來作為教育媒介; 2.約有11%的教師,願意嚐試在課堂上利用電子遊戲來教育學生; 3.一半以上的小學生表示,遊戲確實幫助了他們的學習; 4.隻有3%的小學生不會玩電子遊戲。 那些投肯定票的家長老師認為:電子遊戲會幫助學生明確目標,不管這個學生是什麼年級,或學習成績如何。而且通過自己的方式遊戲,可以啟發創造力及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比取得高成績更為重要。實際上,通過遊戲來開發孩子的智力,培養孩子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曆史上眾多的天才,他們日後的成就就是來源於早期的遊戲。 比爾·蓋茨,相信所有的人都不陌生。從哈佛退學到建立微軟,到成為世界首富,蓋茨隻用了20年的時間,被美國人譽為“坐在世界巔峰的人”。我們驚詫於他的天分,但如果足夠了解他的童年,我們會發現他的智力和遊戲有著很大的關係。 比爾·蓋茨外祖母對比爾產生過重要影響。她用獨特而豐富的教育方式引導比爾天賦的發展。這促使比爾的思維能力向縱深發展,鍛煉了他非凡的記憶能力。 比爾的外祖母在中學時曾是女子籃球隊的主力前鋒和班上的畢業生代表。她博學多才,思維敏捷,酷愛益智遊戲。對她而言,遊戲不是無意義的消遣而是技能和智力的測驗。 外祖母特喜歡和聰明的小比爾一起做遊戲,尤其是涉及一些智力的遊戲。她教少年比爾下跳棋、玩籌碼、還有打橋牌等她所喜歡玩的東西。玩遊戲時,外祖母總愛對小比爾說:“使勁想!使勁想!”她也常常為比爾下一步好棋、打一張好牌而拍手叫好。這些極大激發了比爾愛思考的潛能。 外祖母早已意識到比爾在思維與記憶上的潛力。她總是不失時機地激發著比爾這方麵的潛能,有時祖孫倆一起在公園散步,外祖母常會與比爾交流下棋的技術或看過的某篇佳作,讓比爾尋找更新下法或表達更獨到精辟的見解。正是在這種磨煉中,比爾一步步成長起來。 蓋茨所在的西雅圖湖濱中學是美國最早開設電腦課程的學校。當時還沒有PC機,學校隻搞到一台終端機,還是從社會和家長那裏集了大批資金才買來的。這台終端機連接其他單位所擁有的小型電子計算機PDP-10,每天隻能使用很短時間,每小時的費用也很高。蓋茨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隻要一有時間,便鑽進計算機房去操作那台終端機,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14歲時,他便獨立編出了第一個電腦程序,可以在電腦屏幕上玩月球軟著陸的遊戲。這一年的7月20日正好是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登月艙,代表人類第一次踏上了月球表麵的日子。蓋茨心裏想,我不能坐宇宙飛船去月球,那麼讓我用電腦來實現我的登月夢吧! 就這樣,電腦遊戲的興趣,開啟了他人生的大門。 兒童對於世界上的萬物都充滿了好奇心,這種興趣使他們向世界伸出“觸手”。一旦知識積累,對世界的興趣就有所下降,兒童也就逐漸在成人的過程中喪失了學習的動力。我們在電影、小說、戲劇中所見到的“科學怪人”之所以往往能夠做出驚人的成就,在於他們能夠保持童真,將童年時代的興趣一直維持到成年,從而在科學研究領域不斷鑽研。因此,興趣不僅是兒童的學習動力,它也是成年人最重要的求知動力。但是,如果一個孩子童年的學習任務太過於繁重、學習內容過分枯燥,很容易對學習本身產生厭憎情緒,從而危害到大學階段的學業。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最佳的誘導方式當然是做遊戲。常青藤當代的教育思想認為,“遊戲活動”可以成為教育教學的載體。一個好的遊戲活動就是好的學習內容和好的學習方式。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正是孩子創新精神的起點。一切創新都始於問題的發現,而發現問題的途徑應該是自由的。遊戲活動則能給孩子們提供這樣一個自主、自由、自在的自然空間。 孩子在遊戲中能學到多少知識、發揮出什麼樣的能力,是怎麼想象都不過分的。遊戲是所有動物的本能,在遊戲中,孩子各種潛藏的天賦會一一被激發出來。教育先驅塞德爾茲對兒子的教育都是采取遊戲的方式進行的,針對孩子的各種潛能,他為兒子設計了五花八門的遊戲,比如繪畫遊戲、音樂遊戲、造型遊戲、語言遊戲、表演遊戲、智力遊戲、創造性遊戲、體育遊戲等等,盡力使兒子的潛能無一遺漏地發揮出來。 有一次,小塞德爾茲獨自一人在院子裏玩耍。他喜歡玩“開火車”的遊戲,就是把一些木塊連成一串,充作車廂,他在前麵拉著“車廂”冒充火車頭。他做這個遊戲做得很認真,不光要像火車那樣發出“嗚嗚”和“哐啷哐啷”的聲音,還要負責在到站時報站名,招呼想象中的“旅客”上下車。 這天小塞德爾茲突然想到要增加幾節車廂,使這個“火車頭”能帶領更長的火車,可是帶鉤子的小方木塊都用完了,怎麼辦呢?小塞德爾茲想到了剛剛買回來的磁鐵塊,用繩子拴在最後麵,剛剛合適。他拴好一塊磁鐵,又拿來另一塊。可是,好像突然著了魔一般,那塊磁鐵怎麼也不肯乖乖地跟在第一塊的後麵。他一把它放到後麵,就有一股力量將他的手彈開。小塞德爾茲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可是那兩塊磁鐵怎麼也不肯吸在一起。 小塞德爾茲呆呆地看著手中的兩塊磁鐵,好一會兒,他忽然大叫起來: “爸爸,爸爸,快來看呀,這兩塊磁鐵裏住著兩個小精靈!它們不願意在一起。它們鬧別扭了,誰也不理誰。” 塞德爾茲忍住笑說:“傻兒子,這可不是什麼精靈,這是磁力的一個重要原理,磁鐵分為正極和負極,而且‘同極相斥,異極相吸’。你手上這兩塊磁鐵都是正極,當然會因為相斥而彈開啦。” “真的嗎?”小塞德爾茲懷疑地說。 “不信?你拿那一塊磁鐵過來,對,就是缺了角的那塊。這塊磁鐵是負極的,你再試試看,它們會吸到一起的。” “真的!”小塞德爾茲覺得有趣極了,他的問題立即成串地出來了,“正極和負極是什麼東西?磁鐵為什麼要分成正極和負極?為什麼正極和負極就能吸在一起呢?” 塞德爾茲趁機教了他很多地質學上的知識。 孩子往往容易對有趣的科學、文學、藝術、曆史、軍事、地理等知識感興趣,因為這些高深的知識容易被“常識化”,甚至本身就是“故事”。然而,枯燥的數學,就很難用講故事的方法來進行傳授。一旦孩子死記硬背各種公式,就會喪失對數學的興趣。在中國,孩子的早期數學教育基本等於“算術”,而與真正的數學毫不相幹。一旦這些孩子成年,比如讀上了大學,他們會立刻拋棄數學,逃之夭夭。因為,數學(其實是算術)折磨了這些孩子十幾年,從來沒有給他們帶來過快樂。常青藤教育專家認為,早期數學教育,尤其應該依賴遊戲來培養孩子的興趣。 老卡爾·威特的兒子當時已經能夠使用3國語言讀寫文學作品、對天文、物理、地理等方麵的知識也達到了中學生的水平,然而卻死活不肯背誦乘法表。威特自己也頗為躊躇,作為一名喜好文史哲的牧師,他對數學本身也具有排斥心理。幸虧,當時來了一位知名的數學教授——羅森布魯姆,他告訴老卡爾,是因為老卡爾自己無法體悟數學的奧秘,才導致了對小卡爾數學教育的失當;數學,不能靠背誦。 這位學者的建議是首先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例如:把豆子和鈕扣等裝入紙盒裏,父子二人各抓出一把,數數看誰的多;或者在吃葡萄等水果時,數數它們的種子;或者在幫助女傭剝豌豆時,一邊剝一邊數不同形狀的豆莢中各有幾粒豌豆。 他們父子倆還經常做擲骰子的遊戲。最初是用兩個骰子玩,玩法是把兩個骰子一起拋出,如果出現3和4,就把3和4加起來得7分。如果出現2和4、3和3,就得6分。這時就有再玩一次的權利。把這些分數分別記在紙上,玩3次或5次之後計算一下,決定勝負。 小卡爾非常喜歡這類遊戲。當然,在兒子投入到這種遊戲的樂趣中以後,他仍按羅森布魯姆教授的建議,每次玩遊戲不超過一刻鍾。理由是所有數學遊戲都很費腦力,一次超過一刻鍾就會感到疲勞。在這一遊戲玩了兩三周以後,他們又把骰子改為三個、四個,最後達到了六個。 接著,卡爾父子把豆子和鈕扣分成兩個一組的兩組或三組、三個一組的三組或四組,把它們排列起來,數數各是多少並把結果寫在紙上,然後把這些做成乘法口訣表掛在牆上。這樣一來孩子就懂得了二二得四,三三得九的道理,而且非常高興。更複雜的遊戲可以依此類推繼續做下去。 為了使兒子將數學知識運用於實際,老卡爾還經常同他做模仿商店買賣情景的遊戲。所賣的物品有用長短計算的,也有用數量計算的,還有用分量計算的,價格是按照實際的價格,錢也是真正的貨幣。有意思的是,老卡爾和妻子常常到兒子開辦的“商店”買各種物品,用貨幣交付,兒子也按價格表進行運算,並找零錢。 就這樣,老卡爾按照羅森布魯姆教授的方法教不久,孩子就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旦有了興趣,以後的教學就像流水一樣,從算術開始一直到順利地學會了代數、幾何。到後來,小威特就不僅僅是有興趣了,他簡直就愛上了數學。 既然興趣是學習的動力,那麼最後,對興趣的培養就應該多樣化。比如,老卡爾是這麼說的: 我盡量讓兒子多與自然界接觸。在家裏安排他搞園藝,栽培花草和馬鈴薯等。兒子很喜歡做這些事,每天給它們澆水、除草,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感到非常高興和有趣。每年夏天則帶他到山中森林附近住一陣子。森林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教科書。每逢晴天,我就帶兒子到森林中去玩。我在森林中教給兒子詩人們歌頌自然的詩。晴朗的天氣,呼吸著新鮮空氣,立足於肅靜的大地朗誦古人的詩,是非常愉快的。 小卡爾還養過小鳥。他有兩隻金絲雀,一隻叫菊花,一隻叫尼尼達。他教給金絲雀各種玩意兒。它們能隨著小提琴歌唱,又能站在手掌上跳舞。兒子彈鋼琴,小鳥就站在他的肩上。叫它們閉上眼睛,就閉上雙眼,讀書時叫它們翻開下一頁,它們就用小嘴翻到下一頁。 此外,他還飼養小狗和小貓。飼養這些動物時,為了調食、喂水,兒子得高度注意,這培養了他專注的精神,也培養了他的慈愛之心。 接觸大自然(進山小住或者飼養寵物),使孩子能夠在生物、地理、體育等方麵都得到全方麵的啟蒙。 此外,在遊戲中,不必先照本宣科地介紹係統性的知識。這些理性、教條的知識對於孩子的思維習慣和學習方式並不適合,反而會傷害孩子的學習興趣。興趣的培養,越接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越好,也就是說,越自然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