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和孩子一起學著做某事
常青藤生存教育法則15 和孩子一起學著做某事,可以培養孩子的求知欲和進取心,對於他們的思維能力也是一種極好的訓練,同時這也是家長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 父母和孩子一起學著做某事不但可以激發父母和孩子雙方的智力,還能增進彼此間的情感,通過互相感染還可以給雙方都帶來快樂。對於父母和孩子雙方來說,所要學習的知識可能同樣都是新鮮事物,在這一點上家長與孩子是平等的。同時,家長可以既當孩子的鼓勵者,又當孩子的指導者,這使得學習過程更為激動人心。更多的時候父母不是孩子的“老師”,而是孩子的“同學”,一起經曆這一學習過程會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使孩子樹立起很強的求知欲和嚐試新事物的信心,父母也會有更多的機會把孩子培養得聰明機智。 父母和孩子一起學著做某事,要先記下幾個原則: 首先,讓孩子去選擇要學什麼。目的是令他對學習充滿熱情,很感興趣。所學的內容不要過難,但也不要太容易。 一定要由孩子自己來選擇學習的內容,即使所學的不是你真心喜歡的東西,一起學習也能加深你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因此是值得的。而且,如果孩子比你對學習內容更感興趣,他就有可能在學習過程中顯得比你機智。 鮑比9歲時,國際上舉行了一場東西方之間的國際象棋比賽,一個年輕的美國小夥子贏了!鮑比因此對這項活動產生了興趣,他當時想:“下一個世界冠軍可能就是我!” 埃米爾和鮑比開始一起下棋。他們知道走棋的規則,但是遠沒有達到進行戰略布局的水平。他們定期練習下棋,但兩個人下得都不好。後來他們開始和埃米爾的爸爸下棋。他們輪流和他下,旁觀者仔細觀察雙方的每一步,盡力記下糟糕的招式,並理解好的招式是怎麼走的。埃米爾的爸爸不怎麼講話,他隻是下棋。有時鮑比他們走了一步臭棋,他就會說:“你想好了要這麼走嗎?” 但除此之外,他不做任何指點,隻是讓他們自己來琢磨。他所做的隻是貢獻自己的時間和注意力。而通過練習,孩子們被埃米爾的爸爸充分調動起了積極性,棋藝日益提高。鮑比他們也開始做報紙上的棋題:“三步棋題———三步殺死對方。”現在他們已經能輕鬆贏過埃米爾的爸爸,並且兩人都從下棋中獲益良多。 因為和埃米爾的爸爸下棋,兩個孩子在其他任何事情上的思考和計劃都深受下棋的影響。比如,當他們腦海中浮現出想法,不要立刻去做,而是仔細考慮各種不同的選擇。 其次,要為一起學習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孩子自己設定學習的時間。在學校裏,許多孩子的學習速度並不是自己喜歡的,而是被迫以更慢或更快的速度來學習。因此,能夠有機會按照令自己舒服,而不是令老師或其他成年人舒服的速度來學習,大部分孩子都很高興。沒有人催促他趕上更快的同伴,或者要求他等待更慢的同伴,按照自己的速度進行就像是一種休息。即使孩子的步調太快令你很難跟上,或者孩子的步調太慢挑戰你的耐心,你都要控製自己不進行幹預,讓孩子自己設定學習的速度。 再次,調整你的學習風格和方式,使之與孩子的學習風格和方式一致。一旦選定了學習內容,就要調整你自己的學習風格,使之與孩子的學習風格相配合。例如,在學習使用某種設備的時候,本來你的慣常做法是不看操作手冊直接上手,而你的兒子思維具有邏輯性,喜歡按說明書上的步驟來,那你就應該調整自己,讓兒子大聲地讀出操作手冊上的用法說明,而你也一步步地按其操作,並和兒子討論有關的任何問題。 此外,要時時關注孩子在學習中的興趣程度。從有些孩子身上是難以看出他的興趣程度的,尤其是當孩子感覺到這項活動對於家長來說很重要,並且想要取悅家長時。因此,你得注意觀察孩子興趣程度低的警告信號,比如眼神遊離或坐立不安。如果你不確認孩子是否覺得累了、煩了,或是否不能集中注意力時,你應該開口問他。但如果你生硬地問:“你現在想停止嗎?”有些孩子會斬釘截鐵地回答:“是的!”有時候婉轉地詢問會更好,比如:“現在下午一點鍾了,你想要什麼時候停止呢?”“現在感覺怎麼樣?”“你覺得如何?”“這麼做有什麼感覺?”這麼問,你的孩子就能在感覺到累了或煩了的時候得體地結束活動。 還有,向孩子親身示範好的學習方法。在一起學習的時候,你是孩子的鼓勵者,也是孩子的角色榜樣,你要向孩子展示應該如何提問,怎樣全神貫注於在做的事等重要的學習技能。不管學什麼,你自己都要堅持到底——同時也鼓勵孩子堅持到底。做每一件事情都要有始有終,不可以虎頭蛇尾,這一點很重要。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表揚孩子的進步來鼓勵其繼續學習。真誠而持續地關注孩子能對孩子起到很好的鼓勵效果,因此父母應該對孩子非常專心,並且要讓孩子感覺到你的專心。在孩子該得到表揚的任何時刻,都要通過你的話語、手勢和麵部表情來表揚他。當孩子成功做完某件事時,或者隻是做好一件事的某一個步驟時,父母都要盡量具體地表揚他:“你剛才那個彎轉得真棒!”“你這麼做真聰明!”“你的發音標準極了。”“你真了不起,竟然能想出用這些東西來做替代品,而且效果相當好!”如果孩子真的做得很好時,父母要表現得欣喜若狂,和孩子擊掌,歡呼雀躍,熱情擁抱孩子。 孩子畢竟是孩子,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難免有耐不住脾氣的時候,越是在這樣的時刻,越要注意,千萬不要說出下麵這樣的話。 “說實在的,約翰,有時候我覺得你一點腦子都沒有!” “現在就去做!” “別磨磨嘰嘰的。” “別那麼懦弱。” “你要是不去做這件事,現在我們就回去!” “別當膽小鬼。” “你腦子出什麼毛病了?” “你現在就下到水裏繼續學!” “你要是不做這件事就不給你零花錢了!” “你得做這件事!你得把這件事做好!現在你得立刻去做!”
16、獨立思考是怎樣養成的
常青藤生存教育法則16 常青藤諸所大學都將創造性看做是學生最重要的能力。而想要讓孩子不盲從,具備這種能力,就需要從小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美國式的獨立思考能夠讓孩子認識到並尊重自我的價值。 創造力依賴於創造性思維。要想給孩子一個成功的人生,就需要讓他的思維從從眾的心理中掙脫出來,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一天,在課堂上,蘇格拉底拿出一個蘋果,站在講台前對同學們說:“請大家聞聞現在的空氣中有什麼氣味。” 一位學生舉手回答:“我聞到了,是蘋果的香味。”蘇格拉底走下講台,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同學麵前走過,並叮囑道:“大家再仔細聞一聞,空氣中有沒有蘋果的香味?” 這時,已有半數的學生舉起了手。蘇格拉底回到講台,又重複了剛才的問題。這一次,除了一名學生沒有舉手外,其他人全部舉起了手。蘇格拉底走到這名沒舉手的學生麵前問:“難道你真的什麼氣味也沒有聞到?”那個學生肯定地說:“我真的什麼也沒有聞到!”這時,蘇格拉底對大家宣布:“他是對的,因為這是一個假蘋果。” 這個學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哲學家柏拉圖。 如果沒有獨立的思考,柏拉圖就不會在真理的探究之路上走得那麼遠。 獨立思考,包括獨立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善於獨立思考,遇事運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問題,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問題,就能創造性地認識和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孩子如果養成這樣的習慣,不僅有利於現在的學習,也能為將來的學習乃至終生的事業奠定基礎。所以,我們要告訴我們的孩子: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古人!不要迷信權威!不要迷信老師!也不要迷信家長! 在青少年時代,孩子們的大腦中有太多等待解決的問題,充滿了一個又一個的問號。每解決一個問題,他們都會有一分驚喜。他們應該用自己的思考把自己頭腦中的一個個問號拉直,變成一個個歎號!要讓我們的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現實生活,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時代聲音,用自己的腦袋思考麵臨的問題。在深入思考之後產生的信仰才是最堅定的信仰。隻有經過自己的思索、探討,得到的結論才真正屬於自己! 美國的基礎教育,主要培養學生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教育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為未來自我價值的實現打好基礎。相比之下,中國的孩子往往缺少這方麵的訓練,這正是因為不重視獨立思考讓孩子們不能充分建立起自我價值。 獨立思考是一種卓越的品質。當普通人拘泥於一種思維方式而沒有任何創新時,優秀人物卻能表現出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而讓人驚訝。正是這種獨特的思維方式給人帶來無限的成功機遇。正如牛頓看到蘋果落地而陷入思考一樣,獨立思考能力能將思維引向深處。孩子總是喜歡做出不同凡響的事情來吸引大人的注意,要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從童年時代開始培養和鼓勵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美國,有一檔很受歡迎的電視節目,黑人笑星比爾·考斯彼主持的《孩子說的出人意料的東西》。這個節目在讓人捧腹的同時,也讓人深思。 有一次,比爾問一個七八歲的女孩:“你長大以後想當什麼?”女孩很自信地答道:“總統!”全場觀眾嘩然。比爾作滑稽的吃驚狀,然後問:“那你說說看,為什麼美國至今沒有女總統?”女孩想都沒想就回答:“因為男人不投她的票。”全場一片笑聲。比爾:“你肯定是因為男人不投她的票嗎?”女孩不屑地答道:“當然肯定!”比爾意味深長地笑笑,對全場觀眾說:“請投她票的男人舉手!”伴隨著笑聲,有不少男人舉手。比爾得意地說:“你看,有不少男人投你的票呀!”女孩不為所動,淡淡地說:“還不到三分之一!”比爾做出不相信又不高興的樣子,對觀眾說道:“請在場的所有男人把手舉起來!”言下之意,不舉手的就不是男人。哪個男人“敢”不舉手?在哄堂大笑中,男人們的手一片林立。比爾故作嚴肅地說:“請投她票的男人仍然舉手,不投的放下手。”比爾這一招厲害:在眾目睽睽之下,要大男人們把已經舉起的手,再放下來,確實不太容易。這樣一來,雖然仍有人放下手,但“投”她的票的男人多了許多。比爾得意洋洋地說道:“怎麼樣?‘總統女士’,這回可是有三分之二的男人投你的票啦。”沸騰的場麵突然靜了下來,人們要看這個女孩還能說什麼?女孩露出了一絲與童稚不太相稱的輕蔑的笑意:“他們不誠實,他們心裏並不願投我的票!”許多人目瞪口呆。然後是一片掌聲,一片驚歎…… 這就是典型的美式獨立思考。沒有獨立思考的孩子,就沒有獨立性。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就要提供一些機會給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覺:什麼對,什麼錯,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 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就不應該讓孩子迷信權威。有的老師和家長喜歡動輒嚇唬孩子: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我喝的酒比你喝的水還多!我吃的油鹽比你吃的糧食還多!難道我還沒有你高明? 他們以為這樣才能在孩子麵前樹起權威,這樣才能讓孩子無條件服從。其實,他們錯了,這無疑是失去了一次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絕佳機會。這種教法隻會一點一滴地扼殺孩子的獨立思考意識,最終把本來挺聰明的學生教成一群書呆子。做老師和家長的,應該歡迎學生和孩子質疑,歡迎他們發表不同的見解,鼓勵他們向權威挑戰。 在中國,孩子們普遍比美國孩子少了很多獨立思考的機會。相當一部分家長習慣於事事為孩子指路,而不習慣於征求孩子的意見。一旦孩子不遵從,還要大加責備。其實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家長在任何時候都要注意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給他自主思考的機會。家長不妨將命令式語氣改為啟發式語氣,如:“這件事怎樣做更好呢?”“你能想出比這更好的辦法嗎?”這種表達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對孩子的尊重,從而引發孩子的獨立思考意識。 此外,父母不能把“聽話”作為好孩子的唯一標準,也不能要求孩子對家長和老師一味服從和依賴。要讓孩子記住一句話:“我愛我師,但我更愛真理。”我們可能都有這樣一個經驗:小時候特別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是一個“好人”,但往往沒有大的作為。 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這樣的問題:一個問題可能有多種答案。解決這類問題,要鼓勵孩子打破思維定勢的束縛,從不同途徑、不同角度擴散開去思考,去尋找多種解決方法。譬如最近電視上有一則公益廣告——老師問:“雪化了以後是什麼?”多數孩子答“是水”,有一個孩子答“是春天”。這兩個答案就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思考的。我們不能用一個“標準答案”來扼殺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也許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思維定勢已經形成,想要改變非常困難。那麼可以試試下麵這8個詞條來拓寬孩子的思維空間。 1.假設。就是以“這個問題假如……”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有多少個“假如”,就有多少個方法。解決了每一個“假如”,整個問題也就解決了; 2.舉例。就是舉出實例,說明自己的意見或辦法; 3.比較。就是比較兩個問題之間、兩個方法之間的異同點; 4.替代。就是想想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替代原有的方法; 5.除此。就是思考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解決辦法; 6.可能。就是思考問題的多種可能性; 7.組合。考慮把幾種不同的方法組合起來解決問題; 8.類比。就是由此及彼地類推,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17、幫助孩子走出失意的陰影
常青藤生存教育法則17 美國教育固然重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但當孩子遭遇壓力時,家長也不會袖手旁觀。他們並非幫助孩子減壓,而是幫助孩子麵對壓力源,建設性地處理壓力。 每一個孩子在漸漸長大的過程中,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問題,他們不僅是在身體方麵慢慢長大,心理上也在一天天地變化。遺憾的是,父母們將全部的精力放在孩子的身體上,而忽略了孩子成長的另一個重要的方麵——心理的成長。 當一個孩子告訴他的父母“我感到難受”、“我很失望”時,粗心的父母往往會一笑了之。他們會說:“小孩子嘛,能有什麼失意的感受呢?”“別淘氣了,你沒有什麼可失望的。”然而,既然成年人有失意,那麼,孩子也有。因為無論年齡大小,我們都是人;隻要是人,就會有不同的感受。 我們成年人在失意的時候需要別人的幫助,難道我們的孩子就不需要嗎?當然需要! 小塞德爾茲不到7歲就完成了小學教育,這當然是值得驕做的事。然而,他在學校的經曆並非人們想象的那樣盡善盡美,這其中也存在著許多不如意的地方。 在一次由學校組織的體育比賽中,小塞德爾茲得了倒數第一名。那一次的比賽,是同年級的比賽,也就是說一年級的孩子們就僅限於一年級,比賽在不同的班之間進行,二、三、四、五年級也是相同的比賽辦法。這樣一來,小塞德爾茲首先就在年齡上吃了虧。小塞德爾茲報名參加了50米短跑,他當然不是別人的對手。 事後,小塞德爾茲難過極了。他把這件事看得很重很重。大約過了一個星期,小塞德爾茲仍然悶悶不樂,見他這樣,塞德爾茲認為有必要幫助他擺脫那種失意情緒。 “兒子,你還在為那件事難過嗎?”塞德爾茲問他。 “我真是太笨了,竟然得了倒數第一名,太丟臉了。”兒子難過地說。 “是啊!得最後一名是不怎麼光彩,可是你想到過其中的原因沒有?”塞德爾茲問。 “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年齡。你想想看,你的對手都是比你大的孩子,這個很正常……” “可是我不能因為年齡小就比他們差呀,”兒子不服氣地說,“雖然我比他們小,可我的功課比他們都好,隻有體育一樣不行,這多丟臉呀。” “不,你這樣說並不正確。智力是能通過教育和勤奮得到發展的,但年齡卻是任何人也不能改變的。他們跑得比你快完全是因為他們年齡大,個子高。他們的腿都比你的長許多,如果跑得還沒有你快,那不是太糟糕了嗎?”塞德爾茲說。 “這也有道理,可是我畢竟是最後一名。同學們都在嘲笑我。”他還是很難過。 塞德爾茲知道兒子的性格,他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極其嚴格而從不服輸的人。正因為如此,他固執得往往去鑽牛角尖。於是塞德爾茲進一步對他進行開導:“雖然你現在是最後一名,我想這並不能表明你的體育不行,因為這完全是年齡造成的。我敢肯定,等你長到十一二歲時一定會比那些孩子跑得快。” “真的嗎?”兒子問。 “當然是真的。因為那天我問過你們的體育老師。他說你的失敗完全是因為那場比賽對你不公平,他還說你的體育成績在同齡的孩子中是最好的,他還專門給我看了成績單,年齡與你相仿的同學無論在哪一方麵都比你差。” 小塞德爾茲似乎在眨眼間得到了一個真理,頓時從失意之中走了出來。 孩子們因為年紀小,在遭遇到挫折和困境的時候,不會主動分析原因,容易陷入失意的情緒,並且難以擺脫。在這樣的時候,家長就不能做一個旁觀者了,應該像賽德爾茲那樣,及時介入,帶著孩子走出陰影和困境。 我們相信我們自身往往是自己最大的壓力來源,這並不是因為有什麼樣的事發生在我們身上,而是因為我們對所發生的事如何反應。當孩子經受壓力時,我們在幫助他的同時,也應該教會他建設性地處理壓力。從沒感到過壓力的孩子,可能從來都不願去嚐試新事物。所以我們並不讚成父母僅僅去減少孩子受到的壓力,我們提倡的是父母教育孩子麵對問題時做出明智的選擇,這樣他將越來越擅長參與活動,並避免導致有害壓力的情況發生。
18、打好自己的牌
常青藤生存教育法則18 常青藤教育要讓孩子知道,人一出生,上帝就給他一手牌,不管是好是壞,都不可更換,必須要出。好牌,如果出的方法不對,結果也會變壞;壞牌,如果出的方法科學,也會有意想不到的好結果。就看自己如何出好手中的牌了。 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威爾年輕時,脾氣相當急躁,一點耐心都沒有。 平時,他們一家總是一起玩紙牌遊戲,當做消遣。一天晚飯後,他像往常一樣和家人打牌。這一次,他的運氣特別不好,每次拿到的牌都很差。開始時他隻是有些抱怨,後來,他實在是忍無可忍了,便發起了少爺脾氣,把牌一扔,不打了。 站在一旁的母親看不下去了,說道:“既然要打牌,你就必須用手中的牌打下去,不管牌是好是壞。好運氣是不可能都讓你碰上的!” 艾森豪威爾聽不進去,依然憤憤不平。母親於是又說:“人生就和這打牌一樣,發牌的是上帝。不管你手中的牌是好是壞,你都必須拿著,你都必須麵對。你能做的,就是讓浮躁的心情平靜下來,然後認真對待,把自己的牌打好,力爭達到最好的效果。這樣打牌,這樣對待人生,才有意義!” 艾森豪威爾此後一直牢記母親的話,並激勵自己去積極進取,遇到困難與不幸從不退縮。就這樣,他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從少尉到盟軍統帥,最後一舉登上了美國總統之位。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也曾說過類似的話:“生活就像是玩撲克,發到手裏的是什麼牌是定了的,但你可以決定怎麼盡力打好。”所以,在麵對問題和挫折時,怨天尤人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積極調整好心態,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挑戰,並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這才是最佳的選擇。 要讓孩子知道,人一出生,上帝就給他一手牌,不管是好是壞,都不可更換,必須要出。好牌,如果出的方法不對,結果也會變壞;壞牌,如果出的方法科學,也會有意想不到的好結果。就看自己如何出好手中的牌了。牌無所謂好壞,關鍵看你的心態。 世界上隻有1%的孩子可能成為天才,卻有99%的父母都在做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夢想和努力。世界上有99%的孩子注定一生平凡,卻隻有1%的父母意識到並致力於培養孩子適應現代社會的健全心靈與體魄。我們無權安排孩子的未來,也無權幹涉別人的選擇,因為隻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知道自己想達到什麼目標,他隻有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才是幸福的。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盡可能地去打好自己的牌。 人總會遇到各種困難,逃是沒有辦法逃的。困境之中,你不管往哪個方向走,都不輕鬆。換一個角度想,也許最艱難的時候,正是上帝給你一個機會,讓你把自己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隻要邁過這個坎,也許你就真的脫胎換骨,讓人刮目相看。讓孩子明白,即便身處逆境,隻要自己努力打好手中的牌,就能有戰勝一切的能力和勇氣,就能實現自己所有的夢想。
19、給孩子的三條忠告
常青藤生存教育法則19 不要貪圖捷徑、克製好奇心、遏製衝動,當孩子學會了這些,他們將會一生受用。 有一個年輕人駕船出海打魚,不料遇到風暴,他被海浪卷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並在那裏定居下來。18年後,他心生孤獨,異常想念故鄉的妻子。他決定回家了。這個時候,當年的年輕人已經成長為一個閱曆豐富的中年人。他決定辭掉穩固的工作,用這些年賺來的錢回家買個農場,與妻子一起快樂地度過餘生。 臨行時,他的老板對他說:“我給你三條價值連城的忠告,它們就是你這些年應得的工錢。忠告一:世界上沒有捷徑可走,做人必須一步一個腳印。為了貪圖方便,選擇便捷而陌生的道路可能會引來殺身之禍。忠告二:好奇心不要太強,尤其是對壞事,否則也可能引來殺身之禍。忠告三:遇事要三思而後行,不要在仇恨和痛苦時做決定,否則會造成終身遺憾。” 他雖然心裏很不樂意,但是沒有爭辯。臨行前,老板又給了他三個麵包,並告誡他:兩個留在路上吃,另一個一定要等他到家後和妻子一起吃。他帶著忠告和麵包,踏上了歸程。 一天,他向一個人打聽回家的路,那人說:“你有兩個選擇,一條是寬敞的大路,但是那要花費你20多天的時間,實在是太遠了;另一條是捷徑,用不了幾天就能到。”他高興極了,正準備走捷徑的時候,忽然想起了老板的第一條忠告,就又回到了原來的路上。後來,他才知道為他指路的那個人是個強盜,那條捷徑是他們設計好的—個圈套。 第二天,他實在走不動了,於是就在附近找了一家客棧住下了,當他剛躺下準備睡覺時,聽到一聲淒慘的尖叫聲。他機敏地從床上跳了起來,走到門口,想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可當他剛剛打開門時,想起了老板給他的第二條忠告。於是,他又回到床上繼續睡覺。 天明後,客棧老板告訴他說:“客官您是本店開張以來第一個活著從這裏出去的人。我的獨生子患有一種奇怪的病,每到夜晚他就發出各種淒慘的聲音引客人出來,然後將他們殺害再埋掉。” 又逃過了一劫,男人繼續往家鄉的方向走去。終於在某一天的黃昏時分,他遠遠望見了自己的小屋,妻子那熟悉的身影也出現在他的眼前。雖然天色昏暗,可是他仍然清晰地看到妻子與一個年輕的男子在一起,男子伏在她的膝頭,她撫摸著男子的頭發。看到這一幕,他心如刀絞,以為妻子移情別戀了,又找了一個情人。當時,他真想衝過去將他倆一同殺死。這時,老板的第三條忠告又出現在他的腦海裏。於是,他強迫自己安靜下來,決定找個地方露宿一晚,好好地睡一覺,第二天早晨醒來後再作決定。 天亮後,他已恢複了平靜。他告訴自己:“我絕對不會殺死深愛的妻子,我要回家告訴她,我一直深愛著她,惦念著她,從前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依然如此。然後我要回到老板那裏,求他收留我。” 他心事重重地敲開家門,當妻子打開門認出他以後,便撲到了他的懷裏,雙手緊緊地抱住他的脖子,淚水奪眶而出,激動地將兒子拉到身邊,讓他拜見父親。原來,妻子並沒有背叛他,當年他離開家鄉時妻子剛好懷孕,現在兒子已經長大成人了,昨晚伏在妻子膝頭的正是他從沒見過麵的兒子! 一家人終於團圓了,丈夫擁著妻子和兒子,向他們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曆。吃飯時,一家人圍坐在飯桌旁幸福、快樂地說笑著。忽然,男人想起老板送給他的第三個麵包,掰開後驚奇地發現裏麵有10個金幣,那正是他18年的工錢。 這個故事,為孩子們講述了三個寶貴的道理。第一,可以尋找方法,但不要貪圖捷徑。很多人羨慕某些人突然像彗星一般閃亮,卻忽視了他們在能夠發光之前所下的工夫、所忍受的寂寞、所挨過的苦悶,這些人可能跑得快一些,但所經過的努力與磨練比別人多得多。 如果有人問沃爾瑪百貨公司的董事長薩姆·沃爾頓成功是什麼,他會告訴你:比別人更努力;如果有人問世界豪富保羅·蓋蒂成功是什麼,他會告訴你:比別人更努力;如果有人問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成功是什麼,他會告訴你:比別人更努力,然後找一群努力的人一起來工作;如果有人問每個成功的人士成功是什麼,他們都會告訴你:比別人更努力。 每一個成功者都是非常努力的,成功者有成功的方法,可是成功者一定是努力的。要讓孩子懂得:世界上沒有所謂的捷徑。 一個偉大的藝術家要成就一件傳世之作,不知道要吃多少苦頭,不知道要經曆過多少年的磨煉;一個作家要成就一部優秀的作品,不經過幾番痛苦的思考是寫不出來的;一支部隊要贏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就必須做出巨大的犧牲。這些畫家、作家和戰士,都是用艱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鑄就榮譽的桂冠。 人才是磨練出來的,人的生命具有無限的韌性和耐力,隻要始終如一地腳踏實地做下去,無論在怎樣的處境,都不放鬆自我,不自暴自棄,你便可以創造出令自己和他人都震驚的成就。 “跬步不休,跛鱉千裏”,跛腳的鱉也能走到千裏之外,它總是不懈地向前走。“佛許眾生願,心堅石也穿”,心態堅決可以穿透頑石,足見心力的神奇。 第二,對壞事,好奇心不要太強。好奇心,不斷激發著人們探索的欲望,它是萌發科學創造的細幼苗,是萌發科學誌向的土壤,是成功者的第一美德。正是由於好奇,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瓦特發明了蒸汽機,達爾文創立了進化論……可見,好奇心對人類有著巨大影響。孩子的好奇心強不是壞事,好奇心常常會刺激孩子的天賦,讓他們做出與眾不同的事情來。然而,家長必須對孩子的好奇心加以正確的導向。比如,對於壞事,如抽煙、賭博、逃課等等,不僅應把孩子這方麵的好奇心扼殺在搖籃裏,還要引導他們讓他們覺得這些東西沒什麼誘人的,並且本能地排斥這些壞的東西。 第三,讓孩子學會克製衝動。要讓孩子知道,衝動是魔鬼,應當學會用理智來控製自己的內心衝動,不要屈服於自發的情緒。有些人缺乏自我克製能力,遇見不順心的事情,動不動火冒三丈。還有些人在與別人談話的時候,因為一時的衝動,把一些不該說的話全都告訴對方,或者做出一些本來不應該做的事。 無論如何,衝動確實不利於孩子未來的成功。與易衝動的人打交道,說話做事得非常小心,說不定某一個詞語或一個手勢就會觸犯他的忌諱,造成溝通障礙;易衝動對於衝動者本人也沒有好處。很多人事前反複告誡自己,哪些話不要說,哪些事不要做,可是一到節骨眼上,還是忍不住說了不該說的話或做了不該做的事,事後又懊悔不已。 增強孩子克製衝動的能力,就首先應該讓孩子多讀書,學習一點邏輯知識,提高一下思維水平,養成有條不紊的習慣;還要多讀一些曆史書籍,養成總攬全局的思維習慣;也可以帶著孩子讀一些兵書,學習一點戰略思想;最後,還應該培養孩子遇事三思、處變不驚的冷靜頭腦。隻有這樣,他們才不會輕易衝動。
20、苦難是一把雙刃劍
常青藤生存教育法則20 心態的培養是常青藤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而麵對苦難的態度,則是孩子們從小便需要了解的。孩子因苦難而成長,將自己的人生逐步推向前。重要的是無論麵對怎樣的處境,都有保持樂觀的勇氣和積極征服困難的信念。 苦難可以磨練我們的意誌,每個人都應勇敢地、堅定地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 困難可以將你擊垮,也可以使你重新振作。這取決於你如何去看待和處理困難。美國名作家羅威爾曾說:“人世中不幸的事如同一把刀,它可以為我們所用,也可以把我們割傷,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還是刀柄。”這不僅是對大人而言,更是對孩子來說。 遇到困難時,如果握著“刀刃”,就會割到手;但是如果握住“刀柄”,就可以用來切東西。要準確握住刀柄,可能不容易,但隻要講究方法和技巧,還是可以做得到的。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人生中能夠遇到這些困難,是值得高興的事情。若沒有了這些,人生就不成其為真正的人生。 如果孩子可以因為成長而克服困難,則困難就是激勵他們成長的要素。俄羅斯有一句諺語:“鐵錘能打破玻璃,更能鑄造精鋼。”如果孩子像鋼一樣,堅強地去克服人生中的困難,那麼這些困難正好可以磨鑄他們的意誌和力量。 很多家長都想談談如何麵對挫折和痛苦的問題。而麵對這個問題時,最值得強調的就是要有樂觀的心態。 樂觀的心態是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正如古人所說:“天下事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在生活的海洋中,事事如意、一帆風順地駛向彼岸的事情是很少的。工作中受到挫折、生活上遭到不幸、事業上遇到失敗,這些都有可能發生。 有的人在厄運和不幸麵前不屈服,不後退、不動搖、樂觀向上,頑強地同命運抗爭,因而在重重困難中衝開一條通向勝利的路,成了征服困難的英雄,成為掌握自己命運的主人。而有的人在生活的挫折和打擊麵前,垂頭喪氣、自暴自棄,喪失了繼續前進的勇氣和信心,於是成了庸人和懦夫。 對於英雄而言,痛苦是生命的裏程碑,當他走過去,人們從這些碑上的文字裏讀到的是心靈的震撼。 對於懦夫而言,痛苦卻是不可逾越的鴻溝,他在鴻溝麵前倒下,多年以後,人們看到了鴻溝,卻看不到他在哪裏。 每個人的身上都蘊藏著不可估量的潛能,每個人,包括你我以及所有的孩子們,當挫折和痛苦無情地向我們襲來之時,樂觀的心態能讓我們成為淩駕於它們之上的英雄。
21、什麼讓孩子網絡成癮
常青藤生存教育法則21 網絡成癮已經成為當下美國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殺手鐧。常青藤教育也在關注互聯網在兒童中的過度使用問題。關注成因並理性對待,是每一個家長需要積極去做的。 美國的心理學家目前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互聯網的過度使用引發的兒童心理障礙。心理學研究顯示,網絡依賴行為和年齡、受教育程度有很大關聯。而青少年由於心理素質不強,自製能力相對較弱,所以成為此種心理障礙的高發群體。 根據卡內基梅隆大學對過度使用互聯網的人的研究以及匹茲堡大學的研究,網絡成癮者往往具有下列人格特點:喜歡獨處、敏感、傾向於抽象思維、警覺、不服從社會規範等。並且,他們發現過多使用互聯網會導致孤獨和抑鬱的增加,並會導致社會卷入的減少與心理幸福感的降低。過度上網交友將會導致社會孤立和社會焦慮。同時網絡行為依賴還會造成意誌消沉、衝動控製障礙和低自尊等並發症。 孤獨感和缺乏社會支持是導致孩子容易對網絡成癮的一個原因。盡管網絡依賴者覺得網絡使他們的日常生活、學校學習、和父母的關係都受到了不良影響,但是互聯網的使用加深了他們的同伴關係。在青少年中,網絡交友十分時髦和普遍,這也加重了孩子們對網絡的過度使用。研究者還發現,上網依賴和非依賴人群的上網內容有很大不同。上癮的人往往在網上參加社會交際活動,如新聞組、聊天室、BBS等。非依賴人群則大部分時間用於瀏覽網頁,以及通過E-mail交流。另外,網絡依賴和非依賴人群之間有一個顯著的區別,那就是,依賴人群通過網絡進行新的社會交往,非依賴人群則是通過網絡維持已有的人際關係。 美國網絡心理學家Young根據DSM-4中病理性賭博的10項標準確定了互聯網成癮的8條標準,隻要符合診斷標準的6項以上就可以判定為互聯網成癮: 1.互聯網使用成為生活的中心; 2.需要增加互聯網的使用; 3.不能成功減少、控製、停止互聯網的使用; 4.停止或減少互聯網的使用會導致無聊、抑鬱和氣憤等負麵情緒; 5.在線時間超過預期計劃。 此外,以下3項標準應該至少具有1項才可以被診斷為互聯網成癮: 1.重要人際關係、工作、職業、學習遭到破壞; 2.向別人撒謊自己卷入互聯網的程度; 3.通過使用互聯網逃避現實問題。 過分癡迷網絡的孩子,或多或少存在心理問題,他們將網絡世界變成逃避現實的好去處。網癡少年容易感到焦慮不安甚至痛苦,嚴重者會出現自私、說謊、不關心他人、責任感缺失、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長期下去就可能患上心理疾病。 麵對孩子網絡成癮,父母、家庭的關懷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在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更多地給予他們關心、耐心和幫助,讓他們充分地感受到自己並沒有被拋棄。千萬不要去責備孩子,流露出對孩子徹底失望的想法。此外,還要不斷對這些孩子進行安撫,發現他們的優點並且沿著這一方向加以引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增加他們與人交往的能力,如果家庭環境就像上網一樣輕鬆愉快,孩子就不會借網絡去逃避生活。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健康的引導,引導孩子在網絡上查閱資料、開拓思維、了解信息,將網絡當做工具,而不是玩具。 心理研究表明,並非所有的孩子上網都會成癮。上網往往與自身的某些心理原因有關,有的孩子就宣稱,網絡是“唯一一個我的想法和智慧受人尊重和重視的地方”。由此可見,不被認同最可能使孩子網絡成癮。 在青少年自我認同的過程中,家庭和學校作為孩子主要的社會活動場所,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家庭更是重中之重,能順利完成自我認同的青少年,往往和父母比較親近,他們的觀點和態度能得到父母的肯定,也比較容易快速地發展出獨立處事的能力。 當孩子無法從家庭和社會中得到認同時,就可能會轉向虛擬空間。有些網絡成癮的孩子很少得到父母的理解、支持和溫暖,也有些父母的教養方式粗暴,懲罰過多,孩子的表現和要求常常得不到父母的認同和滿足,或正確的指導。所以,這些孩子更容易成為網絡成癮者。 孩子一旦網絡成癮,做父母的也不要太過於驚慌,不能采取簡單粗暴的方法責罵孩子,應該冷靜地想想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反思一下自己,然後采取一些合理的幹預策略,幫助孩子從網絡成癮中走出來。以下是一些幹預的策略: 1.表示你的關心。找一個安靜的、沒有壓力的時機和孩子交談。在開始談話前告訴孩子你愛他並關心他,這有助於你們的談話。不要批評、指責孩子,要感情投入地傾聽孩子的回答。告訴孩子你很關心所看到的一些變化,並且具體指出那些發生的變化,如疲勞、成績下降、社交活動減少及忘記了原先的興趣愛好等。 2.安排一個上網的時間記錄。告訴孩子你希望能看到一份記錄,上麵包括他每天上網花的時間及參加的網上活動內容。提醒孩子,為了他的健康成長,你需要對他上網的情況有所了解,但這需要孩子的幫助與合作。你可以讓孩子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保持一兩周的記錄,以便在你們之間建立起信任。 3.製定合情合理的規定。許多父母在看到孩子上網成癮的跡象後非常生氣,搬走電腦作為懲罰,並采取一些強硬措施不讓孩子接觸網絡。其實,這是一種不正確的做法。它會使孩子對你產生敵對的態度,表現出真正的孤僻退縮的症狀,如:緊張、生氣和易怒等。你應該和孩子一起商量,建立一個有節製的上網明確界限和上網時間表。比如每天晚上完成功課後上一小時,周末可以額外再增加一兩個小時。然後把你們共同做出的這個規定堅持下去。如果孩子今天上網超過了規定的時間,那麼就要減少或取消明天上網的時間,以示對他不堅持規定的懲罰。記住你並非是去控製孩子,而是要把他從對網絡的某種心理依賴中解脫出來。 4.把電腦搬到可以看到的地方。至少在短時期內,把孩子的個人電腦移出臥室或書房,放到更容易看到的地方,比如客廳或餐廳。孩子上網時,你不需每一分鍾都在他背後盯著。你做家務時會在家中不時地走動,其實就在向孩子傳遞一個信息:上網並不需要偷偷摸摸地進行。 5.鼓勵其他活動。孩子要有相應的其他活動來替代上網。要幫助孩子找到其他的替代活動,要麼是他過去喜歡的,要麼再找一些新的、更有趣的活動來替代,比如參加學校的文學社、書法小組等等。總之,日常生活中快樂的事越多,孩子就越不會懷念網上的嘈雜聲,也不會輕易屈服於“重操舊業”的欲望。 6.需要時利用外界力量。如果你的孩子不能控製自己的上網行為,並且孩子和你之間存在著敵意,此時最好尋求外界的幫助。如你可以向心理治療機構或學校輔導員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