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培養孩子自信的心態(3 / 3)

因此,我們認為,多一些讚美,少一些指責,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11.你一定是這個小鎮上最有出息的人

長者須是指導者、協商者,卻不該是命令者。

——魯迅

人,本身就是一座難以估量的、蘊藏豐富的礦山,有時並不需要挖掘機和炸藥,而隻需要師長或朋友一句真誠的讚語!

有一個叫聖安·瑪莉婭的女孩,生於英國南部一個貧困家庭。兩歲時,她的左臉上長出了一顆十分難看的黑痣。自此,人們歧視的目光時時向她投來,令她痛苦不堪。幸好,她對讀書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她看來,隻有徜徉於書海,才能拋卻四周的那些冷漠目光。

有一天,牛津大學的一位著名教授,意外地發現了這位正陶醉於書海中的女孩。她那如癡如醉的神情,讓教授深感驚奇。他情不自禁地對隨行的人說道:“哎呀,簡直不可思議,這位小女孩雙目炯炯有神,智慧一定非凡過人,將來定是這個小鎮上最有出息的人。”

這位牛津教授說此話的初衷現在我們無法猜想到,但他這句話傳開後,小女孩的命運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她的父親從此格外地疼愛起她來,而先前那些歧視和冷漠的目光,也換成了豔羨的眼光,甚至還有富人主動為她出錢,給她提供當時最好的求學條件。小女孩也像換了一個人一般,變得格外勤奮和自信起來。

小女孩果然不負眾望,獲得了劍橋大學博士學位,日後又成為英國著名高等學府——愛丁堡大學最年輕的女教授。

每個人都祈求成功,但是最終隻有對自己充滿自信的人,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沒有自信,毛澤東不可能寫出:“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豪邁詞句;沒有自信,羅斯福不可能以殘疾之軀,帶領美國人民走出“大蕭條”的陰影;沒有自信,許海峰不可能在奧運會上一槍打出中國人的榮耀……

其實,自信一方麵需要父母培養,一方麵也要依賴知識、體能、技能的儲備。但在具體做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要經常教育孩子暗示自己行。“暗示”是一個心理學名詞,主要指人的主觀感受、主觀意識對行為的一種引導、控製作用。很多人都有這種體會:當一個人生病時,親人、朋友總要關切地告訴他,要打起精神、振作起來,或者是好好休息、安心靜養,諺語中也有“心病要用心藥醫”的說法,這些都是“暗示”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讓孩子在每次考試前或比賽前,在心中默念:“我能考好”或“我能行”之類的話,常常可使他們從心理上放鬆,逐漸地培養起自信的心態。

二要從行為方式上對孩子進行培養。行為方式是人的思想品質的外在體現,如果行動上躲躲藏藏、不知所措,很難令人把你同自信聯係起來。每當孩子和人談話時,都要讓他看著對方的眼睛(當然不能死死地盯著),不去躲避對方的目光;說話時要盡量清晰而有條理地表達,不要讓聲音憋在嗓子裏。如果對要表述的內容心中沒底,就預演一番,這樣心裏就有把握了。

麵對困難,我們應讓孩子大聲地對自己說:“我能行!”

有時孩子會陷入困境中不能自拔,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能行,從而放棄了努力,也越陷越深。要想擺脫困境並脫穎而出,擁有自信的心態非常重要。

在順境中可以讓人自信。自信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承受能力、應變能力、把握能力。這種相信應該是理智而不盲從,大膽而不冒失,對成功有足夠的策略,對失敗有足夠的準備。

在逆境中依然可以讓人自信。自信的人在逆境中樂觀、豁達,坦然地麵對坎坷和困難,並為解決困難做不懈的努力,他相信一切困難都是暫時的,堅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12.聽你朗讀真是一種享受

善於鼓勵學生,是教育中最寶貴的經驗。

——蘇霍姆林斯基

世界上沒有笨孩子,隻有不會發現好孩子的笨老師。與其生硬而嚴厲地責罵教訓孩子,不如和藹地鼓勵和誇獎孩子。

老師發現,班上新轉來的女孩,由於基礎較差,單元測試中考了倒數第一名。上課時,她不敢接觸老師的目光,喊她起來回答問題,她的聲音很低,幾乎聽不到。

老師經過幾天的觀察,發現這孩子有個特點,雖然說話聲音很低,但朗誦起課文來很流利、很有感情。

有一天,老師把孩子喊到辦公室,對孩子說:“老師發現聽你朗誦課文真是一種享受,你願意每天來辦公室給老師讀一刻鍾課文嗎?”

孩子的臉紅了,她在以前的學校,也經常被老師喊到辦公室,因為她學習成績不好,經常影響本班在年級的排名。班主任很著急,經常埋怨道:“我每天早出晚歸,對該班費盡心血,就偏偏倒黴,攤上這麼個差生。”因此,她每次到老師的辦公室都心驚肉跳。這次,出乎她的意外,她使勁地點點頭。於是老師找了篇文章讓孩子讀。

孩子讀完後,老師由衷地說:“太好了,讀得這麼深情,你真的很有朗誦天分,要是聲音再高一點點就更好了。”

孩子大受鼓舞,蹦蹦跳跳地出去了。

第二天,孩子又來朗誦,果然聲音高了許多,老師大加讚賞。

第三天,老師問:“明天你敢當著全班同學的麵站起來大聲朗誦嗎?”

“敢!”女孩朗聲回答。

第四天,女孩果然勇敢地站起來朗誦了課文,聲情並茂,同學們都很驚訝,老師帶頭鼓掌。

女孩一天天活潑起來,成績有了提高,朋友也多了起來……

孩子的自信無論是對孩子的學習還是一生的發展,都至關重要。作為老師,應最大限度地培養和保護孩子的自信心。

信心從何而來?來源於父母有效的誇獎。孩子需要誇獎,需要鼓勵。

“誇”不僅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時也堅定了孩子的信心。

評價事情總有個優良中差之分。孩子得了“優”,父母自然要誇他一番,增加他的信心。得了“良”或“中”,誇獎也是必要的,可以找找差距,但重要的依舊是誇。即使很差,也要善於誇獎,不要給孩子世界末日之感,多幫孩子找原因,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的閃光之處給予誇獎。在這種時候,千萬不能讓孩子失去信心。

“誇”可以使被誇者產生美好的心境,從而激勵自己不斷前進。

美好的東西總是讓人回味無窮,醜陋的東西總是令人心中生厭。

人生之中會有很多失敗,教育孩子學會麵對失敗,這是非常重要的事。很多時候,因為害怕失敗而失敗了;另一些時候,因為不怕失敗反而勝利了。

因為害怕失敗,孩子的心理壓力很大,本來能夠做到的輕而易舉的事情也做不好;害怕失敗,孩子心裏會產生不做不錯、多做多錯的想法,喪失嚐試的勇氣,以至於長期處於不自信的心理狀態。

害怕失敗的心理不予消弭,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一種對事物緘默冷淡或者不發表任何意見的習慣,這對他的健康成長極為有害。這種心理會導致孩子變得自閉、憂鬱、內向,這樣的人怎麼會有美好的人生呢?

對孩子多些誇讚和鼓勵,讓孩子認同自己、接受自己,從而產生自信,勇敢地去麵對失敗吧!

13.肚子裏有墨水的人,你說什麼他都不在乎

信心與能力,通常是齊頭並進的。

——約翰遜

有學問的人像酒瓶,肚大嘴小;沒有學問的人像漏鬥,肚小嘴大。

湘茲是美國北五大湖的航業大王,以知識淵博而著稱。

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的媽媽給他講了一個對他影響很大的故事。

狐狸和猴子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在路上它們發現了一個洞穴,裏麵有個神像和兩個瓶子。

狐狸祈求神像:“我們幾天沒吃東西了,這樣下去會餓死的……”

神像說:“這兒有兩個瓶子,一個裝滿食物,一個是空的,你隻能選擇一個。”

狐狸說:“我看這兩個瓶子肯定都是空的。”

聽了這話,一個瓶子開口了:“我才不是空的……”

狐狸一聽,伸手抱走另一個瓶子。打開瓶口,果然裏麵都是食物。

猴子大惑不解地問:“你怎麼知道這個瓶子裏有食物?”

狐狸笑著說:“肚子空空的人,最怕人家說他空瓶子,肚子有墨水的人,你說什麼他都不在乎。”

當然,後來湘茲成了別人說什麼都不在乎的人,因為他肚子裏麵“有墨水”。

真正的自信心態並非是憑空而來的,言過其實的誇讚造就的隻能是自大虛榮而不是自信。因此,我們提倡對孩子誇獎讚美的同時,要注意讚賞的尺度和分寸。在讚賞之餘,更要鼓勵孩子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讓孩子得到自信的資本,培養孩子自信但非自傲。

人是生活在人群中的,人言可畏。當你做事失敗時,在某種程度上便成了人們飯後的笑柄;當你做事成功時,這些又成了人們茶餘的談資,或是嘲笑誹謗或是譏言惡語。麵對這種情況,不自信的人往往會覺得無所適從、無處立足,但真正擁有自信心態的人反而對此置若罔聞,專心於自己的事業,不理會旁人的聒噪。這才是胸中有“墨”的自信胸懷,這樣的人往往會受人尊敬。

做為家長,教育孩子時,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態放正,不要經常用別人的孩子與自家的孩子相比,而要不斷充實自己,給孩子做好學習的榜樣,培養孩子對知識的興趣;其次,每個孩子都有特定的天賦或者天生的興趣,鼓勵孩子發展和追求自己的興趣,精通某樣技能一定意義上就是一種知識的積累。如此,當孩子意識到自己擁有許多可以讓他為之自豪的知識時,自信的心態自然會油然而生。

14.說你行你就行

要相信,你是多能的。那樣許多事情就成為可能了。

——鮑裏索夫

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到一所普通的學校調研,一位老師問:“先生,您能不能挑出班上智力超常的學生?”

“當然可以。”專家爽快地答應了。然後自信地用手在學生中指點起來:“你,你,你……”

被點到的孩子眼睛一亮,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飛奔回家。“爸爸,媽媽,好消息,心理學家說我是神童啊!”母親聽完孩子的話後,欣喜若狂。怎麼看孩子怎麼順眼,仿佛兒子一下子變成了天才。

從此,這些孩子受到了同學的羨慕、老師的關懷、家長的誇獎。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覺,回到了“行”的世界,一個個飛速地向前發展。

一年後,專家再次訪問該校,問:“那幾個孩子的情況怎麼樣?”

老師回答:“好極了!”接著她請教道:“先生,我感到很驚訝,你來之前他們都隻是普普通通的學生,可經你一指點,一個個都變了。請問您有什麼訣竅,能夠判斷得如此準確?”

專家微笑著說:“沒有任何訣竅,隨便指指而已。”老師露出一臉驚訝的表情。

這個小故事給人的啟示是深刻的:信任、期望的力量是巨大的。當人們堅信一個人“行”的時候,他就真的“行”。

國外的心理學家提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從人的潛力角度看,普通人是否等於正常人?”在許多人看來,普通人是天經地義的正常人,這難道還會有錯嗎?

可專家研究的結果否定了這一說法。他們認為普通人並非正常人,而所謂超常的人才是正常人。因為普通人的才能被壓抑了,沒有開發出來,而所謂超常的人隻不過是得到了正常的發展。也就是說,不是溫室裏的莊稼超常,而是鹽堿地裏的莊稼沒有良好的環境。在大自然的新鮮空氣和肥沃土壤中,才能長出挺拔的大樹。

“你能行!”父母要對孩子如此說。父母要多給孩子機會,哪怕他做得一塌糊塗,也要讓他大膽地做。孩子有時會有許多想法,但他們真正去做的卻很少很少。孩子可能不知道怎麼做,可能有畏難情緒,也可能懶於去動手,這時父母要積極地鼓勵他們。父母可以讓孩子多參加各種活動,讓他們發現自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從孩子的生活、學習、做事等多方麵都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立精神、責任心。自立而又有責任心之後,他會較容易產生自信心。

讓孩子自己去走路!這樣,孩子在摸爬滾打之後,會走得更自信、更有力。

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有時是無知者無畏,但當他們遇到困難或者出現差錯時,可能會迷茫、困惑,失去信心和勇氣。因為孩子年齡小,他們克服困難的能力要差一些,戰勝挫折的心理素質相對較弱。他們容易具備勇氣,又容易失去勇氣,所以,父母的教育方式至關重要。

孩子出錯或失敗時,他們可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錯。父母耐心、認真地去分析,會有利於孩子總結教訓、改掉錯誤。父母有時也可以分析自己的失誤,讓孩子明白生活、學習中出現差錯是可以理解的,出了差錯之後,再認真去改,往往會獲得成功。

父母要用寬容的心、熱情的態度鼓勵孩子,告訴他“行”,使孩子擁有信心,使他走向成功。

15.星星之火點燃孩子的潛能

對孩子們來說,父母的注意和讚賞是最令他們高興的。

——卡耐基

從生命科學的角度講,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巨大的潛能,在生命成長過程中,由於某些方麵的不足,難免產生各種各樣的自卑情結。

德國心理學家阿德勒說他在念書時,認為自己完全缺乏數學才能,毫無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考試經常不及格。後來偶爾發生的一件事,讓他的潛能迸發出來。他出乎意料地解出了一道連老師也不會做的數學難題,這次成功改變了他對數學的態度,找到了數學天才的感覺。結果他成了學校裏的數學尖子。

愛迪生曾被一個小學教師判定為“最愚蠢的學生”,可是他的母親卻認為他是一個“天才”,最後他成了世界著名的發明大王。

孩子的潛能需要星星之火的點燃。

給孩子足夠的麵子,孩子就會自信,推掉壓在無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讓孩子的潛能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這樣一來,所有學習障礙在孩子巨大的潛能麵前,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美國人類潛能開發專家葛蘭·道門說:“每一個正常的嬰兒在其出生的時候都具有莎士比亞、莫紮特、愛迪生、愛因斯坦等天才的潛能,關鍵是後天能否把這種種潛能開發出來。聰明和愚笨同是環境的產物。”

心理學家研究認為,一個人的智能和品格,基本上在5歲左右開始定型,換言之,幼齡階段的兒童,得到的教育或啟迪與成年後的智慧和行為有很大關係。很多事實都能夠證明,一個人的本領是從小培養起來的。

因此,鼓勵孩子前進,一定要有目的性,並伴隨著親情,正是基於如此的關懷和好意,才會有如此的期盼。如果孩子能體會到家長的愛與關懷,不但有助於增加親子之間的情感,更能發揮鼓勵的最大效用。

鼓勵孩子要善於抓住時機,因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很多時候,機會都是轉瞬即逝的,所以,千萬不要當馬後炮,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明察秋毫,及時抓住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乘勝前進!

研究表明,鼓勵給孩子所帶來的喜悅程度,往往因為層次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效果。下麵就是一些可以使鼓勵發揮最佳效果的大好時機。注意:父母不能毫無理由憑空地鼓勵孩子。

(1)在孩子說話的過程中進行鼓勵。

這是非常重要的時機,也是非常容易抓住的機會。孩子說話往往會出現錯誤或鬧笑話,而不少的家長對孩子往往采取嘲笑和尋開心的態度。

家長應該充分認識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思考過程或語言的使用出現錯誤是難免的,也是正常的,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能嘲笑。

調查發現,遇到這種情況,不少家長經常會說這樣的話:“怎麼啦?怎麼連這個都不懂?”“簡直就是笨蛋嘛!”“多用一下大腦好不好!”作為父母,希望你千萬不要隨口說出這樣的話,對成人來說,這可能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可是對孩子來說,所引起的後果是極為嚴重的。

如果家長按照成人的思維習慣和知識水平去否定孩子的想法,那麼,由於否定而產生的挫折感往往會使孩子再也不肯繼續想下去,或是再也不肯發言和回答問題。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截斷了孩子繼續學習的道路,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應該采用比較婉轉的方法,比如說:“你的想法,我還不太明白。你是否再想一想,想清楚一點再告訴我,好嗎?”並且還可以為孩子提供思考的角度。實踐證明,這種做法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當孩子對“什麼是對的”還模糊不清的時候,家長要避免馬上使用嘉許和激勵的詞語,應該先仔細傾聽孩子的發言內容,這樣才有助於了解孩子的想法。因為隨意的表態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

(2)鼓勵孩子的愛好。

對孩子進行鼓勵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他們知識或行為上的良好表現可以獲得鼓勵之外,家長還可利用孩子在休息、遊戲或出神發呆的時候,走到他們旁邊,用手拍拍他們,以表達一種關愛的意思,這也是對孩子的鼓勵。

每個人都有因為勝任而產生愉快的心理感受,也都有因為遇到困難而不知所措的經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是一樣。一般來說,一個人在某個方麵有所專長就不錯了,不要希望孩子是全才。事實證明,這種想法也是不現實的。因此,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在活動方麵的強項,對孩子的強項加以鼓勵。

如果孩子對自己喜歡的運動,不但表現好,而且很投入,那麼家長應當把握機會,以一種明確清晰的方式給以鼓勵。同時,如果能對孩子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過程予以正麵的肯定,其效果往往是很好的。這種鼓勵往往會使孩子在練習過程中更加努力,從而激發孩子前進的動力。

(3)在孩子勞動中鼓勵

一般來說,孩子都有幫家長做家務的想法。隻要他們賣力、認真,就應該得到父母的鼓勵。比如說,當父母走過正在掃地的孩子身旁,盡管慷慨地說:“這麼幹淨,走起來真舒服”“辛苦你啦”等。

研究發現,鼓勵的詞語不管多麼簡短,孩子們都會感到無比的快樂。特別值得提醒的是,在這種場合,父母的鼓勵一定要保持某種程度的理性,千萬不要把話說得抑揚頓挫,過於感情化,隻要出自內心,孩子就會感覺到。

(4)在別人麵前多鼓勵孩子。

單獨鼓勵和在很多人麵前鼓勵,在一般人麵前或在孩子敬仰的人麵前鼓勵,對孩子所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孩子獲得的喜悅是隨著激勵層麵的擴展而擴大的。家長要善於利用這一點,在別人麵前多多鼓勵孩子。

當然我們要特別提醒的是:在當眾鼓勵孩子時,家長的情緒不要過於激動,語氣也不要太激昂,更不要嘮叨個沒完或反複重敘。也就是說,要特別避免內容貧乏而誇張的言辭,這樣孩子不但不會感到喜悅,反而產生厭煩,產生反抗和逃避的心理。

記住一句話:鼓勵需要真誠,真誠是一種很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