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想談談如何麵對挫折和痛苦的問題。而麵對這個問題時,最值得強調的就是要有樂觀的心態。
樂觀的心態是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正如古人所說:“天下事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在生活的海洋中,事事如意、一帆風順地駛向彼岸的事情是很少的。工作中受到挫折、生活上遭到不幸、事業上遇到失敗,這些都有可能發生。
有的人在厄運和不幸麵前不屈服,不後退、不動搖、樂觀向上,頑強地同命運抗爭,因而在重重困難中衝開一條通向勝利的路,成了征服困難的英雄,成為掌握自己命運的主人。而有的人在生活的挫折和打擊麵前,垂頭喪氣、自暴自棄,喪失了繼續前進的勇氣和信心,於是成了庸人和懦夫。
對於英雄而言,痛苦是生命的裏程碑,當他走過去,人們從這些碑上的文字裏讀到的是心靈的震撼。
對於懦夫而言,痛苦卻是不可逾越的鴻溝,他在鴻溝麵前倒下,多年以後,人們看到了鴻溝,卻看不到他在哪裏。
每個人的身上都蘊藏著不可估量的潛能,每個人,包括你我以及所有的孩子們,當挫折和痛苦無情地向我們襲來之時,樂觀的心態能讓我們成為淩駕於它們之上的英雄。
25.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生活是一麵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
——薩克雷
十幾歲的桑德斯經常為很多事情發愁。他常常為自己犯過的錯誤自怨自艾。交完考試卷以後,常常會半夜裏睡不著,害怕沒有考及格;他總是想那些做過的事,希望當初沒有這樣做;總是回想那些說過的話,後悔當初沒有將話說得更好。
一天早上,全班到了科學實驗室。老師保羅·布蘭德威爾博士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邊上。大家都坐了下來,望著那瓶牛奶,不知道它和這堂生理衛生課有什麼關係。
過了一會兒,保羅·布蘭德威爾博士突然站了起來,一巴掌把那牛奶瓶打碎在水槽裏,同時大聲叫道:“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然後他叫所有的人都到水槽旁邊,好好地看看那瓶打翻的牛奶。
“好好地看一看,”他對大家說,“我希望大家能一輩子記住這一課,這瓶牛奶已經沒有了——你們可以看到它都漏光了,無論你怎麼著急,怎麼抱怨,都沒有辦法再救回一滴。隻要先用一點思想,先加以預防,那瓶牛奶就可以保住。可是現在已經太遲了,我們現在所能做到的,隻是把它忘掉,丟開這件事情,隻注意下一件事。”
是的,為什麼要浪費眼淚呢?當然,犯了過錯和疏忽都是我們的不對,可是又怎麼樣呢?誰沒有犯過錯?就連拿破侖在他所有重要的戰役中也曾輸過三分之一,也許我們的平均紀錄並不會壞過拿破侖。所以讓我們記住這個簡單道理:不要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
挫折其實很大程度上隻是一種心理感受。人們之所以沮喪、悲傷和痛苦大多是由於太專注於受挫事件本身了,其實有時轉過身再想想,事情並沒有那麼嚴重。總是耿耿於懷對抵抗挫折並沒有好處。
事實上,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當你在注意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注意不到其他事情。所以,從抑鬱中擺脫出來的方法並不複雜,隻需改變一下思維,不要再回憶過去的不愉快,努力暢想美好的未來吧,快樂離你會越來越近。
英國作家薩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麵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確實,不管生活中有哪些不幸和挫折,你都應以歡悅的態度微笑著對待生活。
那麼在你的孩子為了考試成績不理想、和同學關係觸礁、競賽失利而鬱鬱寡歡時,不妨教他從這些事情中走出來,想想別的事,做做其他感興趣的事。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有時隻需要改變他們的一些想法。
(1)讓他朝好的方向想。有時,孩子變得焦躁不安是由於碰到了自己無法控製的局麵。此時,你應讓他學會接受現實,然後教他如何設法創造條件,使事情向著有利的方向轉化。此外,還可以讓他把思路轉向別的什麼事上,諸如引導他回憶一段令人愉快的往事。
(2)不要把眼睛盯在“傷口”上。如果某些煩惱的事已經發生,你就應該讓孩子學會正視它,然後讓他努力尋找解決的辦法。同時,你還應該讓他學著拋棄一些不快的事,尤其是別人對他的不友好態度,更要讓他學會釋懷,不能認為自己總是被人曲解和欺負。有時候,你還可以什麼都不做,隻需靜靜地聽他傾訴,就可以幫助他減輕煩惱造成的壓力。
(3)放棄不切合實際的希望。做事情總要按實際情況,循序漸進,不要總想一口吃個胖子。你應該讓孩子懷著遠大抱負和理想,同時,隨時樹立短期目標,一步步地實現自己的理想。
(4)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幸福的。有些孩子心誌比較脆弱,在煩惱到來時,總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誰都比自己強。其實,事情並不完全是這樣,也許他在某方麵是不幸的,但在其他方麵依然是很幸運的。所以,當我們的孩子在為沒有鞋穿而感到不幸的時候,我們應該讓他知道世上還有一些人沒有雙腳。
痛苦是人們麵對困境逆境的一種感受。其實,隻要我們讓孩子學會去正視現實,並從中發現事情有利的一麵,就可以成功地引出他們的積極心態,使其心理發生良性變化,痛苦就會被愉快所代替。哪怕是虛構的有利因素,有時也可以產生這樣的效果。
當孩子遇到困難或逆境時要引導他們從樂觀的方麵去想,讓他們極力從不利中挖掘、尋找到令人信服的積極因素,從而調動自己的積極情緒戰勝消極情緒。
26.患得患失是快樂最大的殺手
一個人老是愁來愁去,不久就要愁壞心肝,躺倒下來死掉的。
——斯坦埃克
患得患失的人往往容易喪失快樂。
每天上午11點,都會有一輛耀眼的汽車穿過紐約市的中心公園。車裏除了司機,還有一位主人——無人不曉的百萬富翁。
這位百萬富翁發現:每天上午都有一位衣著襤褸的人坐在公園的凳子上死死盯著他住的酒店。有一天,百萬富翁對這個人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讓司機停下車並走到那人的麵前說:“請原諒,我不明白你為什麼每天上午都盯著我住的酒店看。”
“先生,”窮人說,“我沒錢、沒家,隻得睡在這條長凳上,不過,每天晚上我都夢到住進了那座酒店。”
百萬富翁覺得很有趣,於是對那人說:“今天晚上我就讓你如願以償。我為你在酒店訂一間最好的房間,並支付一個月房費。”
幾天後,百萬富翁路過窮人住的酒店套房,想順便問一問他是否覺得很滿意。然而,他發現那人已搬出了酒店,重新回到公園的凳子上了。
百萬富翁來到公園,詢問窮人為什麼要這樣做時,窮人回答道:“一旦我睡在凳子上,我就夢見我睡在那座豪華的酒店裏,真是妙不可言。然而一旦我睡在酒店裏,我就夢見我又回到了冷冰冰的凳子上,這夢真是可怕極了,以致完全影響了我的睡眠!”
窮人的患得患失讓他喪失了體驗快樂生活的感觸與心情,不得不放棄優質生活重新回到公園的凳子上做白日夢。
英國前首相梅傑說過:“人生是漫長的,不要被瑣事所糾纏。”在今天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裏,每個人的煩惱、鬱悶、恐懼、憂慮、憤怒等不安情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而如果我們過多地把精力浪費在應付這些情緒和瑣事上,就必然會影響自我發展。
所以,教育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無論是對現在的學習、生活、健康和成長,還是對將來在社會上的生存,都是十分有利的。
所謂“平常心”,就是“心常平”,換句話說,也就是一個常人應該具備的正常情緒。但凡有著平常心的人,都能遇事鎮定、有條不紊,成功時不得意忘形,失敗時不灰心氣餒,以一種平常的心態坦然應對身邊的一切事情。
培養孩子的平常心態,看似簡單,做起來卻並非易事。現在許多學校把學生的成績當作評價教學質量的指標,這對孩子形成了方方麵麵的壓力。如果作為老師和家長都不能有一顆平常心,那麼就更無法讓孩子在這些壓力麵前保持平常心了。
每年一度的中考和高考就是最好的例子。據某市中心醫院的一位主任醫師說,每年中考和高考來臨之前,都會有許多考生出現食欲不振、心煩等症狀。家長想盡辦法更換飲食,可孩子仍然沒有食欲,有些考生過於煩躁,根本無法安心學習,更有的考生不管家長說話做事是否正確,都會大發脾氣,弄得家長既著急上火,又不知所措。
這位主任醫師指出:造成學生這些因素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但是很大一部分來自家長。有的家長唯恐孩子考不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整天在孩子麵前嘮叨,對孩子形成了無形的壓力;有些家長知識不多,寄希望於自己的孩子,總是拿自己的經曆做例子,也給孩子帶來了壓力;還有些家長過分地愛麵子,總拿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優秀的孩子相比,讓孩子失去了自信,造成心理失衡。
所以,要想培養孩子從容自若、遇事不驚的心態,父母自己必須先要有一顆平常心,隻有父母的心總保持在平靜的狀態,孩子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下才會逐漸形成這種健康的心態。
27.樂觀的心態是可以培養的
良好的健康狀況、精神飽滿和體力充沛——這是朝氣蓬勃地感知世界、擁有樂觀心態和隨時準備克服困難的重要條件。
——蘇霍姆林斯基
樂觀是讓困境中的人不致流於冷漠、沮喪的一種充滿信心的心態。樂觀與自信一起可以使人生的旅途更順暢。
發明家諾貝爾就是一個奉行樂觀自信的人。
諾貝爾發明炸藥是在家中一個簡單的小實驗室。他每天全神貫注地做實驗,常常廢寢忘食。就在一次幾乎有重大發現的實驗裏,由於他加入硫磺的比例過多,發生了爆炸,實驗室炸毀了,親人炸死了,諾貝爾自己也被炸得滿麵是血。但他沒有放棄,在湖邊一艘壞的蓬船裏又開始了新的實驗。他堅信自己一定會成功。事實上他也真正地成功了。這成功不僅因為他的自信,更因為他的樂觀。
在童年時代培養樂觀向上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樂觀向上的性格是應付人生中悲傷、不幸、痛苦、失敗的最有力的武器。樂觀向上,精神愉快,才有良好的心態投入工作、學習和生活,才能開拓新事業、開創新生活。不僅如此,樂觀向上也有助於人的身體健康,使人精力充沛。反之,悲觀失望、對前途喪失信心,不僅使人一事無成,而且有損人的身體健康。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悶悶不樂是難免的,提前培養孩子的樂觀精神,其實就相當於在給孩子注射“疫”苗。在孩子長大以後,使孩子能夠自己調試自己的心情,不至於在遠離父母到外地讀書、工作時,遇到憂傷就悲觀厭世,遇到困難挫折就一蹶不振、垂頭喪氣。
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幾點來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
(1)讓孩子自己選擇
許多父母常常認為孩童時期無憂無慮,是一個人最愉快的時期。但是事實往往與此相反,孩子們對於強加給他們的任何決定都是排斥的。孩子們同樣需要自己去選擇、去體驗,隻有親身經曆才能產生真正的愉悅,因此,家長應尊重孩子自己選擇的權利。設法給孩子提供機會,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怎樣使用自己的決策權。
(2)建立和諧的關係
良好的人際關係對一個人的愉悅情緒有重要的影響。雖然你不能控製孩子的社會交往,但你可以與孩子建立和諧的關係,如果孩子要和別人建立良好的關係,那麼,他們首先需要和自己的父母建立和諧的關係。此外,還要讓孩子經常同小朋友一起玩耍,或把孩子帶到同齡人較多的公共場所,讓他在愉快的外部環境中接受熏陶。
(3)培養孩子的興趣
當幸福隻建立在一樣東西上時,它就缺乏穩定的基礎。作為父母,應為孩子提供多樣選擇並注意培養和引導他,使之擁有廣泛的興趣,這一點對特別喜歡一種東西的孩子來說尤為重要。對於非常專注地喜好一件事情的孩子來說,通常這些孩子全神貫注於自己的興趣所在,而把另外的事情拋諸腦後。教育專家指出,如果父母能幫助孩子尋找另外一些感興趣的活動,並給孩子必要的引導,讓孩子擁有更廣泛的興趣,那麼,孩子們可能更加快樂。
(4)保持幸福美滿的家庭
教育專家們指出,“作為孩子,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成為一個愉快的充實的人。”“愉快的性格可能有一部分來自遺傳,但主要來自父母所創造的環境。”“孩子們很小就開始懂得感情。”著名心理學家法迪斯說,“在孩子學會語言之前,他們是從感情的氛圍來下結論的:這個世界是一個憂慮、憤怒的地方,還是一個安全愉快的地方?”愉快的父母可以告訴孩子為什麼是愉快的。因此對家長來說,使孩子擁有快樂性格的最佳方法,就是使家庭充滿快樂和溫馨。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由於具有快樂的性格,成年後,能夠幸福生活的比不幸家庭長大的孩子要多得多。所以,為了孩子的一生幸福,就從現在開始吧。
(5)幫助孩子擺脫困境
即使天性樂觀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稱心如意,但他們大多數能很快從失意中重新奮起,並把一時的沮喪丟在腦後。因此,你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培養他們應付困境乃至逆境的能力。要是一時還無法擺脫困境,那麼可教育孩子學會忍耐和隨遇而安,或在困境中尋找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參加運動、遊戲、聊天等等。
自信對孩子來說十分重要,一個自卑的孩子往往不可能開朗樂觀,對智力或能力有限而充滿自卑的孩子,你要注意發現其長處,並審時度勢地多作表揚和鼓勵,來自你的肯定有助於孩子克服自卑,樹立自信。
(6)用你的愛鼓勵孩子
愛是孩子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源泉。你對孩子的愛奠定了孩子最初對生活、對未來的信任基礎。因為有父母的愛,所以孩子快樂;因為有父母的愛,所以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充滿興趣;因為有父母的愛,所以孩子積極參與各種活動。你要給孩子大量的愛,如擁抱孩子、撫摸孩子,經常說“孩子,我為你的進步而高興”、“孩子,你是家裏的重要成員”之類充滿愛意的話。
(7)對孩子進行希望教育
樂觀向上的人往往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所以,要對孩子進行希望教育。希望教育是一項細致的工作,需要父母能及時地感受到孩子的沮喪、憂愁,幫助孩子驅散心中的陰影,還需要父母不斷地用未來的美麗藍圖喚起孩子的熱情。父母要引導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成績,鼓勵孩子想像自己的美好未來,讓孩子對自己充滿希望。同時也要引導孩子看到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讓孩子幻想未來社會的燦爛輝煌,對社會充滿希望。
(8)豐富孩子的業餘生活
一方麵應該讓孩子廣泛閱讀。你有責任把孩子引進書的世界,書中善良的人、美妙的故事、知識的魅力都會讓孩子著迷,會淨化孩子的靈魂,豐富孩子的情感。閱讀內容應當包括偉大人物的故事、優秀的童話、科普讀物等。另一方麵,你可以讓孩子學會創造美。創造美的人不會放棄對美好未來的追求。你要鼓勵孩子進行各種創造活動,如利用廢棄物製作小作品。在創造活動中,孩子能體會到創造的樂趣和自我力量的增長,增強對創造活動的積極性。
另外,孩子能否養成樂觀的性格,關鍵在於父母是否采用合適的方式批評孩子。批評孩子的方式、方法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批評教育的方法正確與否,很大程度地影響著孩子日後性格的樂觀與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