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培養孩子寬容的心態
50.寬容會打開愛的大門
從小培養孩子寬容平和的心態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個人發展非常重要。隻有寬容的人才能驅除心中的敵意,遠離煩惱;隻有寬容的人才能更順利地融入社會,今後的發展之路才更寬廣。
寬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
——歐文
寬容是人生的一種智慧,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法寶,每一位家長都應讓孩子掌握這一法寶。
一位畫家在集市上賣畫,不遠處,前呼後擁地走來一位大臣的孩子,這位大臣在年輕時曾經把畫家的父親欺詐得心碎地死去。這孩子在畫家的作品前流連忘返,並且選中了一幅,畫家卻匆匆地用一塊布把它遮蓋住,並聲稱這幅畫不賣。
從此以後,這孩子因為心病而變得憔悴,最後,他父親出麵了,表示願意付出一筆高價來買那幅畫。可是,畫家寧願把這幅畫掛在自己畫室的牆上,也不願意出售。他陰沉著臉坐在畫前,自言自語地說:“這就是我的報複。”
每天早晨,畫家都要畫一幅他信奉的神像,這是他表示信仰的惟一方式。
可是現在,他覺得這些神像與他以前畫的神像日漸相異。
這使他苦惱不已,他不停地找原因。然而有一天,他驚恐地丟下手中的畫筆,跳了起來:他剛畫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大臣的眼睛,而嘴唇也是那麼的酷似。
他把畫撕碎,並且高喊:“我的報複已經回到我的頭上來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若心存報複,自己所受的傷害會比對方更大。報複會把一個好端端的人驅向瘋狂的邊緣,報複還能把無罪推向有罪。現在有很多的刑事案件就是因報複而引起的。
經心理學專家研究證實,報複心理非常有礙健康,高血壓、心髒病、胃潰瘍等疾病就是長期積怨和過度緊張造成的。有一位好萊塢的女演員失戀後,怨恨和報複心使她的麵孔變得僵硬而多皺。她去找一位最有名的化妝師為她美容,化妝師深知她的心理狀態,中肯地告訴她:“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我敢說全世界任何美容師也無法美化你的容貌。”
哲人說,寬容和忍讓,能換來甜蜜的結果。這話千真萬確。
古時候有個叫陳囂的人,與一個叫紀伯的人做鄰居。有一天夜裏,紀伯偷偷地把陳囂家的籬笆拔起來,往後挪了挪。這事被陳囂發現後,心想,你不就是想擴大點地盤嗎,我滿足你,他等紀伯走後,又把籬笆往後挪了一丈。天亮後,紀伯發現自家的地又寬出了許多,知道是陳囂在讓他,他心中很慚愧,主動找上陳家,把多侵占的地統統還給了陳家。
《寓圃雜記》中記述了楊翥的兩件小事。楊的鄰人丟失了一隻雞,指罵被姓楊的偷去了。家人告知楊翥,楊說:“又不隻我一家姓楊,隨他罵去。”又一鄰居,每遇下雨天,便將自家院中的積水排放進楊翥家中,使楊家深受髒汙潮濕之苦。家人告知楊翥,他卻勸解家人:“總是晴天幹燥的時日多,落雨的日子少。”
久而久之,鄰居們被楊翥的忍讓所感動。後來,一夥賊人密謀欲搶楊家的財寶,鄰人們得知後,主動組織起來幫楊家守夜防賊,使楊家免去了這場災禍。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碰到個人的利益受到他人有意或無意的侵害的情況。這時你要勇於接受忍讓和寬容的考驗,忍一忍,控製衝動的行為。如果能像陳囂、楊翥那樣再尋找出一條平衡自己心理的理由,說服自己,那就能化解忍讓的痛苦,產生出寬容和大度來。
生活中有許多事要當忍則忍,能讓則讓。忍讓和寬容不是怯懦膽小,而是關懷體諒。忍讓和寬容是給予,是奉獻,是人生的一種智慧,是建立人與人之間良好關係的法寶。一個人經曆一次忍讓,會獲得一次人生的亮麗,經曆一次寬容會打開一道愛的大門。
總之,作為父母必須重視對孩子寬容心態的培養。
51.愛是天使的翅膀
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喚醒和鼓舞。
——教子格言
老師就是孩子心目中的“神”,可以說他們的一行一言都直接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
小偉非常自卑,他的背上有兩道非常明顯的疤痕,從頸上一直延伸到腰部,所以小偉非常害怕換衣服,尤其是上體育課。當其他的小孩子很高興地脫下校服,換上輕鬆的運動服時,小偉總會一個人偷偷地躲在角落裏,用背部緊緊地貼住牆壁,以最快的速度換上運動服,生怕別人發現那疤痕。可是,時間久了,其他小朋友還是發現了他背上的疤。
“好可怕哦!”“怪物!”
天真的、無心的話往往最傷人,小偉哭了。這件事發生以後,小偉的媽媽特地牽著他,去找老師。
“小偉剛出世就患了重病,當時想放棄的,可是又不忍心,一個這麼可愛的生命啊,怎麼可以輕易地結束掉?”媽媽說著,眼睛紅了,“幸好當時有位很高明的大夫,動手術挽救了他,他的背部便留下了兩條疤痕。”
媽媽轉頭吩咐小偉:“來,掀給老師看。”
小偉遲疑了一下,還是脫下了上衣,老師驚訝地看著那兩道疤,心疼地問:“還會痛嗎?”
小偉搖搖頭:“不會了。”
此時,老師心裏不斷地思考:如果禁止小朋友取笑小偉,隻能治標,不能治本,小偉一定還會繼續自卑下去。一定要想個好辦法。
突然,腦海裏靈光一閃,她摸了摸小偉的頭說:“明天的體育課,你一定要跟大家一起換衣服哦。”
小偉眼裏,晶瑩的淚水滾來滾去:“可是,他們又會笑我,說我是怪物。”
“放心,老師有法子,沒有人會笑你。真的!”
第二天上體育課,小偉怯生生地躲在角落裏,脫下了他的上衣,果然不出所料,有小朋友又厭惡地說:“好惡心呀!”
小偉雙眼睜得大大的,眼淚已流了下來。這時候,教室門突然被打開了,老師出現了。幾個同學馬上跑到了老師麵前說:“老師你看,他的背好可怕,像有兩條大蟲。”
老師沒有說話,隻是慢慢地走向小偉,然後露出詫異的表情。
“這不是蟲!”老師眯著眼睛,很專注地看著小偉的背部,“老師以前聽過一個故事,大家想不想聽?”
小朋友最愛聽故事了,連忙圍了過來。
老師說道:“這是一個傳說。每個小朋友,都是天上的天使變成的,有的天使變成小孩的時候很快就把翅膀脫下來了。有的小天使動作比較慢,來不及脫下他們的翅膀。這時候,那些天使變成的小孩子,就會在背上留下這樣兩道痕跡。”
“哇!”小朋友發出驚歎的聲音,“那這就是天使的翅膀?”
“對啊,”老師露出神秘的微笑,“大家要不要互相檢查一下,還有沒有人像他一樣,翅膀沒有完全掉下來的?”
所有小朋友聽到了老師這麼說,馬上七手八腳地檢查對方的背,可是,沒有人像小偉一樣,有這麼清晰的痕跡。
“老師,我這裏有一點點的傷痕,是不是?”一個戴眼鏡的小孩興奮地舉手。“才不是哩,我這裏也紅紅的,我才是天使!”
小朋友們爭相承認自己的背上有疤,完全忘記了取笑小偉的事情。小偉原本哭紅的雙眼,此刻已停止眼淚。
突然,一個小女孩輕輕地說:“老師,我可不可以摸摸小天使的翅膀?”
“這要問小天使肯不肯。”老師微笑地向小偉眨眨眼睛。
小偉鼓起勇氣,羞怯地說:“好。”
女孩輕輕地摸著他背上的疤痕,高興地叫了起來:“哇,好軟,我摸到天使的翅膀了!”
女孩這麼一喊,所有的小朋友都大喊:“我也要摸!”
一節體育課,一幅奇特的景象,教室裏幾十個小朋友排成長長的隊伍,等著摸小偉的背……
老師就是孩子們心目中的“神”,他們的每一個言行舉止都可能直接地影響著孩子能否健康成長。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假若故事中的老師隻是把“小偉”的傷疤來由直接地告訴其他同學,那麼,還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嗎?我想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幸運的是,我們這位老師充分發揮了她的聰明才智,抓住了學生的年齡特征,給大家講了一個關於“天使的翅膀”的故事,不僅以此保護了一顆純真而脆弱的心靈,還達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而這對於追求一切完美的學生——“小偉”來說,他將從此擺脫其他同學的怪異目光,走出自卑的陰影,坦然地麵對以後人生中的風風雨雨。可以說,這樣的老師是孩子心中真正的“天使”,他將寬容與愛撒播到孩子們幼小的心田裏,讓它生根、開花,從而影響他們一生。
寬容,對人對己都是有好處的。學會寬容不僅有益於身心健康,而且對贏得友誼,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滿,乃至事業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寬容之心。同時,我們要以寬容之心來對待孩子。
當然,寬容決不是無原則的寬大無邊,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於社會的基礎上的適度寬大,必須遵循法製和道德規範。對於孩子一些錯誤但無傷大雅的行為,宜采取寬恕和約束相結合的方法來引導;而對他們有違道德和法製的行為,則應加強管製和教化。從這一意義上說“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乃是應取的態度。
52.記得別人的感受
把美好的言行推薦給你的孩子,能給人們帶來幸福的隻有它,而不是財富。
——貝多芬
當孩子能為他人著想,體會到別人的感受時,就已經是一個善良寬容的人了。父母的教育就已有所成效。
有一天,在兒童俱樂部的大廳裏,一位滿臉歉意的工作人員,正在安慰一位四歲的小孩。
原來這位工作人員因為一時疏忽,在網球課結束後,少算了一位,將這位澳洲小孩兒留在網球場。等她發現人數不對時,才趕快跑回網球場,將這位小孩帶回來。而小孩因為一個人在偏遠的網球場而飽受驚嚇,已經哭得精疲力竭了。
正在這時,小孩的媽媽出現了,看著自己的小孩哭得慘兮兮的,也非常擔心。
如果你是這位媽媽,你會怎麼做,痛罵那位工作人員,還是生氣地將小孩帶走,再也不參加俱樂部了?
這位媽媽蹲下來安慰她的小孩,並且很理性地告訴她:“已經沒事了,那位姐姐因為找不到你而非常地緊張,所以現在你必須親親那位姐姐臉頰,安慰她一下!”
隻見那位四歲的小孩,踮起腳,親親蹲在她身旁的工作人員,輕輕地告訴她:“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
故事中的媽媽是好樣的,她抓住了教育小孩的最好機會,及時教給孩子在自己傷心難過的時候也要記得別人的感受。孩子的這一舉動,令那位大意的工作人員心裏寬慰了許多。我們可以欣慰地想,當那可愛的孩子踮起腳親她的時候,她一定是很開心的,而且一定是一下子就放下了心頭的一塊大石。這麼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可以讓一個可能很不快的局麵得到緩解,這種氣氛是多麼溫馨和美啊!
在我們的記憶中,孩子大多是父母的掌中寶、心頭肉,個個都嬌生慣養,父母從來都舍不得打罵孩子,因而讓孩子變得自私自利起來了,隻想著自己的感受而忽視了他人的情感。難道就由著孩子這樣發展下去嗎?不,如果要孩子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就必須要懂得關心體貼別人,多為別人著想。即使在受到傷害的時候,也不要忘了別人的感受,因為那個使你受傷的人也許正在為傷害了你而自責不已。
我們時常發現孩子對周圍的人漠不關心,更深一步地說,他們常常會無視他人的存在,任性而為。無論是什麼場合都隨便使小性子,利用父母尷尬的處境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甚至提出很多無理要求。即使是同小朋友在一起時,也總是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動轍哭鬧,隻因對方不理睬自己或對方不聽從自己的支配。更不要說當他們受到傷害時去安慰對方,為對方著想了。
此外,孩子有時為了表現自己的優越感,或者是想討好四周其他的人,他們往往樂此不疲地模仿別人的缺點,暴露別人的短處。父母必須明白這種行為是不道德的,任何人都不應該這麼做。當他在這麼做的同時,可能就已經為自己這一輩子樹立了一個敵人了。不僅如此,在現場的朋友當時可能因你的孩子的滑稽表演而覺得好笑,但是他們在笑過之後,事後想起來,一定會感覺這樣做是不友好的,然後對他的人品有所質疑。因此,你的孩子將為他的舉動付出沉重的代價。他的成長道路必定越走越窄。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的最早引領者,我們千萬不要把孩子的種種惡劣行為簡單地認為是孩子的調皮和無知,一旦他們這種毫不為他人著想,不記得別人感受的行為形成一種習慣甚至形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生觀,那你的孩子注定一生都將生活在抱怨、不滿、貪婪的不幸生活中,甚至造成犯罪。他們對他人或許出於習慣的無意傷害,往往讓人對他們敬而遠之。種種弊端都必須讓父母們警醒,從而重視對孩子寬容心態的培養和造就。
教育孩子的首要問題是先讓孩子學會做人,你的孩子善良、友愛、真誠才能贏得社會的歡迎和接納,而擁有寬容的心態,為他人著想,知道當自己做事時會給別人帶來什麼感受,並避免因自己的行為傷害別人,才能獲得他人的愛與尊重。這就需要家長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努力培養,並以身作則。
首先家長必須有強烈的是非觀念,寬容待人,才能對孩子潛移默化。若家長自己斤斤計較,半點不肯吃虧,那孩子隻會“青出於藍”,後果更是嚴重。
其次,父母疼愛孩子一定要有分寸,不要整天圍著孩子轉,滿足孩子的一切願望,否則孩子一定會養成自私自利的不良心態。
再次,當孩子犯錯或與別的孩子發生糾紛時,一定不要護短,而應合理引導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多從對方的角度考慮,體會別人的感覺,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這是真正的體育精神
——和平、友誼、健康、正義
世界正進入一個“人的世紀”。我們現在應當比任何時候都更多地考慮,要用什麼來充實人的心靈。
——蘇霍姆林斯基
在英國的曼徹斯特城,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第18輪的一場比賽在埃弗頓隊與西漢姆聯隊之間進行。比賽隻剩下最後一分鍾時,場上的比分仍然是1∶1。
這時,埃弗頓隊的守門員傑拉德在撲球時膝蓋扭傷,巨痛使得他將四肢抱成一團在地上滾動,而足球恰好被傳給了埋伏在禁區的西漢姆聯隊球員迪卡尼奧。
球場上原來的一片沸騰頓時肅靜下來,所有的人都在等待。迪卡尼奧離球門隻有12米左右,無需任何技術,隻要一點點力量,就可以把球從容打進對方球門。那樣,西漢姆聯隊就將以2∶1獲勝,在積分榜上,他們因此可以增加兩分。
埃弗頓隊之前已經連敗兩輪,這個球一進,他們就將遭受苦澀的“三連敗”。
在幾萬現場球迷的注視下——如果算上電視機前的觀眾,應該是數百萬人的注視下,西漢姆聯隊的迪卡尼奧沒有用腳踢球,而是將球抱在了懷中。
掌聲,全場雷動的掌聲,如潮水般滾動的掌聲,把讚美之情獻給了放棄射門的迪卡尼奧,或者說,是獻給迪卡尼奧體現出來的崇高的體育精神——和平、友誼、健康、正義!
迪卡尼奧的崇高體育精神,更體現出他麵對競爭時的良好心態,以一顆寬容之心麵對競爭,才能表現得如此優秀和從容。
現實社會中的競爭愈演愈烈,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競爭意識的培養。“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放之四海皆可行的至理名言。因而父母從小給孩子灌輸要贏不要輸的競爭觀念,甚至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競爭起點,某些父母教育孩子更是走極端,要麼慫恿孩子拚命去追求高分,要麼忽視正當競爭,通過自己的社會關係和經濟實力來為孩子“設計將來”。某些家長甚至會利用自己的“神通”讓孩子避免高考的“煉獄之苦”,使他們輕鬆走進大學,並幫孩子順利就業。這種為達到贏的目的不擇手段,一步到位的教育方式必將對孩子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充滿競爭的時代。我們不僅要競爭,而且更需要良性競爭。父母教育孩子時,應該培養孩子的良性競爭意識,教育孩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讓他們明白要成為強者,就必須靠自己去搏擊雲海,翱翔天宇。一些孩子受成長環境的影響,他們對自己的要求過於完美,喜歡拿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作比較,一旦發現差距太多就可能心生不平,產生各種妄圖求取捷徑的心理,甚至為了贏而不擇手段。更難以忍受別人比自己強的現實,而導致孩子心理扭曲。
在鼓勵孩子競爭之前,父母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找準自己的優劣勢,對自己有較為客觀的了解和定位。此外,父母還要幫助他們正確地認識和理解一些激勵性的語言。比如“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並不是非要人們去當元帥不可,而是激勵士兵們向當元帥這個目標努力,爭取多立軍功。千軍萬馬中元帥隻有一個,每一個士兵都做元帥,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孩子不能正確理解這些,在競爭中過於看重結果,一旦結果不理想,就會失去競爭的勇氣。父母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時,尤其要注意這一點。又如,鼓勵孩子競選班長,看重的應該是競選過程所產生的積極效果,而並非是最後的結果。如果過分看重結果,許多孩子都會知難而退,畢竟每個班級諸多同學中隻有一人能成為班長,人人當班長,是不現實的。孩子在競選中成功了,要告誡孩子繼續努力,因為還有一些非常有實力,但一時失利的競爭對手在跟他競爭;孩子失利了,更要幫助孩子找出差距,繼續努力,以期今後做得更好。尤其是在孩子感到很失意的時候,父母更要指導孩子正確看待競爭,調整好心態,找準定位,防止出現心理障礙,如此才能讓孩子以寬容的心態麵對競爭,在競爭中保持公開、公正、公平的態度。
我們主張培養孩子寬容的心態,有助於孩子參與良性競爭,增加抗挫意識,使孩子更順利地適應未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
53.摒棄猜疑之心
讀書可以廣智,寬容可以交友。
——羅曼·羅蘭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立場,而不同的立場總是和不同的處境有關。
晚飯後,母親和女兒一塊兒在廚房洗碗,父親和兒子在客廳看足球賽。突然,廚房裏傳來瓷盤落地的破碎聲,然後一片沉寂。
兒子望著父親,說道:“一定是媽媽打破的。”
“你怎麼知道?”
“這回她沒有罵人。”
想想看,我們人際之間常有的爭執、吵鬧、誤會乃至很多的冤假錯案,哪件事情與我們不能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單憑主觀猜疑不相關呢?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裏有很多關於猜疑的教誨,如:“疑人偷斧”“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麵不知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等等。
再讓我們看看,在生活中如果兩個小孩在外麵打架,出來了兩位母親,一位是中國人,一位是外國人。中國的母親很可能指著對方質問:“你為什麼打我的孩子?”而那位外國母親則可能說:“怎麼,你們不友好了?”
不同文化熏陶下的兩位母親,會說出兩種不同的話。如果我們的“理解萬歲”是建立在猜疑基礎之上的,永遠不可能理解,何談萬歲。因此,我們應該讓孩子遠離對他人猜疑不信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