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培養孩子勇敢的心態
63.讓孩子成為一個勇敢的人
有道是“勇者無敵”。每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膽小懦弱,凡事忍氣吞聲,乃至無所建樹。因此,父母必須從孩子幼年開始,培養他們勇敢、堅強的個性,避免他們日後淪為“膽小鬼”,遭遇不幸的人生。
想要摘下冰雪中的雪蓮,就要有爬上高山不畏嚴寒的勇氣。
——黃葤眠
要想讓自己的孩子日後成大事,就要磨煉孩子的膽識,讓他們勇敢起來。勇敢是一種好的品格,不僅在人生旅途中,需要用勇敢的精神去克服各種困難和危險,而且在各種工作中,也要靠勇敢的精神去爭取事業的成功。對男孩子來說,勇敢精神是男子漢品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膽小怕事的男孩子是稱不上為男子漢的。
對於勇敢,大人的看法會根據性別上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我們常對男孩子說“你是男孩子,要勇敢”,卻容許女孩子從小就不勇敢。
這種觀念當然是錯誤的。勇敢與否,不應該有男女之分。每個人在麵對困難和危險時,都要勇敢地去麵對和克服。
那麼,什麼樣的孩子才稱得上是勇敢的呢?沒人敢去的地方,他去了;沒人敢做的事,他做了;沒人敢說的話,他說了。這樣就是勇敢嗎?還有“隻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心態,是不是最勇敢的表現呢?
當然不是這樣的。要讓孩子知道,所謂勇敢,指的是當遇到困難、危險的情況時,不但不害怕,還能在遵紀守法的原則下,想方設法去克服、去戰勝。因此,逞強的血氣之勇,不講原則的江湖義氣之勇,絕不是真正的勇敢。
一次,父親和女兒們談關於勇敢的話題:
小女兒說,我常在電視中看到獵手追逐獵物的激烈場麵。如黑豹為捕獲羚羊,常騰躍而起、疾如閃電,一番拚殺;獵物為避捕殺,常會竭盡心機,奮勇向前,雖往往逃不出魔掌,但也死得悲壯。為了生存,動物的第一反應便是勇敢地追逐或逃竄。其實,人也一樣。危急時刻,為逃離火海,有人會從六樓縱身跳下;為脫離無邊之水,即使隻有一根稻草,有人也會抓住不放。因此,勇敢是一種本能的迸發與衝動。
二女兒說,有一位軍人,在回家探親途中,路遇車匪,他赤手空拳與歹徒殊死搏鬥。終因寡不敵眾,身受重傷。生命垂危之際,他仍高昂著頭呐喊:抓歹徒!在我看來,所謂勇敢,就是扞衛人格尊嚴的一個支點。有了它,即使粉身碎骨,你依然也在人們心中樹起了豐碑。
大女兒說,先聽我說一個關於美國女孩瑪麗的真實故事。一天,瑪麗打開門時,發現一個持刀男子凶狠地站在門前。不好,遇到劫匪了!這一念頭驟然閃過瑪麗的腦海,但她旋即鎮靜下來。她微笑著說:“朋友,你真會開玩笑。你是來推銷菜刀的吧?我喜歡,我要一把。”接著便讓男子進屋,還神采奕奕地對男子說:“你很像我以前一個熱心的鄰居。見到你我真的很高興!你要咖啡,還是茶?”原來滿臉殺氣的男子竟有些拘謹起來,忙結巴地說:“謝謝,謝謝!”片刻間,瑪麗買下了那把菜刀。男子拿著錢遲疑了一下便走了。在他轉身離去一刹那,男子對瑪麗說:“小姐,你將改變我的一生……”大女兒繼而說,其實,所謂勇敢,乃是通過自己的沉著、冷靜和智慧,努力做到既拯救自己,又挽救別人!勇敢者的座右銘,就是要學會雙重的愛。
父親最後說,小女兒說的勇敢側重於生理方麵,二女兒說的勇敢側重於心理方麵,而大女兒說的則是一種智勇雙全的全新意義上的勇敢。
勇敢的最高境界是保護自己,然後通過文明的、理智的、超然的方式去感化別人、鞭策別人抑或改變其原有的那種危害別人或社會的行為,否則,勇敢給人的感覺就會是魯莽、悲壯抑或是淒美。
家長在培養孩子勇敢的心態時,不光要注重他們膽量的曆練,更要注重提高他們的“膽商”。
64.想做什麼,就大膽地去做
為其所應為,這樣的人才是勇敢的。
——列夫·托爾斯泰
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關鍵是能否大膽地付諸於行動。
林肯是美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總統,他小時候家境貧寒,但卻聰明好學,胸懷大誌。
在林肯漸漸長成小夥子時,他對未來開始有了自己的打算。他最推崇那本《印第安納州修正法典》,並不隻一次地向父親描述他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爸爸,也許我是塊做律師的料,我也想向這方麵發展,而且約翰·皮切爾法官允許我到他的辦公室學習法律。”
“律師?我的兒子,你有沒有想清楚?你是我的兒子,我是個移民,命中注定,你要和我一樣。隻要你勤勞能吃苦,以後成家立業是沒有問題的。做律師?我看你太不現實了。”
但是,林肯的媽媽薩莉卻鼓勵他說:“孩子,如果你想做什麼,就大膽去做吧。”
“可……也許爸爸說得對,我是移民的兒子,不是當律師的料……”
“他說的全是胡話!”薩莉語氣尖銳地說,“你不是讀過印第安納州的《憲法》嗎?那上麵說得對,上帝創造了我們,大家都是平等的。”
母親薩莉的話給了林肯極大的勇氣和信心。他開始沒命地看書,這為他以後成為律師並走上總統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孩子的夢想是各式各樣的,與成人相比較,他們的夢想往往更加感性。很多時候,他們的夢想來自於對一件事情無限度地發揮。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自由自在地遐想,不受條條框框的限製,也缺乏經驗和認識。這些夢想,有的是可以實現的,有的是不可能實現的,有的看來似乎不可能實現,而實際上它包含著可以實現的因素,經過努力是可能達到的。很多情況下,這些夢想的實現是同家長的引導、鼓勵和幫助是分不開的。
美國萊特兄弟能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架飛機,就是父親引導和幫助的結果。萊特兄弟在10歲時,有一天晚上,他們在大樹下玩耍,抬頭透過樹葉看到了天上有一輪又圓又大的月亮,兩個人就商定要把月亮摘下來,放在屋裏,那樣就可以不用點燈了。這個想法把他們樂壞了。
於是他們就開始行動了。小哥倆脫掉鞋子,向高高的大樹爬去,快爬到樹頂上的時候,一陣風刮來,弟弟心中害怕了,手一鬆,從樹上摔了下來,幸好被一根樹枝掛住了衣襟,才沒有落到地上。
爸爸知道情況後,並沒有責罵他們。而是邊給他們洗臉,包紮傷口,邊對他們說:“月亮並沒有長在樹梢上,而是掛在空中,離地麵還很遠,你們爬到樹上是摘不到月亮的,應該造一種會飛的大鳥,騎上它到空中去摘月亮。”
萊特兄弟在父親的引導和鼓勵下,對天上的月亮更有興趣了。從此他們決心製造出一隻大鳥來,去摘天上的月亮。
夢想對孩子來說,有著非凡的魅力,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巨大的牽引和激勵作用。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夢想其實是自我的理想化。父母幫助孩子向夢想邁進,會讓孩子產生強勁的內驅力,他會在困難麵前變得堅強、不退縮、主動去克服,並在征服困難的過程中得到快樂。
美國籃球巨星“飛人”喬丹,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他的球星夢想。後來有一天,他把自己的夢想告訴了母親,母親大為驚喜,當晚為他設宴祝賀,鼓勵他向那些大腕球星學習。平時母親抽出時間和小喬丹一起看球賽和一些體育雜誌,並把那些球星的照片剪下來,讓小喬丹貼到房間的牆上去,便於從那些照片中吸取力量,更堅定自己的夢想。後來,他在母親的鼓勵和幫助下,終於成為了一名世界級籃球巨星。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夢想是他們對未來的美好描繪。然而,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夢想表現出不屑一顧的態度,有的甚至一棍子打死。比如,有的孩子對媽媽說,他長大要當飛行員,媽媽卻撇了嘴說:“就你那破成績,在飛機上當清潔工都不會有人要。”孩子夢想的幼芽剛剛萌發,就被母親一腳踩死了,更讓孩子喪失了做夢的勇氣。如果這個媽媽能像小喬丹的母親那樣去鼓勵、引導,幫助孩子實現他的夢想,沒準他長大後真會成為一名優秀的飛行員呢。
孩子的任何夢想都是有價值的,因為夢想在孩子心中是最美的、最神聖的,它會激勵孩子敢於想象,敢於努力。所以,不管孩子的夢想多麼荒唐、多麼可笑,它都是一個無價之寶。家長要珍惜孩子的夢想,千萬不要向他們潑冷水,要引導他們把夢想描述出來,讓孩子在夢想的憧憬中,輕鬆而有興趣地學到知識。
索菲婭·羅蘭之所以能成為世界聞名的影星,是同她的母親分不開的。正是因為當初母親對她夢想的不懈支持,才有了她日後的輝煌。索菲婭出生在意大利的小鄉村,以私生子的壞名聲出世。六歲時,世界大戰的戰火席卷了她的家鄉,小小的索菲婭終日與戰爭、恐懼和饑餓相伴。後來,戰爭結束了,好萊塢影片進入意大利,她對這一藝術形式懷著濃厚的興趣,產生了當電影演員的夢想。母親非常支持女兒,鼓勵她勇敢地為夢想奮鬥。
有些父母抱怨說:“我的孩子每年都在改變主意,我無法幫助她實現夢想。”其實,不管孩子的夢想如何改變,都要加以鼓勵,因為孩子能從每個夢想中學到一些東西,反過來他們又把學到的東西帶入下一個夢想之中。
父母應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幫助孩子建立勇敢的心態,使之實現夢想:
(1)要肯定孩子的想法
父母對孩子夢想的肯定,會給孩子這樣的一個信息:他的夢想是正確的,而且是能夠成功的。這種信息會給他帶來巨大的勇氣和動力,從而促使他向夢想邁進。另外,還要引導孩子將自己的夢想盡量詳盡地描述出來,並盡可能地細化,分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分幾個細節,每個細節如何做等。當孩子明確了自己的目標之後,就能給他的夢想增添更多希望。
(2)創造機會,讓孩子享受成功的快樂
每個人的夢想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夢想成真的背後,是由許許多多的小成功組成的。對於孩子,讓他體驗的小成功越多,他就會越自信,越有動力向上衝。反之,沒有經過成功,總是經曆失敗的孩子,由於不斷經受著失敗的打擊,就會變得越來越懦弱膽小,沒有信心和動力了。
張豔非常喜歡唱歌,同學們都說她的歌唱得好,嗓子也好。在一片誇獎聲中,張豔產生了長大後當歌星的夢想。她的媽媽是個保潔工,知道了女兒的夢想後,當即就說:“好孩子,媽媽幫你,隻要有決心,就沒有幹不成的事。”
過了一段日子,媽媽聽說市電視台要舉辦一個業餘歌手大賽,回家後就鼓勵女兒去報名參賽。張豔有些害怕,說參賽的人肯定很多,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行。媽媽說:“不參加怎麼知道不行?這正是檢驗你能不能行的機會。”
張豔參賽了,一曲《感恩之心》贏得了評委的稱讚,獲得大賽三等獎。專家對她的評語是:音質很好,很有發展潛力。
張豔參賽獲得了小小的成功,更加敢於挑戰了。回來後,她向媽媽宣布:“向歌壇進軍的號角響了。”
(3)用鼓勵增強孩子的信心
當孩子在通往夢想的道路上取得了進步,哪怕是一點點進步,父母也要及時給予鼓勵,給予好評。鼓勵和好評會使孩子信心越來越足,行為越來越自覺,膽量越來越大。
有一個叫方迪的男孩,熱愛寫作,夢想當一個作家,寫了不少作文。有一天放學後,爸爸對他說:“迪迪,你的作文寫得越來越好了。上星期寫的這篇作文,完全可以拿到雜誌上去發表。”方迪說:“我覺得我不太敢。”爸爸說:“為什麼不投一下稿試試呢?我覺得這是一篇非常不錯的作文。”於是方迪大著膽子向一家中學生雜誌社投了稿,很快稿子就發表了,後麵還有編輯的評論。
從此,方迪信心大增,對作文的興趣越來越濃。長大後,他當上了一所著名中學的校長,並成了一名作家,出版了好幾部有影響的長篇小說。
(4)催促孩子去實現夢想
實踐可以長才幹、長知識,讓孩子對事情有進一步的了解和思考。家長要結合孩子的興趣和特長,給孩子創造實踐的機會和條件。如果孩子熱愛體育,就要多和體育老師溝通,還要抽出時間讓孩子訓練和比賽;如果孩子對演講感興趣,在家時,可以對孩子發問,鍛煉他的口才和思維,還要讓孩子多到一些公共場合進行演講,等等。
小天戈從小就喜歡體育,喜愛籃球、足球、長跑等。有一天,他在看了《徐霞客遊記》後,忽然向父親宣布:他要當一名探險家。父親說:“當探險家必須有一個好身體。”從此,小天戈每天早晨堅持長跑。
放暑假後,父親催促他騎自行車去旅遊。這是小天戈未放暑假前就計劃好了的。但是放假後他有些怕熱,想放棄這次旅遊。父親說:“要想當探險家,就不能怕苦怕累,探險就是又苦又累的職業。”小天戈了聽父親的話,就收拾行囊上路了。一個月後,小天戈按照計劃旅遊歸來,雖然皮膚曬黑了,但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還拍了許多的照片。他把一些好照片陸續寄給了一些旅遊雜誌社,還真有幾張刊登了出來。
後來,他被一家旅遊雜誌聘為職業記者。
65.大膽些,強大的力量會幫你
勇氣是人類最重要的一種特質,倘若有了勇氣,人類其它的特質自然也就具備了。
——丘吉爾
所謂強大力量也並沒有什麼神奇之處,它正是我們自身所具有的潛力、精力、技能、正確的判斷、創造性的設想等等。
亞瑟·戈登是美國著名的富豪之一。
他在回憶自己的成功經曆時講道:
“一次,我對朋友說:‘假如我能肯定自己可以順利幹好的話,我十分願意做。’朋友默默地看了我一會兒,接著在一張紙上草草寫了十一個字。那是引自《戰勝恐懼》一書中很簡單的一句話,也是我所得到過的最好的忠告:大膽些,強大的力量會幫你。這句話使我想了很久。它使我清楚地看到:我過去做過的大多數事情沒有成功,不是由於我盡了力而失敗。與之相反通常是因為我讓失敗的恐懼阻止了自己的努力。恐懼是所有情緒中最令人精神渙散的,它使肌肉僵硬,使意誌消沉。後來,每當我陷入困境,為一絲勇氣所驅使,為急於擺脫被動局麵的情緒所驅使,我總是能竭盡全力,扭轉局麵。”
大膽些——這並不是勸你毫不在乎或有勇無謀。大膽意味著慎重的決定,每時每刻將自己所能完成的目標定得高些。
在生活當中,由於家長的過分嗬護,有些孩子膽子很小,不敢在公共場合拋頭露麵,隻想讓自己躲在別人目光不及的角落裏。長期下去,不但使孩子的性格孤僻、不愛交流,也會因不合群而產生心理問題。
其實,孩子的膽量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父母的引導下,逐步鍛煉出來的。活潑大膽的孩子在挫折麵前往往表現出更大的靈活性,也就更容易戰勝挫折。如果孩子主動表現出活潑膽大的一麵,即使出現錯誤,家長也不可不問青紅皂白,胡亂批評一番,因為這樣隻會扼殺孩子的主動性,讓孩子的膽量變得越來越小。
而下例中的老師則很善於引導膽怯的孩子:
蘭蘭自理能力很差,十分膽小。別的小朋友在那裏玩滑梯,她躲得遠遠的。老師走過去,問:“你看好玩嗎?”她說:“好玩。”老師說:“那咱們走近一點。”老師就拉她靠近滑梯。她看別人玩得那麼高興,越看越眼饞。老師進一步誘導說:“你也滑一個好嗎?”蘭蘭嚇得趕緊往後麵縮。老師說:“這麼辦,我抱你,咱倆一起滑,好嗎?”蘭蘭勉強同意了。在老師的懷裏她說:“好玩。”老師又問:“害怕嗎?”她說:“不害怕。”老師說:“你真勇敢,這回你自己玩,好嗎?我在旁邊保護你。”蘭蘭終於克服膽怯敢自己玩滑梯了。
父母常常發現孩子不敢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家裏來了陌生人也不敢說話,上課不敢大膽發言,甚至不願與小朋友們玩。出現這種情況家長要多鼓勵孩子,讓他們增強信心,克服膽怯的毛病,不再怯場。
為了讓孩子大膽些,我們的建議如下:
孩子是極為敏感的。如果父母認為害羞膽小是一個缺點,或者是一件令人難堪的事情,孩子會察覺到父母的這種看法,因而會更加內向。父母應當讓孩子放心,讓他們知道自己是永遠愛孩子的。
(1)用“不愛說話”形容“害羞”的孩子
如果你必須給孩子貼上標簽的話,要用“不愛說話”來形容孩子。
(2)多與孩子溝通
害羞的孩子往往很孤單。父母必須多與孩子溝通,向孩子表示他們了解和同情孩子的問題。
在可能的情況下,討論孩子的感情問題,使之認識到,如果直麵自身的恐懼心理,將會創造多麼大的奇跡。但重要的是,不要迫使孩子陷入緊張的情緒。
(3)要多鼓勵
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並提供這方麵的機會。鼓勵孩子邀請小夥伴們到家裏玩耍,讓孩子參加娛樂小組或類似組織。
(4)隻有緊急情況下才助一臂之力
一些專家說,對於害羞的孩子來說,父母應當扮演“感情救生員”的角色,盡量在一旁袖手旁觀。盡管孩子痛苦可能讓父母於心不忍,但是專家說,這往往是幫助害羞的孩子解決生活難題的最好辦法。
(5)熟人麵前練習
鑒於害羞基本上是現實生活中的怯場,所以要幫助孩子做到有備無患,可以讓他在熟人麵前經常練習,並同孩子討論如何處理新的情況。
66.要勇敢地把“不”字說出來
在不利的環境下勇於說“不”,不但是對自我的尊重,而且隻有我們尊重了自己之後,別人才會懂得如何尊重我們。
——本書觀點
韓培爾是德國很有名氣的攝影家。
他剛參加工作不久,姑媽來到柏林看他。他陪著姑媽轉了轉,就到了吃飯的時間。
他身上隻有50馬克,這已是他所能拿出招待對他很好的姑媽的全部資金。他很想找個小餐館隨便吃一點,可姑媽卻偏偏相中了一家很體麵的餐廳。他沒辦法,隻得硬著頭皮隨她走了進去。
倆人坐下來後,姑媽開始點菜。當她征詢他意見時,他隻是含混地說:“隨便,隨便。”此時,他的心中七上八下,放在衣袋中的手緊緊抓著那僅有的50馬克。這錢顯然是不夠的,怎麼辦?
可是姑媽一點也沒注意到他的不安,她不住口地誇讚著這兒可口的飯菜,他卻什麼味道都沒吃出來。
最後的時刻終於來了,彬彬有禮的侍者拿來了賬單,徑直向他走來,他張開嘴,卻什麼也沒說出來。
姑媽溫和地笑了,她拿過賬單,把錢給了侍者,然後盯著他說:“小夥子,我知道你的感覺,我一直在等你說‘不’,可你為什麼不說呢?要知道,有些時候一定要勇敢堅決地把這個‘不’字說出來,這是最好的選擇。我來這裏,就是想要讓你知道這個道理。”
如今這一課對所有的青少年仍然很重要:在你力不能及的時候,或者麵臨不良誘惑時要勇敢地把“不”字說出來,否則你將陷入更加難堪的境地。
孩子正處於生理發育和心理不斷變化的時期,他們天真活潑、敢想敢幹、精力旺盛、好奇心強、求知欲強,但理解能力差,缺乏克製能力,不能正確認識事物本質,分辨能力差,做事情不計後果。所以,很容易受到社會一些不良習氣的誘惑,成為“問題少年”,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時下,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正逐漸滲透到家庭和校園裏,這些不良風氣不僅損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影響到孩子以後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有可能毀掉孩子的一生。目前,對孩子最有影響的不良風氣主要有以下幾種:
(1)吸煙的誘惑
據調查顯示,青少年吸煙率正在呈上升趨勢,50%以上的中學生嚐試過吸煙,其中男生占絕大部分。而大多數學生是源於好奇心的驅使,從嚐試發展成習慣的。調查還表明,56%的吸煙學生中,第一支煙是在同學的誘惑下開始的。
(2)網絡的誘惑
數據顯示,中國未成年網民人數超過1600萬人,未成年人上網成癮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有些孩子因過分地迷戀網絡,經不住誘惑而成為“俘虜”;有的孩子因沉湎於網絡而導致不與人交往、性格冷漠、脾氣暴躁、輟學、離家出走、偷竊等行為。
(3)賭博的誘惑
近年來,賭博行為開始滲透到一些校園裏。尤其是在一些紀律渙散、管理鬆弛的學校。有的學生竟公開在校園裏賭博,有的學生甚至在課堂上通過傳遞紙條和打手勢的方式賭博。參加賭博的孩子有的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賭博是他們逃學和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有的孩子則是經不住別人的誘惑,而進入賭博場地的。賭博不僅會分散孩子的精力,影響學習,而且賭博一旦上癮就不易消除,既浪費了金錢、時間,還會引起諸如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等問題。
孩子的賭博方式多種多樣,有現金、實物,甚至是侮辱性的懲罰。孩子開始賭博時,隻是覺得好玩,但時間久了,就會逐漸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
(4)黃毒的誘惑
在色情的誘惑麵前,孩子似乎顯得更無能為力。一些不法經營者見利忘義,向孩子兜售黃色書刊、音像、圖片等。特別是影視劇、互聯網上色情的泛濫,更是誘惑孩子的直接因素。
(5)暴力的誘惑
影視劇中武打、偵探等劇情的描寫,是孩子受暴力誘惑的主因。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在對影視劇的模仿過程中,無意之中就成為有暴力傾向者,甚至是罪犯。加之社會上的一些不法分子對校園的滲透,校園裏經常有以大欺小、對低年級學生進行勒索的現象,這更是直接影響著孩子。
(6)追星的誘惑
青少年階段是心理上的“第二次斷乳期”,這時孩子獨立意識明顯增強,渴望擺脫父母的依附而自己獨自設計未來。因為脫離了父母的依賴而產生了“情感真空”,此時容易形成偶像崇拜,加上學習的壓力和精神生活的貧乏,孩子極需要撫慰和情感溝通,明星便成了他們理想化的追求目標。
據一所中學以“誰是我最崇拜的人”為題的隨機調查顯示,孩子們最崇拜的人不是父母、不是老師、也不是科學家,而是歌星、影星。對明星的偶像崇拜,已成為青少年的主要追求對象,有些孩子為了明星甚至離家出走、自殺等。
美國某傳媒公司對全美各監獄的16萬名成年犯人作過一項詳細調查,發現一個令人吃驚的事實,這些不幸的犯人之所以淪落到監獄中,有90%的人是因為他們沒有經受住本能的誘惑。
一個孩子從小到大,一直到走進社會參加工作,他的生活中時時刻刻充滿誘惑。麵對誘惑,能夠抵擋住的孩子,成年後在事業上更容易成功,著名的“糖果實驗”就證明了這一點。
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瓦特·米伽爾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拿著一些糖果對一群4歲的孩子說,如果誰想馬上吃,就隻能吃一顆,如果等20分鍾,就可以吃到兩顆。有的孩子經不住誘惑,馬上拿了一顆糖果吃掉了,而有些孩子卻堅持著,他們或閉上眼睛不看那些糖果,或唱歌轉移注意力,或在一旁自言自語,20分鍾過去了,他們終於得到了兩顆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