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培養孩子勇敢的心態(3 / 3)

中國有句老話叫“蚌病成珠”。牡蠣的痛苦凝成了珍珠,而當我們的孩子勇敢地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之後,也可以形成不屈的毅力、無畏的勇氣和堅忍的性格。這就是挫折給予他們的最寶貴的禮物,它使我們的孩子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勇敢地麵對困難與挫折,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

挫折是磨刀石,一個孩子經曆了深深的挫折仍能微笑著麵對未來,長大之後還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呢?

羅曼·羅蘭說得好:“痛苦這把犁刀一方麵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麵掘出了生命的新的水源。”張海迪在人生重大挫折麵前沒有消沉,挫折賦予了她非同尋常的意誌力。最後,她成功了。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坦然地麵對挫折,隻要努力拚搏,振作精神,成功就會在不遠處。正如一首歌中所唱:“莫以成敗論英雄,人的遭遇本不同,惟有豪情壯誌在我胸。管那山高水也深,不能阻擋我奔前程。”

據有關資料顯示,從整體來看,我國青少年與美、日、英、德青少年在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知識水平等方麵還存在著不少的差距。日本青少年的儉樸和吃苦訓練、美國青少年的國家意識和自立精神、英國青少年的“紳士風度”、德國青少年的動手能力,以及他們的挫折承受能力,都值得我們學習。

在充滿競爭、充滿活力的21世紀,我們的孩子們將要同世界各國的同齡人進行競爭,他們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肩負著民族的興旺與發展的重任。因此,我們教育的任務不僅是教他們長知識、長才幹、長能力,還要教他們認識社會、認識自己,自覺經受磨煉,擁有健康的思想意識和心理素質,以及堅強的意誌、敢拚敢闖的搏擊力和堅忍的耐受力。這就是進行挫折教育的意義所在。

72.錯了,要勇於承擔責任

從他被投進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要對自己的一切負責。

——薩特

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這會最大限度地減少人際交往中的摩擦。

這是一個人講述的她童年的一件小事:

我的爸爸也許已經把它忘記了。然而,這件事,卻對我的一生或多或少地發生了影響。

那年,我9歲。

一日,我坐在靠近門邊的桌前寫大楷。門鈴響了,爸爸去開門,發現是鄰居。兩人就站在大門外交談。

那天風很猛,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響,我拿著墨汁淋漓的筆去關門。我猛地把門一推,大門由於碰到障礙物反彈回來,與此同時,我聽到父親盡力壓抑而仍然壓不下去的喊聲。

門外的父親,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了一團,就連頭發,也都痛得一根一根地豎了起來,而他的五根手指,則怪異地扭曲著。一看到我伸出門外一探究竟的臉,父親即刻暴怒地揚起了手,想打我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還沒有扇到我臉上來,便頹然放下。我的臉頰,僅僅感受到了一陣掌風而已。

鄰居以責怪的口氣對我說道:“你太不小心了,你父親的手剛才扶在門框上,你看也不看,就把門用力地關上……”

啊,原來我幾乎把爸爸的手指夾斷了!

偷偷瞅一眼父親,他鐵青著臉搓手指,沒有看我。

十指連心,父親此刻劇烈的痛楚,我當然知道,但是,當時的我,畢竟隻是一個9歲的孩子,我所關心、所害怕的,是父親到底會不會再揚起手來打我。

父親不會。

當天晚上,父親的五根手指腫得很粗,母親在廚房裏為他塗抹藥油。我無意中聽到父親對母親說道:

“我當時實在痛得很,原想狠狠打她一個耳光,但是,轉念一想,是我自己把手放在夾縫處的,錯誤在我,憑什麼打她!”

父親這幾句話,給了一個孩子畢生受用無窮的啟示:犯了錯誤,必須自己承擔後果。不可遷怒他人,不可推卸責任。

人有自我防禦的本能,往往不自覺地盡量推卸責任,但人也有理性,可以客觀地分析問題,做到憑良心辦事。犯了錯誤,勇於自己承擔責任,不遷怒別人,這是人性的一大優點,也是值得繼承和發揚的。故事中父親敢於承擔自己錯誤的行為值得每個人學習,對孩子起著積極的教育作用。

勇於承認錯誤是每個人責任心的表現,而培養孩子勇於認錯的心態,更要從小做起,每一個父母都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父母在犯錯時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承攬應負的責任並努力改過,這樣孩子才會認可這種做法,把勇於認錯當作是應該做的事情。同時,當孩子犯錯並主動承認錯誤時,家長要鼓勵孩子承擔責任的行為,要以平和的口氣讓孩子改錯,而不要亂發脾氣,指責孩子的錯誤。否則,孩子下次犯錯後為了逃避責罰,就不會輕易認錯,更不會形成勇於認錯的心態。

73.遇到困難要勇往直前

一個人絕對不可以在遇到危險的威脅時,背過身去試圖逃避。若這樣做,隻會使危險加倍。但是如果立即麵對它毫不退縮,危險便會減半。

——丘吉爾

由於孩子在生理、心理上還不成熟,所以常常會犯或大或小的錯誤。而這些錯誤同時地給他們帶來學習和創新的機會。據研究,如果兩個人使用同一種工具,不知用法、經常出錯的人與懂得正確運用工具的人相比較,居然是不會使用工具的人頭腦較為靈活,這也許會令你大吃一驚。正常的思考就是把材料放進一定模式內所產生的規律化的腦力活動,心理學上稱為“模仿的思考”。反之,所謂“創新的思考”是經常在尋找新的思路的頭腦活動,它產生一連串的錯誤在所難免。由此可知,孩子們反複出現錯誤時的腦力活動,正是他們在實行“創新的思考”,讓他們不怕錯誤很有必要,因為他們能從中學會更多東西。

當然,並不是說我們對孩子的錯誤要一律袖手旁觀,而是說在他們犯錯誤時要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努力去獲得成功。

美國心理學家奧茲拉把孩子的學習進展分為三大類型:一是開始學習,速度極快,中間難免有錯;二是開始時錯誤連篇,中途錯處漸少;三是從頭到尾認真學習,毫無變化可言。他把第一種類型的人叫做“緩慢學習者”,第二類稱為“突進學習者”,這類學習者智商較高,而且隨著年歲的增長,這種傾向也愈強烈。因為他們在錯誤的過程中,獲得了潛在的學識。比如,要尋找正確的路,以免走冤枉路,而經過迷路後發現的路才是正確的路。換句話說,經過錯誤得來的知識,才是確實可靠的真知識。在嚐試錯誤的過程中,他會全麵了解問題,自然不會再度陷入同樣的錯誤。事實上,這種孩子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因此,當孩子犯錯誤,或試做一件事情沒有成功的時候,父母不應該用語言或行動來證明他們的失敗,而應該把事情和做事的人分開,父母必須清楚,做一件事情失敗了隻是說明孩子缺乏技巧,這種技巧有時候是因為父母沒有很認真地傳授,而不該影響孩子本身的價值。父母應該培養孩子敢於犯錯誤,敢於失敗的心理素質,鼓勵孩子在麵對失敗時保持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父母應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提供各種嚐試機會,鼓勵他設定目標,朝著這個目標努力,爭取實現。人的很多行為都是受到激勵而產生的,通過不斷的自我激勵,就會使他產生一股內在的動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標前進,最終達到成功的頂峰。

在嚐試的過程中,偶爾會經曆失敗、挫折,但這是培養孩子忍受挫折力的最好機會。一個孩子一直生活在順利的環境中,從未遭遇挫折和失敗的打擊,那麼他承受挫折的能力一定很脆弱,一旦受挫,很可能一蹶不振。鼓勵孩子去接受挑戰,激發他的上進心,培養他堅毅的個性,是絕對必要的。

當孩子出錯時,給他一個反思的機會,提醒他以後不要再犯類似或同樣的錯誤,相信他一定會對此有深刻的記憶,以後出錯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少了。

當孩子獲得成功的時候,告訴孩子應該自豪,應該為自己驕傲,應該自己對自己說:“我能行,我很有能力完成這件事情。”自我讚許可以提高自我形象,從而使自己能有上佳表現,而上佳表現反過來讓自己更有理由自我讚許,從而推動自己取得更大進展。

當孩子遇到挫折、遭遇失敗的時候,父母要讓孩子吸取失敗的教訓,並勉勵他再接再厲、絕不氣餒,讓他對自己說:“如果換一種方式行事,或者再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一定會成功的。”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激勵,讓孩子自己把已經完成的事情,或是即將去實踐的事情化成成功的動力,不斷進步。

這樣,孩子在不斷地嚐試和激勵中會變得越來越自信,無論什麼樣的逆境、挫折、困難都難不倒他。

74.別讓孩子成為膽小鬼

在孩子小的時候,有一次戰勝恐懼的機會,長大了就有99次戰勝恐懼的可能。

——羅斯福

自古以成敗論英雄。要想成就大器,就必須爭做強者,不能膽小怕事。勇氣能挑戰挫折,退縮隻會被挫折打敗。

在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裏·克林頓的名字之響亮甚至勝過了比爾·克林頓本人,她那睿智的眼光和獨特的手腕,幫助比爾·克林頓登上了總統的寶座。就在比爾·克林頓由於緋聞麵臨被彈劾危機時,她也能緊咬牙關,一方麵忍痛原諒丈夫對自己的不忠,一方麵替丈夫考慮,幫其把總統寶座坐穩。這樣一位堅毅而勇敢的女人,在世界政壇上,實在少有人能與之匹敵。

無可否認,希拉裏·克林頓敢於挑戰挫折、堅毅頑強的性格也是女人中少有的。但她小時候其實是一個膽小鬼,而改變她命運的,竟是母親的一句很有力量的話。

希拉裏4歲的時候,她家從外地搬到芝加哥郊區的帕克裏奇居住。來到一個新環境後,活潑好動的希拉裏急於交上新朋友,但很快她就發現這並非易事。每當她到外麵去玩耍時,鄰居的孩子們不是嘲笑她就是欺負她,有時還將她推來推去或將她打倒在地。每當這時她都會哭著跑回家去,再也不願出家門了。

希拉裏的母親靜靜地觀察了幾周後,終於有一天,當希拉裏又一次哭著跑回家時,母親站在門口擋住了她的去路。母親大聲對她說:

“回去勇敢地麵對他們,我們家裏容不得膽小鬼。”

希拉裏隻得又硬著頭皮走出家門,這讓那些欺負她的孩子大吃一驚,他們沒料到這個小丫頭會這麼快又回來。

最後,希拉裏終於以自己的勇氣贏得了新朋友。在以後的歲月裏,每當遇到困難與挫折時,希拉裏都會鼓起勇氣,大膽地迎接挑戰。

現在的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很少有與同齡人交往的經驗。他們在家裏受到所有人的保護,這種生活使他們根本不具備應付挫折和壓力的能力。進入幼兒園後,有的孩子適應能力較差,麵對新的環境感到特別拘謹,麵對這麼多處處不再護著自己的小朋友和老師,他們會感到害怕和孤獨。這時,如果父母忽略了孩子適應新環境的教育,忽視了安慰和鼓勵孩子,孩子就很容易變得膽小怕事、退縮。當他們麵對種種壓力時,由於不知道怎樣奮起反抗,缺乏應有的勇氣,隻有退縮到自己的世界裏,以躲避外界的傷害。

培養孩子的勇氣,我們給父母們的建議是:

(1)別刺傷孩子的自尊心。有的父母老是指責孩子:“你看人家,小嘴叭叭的,你再看看你,像木頭疙瘩似的。”這種“定位”式的批評特別容易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好強化了他的怯懦。

(2)不要批評,要有耐心,要鼓勵孩子經常和小朋友一起遊戲、交往,教給他一些與同齡人交往的技巧,培養他對新事物的興趣,養成熱情、活潑的性格。對孩子存在的能力缺陷應及時加以訓練和培養,如孩子本來說話表達不清,母親可以和孩子一起每天堅持表達訓練。父母應注意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對他的優點經常加以鼓勵,使孩子從中獲得尊嚴。當孩子麵對新環境時,父母應給他詳細描繪新環境的情況,教給孩子適應新環境的方法,並教孩子勇敢地去麵對。

(3)學會欣賞孩子。應該告訴孩子自己喜歡他,欣賞他的所作所為,哪怕是一點點小事,如孩子懂得體貼大人,知道關心別人等。這樣,孩子就會更好地接受自己。經常鼓勵孩子,讓孩子覺得父母永遠都支持他。當他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可以向父母尋求幫助。如每天晚上花10分鍾時間傾聽孩子的談話,對孩子的自信心就是極大的鼓勵。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加以讚揚和欣賞,是使膽小怕事的孩子提高勇氣的一個有效方法。讓孩子幫助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買東西、擺桌子、寄信等,通過這些活動,膽小的孩子會逐漸認識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膽子也會越來越大。

75.幫助孩子解除恐懼心理

挫折教育,並非隻是讓孩子過過苦日子,幹點兒重活。挫折教育的重點在於,培養孩子擁有自強和堅韌的精神。

——陳永輝

兒童的心靈就像他們正在生長發育的身體一樣,非常脆弱、稚嫩,經受不住大人們的恐嚇。可是有些家長抓住孩子的這一弱點,以嚇唬的方式來使孩子聽話,讓孩子的心靈受到難以治愈的創傷。

一天中午,父母等了老半天,上小學的女兒還沒有回來吃飯。他們到學校去找,老師說學校按時放的學,孩子早已離校。父母著了急,熱心的人們幫助父母四處尋找孩子的下落。最後,在離學校不遠的河邊找到了痛苦不堪、意欲投河自殺的女兒。10歲的孩子為何欲尋短見?原來,孩子考試沒有考好,見到發下來要求家長簽字的試卷,想起了考試前父親叮囑:“再不得90分以上就別進家門。”“這次再考不好我就打死你!”父親了解了情況後感到非常懊悔,沒想到幾句嚇唬孩子的話竟給孩子的心靈造成這麼嚴重的創傷,險些斷送了孩子的性命。

如今,動輒對孩子進行恐嚇的父母大有人在,嚇唬人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有的父母愛拿警察來嚇唬孩子,對孩子說“再不聽話我就打電話讓警察來把你抓走”,有的家長甚至講些妖魔鬼怪、裝神弄鬼的故事嚇唬孩子。

恐嚇孩子就是利用孩子天真、膽小的弱點讓孩子聽話、順從。可是這種教養的方法是一種得不償失的愚蠢行為。孩子天生就懼怕一些事物,心理學工作者對此有過統計:1歲以內的孩子害怕巨大聲響、陌生人、環境突然改變、失去親人照顧;1~2歲害怕陌生人、怕與父母分離;2~3歲害怕黑暗、獨自在家、與父母分離;3~4歲害怕動物、昆蟲、黑暗的房間;4~5歲害怕野生動物、鬼怪、雷鳴;5~6歲害怕上學、身體受傷害、超自然事件;7~10歲害怕社會交往、戰爭、身體傷害和學習問題。利用孩子的這些弱點恐嚇孩子,隻會給孩子留下陰影,使他變得更膽小怕事,更加懦弱。一位上了年紀的人回憶說:記得自己小時候,母親常哄騙自己說“再哭雷公公會打死你,山裏的老妖精聽到聲音會來抓你”之類的話。這種潛藏的恐懼心理一直延續到他上學甚至長大之後,當時他是學校公認的膽小、情緒不穩定的學生。

作為父母,應該了解孩子懼怕某些事物的心理特點,不能恐嚇孩子,給孩子的心靈雪上加霜,而應該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

比如:讓孩子在生活中避開一些可怕的東西,如有攻擊性的動物、狂風、雷電,以及激烈的吵架場麵、夜間獨行等。一些難以回避的事物在最初接觸時,要有大人在場,要逐步進行,由遠及近,由表麵到深入,由父母在場到獨自接觸。這些訓練應在充分認識孩子的能力前提下進行。有人逼著孩子與可怕的事物相接觸,以此來鍛煉孩子的膽量是不可取的,這樣隻能使孩子更加膽怯。父母應給孩子講明事物的本來麵目,讓孩子理解事物本身並不可怕,從而解除他的恐懼心理,還可以給孩子講英雄人物的故事,鼓勵孩子勇敢地麵對一切,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未知。

76.勇於承認錯誤,錯誤就已經改了一半

我寧願讓一個人犯錯誤,而不喜歡他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來逃避責任,隻要他敢於承認,以後就不會犯同類錯誤。

——瑪威爾遜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會犯錯誤。孩子更是不可避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是不成熟的,他們的思維方式與成人相比顯得簡單、稚嫩,所以,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更容易犯錯誤。有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孩子是伴隨著錯誤成長的。”

許多孩子在犯錯時,心裏往往會感到不知所措,然後就盤算著如何把錯誤隱瞞下去。其實,孩子犯錯誤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錯誤不敢承認,不去改正,讓錯誤犯得毫無價值。

一個孩子犯了一點小錯之後,如果不加以改正,不能從中吸取教訓,而隻想一味地隱瞞下去,那麼他以後就會犯更大的錯誤,並且因為不敢承認錯誤而喪失很多的機會。

勇敢地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並加以改正,已經成為人們事業發展的關鍵品質之一。隻有具備這一品質的人,才能獲得更多的機會。

布諾·哈威爾是美國新墨西哥州一家公司的管理人員,他因為錯誤地給一名員工在病假期間發了全薪,所以決定向老板道歉。

哈威爾走進老板的辦公室,沒等老板開口,就主動告訴老板自己犯了一個錯誤,然後把錯發給請病假員工全薪的事告訴了老板。老板大發脾氣說:“這是人事部門的失職。”哈威重複說:“是我的錯誤造成的。”老板又說:“這是會計部門的疏忽。”哈威還是重複地說:“是我的錯誤。”老板又責怪辦公室的另兩個同事。哈威說:“不怪他們,全是我的疏忽造成的。”最後老板看著哈威說:“好吧,既然是你的錯誤,現在就把問題改過來。”哈威把錯誤改正了過來,沒有給公司帶來任何麻煩,並且從此以後,老板對他更加器重了。

同哈威爾相似的故事,發生在紐約的一家汽車維修店內。布魯士是這家商店裏新招聘不久的汽車發動機銷售員,盡管布魯士的業務還不是很熟練,但他認真熱情的工作態度,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一天,布魯士在銷售汽車發動機時,一時大意,把一台價值5000美元的發動機以2500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位顧客,發現後布魯士非常著急,不知該怎麼辦。有同事幫布魯士出主意,說他完全可以向那位顧客追回2500美元。如果不希望因為追款引起太多的麻煩,他還可以自己籌齊2500美元悄悄入賬,這樣,就可以偷偷地了結這件事。可是布魯士覺得都不妥。他決定到經理那裏承認錯誤。同事聽後大吃一驚:“你瘋了,布魯士,那你肯定會被辭退的!”布魯士仍然堅持自己的決定。

在下班之前,布魯士手拿一個信封來到經理的辦公室。“對不起,經理,今天我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讓公司遭受了2500美元的損失。我為我的錯誤感到羞恥。這2500美元是我這幾年的存款,請您收下,希望彌補一下公司的損失。如果您要因此開除我,我不會有任何怨言。”

經理聽後,問布魯士“你真的打算用自己的錢填補2500美元的損失嗎?”

“是的,經理。”布魯士說,“雖然我可以按照顧客留下的聯係方式,找到顧客,追回這筆錢。但為什麼要去找他呢?是我把兩種發動機的價格弄錯了,這完全是我的錯,我對這個失誤負有全部的責任。而且,這樣做還會影響公司的聲譽。”

布魯士勇於認錯,並敢於負責的舉動深深地感動了經理。他沒有像其他人所想的那樣開除布魯士,而是給了布魯士更大的發展空間,布魯士因此獲得了遠比2500美元多得多的東西。

美國芝加哥的醫學家瑪威爾遜說:“我寧願讓一個人犯錯誤,而不喜歡他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來逃避責任,隻要他肯承認,以後就不會犯同類錯誤。借口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東西,容易使人養成壞習慣。一個從不找借口的人,雖然工作不一定做得圓滿,但他會努力去做。”

孩子正處於道德觀初步形成的階段,一方麵他們對是否遵守了規則,待遇是否公平這些事情非常在意,而且認為好人必定戰勝壞人。但在另一方麵,他們有時候也會耍賴,也會順手拿走別人的東西,還動手打同伴和同學。這個時期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錯誤聽之任之,不能正確引導他們去承認、去改正,那麼,孩子就可能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所以,在孩子尚不能夠用正確的道德觀引導自己之前,需要依賴於父母的不斷提醒,需要父母不斷教育他如何對待自己所犯的錯誤。在孩子做了錯事之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很關鍵,它能直接影響到孩子以後會不會犯同樣的錯誤。究竟如何去教育孩子承認錯誤呢?

(1)首先父母要敢於向孩子承認錯誤

雖然父母明白犯了錯誤要承認,但真正犯了錯誤時,卻很少有人願意在孩子麵前承認,尤其是誤解了孩子或錯誤地批評了孩子之後,更不想直接地在孩子麵前承認,覺得這樣丟了尊嚴,失去了威信。這樣做就會使孩子認為承認錯誤是件很丟麵子的事,從而不願承認。

其實,父母覺得在孩子麵前承認錯誤會失尊嚴的擔憂是多餘的,學會向孩子道歉,隻會讓孩子對家長的開明態度更加尊重。比如當孩子“闖禍”後,一些家長由於一時情急,對孩子進行責罵甚至是嚴厲的處罰。事情過去後,父母又生反悔之心。這時,如果父母勇於向孩子道歉,不僅可以用實際行動給孩子上一堂實例課,還可及時地改正自己的過失。

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醫學家拉蒙·依·卡哈,小時候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孩子。13歲的時候,他用所學的知識造了一門“大炮”,結果一炮打出去,把鄰居的孩子打傷了,卡哈也因此被罰款和拘留。他的父親是一名教授,把兒子從拘留所裏領出來後,十分生氣地把兒子大罵了一頓,並停止了他的學業,讓他去學修補鞋子。後來,他的父親覺得對兒子的懲罰太重了,雖然兒子犯了錯誤,但不能因此就斷了他的學業。於是,一年以後,父親把他從鞋匠鋪裏接回家,他摟著孩子歉疚地說:“孩子,是我錯了,我向你道歉,我不該給你這樣嚴厲的懲罰。”

正是父親真誠的道歉,讓卡哈看到了父親對他的愛,從此他用心學習,終於成為了世界聞名的神經組織學家。

這樣的道歉,無疑使父親的形象在孩子們心目中變得更加高大了。

(2)告訴孩子犯錯造成的後果

比如孩子在和小朋友玩時,打了同伴。回家後父母要告訴他:“打人是絕對不允許的,你打了朋友,他會很疼的,比你摔一跤還要疼好幾倍。”讓孩子明白他的行為給別人帶來了什麼樣的痛苦或不良影響,孩子以後就會注意了。待孩子認錯後,要讓孩子主動向小朋友們道歉。

(3)給孩子適當的懲罰

有時孩子犯了錯誤僅靠說教是沒有效果的,這時給孩子一些適當的懲罰,他就能夠深刻體驗犯錯的後果。

美國前總統裏根,在8歲的時候和一群孩子踢足球,打碎了鄰居的玻璃,鄰居要求索賠5美元,在當時這些錢可以買下125隻雞蛋。小裏根闖禍後向父親認了錯。父親告訴他自己的過失應該自己承擔,但是小裏根沒有錢。父親說:“我可以給你,但你必須在一年後還我。”一年後小裏根通過做家務和積攢零花錢,還清了父親的5美元。這件事讓他明白: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並為自己的過錯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