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做人做事:拚盡人事而聽天命(1 / 3)

第二十四章 做人做事:拚盡人事而聽天命

一般人都把成功歸於自己努力的結果,而把失敗歸咎於運氣差。我的態度恰恰相反,當經營順利時,我會認為這是運氣好的緣故;當經營不順利時,我會認為這是自己努力不夠造成的。

——(日)鬆下幸之助

隻受過4年小學教育的鬆下幸之助,從小善於思考,總是能從簡單的工作中發現潛在的價值,汲取知識的營養,在不斷完善自我的同時總結出獨到的人生智慧。他的為人和處世,不僅成就了鬆下電器,也讓無數年輕人得到了啟發,受益終生。鬆下幸之助也因此成為了與戴爾?卡耐基、拿破侖?希爾並列的世界三大成功學導師之一。

人是什麼?鬆下幸之助從人類實現繁榮、和平與幸福的觀點出發來研究人類本質,集多年的研究成果,發表了自己的“人間宣言”,大致內容如下。

“宇宙萬物是不斷地生成發展的,而人類即是支配這個宇宙的力量,這是宇宙根源賦予人類的本質,是至高無上的命令,也是給予人類的天命。有了這種天命,就是以神的代理人身份去判斷是非善惡,開發活用宇宙潛在的偉大奧秘與能力,用來繁榮人類生活。

“然而這種繁榮,不是隻有一個人的力量能發揮的,要彙集綜合所有人的智慧去活用,人類生命才能蓬勃發展。無論是大智慧、小智慧,都自由平等,不受任何妨礙地融合、活用時,這個眾智就成為支配社會的真知,可以說象征了神的意誌。

“所以,眾智便是表現人類強壯的最大利器,也就是使人類成為宇宙的統治者,貢獻人類繁榮唯一的利器。”

鬆下幸之助在以上“人間宣言”中想說明的要點有二:一是人的本質是真正偉大的;二是為了發揮這種偉大,必須依靠真正的眾智。

人既被賦予了天命,在宇宙中就能巧妙地生存。也就是有資格以宇宙支配者的生活方式,促成人類的繁榮。

人類既然承接天命,具有“神的代理人”的身份,就有去發現所有東西的使命,去判定善惡,分辨是非,確實是具有偉大的能力。

雖然人類有偉大的力量,卻是分散在每個人的身上,所以一定要集合所有人的智慧去行動,才能發揮人類的偉大。而這個眾智才是人類最高的智慧,也就是真知,是能代辦所謂“神旨”的一種智慧。

上天賦予人類成為萬物之王,支配萬物,並利用精神與物質,互為表裏來繁榮人類。假如你沒有忘掉這重要天賦,並且真確地認識清楚,就可以借由著它,來謀求人類彼此間的和平與幸福了;反之,如果你沒有發覺自己具有這重要天賦,不僅無法促成,反而會破壞和平與幸福。

人生是什麼?數千年來,先哲聖賢及許多好學深思的人,不斷地從各個方麵和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見解。而鬆下幸之助關於人生的見解與前人不同,他指出人生隻是生產、消費和度日而已。

鬆下幸之助解釋說:所謂的生產和消費,並非僅指物質,而是包括物與心兩方麵內容。例如:住在一起的親人,彼此表示思慕和相愛,就是一種心的生產。別出心裁的構思是好的生產,邪惡的念頭是壞的生產。由感覺器官接收到外界的刺激,並為之費心費神是一種消費。聽到優美的音樂而感到欣喜,看到美麗的圖畫而感到快樂,是好的消費;至於感到不快和痛苦,則是壞的消費。所以,讀好的書和努力用功,是同時進行好的消費和好的生產,因為他雖然耗費了時間、頭腦和體力,同時也能獲得有益的知識。

那麼,什麼樣的生產和消費才是好的生產、好的消費呢?鬆下幸之助認為:由於每個人的觀念與標準不同,因此很難劃出一條清楚的界限。但無論怎樣理解,都要與人類和平、繁榮與幸福的需求和努力一致。所以,唯有包括物、心兩方麵的生產及消費,才能把95%的人生表現得淋漓盡致。

有好的生產與消費,才有可能產生好的生活。以這種想法為基礎,不論是工商人士、政治家、學者、宗教家、藝術家、教育家等,所有的人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提高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優勢,努力思考並且付諸行動,才能將人類的生活推向繁榮之途。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感覺:好像每天都做同樣的事情。今天是昨天的重複,明天又是今天的翻版,既單調又平凡。

鬆下幸之助認為:說話、做事始終如一的人,是時代的落伍者。因為在這個世界上隻有真理始終如一。所以,我們要懂得去適應形勢,變通活用,隻有這樣,才能不斷創新。而如果每天隻是翻來覆去地延續,人生就毫無意義。鬆下幸之助指出,倘若希望實現繁榮、和平與幸福,生活不應是單調的反複。今天應該比昨天進一步,明天則比今天進一步,也就是每天要有生成發展。那麼生成發展到底是什麼?對人生的意義又在何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