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把每件工作當作藝術品去完成(1 / 3)

第一章:把每件工作當作藝術品去完成

工作就是在做藝術品

達·芬奇一生創造了許多件不朽的作品,他的作品,是歐洲文藝複興的奇葩。

20歲時,他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第一次創作:他在《基督的洗禮》中畫了一個跪著的天使,水平之高令導師大為驚歎,以至於老師發誓永遠放下畫筆,不再作畫;他的《岩間聖母》第一次把風景和人物結合得水乳交融,渾然一體;《最後的晚餐》使他名聲響徹歐洲,以至於法國的兩代國王都想把這幅壁畫的牆壁搬回到故鄉去;他的《蒙娜·麗莎》更是達到了極致,讓所有的人為之心醉神迷

或許,很多人會感歎達·芬奇是天生的藝術家,但達·芬奇自己卻不這麼認為:和許多畫師一樣,在早些時候,作畫隻是我的一種職業,一種謀生的手段,但是真正在作畫的時候,我卻不這麼想,我隻想把它做成一件有價值的藝術品,而不管要付出多少成本和精力。”達·芬奇曾經在他的筆記裏這樣寫道。在達·芬奇看來,作畫是他的一種工作,隻是在真正做的時候,他把它當作了藝術品去完成,當然最後的結果是做成了不朽的藝術品。

的確,達·芬奇很多創作的起因,並不是他自己在畫室裏主動去構思做的,而是別人付給他工錢,聘請他去做的:《最後的晚餐》是教皇定做的,《蒙娜·麗莎》是一位銀行家聘請達·芬奇為她妻子畫的像說的直白一點,在工作性質上,達·芬奇和那些在街頭上為別人畫像的畫師沒有區別,但是在工作態度上卻有天壤之別:在創作《最後的晚餐》時,教皇曾經催促過達·芬奇很多次,每次達·芬奇都會說:“欲速則不達,我會畫好的,你不要再來催了”,對於達·芬奇來講,雖然自己是拿了錢來為別人工作,但是如果創造的是次品,那就是對自己的褻瀆,對工作的極度不負責任。要是換了其他畫師,則又是另外一種方式吧:“反正你已經付給我這麼多錢,你想快點完工,我還求之不得呢。”這就是達·芬奇能夠成為偉大的藝術家,而一般的畫師永遠都隻能是普通畫匠的原因所在!

芸芸眾生中,有的人為生計而工作,有的人為金錢而工作,有的人為了別人的認可而工作,有的人卻為了工作本身的價值而工作!當然,無論你選擇工作的目的是什麼,在道理上都無可厚非,不過對於一個工作人來說,在工作中除了獲取金錢之外,應該好好地思考一下工作真正的價值所在 。

僅僅為金錢而工作的人,必然會被金錢所累。相反,如果能夠像達·芬奇那般,把工作當作藝術品來雕刻,不僅能夠在工作中收獲快樂,而且能夠充分調動自己的潛能,把工作完成得更加漂亮。當然,當你成為卓越工作人的時候,金錢、名譽、晉升也就隨之而來了 。工作就是在做藝術品,它需要你奉獻你的熱情、你的智慧、你的才幹;它需要你能夠精益求精,把每個細節都做的完美;它需要你能夠抵擋住誘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這件“藝術品”身上

然而,能夠真正把工作本身當作一件“藝術品”來追求的員工真是寥寥無幾,絕大部分都把工作當作了一種媒介,一種可以獲取金錢、權力的媒介,因此他們的注意力不是放在工作本身上麵,而是把目光聚集在工作背後的“東西”。當然,其必然的結果是,由於忽略了對工作本身的追求,最後工作附帶的一切也都將成為泡影。那些整天想著晉升、想著獎金的人往往最後工作業績不好,相反,那些一門心思放在工作上的人,高工資、高職位往往和他們不期而遇。

當然,我們絕大部分人和達·芬奇的職業不同,我們也成不了達·芬奇,但是他的那種工作精神卻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啟示。那些成功的工作人,往往是像達·芬奇一樣,把工作當成藝術品去完成。你會發現,如果你真的那樣去做了,你會成為你所在組織裏的“藝術家”,你不僅能夠在工作中感受到快樂、喜悅,而且你的工作成果也會出人意料地好。

既然這樣,還猶豫什麼呢?不妨去把工作當作藝術來創作吧。

達·芬奇工作的七個原則

人們一般隻知道達·芬奇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都近乎用一種高山仰止的眼光去看待他,雖然很崇拜,但又覺得太遙遠,其實達·芬奇和人們日常的工作也能發生緊密的聯係,似乎每一個人,不管他是普通職員還是高級經理,都能從達·芬奇的故事中受到達·芬奇的激勵與啟發。

在任何一個行業和領域裏,每個人的奮鬥目標都應該是像達·芬奇那般傑出和高質。

達·芬奇留給後世的,不僅僅是那些傑出的藝術品,而且還有他那種傑出的工作態度和方法,畢竟藝術品不可複製,而達·芬奇留下的工作精神、態度和方法卻可讓當今的人去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跡!達·芬奇和他工作的方式,對於21世紀任何想從普通走向優秀、從優秀邁向卓越的人,都是一個最適用的象征。達·芬奇曾經把他工作經驗和感受提煉成七個意大利單詞,這七個單詞代表了達·芬奇工作的七條原則,其中的任何一條原則,對於任何行業中的任何人,都是適用的,都是具有啟發意義的。

原則一:“Curiosit”

在意大利語裏麵,“Curiosit”是好奇心的意思。達·芬奇認為隻有時刻保持好奇心,才能對周圍的事物產生興趣,這種興趣就會促使你想盡辦法去了解他,從而激發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潛能,而這種潛能能夠保證你把事情做到足夠好。

達·芬奇天生就是一個有著濃厚“Curiosit”的人。達·芬奇從睜開眼睛那天起,就對周圍的世界發生濃厚的興趣,總喜歡問個問什麼,這個習慣一直伴隨著達·芬奇一生。 “Curiosit”促使他對創作的對象有著細致的觀察、獨特的提問和深入的思考,所以他創作出來的作品不僅形象上栩栩如生,構思上獨出心裁,而且還有著一種不可言說的魅力。不僅如此,達·芬奇還因為這種好奇心,這種愛問問題的習慣促使他發明了很多新的東西,這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