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Dimostrazione用執行來論證(2 / 3)

學術界認為“執行”是一套係統化的流程,它包括對目標和方法進行嚴密的討論、質疑,不斷地跟進,以及責任的具體落實。它還包括對企業所麵臨的商業環境做出假設、評估和組織的能力,它還包括一些隨著環境變化而不斷變革前提假設和提高公司執行能力以適應更高戰略挑戰的體製。

如果用通俗的話講,執行就是把計劃好的事情付諸實施的過程,具體到工作,就是要不折不扣地把上一級製定的決定、分配的任務嚴格落實,並保證在整個執行過程中不走樣、不拖延、不推諉。那麼如何檢驗執行力呢?國際上有一套ISO-9000的執行力保證體係,可以保證和檢驗我們的執行力。

ISO-9000是國際標準化組織製定的一套“質量保證體係”, 同樣也可以成為“執行力保證體係”, ISO-9000的精髓是:該說的要說到,說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見到。

“該說的要說到”,其含義是:要求員工做到的一定要形成製度、指令,一切按照規範的要求來運作。

“說到的要做到”,其含義是:凡是形成的規範、製度,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執行。

“做到的要見到”,其含義是:執行結果一定要留下記錄,“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

ISO-9000是一套國際社會公認的嚴密管理體係,體現了“通過體製保證執行力”的理念。ISO-9000的執行力保障體係是通過PDCA循環係統來實現的:

PDCA循環包括四個環節: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措施(Action)。PDCA是一個閉環的係統,係統的每一次循環,都是為了保證計劃(預期結果)的實現。

Plan(計劃):從事任何事情都必須先有計劃,一定要做計劃做的事。

Do(執行):按照計劃嚴格執行,不做計劃外的事情。

Check(檢查):對計劃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Action(措施):如果檢查發現執行不力,預期結果與計劃有差異,必須立即采取措施,保證實現目標,或者調整計劃(目標)。

執行力是個人能力最重要的體現,我們在學習時,就應該從影響執行力的各個因素入手,真正提高自己的執行力。

善於執行可使你脫穎而出

在美國內戰中,林肯總統花費三年時間尋找一位能一統南北的將軍。

林肯的條件是:這個人勇於行動,敢於負責,而且善於完成任務。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尋找一位有“執行力”的人。

誰是這樣的人?

林肯在後來的回憶中說道:那些年是我一生最困難的時刻。戰爭已經爆發,國家處於動亂之中,戰火焚燒了老百姓的房舍。政客們為了各自的利益每天爭吵不休。而戰局對聯邦一點兒也不利。我常常在想:為什麼這麼大的一個美利堅合眾國,擁有像西點軍校這樣的全世界最著名的軍事學府,為什麼就找不到一個可以獨擋一麵的人·慶幸的是格蘭特適時出現了。他真是一個不錯的家夥。你把任務交給他,嘿,你從來不用再去費神,他一定鬥誌昂揚地告訴你:沒問題。然後,他就把勝利的捷報傳回來。

為什麼我們沒有格蘭特幹得好·

為什麼許多人看上去比格蘭特優秀,但事實卻證明格蘭特是最優秀的呢·

原因之一就是,當你在奮鬥,別人也照樣在奮鬥;當你在學習,別人也照樣在學習。命運不再垂青那些僅僅懂得基本生存技能的人們,而是垂青那些像格蘭特一樣工作的人,主動執行的人,善於完成任務的人。

這個世界的機會是留給這些人的,他們懂得完成任務的技巧和藝術,他們不僅知道要完成任務,還知道怎樣完成任務,怎樣把事情做得最好。

美國管理學者托馬斯說:“一個合格的戰略,如果沒有有效地實施,會導致整個戰略的失敗。但有效的實施不僅可以保證一個適合的戰略成功,而且還可以挽救一個不適合的戰略,或者減少它對企業的損失。”

唯有像格蘭特那般去執行,才能真正成為工作領域的“將軍”。

現在已經不是大魚吃小魚了

“大魚吃小魚”以往被視為常理,可是在信息社會的市場競爭中,有時不論大小而論快慢,“快魚吃慢魚”的事時有發生。有人曾形容說,美國人第一天宣布某項新發明,第二天投入生產,第三天日本人就把該項發明的產品投入了市場。人們把市場競爭中這種“不快即死”的現象稱為“快魚法則”。

現代社會一切競爭都圍繞著速度,與速度密切相關。誰抓住了速度,誰就走在了時代的前頭,抓住了未來。因此思科CEO錢伯斯認為:新經濟時代,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的吃慢的。衡量執行力需要速度,這也是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執行力歸根到底就是一個速度問題,一件事讓一家公司做要花七天時間,但是另外一家公司卻需要花一個月才可以把這個事做好,之間的差別是什麼·所謂的效率問題,其實就是速度的問題。怎樣才能有更好的執行,速度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