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法則
就像教授的實驗一樣,我們需要給事情設定一個先後順序。管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墨非定律,也就是所謂的20:80定律:在日常工作中,20%的事情可決定80%的成果,因此需要用80%的時間來做這20%最重要的事情。你一定要知道,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你不妨根據事情的優先和重要程度給事情排個次序:
A = 最重要的必須做的事情;
B = 比較重要的應該做的事情;
C = 量力而為去做的事情;
D =可以委托別人去做的事情;
E =應該刪除的工作。
當然,有了上麵的次序,你就應該知道該按照怎樣的順序去解決問題,但是有時候事情並不是這麼容易被劃分為幾級,有時候有緊急的事情、有重要的事情,這時候到底應做哪些事情呢·當然第一個要做的一定是既緊急又重要的事情,通常這些都是一些突發事件,一些迫不及待要解決的問題,這沒什麼可說的,但接下來很多人會去做一些看來緊急其實不太重要的事,整天不知在忙什麼。成功者往往在做最重要,可是看起來並不緊急的事情,這些都是所謂的高生產力的事情。最優先的應該是去做重要但是看起來不緊急的事,例如思考策略、讀書、進修等,若不優先去做,則人生遠大的目標將不易達成。
時間應如何運用才最有價值·一個重要的觀念是要做對很重要的事情,而不是把所有的事情做對,也不是優先選擇把比較緊急的事情去做對!一般人的習慣是不管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隻知一味去做,這樣是不對的。時間管理的目的是讓你在最短時間內實現更多你想要實現的目標;你必須把這年度4到10個目標寫出來,找出一個核心目標,並依次排列重要性,然後依照你的目標設定一些詳細的計劃,你的關鍵就是依照計劃進行。
提高效能
有些人整天忙忙碌碌的,但是效果不好,效率不高,有些人看起來比較清閑,但是卻能很出色地完成任務,這主要就是做事效率的差別,時間管理最忌諱的就是為了做事而做事,看起來勤勤懇懇,完全可以評上勞動模範,但實際效果不佳。所以當你接手一項工作後,不妨先思考一下這份工作,到底哪幾件事情你做起來最有效率,到底你用哪種方式做起來比較順手,然後一一列下來,用最佳的狀態最好的方法把它做好,一般來講,提高效率有以下幾種方法:
集中精力把同一類的事情一次做完:比如你需要打電話,最好把需要打的電話累積到某一時間一次把它做完;比如你要處理文件,不妨靜下心來把所有的文件處理完三心二意,東敲敲,西看看,肯定集中不了精神,相反,當你重複來做一件事情時,就會熟能生巧,效率一定會提高。
要簡單不要複雜: 根據崔西定律,任何工作的困難度與其執行步驟的數目平方成正比:例如完成一件工作有3個執行步驟,則此工作的困難度是9,而完成另一工作有5個執行步驟,則此工作的困難度是25,所以你在做事時不妨簡化你的工作流程,簡單比複雜好。
留一些時間在做事之外:過度的忙碌會使人失去思考。一個真正會利用時間的人,絕不會把所有的時間都拿來用。他要安排自己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有思考時間,否則,一個隻知道忙忙碌碌的人,是不會明白緊張有度的節奏快感的。所以你不妨給自己安排一些額外的時間,或聽聽音樂,或出去散散步,或呆在自己的房間裏麵坐著,順便思考一些事情,或許這樣你一個小時的放鬆會帶來一天工作的高效率,而且很可能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想明白這幾天一直在困擾著你的難題。
做好總結和記錄:記錄是時間管理中很好的習慣,你不妨把每天做的事情詳細地記錄下來:每天從刷牙開始,洗澡,早上穿衣花了多少時間,早上搭車的時間,早上出去拜訪客戶的時間,中午和同事討論的時間等等,當一天過去之後,不妨問自己幾個簡單的問題:“我今天做了哪些事情?”“每件事情花了我多少時間?”“我在哪些事情上浪費了多少時間?”當你認真地總結了今天的“成效”,找到浪費時間的根源後,你就有辦法明天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