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鑽石失竊(1799) 第一章
《魯濱遜漂流記》的第一部第一百二十九頁上,有這麼幾行文字:“現在我才明白,不自量力就輕舉妄動是很愚蠢的,不過現在已經太晚了。”
就在昨天,我剛好翻到《魯濱遜漂流記》的這個地方,碰巧今天早上(1850年5月21日),我們夫人的外甥弗蘭克林·布萊克先生來了,他對我說:
“貝特裏奇,我剛才去了律師那兒,和他談了些家務方麵的事,我們還順便談到了兩年前在約克郡我姨媽的公館裏丟失的那顆印度鑽石的事。布魯夫先生和我的想法一樣,也認為我們應該把這件事的全部經過都寫出來——而且愈快愈好。貝特裏奇,我覺得,布魯夫先生和我已經找到辦這件事的好方法了。”
毫不疑問,他們都是絕頂聰明的人。可是我不明白這事跟我有什麼關係。
“我們有些事實需要講述,”弗蘭克林先生繼續說,“有幾個人可以做這件事。也就是說,我們應該輪流把月亮寶石的故事寫出來——知道多少就寫多少。我們得先從五十年前我舅舅亨卡斯爾在印度服役時,這顆鑽石怎樣成為他的財產說起。這故事的引子,我已從以前的家信裏找到了。接著就是要寫明兩年前這顆鑽石怎麼會輾轉到了我姨媽在約克郡的公館裏,又怎麼會過了不到十二小時就不見了。貝特裏奇,這件事沒有人比你知道得更清楚了。因此,你得拿起筆來,先開始寫這個故事。”
弗蘭克林先生走了已經兩個小時。他剛一轉身離去,我就走到書桌前動手寫這個故事。可我在那兒一直坐到現在,依然一無所成。我總算體味到《魯濱遜漂流記》中的看法了,即“不自量力就輕舉妄動是很愚蠢的”。你總還記得,我隻是在冒冒失失地答應擔當這項工作前的一天,才偶然地翻開這本書的。這不是未卜先知,又是什麼呢?
我並不迷著,我這一輩子也念過不少書。雖然我已經七十歲,記性倒還不壞,腿腳也還聽使喚。我說《魯濱遜漂流記》是本空前絕後的好書,你可千萬別把我這話當做外行話。多年來,我一直靠這本書解決疑難——我把它看成是我的患難朋友。遇到情緒不好——看《魯濱遜漂流記》;碰到沒了主意——看《魯濱遜漂流記》;以前老婆找我麻煩時——也看《魯濱遜漂流記》。我已經看破六本精裝的《魯濱遜漂流記》了。我們夫人上回過生日,她又給了我這第七本。
然而,這一點也不像是在動手寫鑽石的故事,是不是?我還是再拿一張紙,重新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