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遭暗算(1 / 3)

第二章:遭暗算

一節、救援五河

人生頗富機會和變化,人最倒黴時,好運已悄然藏於背後,隻需你有足夠的經驗和智慧來承受。從朱元璋的經驗來看:不管人的命運是多麼懸殊,還是存在著好運和厄運相互平等的某種補償。

17、

投軍以後,朱元璋很快展示出了比其他兵士略高一籌的德才,不僅作戰勇敢,處事冷靜有計謀,而且很講義氣。他遇事肯幫助別人,有危險時敢挺身而出,特別是對郭子興忠心耿耿,傾心維護,又能常提些深思熟慮的建議。

轉眼,朱元璋投奔郭子興已有半月,由於他的出色表現,讓郭子興越來越喜歡,越來越信任。凡有有重要事情,總要和他商量;外出時,總把他帶在身邊。不久,在一次探視元軍時,為保護郭子興,朱元璋受了點輕傷,回來便賞封為千夫長,與湯和平起平坐。

這一天,郭子興因五河縣求援一事要與孫德崖等商議,朱元璋趁空又來到那座小院門前。事也真巧,馬姑娘正從裏麵移步走出。倆人相視停下腳步,馬姑娘的目光在朱元璋身上四處打量:“聽說你前些天受傷了?”她聲音裏露出明顯的關心。

朱元璋聞言,不覺心頭一震。自從安葬了母親後,這麼些年下來,在這若大的人世間,他再沒有聽到這麼溫馨的問候,一時竟愣在哪裏。

“你……好些了嗎?”馬姑娘又問,目光在他身上尋找,聲音更加溫存。

那天視探元軍時,他們認出是郭元帥,仗著有六個,便來襲擊,朱元璋拚死保護,右臂被刺了一刀,如今傷早痊愈,事也忘了,沒想到馬姑娘如此關心。

“一點小傷,早好了,感謝馬姑娘掛念。”朱元璋真誠地回答。

“小傷也要注意調養好。”

“已經好了,請馬姑娘放心。”朱元璋說著握緊拳頭,彎起左手使勁地搖了兩搖:“你看,不是全好了。”

馬姑娘開心地笑了。她笑起來,燦若百合,甜淡清雅,朱元璋的目光無意間在那張臉上停了好一會。

馬姑娘被她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微微垂下頭,輕聲問道:

“聽說你們是在城南五裏處遇上元軍的?”

“嗯。”

“千夫長對此事是怎麼看的?”馬姑娘抬起頭來,仍然是輕輕地問道。

“我認為,元軍可能近期可能要撤兵。他們老遠趕來,在城南三十裏外紮營這麼久,卻又不來攻城,肯定是心裏害怕,派人來看,是擔心我們去打他們。”

“元軍肯定要撤走的。”馬姑娘頗有主見地說:“元軍最擔心的是他背後的張士誠。”

朱元璋點點頭,他不由得又看了馬姑娘一眼,打心眼裏佩服她的判斷。

“你怎麼不將這些想法跟郭元帥講講?”

“我,一個女流之輩。”馬姑娘淡淡一笑,說:“如果你也是這麼看的,還麻煩你給郭元帥講一講。”

“我一定將馬姑娘的看法轉報給郭元帥,我們不要花精力去對付南麵的元軍,有張士誠在背後牽扯著他們。”朱元璋說著,朗然一笑。

“聽說元軍在圍困五河縣?”馬姑娘又問。

“我也是剛剛聽說的,現在郭元帥正在與孫副帥他們商量求援五河縣的事。”

“元軍怎麼會去圍困五河縣?”

“我也感到這事有些蹊竅。五河縣是西邊一個彈丸之地,攻下它什麼也得不到,張士誠現在江蘇高郵,元軍不直接南下攻打張士誠,卻去圍什麼五河縣。再說,圍五河縣用得了幾十萬大軍麼?!”

“我看這中間一定有鬼”馬姑娘說:“千夫長你能不能冒險去一趟,探聽一下真實情況。”

“我人微言輕,隻怕郭元帥不讓去,他們正商量救援的事情。”

“我來想個辦法,說我有事請你。至於這兒的事,我看郭元帥他們三五天之內是不會拿定主意的。”

朱元璋既敬佩又感激地看著馬秀英,心裏熱呼呼的,有一種心心相印的感覺。

“你去吧,了解了情況,再給他們去建議。”馬秀英對朱元璋說。

朱元璋點點頭,敬服地望著馬秀英。此刻,他似乎與她已經很熟了。心裏想:天下竟然有這樣聰明的女人!

18、

當時的起義軍隊,就如同今天開的公司,隻要你稍有膽量,纏上紅巾,振臂一呼,必然應者如雲。在郭子興舉義於濠州時,臨近的五河縣與永豐縣也先後有人舉義成功。雖說都掛靠紅巾軍,彼此間卻很少往來,且相互都有吃掉對方的念頭存在。正因為如此,五河縣義軍首領常遇春派人來求援,郭子興本人頗有些舉棋不定。幾天來,郭子興都與他的文臣武將們商討救不救援五河的事情。

郭子興帥府裏的文臣武將也明顯分成兩派。主張救援的主要是武將,以大將郭彪為首,理由有三點:首先大家都是義軍,於情於理應該救援;其次,五河縣是濠州西南門戶,被元軍破了,更易來打我濠州;第三,元軍此次來的目的是去西南奔襲劉福通,不可能為一個小小的五河縣耽誤時間,隻要我們發兵去救,元軍自然不戰自退。

主張不救的,主要是文臣,以謀士張超為首,理由也是三條:一是認為大家雖都打著義軍的旗號,但相互之間隻有利益相爭,很難得利益共享,如今能借元軍之手滅了五河的常遇春,將來爭天下還少個對手;二是,元軍現在自顧不暇,得了五河,也不過是借道西南去打劉福通,哪裏還會回師東北奪我濠州;三是,元軍三十餘萬,我濠州傾其所有不過幾萬兵馬,前去救援,豈不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

孫德崖對戰爭一無所知,很少呈強提看法,郭子興一時也拿不定主意,一拖,時間又過去了一日。五河縣派出送救援書的信使再次走進帥府,磕頭磕出了血,郭子興手下文臣武將還是爭不出高下。郭子興正傷腦筋,滿是塵土的朱元璋押來個瘦弱的元兵。

“快將實情說給我家元帥聽。”朱元璋一拉腰上的佩劍,對元兵喝斥道。

“將軍饒命,小人實說。”俘虜哭喪著臉:“小人是鐵木乎手下的探子,奉命前來探聽濠州的軍情,鐵木乎將軍說,隻要濠州派兵去支援五河,我們就趁虛出兵攻取濠州。”

情況既然如此,不救五河縣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帥府中,主張不援助的文臣好象打了個大勝仗,一個個似有先見之明的樣子;主張援助的幾員武將幹瞪了眼,一時也無話可說。

“拉下去,給我砍了。”郭子興指著下麵跪著的俘虜,一揮手說:“現在情況明白了,這救援的事就不要再提。朱千夫長,你捉元軍探子有功,本帥要升你做個副將。”

“感謝元帥提拔。”朱元璋恭敬地說:“不過,小人有些看法,不知能不能說。”

“既有看法,不防說出來,大家都聽聽。”

“小人請求元帥,暫緩砍那元軍探子的頭,待小人把話說完,元帥要砍再砍。

“本帥答應你。”郭子興點頭說完,旁有侍從忙趕出去喊:刀下留人!

“小人認為,元軍攻打五河縣城,目的是圍之打援,意在取我濠州,我們既明這個情況,更應前去救五河縣之圍。”

文臣武將個個詫異,郭子興也不懈地望著朱元璋,朱元璋稍一停頓接著說:

“原因有這麼三條:其一,元軍既然是圍敵打援之計,圍困五河的元軍一定很弱,我們隻需一支千人輕騎便可取勝;其二,五河紅巾軍與我們雖說是素無往來,但這次若救了他們,今後必然成為友鄰,待元軍北退,我們擴展地盤,也多個幫手;其三,元軍此次圍五河,本意就是要奪我濠州,派一支輕騎速去速歸,既解五河城之圍,又使元軍一時不敢急攻濠州。隻要元軍稍待半月,劉福通的紅巾軍就能打到開封,元軍便再無能力取我濠州。到那時,我們便可放手擴展地盤。”

一席話,說得帥府肅然。郭子興眼珠轉動,哈哈大笑:“說得好,有理!各位將軍,你們誰去援救五河縣?”

眾人麵麵相覷,就是不說話,就連剛才主戰最激烈的郭彪將軍也在擔心:一支輕騎,且要速戰速決,能這麼輕鬆地救了五河縣?就在這時,朱元璋站出來說道:

“如果元帥允許,給小人一千兵馬,願意去救五河縣之圍。”

郭子興聽了,非常高興,得意地瞟孫德崖一眼,說:“沒人去,就讓他試試?”

孫德崖心裏很不是滋味,眼珠一轉說:“試一試,一千人,他能帶得了嗎?”

“那怎麼辦?”郭子興瞪著他問。

“這樣吧,讓他立個軍令狀再去。”

郭子興拿眼睛去盯著朱元璋,那意思分明在問:你敢嗎?

朱元璋何等聰明,立刻明白郭子興的意思,上前一步大聲說:“小人願立軍令狀,如果輸了,以死謝罪。隻請郭元帥封鎖救援五河縣的消息,將那俘虜捆在城門前示眾,關緊城門,放出消息,元軍即日要來進攻濠州。”

“這些都好辦,本帥依了你。”郭子興說。

19、

這一夜,馬秀英在床上輾轉反側,不能安睡,朱元璋的影子老在她眼前晃動。在這個世界上,她已經生存了十八載,除了父親,她還從來沒曾有一刻想過其他的男子。

郭元帥對她雖好,但也僅僅是因為父親的關係,給了她親生兒女一般的物資待遇。郭元帥的夫人對她才是動了真感情,對她關心,體貼入微,但在這背後,聰明絕頂的馬姑娘深感義母對自己的憐憫多於愛意。由於郭元帥的夫人對她的這份愛意,使得她衣食無缺,居室華美,有丫頭侍候。一般富家小姐該有的東西,她似乎都有了。於是,她表現得心滿意足,溫和恬靜。可在馬姑娘的內心深處,卻清楚自己一無所有,她感到痛心的孤獨。舉目無親、寄人籬下,這種生活是最讓人傷心的,連個說句知己話的人都沒有。於是,馬姑娘發憤讀書,隻有在讀書的時候,她感到自己有了親人朋友;隻有在讀書的時候,她感到自己能與多麼好的親人朋友可以交談。

時間漸漸地過去,馬姑娘漸漸地長大、成熟。因為讀書,馬姑娘不但解除了寂寞與煩惱,還增長了許多學問見識,人也越發溫柔聰慧;因為讀書,馬姑娘變得感情豐富、是非分明,敬慕有勇有謀的男子,特別是一些有英雄氣慨的男人。馬姑娘雖然深居閨房,對城裏的事情卻總是非常清楚,她聽說了那個前來投奔的和尚,知道了他勇殺元兵的故事,她敬佩他的勇敢,更感謝他能替自己的父母報仇。馬秀英父母,雙雙為元兵所殺死,她打心裏痛恨這些不把漢人當人的元兵。可她的義父郭子興,在這件事情上卻有些讓她失望。她的父親被元兵殺死後,郭子興曾對她說,一定要殺盡元軍,為她報仇。可是,從郭子興這一段時間的表現來看。他的骨子裏非常害怕元軍,莫說去殺他們,連躲都躲不及。馬秀英知道,這是因為郭子興的力量還過於弱小。待他強大起來後,他是會去殺元軍的。於是,馬秀英一心隻希望能夠幫助郭子興,使他能夠盡快地強大起來。馬姑娘突然聽說了有這麼一個勇敢的男子,不知為什麼,竟覺得自己與他貼得很近,連麵都沒有見過,心裏卻總想起他來。實在睡不著,馬秀英悄悄起身,披了件紅外套走出門外。

皎潔的月光,灑滿庭院,白日裏秀美的花樹,突然間仿佛有了靈魂,美得讓人驚心動魄!馬姑娘佇立階前,大大的眼睛忽閃閃地凝視著,連眨也不眨一下。天啊!這平日裏普普通通的庭院,竟然也會這麼的美麗?!她為自己第一次發現這庭院的美麗而激動不已,對著月亮,她閉上雙眼,將雙手合在胸前,默默地祈禱說:

“願他此去大獲全勝,平安歸來!”

這時,朱元璋同樣睡不著覺。不過,他不是在想有關那個馬姑娘的事情,他的心,已經完全被將要進行的一場戰爭所占據。這是他第一次領軍單獨作戰,一千條活鮮鮮的生命交付到他手上,更有五河縣的幾萬軍民的安危。朱元璋清楚地知道,這場戰爭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

一個人的一生,總有幾個關鍵的時刻。每當在這種時刻,如果能夠走得順了,就會把自己推向一個新的台階;如果走得逆了,或許會走向死穴。現在的朱元璋就是處於自己人生的這種關鍵時刻。憑他過來的經驗,對此他認識的非常清楚。我必須認真又認真地考慮每一個細節,一點也不能馬虎。因為,如果是我的考慮不周而導致失敗,我將會遺憾終生;如果我已經盡了全力,已經做得很好了,但還是失敗了,這隻能怪上天要如此安排。我也就無怨無悔了。大丈夫行事,就當如此。朱元璋這麼想著,在心裏對自己說。

夜,已經很深了,朱元璋獨自一人,信步來到那條熟悉的小路,慢慢地往前走著,竟不知不覺地來到那讓人留戀的小院門前。望著高高的圍牆,望著圍牆頂上的那一輪明月,朱元璋似乎感到,輝輝明亮的月光下麵,圍牆內有一個姑娘正在為他祈禱,說:

“你一定要打贏這一仗!”

二節、升為鎮撫

偉大的人物總是在自我限製中展示出來,征服自己的物資欲望,是一個人偉大的開始。偉大從來就不是自己得到多少,而是別人從自己這兒得到多少;不是自我認為有多好,而是別人的看法有多棒。

20、

天快亮時,朱元璋帶領的一千精兵到了離元軍營帳隻有兩裏的山坳裏。在立軍令狀時,朱元璋雖說是非常的大膽,但在這次具體的救援過程中,卻又異常的小心謹慎。一夜的深思熟慮,心裏已有了底。出發前,他特意向郭元帥請求,讓湯和來幫助他。朱元璋知道,“打虎需靠親兄弟”,在這個世界上,他已經沒有一個親兄弟,他就將他能遇上的朋友,將湯和當成自己的親兄弟。因為元軍有三萬餘眾,而他們僅僅有千人,要以一當三十,他不僅需要一個好的謀略,需要武功一等的精兵,更需要能同得腦袋的良友。

看似彬彬有禮的人類,實際上是生活在一個弱肉強食的怪圈裏,征戰殺伐的本領往往通向權勢的動力。征戰殺伐,特別是搏殺的技藝,往往是野蠻人比文明人更高明。這完全是因為野蠻人每日都在生死線上炙烤,為了保全自己,能活下去,他們不得不隨時操練和琢磨搏殺的技藝。在這個世上,之所以有文明人和野蠻人的區別,並不是因為文明人或是野蠻人自己,純粹是由於他們的環境所至。象朱元璋這樣一路走來的環境,是不可能長出一個文明人來的。是環境鑄就了他的野蠻,也鑄就了他天生就長於搏殺的技藝。

湯和是個極其忠義,又極其寬厚之人,雖然他比朱元璋早進郭子興的軍營,而此時又都是千夫長之職,特別是深知此去凶多吉少,可他還是義無反顧,欣然前來助他的老鄉一臂之力。朱元璋看到湯和前來,心裏非常高興。這麼久以來,倆人雖都在為郭子興做事,但見麵的機會還是很少,如今倆人就要去並肩作戰,去打一場險惡的戰爭。想到兒時一起的玩耍,逃難時的相遇,如今轉眼都成了軍人,要去殺敵,不免生出許多感歎,有說不完的話語。

然而來不及交談幾句,就有探馬來報告:元軍營中,靜悄悄的,並無半點動靜。朱元璋聽了不說話,隻拿眼睛看著湯和,想先聽聽他的看法。大凡從苦難中走過來的人,謙卑成了他們自然的品格,正是這種品格,往往會幫助他們成就大事。

“兵貴神速,現元軍睡死,崗哨打瞌睡,我們可以一麵率軍衝進敵營,殺他個人仰馬翻;一麵派人進城通知五河縣的傾城出來接應。”湯和說:

“這樣一來,待元軍回過神,五河縣的兵也到了,合兵一處,我們也有近萬人,先圍殲他二千,隻要有一營人被我們打跑,其餘人就會跟著跑。這樣,我們必然是勝券在握。”朱元璋看透了湯和的想法,補充說:“照千夫長的打法,我相信有五成把握取勝。但是……”

朱元璋說到這兒一停,眼瞅著湯和,直見湯和目光焦急地望著他,顯然是希望他快往下說,這才開口說:

“我想,如果我們現在馬上派人進城,告訴五河縣守將常遇春郭元帥已派出三萬精兵,要他們配合行動,這樣一來他們一定勇氣倍增。我們隱蔽在這裏,待天明元軍攻城快破時,去放火將元軍營帳燒個精光,然後向前擊殺後撤元軍,這樣,元軍一定驚慌失措,完全失去戰鬥意誌,爭相逃命。這麼打,把握是不是又多二三成。”

“你真是棋高幾著,湯和佩服的五體投地。隻是,你肯定天明元軍會攻城?”

“肯定。”

“就按你的打,勝算要大多了。”

“可是……”朱元璋望著湯和,說:“這樣一來,常遇春他們,損失就會大許多。”

“隻要仗打贏了,什麼損失都可以撈回來。”湯和大聲說。

“好,就這麼幹。”朱元璋高興地點點頭。

不久,天微亮,吳良來報:

“稟將軍,元兵軍營人動馬嘶,象似要去攻打五河城。”

朱元璋對湯和一笑,讓湯和去把他的意思告訴士兵們。待湯和走後,又派花雲去五河城內報信。兩人都去了,朱元璋微笑著閉上眼睛。盡管血戰在即,他還是要趁隙休息一下,蓄精養銳,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慘烈戰鬥。

21、

圍攻五河城的將軍叫海呼兒,是元朝名將,這個人不但作戰勇猛,而且很有心計。昨天晚上,海呼兒得知濠州郭子興已捉住了他們的探子,弄清了他們虛圍五河城實打濠州的計劃,便即刻召集手下,來商議如何應對這件事情。

在將軍府裏,海呼兒親自主持會議。他給眾將簡單地介紹了情況,然後說:“情況就是如此,如何應對,諸位將領,請把自己的高見講出來。”

海呼兒的話語剛落,眾將立刻議論紛紛,商議了好一會,最後一致認為:既然郭子興已知他們用意,定做了很好準備,就幹脆不打濠州,直接去攻打張士誠,一旦消滅張士誠,濠州也會不攻自敗。聽完大家的意見,海呼兒皺著眉頭說:

“隻是,五河城守將常遇春實在可惡,怎麼勸也不肯投降。如今,我軍已經圍了他幾天,倘若再攻他不下,就來撤兵,這樣會大挫軍心。所以,我決定:在去攻打張士誠之前,一定要拿下五河城。”

於是,海呼兒下令:拂曉前,全軍傾窠出動,太陽出來後攻占五河城,把常遇春活捉了,捆了去攻打張士誠。

為了激勵士氣,海呼兒還宣布,打下五河城,放假一日。這意味著可以任由士兵搶劫財物,強奸民女,士兵自然來了情緒。一時士氣大振,個個都來了精神。可這些元軍做夢也沒有想到:常遇春的部下,今天鬥誌特別高,他們連續發起了四次進攻,五河城頭上還是飄揚著“常”字將旗。海呼兒怒不可擋,親自上陣督戰,不想被一支流矢箭來,翻身掉下馬來。手下人上前救起,勸他回營包紮。海呼兒雙眼圓瞪,拔出流矢,用牙齒撕下塊戰袍將傷口胡亂一紮,揮劍高呼:“給我衝,占了五河城,放假三天!”

見到主帥如此,元兵們也跟著呼喊。一時間,形將敗退的元軍又振作起來,跟著他們主帥的劍鋒,如洶湧的浪濤一般,向前衝去。這時候,五河城的守軍,在海呼兒強大的攻勢之下,已經死傷過半。眼見的五河城,危在旦夕,可就在這時候,後麵奔來一匹黃馬,老遠就大聲喊:

“不好了,元帥,軍營被燒了。”

海呼兒回頭一看,隻見自己的軍營烈煙騰騰,一片火海。

“元帥,是不是濠州的兵來了?或是張士誠……”他身邊的部將慌張地問道。

“快,撤兵!”海呼兒不想聽這位部將瞎猜,曆聲大喝,勒馬回奔軍營。正攢足了勁往前衝殺的元軍,猛地聽到海呼兒這麼一聲命令,頓時象遇阻的惡浪,嘩地掉頭退去。

花雲見了,對常遇春說:“你看,我們的人來了。”常遇春早已看得分明,長劍一指,大聲高呼:“郭元帥的援軍到了,大開城門,追擊元兵!”說罷,一馬當先,揮劍衝去。花雲緊緊地跟在他後麵。

兵敗如山倒。海呼兒一馬當先衝回自己的軍營,熊熊燃燒的營帳讓他驚得目瞪口呆,心裏那點怒氣漸為膽怯所替代,正不知怎麼辦才好,隻見朱元璋、湯和領著一隊軍馬直向他殺來。

“郭子興的大軍到了,元帥,我們往北撤。”一位副將說著擁了海呼兒,往北退去。

可笑元朝名將海呼兒,三萬軍馬,攻城時死不過兩千;這會兒潰退,人擠馬踏,加上流失、利劍,死傷竟達七八千人。他帶著僅有的兩萬餘人,愴慌往北逃去。海呼兒做夢也沒想到,來襲擊他的部隊,僅有一千人。

朱元璋投身入伍後指揮的第一場戰爭,就就能夠以少勝多,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不但解救了五何城,還得到了大量的戰利品,很有傳奇的色彩。

22、

常遇春在城門口恭恭敬敬地迎接朱元璋的隊伍,當他知道朱元璋僅帶一千人來救援他時,不由佩服得五體投地,忍不住大聲喊起來:

“奇才,奇才,真不差於當年的諸葛武侯啊!”

這個常遇春,貌奇體偉,勇力過人,特別是一雙猿臂,非常善射,因生性豪放,又知體惜百姓,故深得軍心民心。

朱元璋聞常遇春聲音洪亮,當麵誇獎,又見他丹眼圓睜,麵色激動,知是發自內腑,由不得也動了真情,上前一步,握住常遇春雙手,說:

“常將軍如此誇獎,朱元璋真是愧不敢當。其實,朱元璋更佩服常將軍,如不是常將軍有勇有謀,膽識過人,又怎能孤軍守城如此之久,而且還能發起如此猛烈的衝鋒?”

聽了這番話,常遇春佩服之餘,又多了幾分親切,對朱元璋道:

“要說膽識過人,誰比得過你朱將軍?一千人馬,也敢來救援,現在來看,你這步棋也實在危險了些。”

“危險,難道你怕危險麼?”

朱元璋說完,倆人都哈哈大笑起來。良久,倆人的手也舍不得鬆開,雙目對望,都有相見恨晚的意思。湯和過來,朱元璋這才鬆開常遇春的手,將湯和介紹給常遇春。大家高興地談著,都有相見恨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