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艱難的轉運,奕麻都已將百餘萬擔糧食運到明光鎮,幾十條大船早在這兒候著,隻要把糧食裝上船運到洪澤湖,再順青渠往東到渤海灣,就可安全北運到天津了。現在事情剛完成一半,切不可掉以輕心。在明光鎮,奕麻都請來諸押糧官,詳細商量運糧事宜,聞報有人闖營,說是有要事見將軍。
原來,朱元璋走後,孫德崖雖料他這次必死無疑,但一想到上次解五河之圍朱元璋創下的奇跡,不免又有些擔心,為了以防萬一,孫德崖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喚來他身邊的第一勇士肖輝,讓他去給押糧官報個信。這闖營的人,正是連夜趕來的肖輝。他頗為得意地將朱元璋帶兵來劫糧的事,一五一十告訴了奕麻都。奕麻都聽了,哈哈大笑,安排好好款待肖輝。然後得意地捋著下巴的幾根山羊胡須,一直瞅著他離去,不屑地說:“這些漢人,就喜歡窩裏鬥。”言罷又大笑起來,眾將官也跟著笑,有的甚至笑出淚水。笑畢,奕麻都臉露凶相,狠狠地說:
“立刻集結押糧部隊,準備消滅劫糧的叛軍!”
午夜剛過不久,朱元璋便接到吳良來報,說元軍在渡口附近展開搜查。吳良走後,湯和不由得對朱元璋投去讚服的一瞥,他原主張就在渡口附近隱蔽,朱元璋堅持在離渡口十裏處休息。再過一更,吳良又回報,元軍的搜查在擴大。又過一更,吳良再回報,元軍朝他們這裏襲來。朱元璋沉思著,他有些費解,有些弄不明白,下令:各小隊注意隱蔽,一旦被元軍發現,就全線出擊,向渡口前進,死戰元軍。
快三更天時,一小股元軍發現了他們,按照朱元璋的令,一百多元軍很快都成了刀下鬼。撕殺驚動了元軍,更多的元軍朝他們奔來。朱元璋看一眼湯和,雙雙舉劍高呼:
“衝啊!殺呀!!”
湯和、花雲、吳良緊隨其後,三千挑出來的好漢,也毫無懼色地跟上。麵對近萬的元軍,他們不但不退縮,反倒勇猛的衝過去。元軍被這陣勢嚇傻了,開始驚慌地往後潰逃,正好遇上奕麻都。他連斬數人,這才穩住陣腳。長劍一揮,疾聲喝道:
“誰殺了朱和尚,賞銀一百兩。”
奕麻都的副使騎馬趕來:“將軍,糧船的兵是不是再多留些,以防……”
“你去吧,我殺了朱和尚就回來。”奕麻都對朱元璋狠之如骨,他要殺了這個和尚才能解心中之恨。
戰爭是件非常殘酷的事情,需要對奕的雙方都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智慧和勇力,沒有冷靜的頭腦,常常會走到失敗裏去。因為仇恨,精明透頂的奕麻都失去了冷靜,他揮劍飛馳,要去殺死自己的仇敵。可是,奕麻都做夢也沒想到,郭子興的叛軍到了朱和尚手下,作戰竟如此勇猛,三人殺一人,對方無一人退縮。
朱元璋、湯和與花雲、吳良,挺槍仗劍,那裏人多就往那裏衝殺,所到之處,隻見肉飛血濺,哀嚎聲聲。然而,戰爭畢竟是戰爭,除了勇敢、頑強,還需有實力。三對一的戰爭,且人多勢重的麻奕都手下,都是些久經沙場,能征善戰的士兵,一個個如狼似虎的十分了得。殺到天快亮時,朱元璋的三千勇士,終於被元兵一一斬殺,僅僅剩下了傷痕累累的朱元璋、湯和、花雲和吳良。他們被大隊元軍追逼著,且戰且退,一直退到水邊。原是勇猛無比的奕麻都,被朱元璋刺穿右肩,自已不能攻擊。他歪在馬背上,望著窮途末路的朱元璋,臉上卻掛著勝利者的微笑。“哈哈,哈哈哈!”他仰頭朝天,笑聲裏充滿殺氣。罷了,麻奕都咬牙切齒地對士兵喊道:
“殺死他!殺死這個和尚!!”
朱元璋不言語,揮劍向前做了要衝殺的樣子,元軍便呀呀地後退。趁此機會,朱元璋推一把花雲、吳良,拉起湯和回身躍入洪澤湖中。
29、
朱元璋醒來時,已在清渠的船上,身邊坐著湯和與常遇春,看到他醒來,倆人都非常高興。
“朱將軍!”常遇春望著他。
“都得手了嗎?”
“足足五十萬擔。”湯和得意地說。
“花雲與吳良?”
“在前麵船上躺著,要呆會才醒得過來。”
朱元璋猛地坐起來,放眼望去,隻見一艘接一艘的帆船,滿滿地載著劫來的糧食,船上的兵勇,卻已看不到一個熟悉的。朱元璋深深地歎了口氣,麵朝洪澤湖方向,雙膝跪下,忍不住長淚汪汪。湯和與常遇春也跟著跪下來。好一會,常遇春扶起朱元璋,鎮定地說:
“這也是意料中的事。”
朱元璋聽了為之一震。這次戰事的安排,他就抱了個“死”字。他讓自己的三千人搶岸上未上船的糧食,並有意讓元軍看出搶糧者勢孤而出兵圍而殲之,卻伏下常遇春的八千之眾去搶已上船的糧食。這樣,岸上顯然會犧牲極大,而水上糧食則必得無凝。這一切他並不給常遇春明言,常遇春卻全料到了。想到臨戰前常遇春要與他替換的事,朱元璋心裏非常激動。“真是一位有情有意、有勇有謀的帥才。”朱元璋在心裏說:“隻可惜又要分手了!”
二十裏水路,轉眼就到了清渠的白頭岩,再往前走,河床窄了,水也淺了,若大的糧船根本去不了。再說,順河而上,隻能到五河城,要去濠州,則需扭頭向西了。在白頭岩的清渠邊早有上千輛馬車在等著,船一靠邊,軍士們忙著下船裝車。
“常將軍,留一半糧食你運去五河?”朱元璋著問。
常遇春笑而不答。
“我可要借你的兩千兵押糧回濠州。”朱元璋又說。
“朱將軍還是看不起我常遇春,要與我借兩千兵?”
“常將軍,你此話怎講?”
“兵,可不可以不借,都隨你去。若蒙朱將軍不嫌棄,我常遇春也願隨將軍左右效命。”
“真的,真的?!”朱元璋一把抱緊常遇春,仰天長歎:“我朱元璋何德何能,能得常將軍來共創大業!真是三生有幸,三生有幸啊!”
常遇春心裏更是激動,隻是說不出話來。他年幼家道富蔗,從父讀書習武;到青年時,父親遭人陷害,家財抄沒。為報父仇,他手刃仇人,被官府追殺,流落山林為盜,憑絕人勇力做了大哥。群雄起義,他便帶了兄弟們去攻五河,自己做了將軍。他深知五河獨木難撐,一直苦於沒能找到一個有為之人,成一番大事。自上次遇一朱元璋來救五河城,便深信此人定是當世雄才。這次又巧遇朱元璋相求,更是喜出望外,經劫糧一事,對朱元璋更是心誠悅服,早已暗下決心,終身追隨,成就大業,現看朱元璋對自己如此重視,更是歡心不已。
一場激戰之後,經過生死考驗,兩位死裏逃生的軍人,更加佩服對方,成了殊死的兄弟。從這以後,常遇春追隨朱元璋,一路衝殺下去,開疆擴土,打敗各路義軍,最後來席卷幽燕,直搗元朝大都,立下了赫赫的戰功。朱元璋為了對他加獎,封他為開平王鄂國公。可惜命不遐年,常遇春英年早逝,三十九歲時得“禦甲風”暴死於軍中。朱元璋得知後,心痛如焚,作詩曰:
“忽聞昨日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濕”。這是後話。
30、
自朱元璋率兵去劫糧,郭子興心中無底,在帥府坐立不安。郭子興本是個胸無大誌的人,起兵不過是一個投機的行為。如今已撈到了好處,做了大元帥,剩下的事,便是隻想保住這上天恩賜的富貴。現如今天下大亂,沒飯吃的窮苦人要想活下去,就隻有當兵。因此,要擴展勢力,兵源已不成問題。關鍵是需得有養兵的糧食。隻要有了糧食給人吃,要多少兵都可以。這一直以來,軍隊所需的糧食,基本上都是孫德崖供應,正因為如此,他才遇事總要遷就孫德崖五分。近些日子來,孫德崖與他越來越離心,時時以糧食來製襯他郭子興。如果這一次朱元璋弄不到糧食,他不但失去一員得力的戰將,失去三千精銳的勇士,更有可能讓他的部隊餓肚子。到時候,情況將無比的嚴峻。想到這裏,郭子興的心中如一團亂麻。就在這時候,朱元璋凱旋歸來。
郭子興一顆懸起的心凳時落下,喜出望外走出帥府,親自迎接朱元璋。在帥府裏,郭子興聽完劫糧的戰事,帥顏大開,誇過朱元璋,又誇常遇春。得意萬分地說:
“現在,我要封賞各位。封朱元璋為總兵官,湯和授管軍總管,常遇春授總管都督,花雲、吳良均做千夫長,日後再建功勞,即刻加封。”
郭子興的話音剛落,兒子郭天敘急了,他怒氣衝衝地瞪著雙眼,一步跳到朱元璋麵前。原來,郭子興濠州舉義後,自己封元帥,孫德崖封左副元帥,自己親生兒子天敘為總兵官。如今,郭子興讓朱元璋也做了總兵官,這不是與自己平起平坐?這是心性高傲,卻又虛偽無才的郭天敘所不能容忍的。他眼睛直瞪朱元璋,脖子上冒出青筋,氣急敗壞地說:
“這朱和尚來投濠州這才幾年,就從一個衛兵升到將軍,又做鎮撫,這回還升總兵官,這也太不盡人情了。”
“你給我住口,什麼人情?本帥隻知道論功行賞!做將軍、元帥都要能帶兵打仗,朱元璋哪次晉升,不是打出來的?孫副帥,你說呢?”郭子興聲色俱厲地訓斥了兒子,又轉過頭來問孫德崖。
“可是,他把帶去的兄弟們都打光了,隻留他自己回來做總兵官”沒等孫德崖開口,郭天敘搶著說。
“你再胡說八道,我趕你出去。”郭子興大聲地喝斥兒子,感到有些惡心。郭天敘雖然是我兒子,但他太不爭氣了,非但能力太差,還跟著孫德崖來反對我。這麼下去,我郭子興辛苦打來的天下,不是遲早都會落到孫德崖手裏?郭子興這麼委屈地想著。其實,大凡無能的人,生出的兒子又象他自己,往往就很難與他同心。因為比他稍有心機的人,往往就很容易騙走他兒子的心。郭子興一時不明這個道理,但還是有自己的一套打算。現在來了這個朱元璋,文滔武略都很突出,成了我的義女婿,又與孫德崖不和,讓他當個總兵官,自己元帥的位子不就穩坐無憂了。郭子興這麼想著,扭頭堅持地問孫德崖:
“孫副元帥,你看朱元璋能不能先做這個總兵官”
“這個……”孫德崖吱唔著,手摸下巴,斜一眼朱元璋,心裏說:別得意,我就不信你躲得了第一次還能躲過第二次。
“好吧,就這麼辦。幾位將軍勞累了,快去休息,明天,我在府裏擺宴,為幾位將軍慶賀。”
郭子興見孫德崖久久不語,便大聲地宣布。這回有了朱元璋,他更不怕孫副帥了。
可就在此時,孫德崖已經想好了怎樣除去他的眼中刺,朱元璋。
五節、險遭暗算
命運的變化如同月亮的陰晴圓缺,不影響智者的情緒。朱元璋麵不改色地倒掉厄運賜予的失敗之酒,卻緊緊握住盛酒的機會之杯。
31、
孫德崖的府坻,富麗堂皇,裝修豪華的大廳裏,有一張華麗的帥椅,孫德崖端坐於上,目光斜視著跪在他麵前的肖輝。
“孫副帥,小人有辱使命,請賜罪。”肖輝頭埋在地下說。
孫德崖在椅子一動不動,溫和地說:“你沒有罪,該做的你都做好了,我也沒錯,隻是……你起來罷,坐下說話。”
肖輝在孫德崖右邊椅子上坐下來,孫德崖再不看他,隻望著茶杯出神:
“這次,我們都沒有錯。”他突然抬起頭來盯著肖輝說:“隻是,這個朱和尚……太難辦了。如今,他不但毫發未傷,既成了郭子興那老鬼的女婿,又有了常遇春,湯和這些死黨,我們要取代郭子興就更難了。不過,我就不信,我這個江南首富會一直跟在算命先生後麵?”
正在這時候,有人來報:郭公子到!
孫德崖向肖輝丟個眼神讓他藏起來,自己笑哈哈地迎上去,與郭天敘密謀了好一會,喚肖輝出來吩咐道:
“從現在起,你去跟著郭公子辦一件大事,一定要象聽我的一樣聽他的安排,待事成之後再回來。”說罷轉向郭天敘說:
“這個人,我就交給公子了,公子帶回去好好安排一下,一定要萬無一失。”
在孫德崖與郭天敘商量時,朱元璋正離開帥府,三步並著兩步趕回鎮撫府。他第一次有點兒一日不見如別三秋的感覺,就如所有的好夫妻一般,不單是生理上的那點需要,更多的是他想見到她,心裏有許多話要說給她聽。
朱元璋還剛到城外,馬秀英就知道了,一顆懸了兩天的心登時落了下來。她感謝上蒼,她丈夫險中求勝,撿回一條命,贏了這一仗。她招呼下人殺雞宰鵝,她要好好地慰勞自己命大的丈夫。
朱元璋見到屋裏滿桌的菜,卻見不到馬秀英的影子,便抬腳走進裏屋,馬秀英正跪在香案前祈禱。望著馬秀英虔誠的模樣,朱元璋心裏非常激動:有人掛念,真好!他心裏說,走過去扶起馬秀英:“我餓了,吃飯去。”
馬秀英端起滿杯的酒,真誠地為丈夫祝賀:
“來,元璋,為你們滿載而歸……”
朱元璋搖搖手,馬秀英見朱元璋滿臉沉痛,立刻止住了話頭,她懂了丈夫的心事,便與朱元璋不約而同地走到庭院,麵對東方,夫妻雙雙跪下,將這第一杯酒敬獻給洪澤湖搶糧之戰犧牲的三千英烈。
“多好的戰士,不該全部戰死。”朱元璋說:“元軍好象知道我們一定來劫糧,搜索圈一再擴大,搜到十裏地外。”
“他們一定是得到密報。”
“可有誰會知道,且這麼快去密報?”
“隻有那天到帥府裏的人做得到。”馬秀英很有把握地說:“這報密的人,一定是孫副帥的人。”
“你這麼肯定?”
“他能挑唆郭元帥讓你去做這十成會送命的事,就會派人去告密的。”
“這麼說,我們這將軍府也不安全了?”
“已經知道了,有什麼不安全的?”馬秀英反問,瞅著朱元璋:
“對!來,為我們知道了不安全幹杯!”朱元璋突然笑起來。
馬秀英看著朱元璋,眼睛充滿了柔情,好一會,忍不住撲到他的懷裏。
32、
三更時分,前麵的正房裏鬧哄哄的。家丁們都擁在朱元璋的臥房,低著頭垂淚。主人就這麼去了,他們這些下人,又到何處去謀得生計。大家正為自己的將來擔心,朱元璋與夫人從後麵的廂房出來,家丁們都大吃一驚。
朱元璋平日裏與夫人睡的被子被被刺穿,他們竟然還是好好的,這讓家丁們又驚又喜。有膽大的正要開口問一問原因,朱元璋一擺手,示意什麼都不要問,不僅不要問,朱元璋還囑咐家丁說:“你們出去吧,這裏發生的事,誰也不準聲張出去。”家丁們會意地點點頭,應聲出去。
家丁們走後,夫妻倆四目相對,馬秀英擔心地說:“這種事,我去告訴郭元帥,他可能也不會相信;他就是信了,也拿孫德崖無法;倘若他倆人真幹起來,濠州紅巾軍就完了。”
“夫人說的極是,可他們在暗處,我們在明處,真是防不勝防。”朱元璋說。四目相望著,倆人都在想辦法。
“我有了。”這話倆人似乎同時講出來。
“我們都寫在手上,隻一個字。”朱元璋提議。
“行。”馬秀英回答。
他們想到的辦法,同時寫好在掌心,同時亮出來,原來都是一個“走”字。
“現在隻有不去防他,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馬秀英說。
朱元璋望著夫人,先是點點頭,然後又搖搖頭。馬秀英猜準了丈夫的心思,知道朱元璋在擔心郭子興那裏不好交待,於是開口說:
“郭元帥那兒,我去說服,大不了我在這裏做人質,郭元帥一定會讓你去的。”
朱元璋聽了,緊緊地擁抱著自己的夫人,說:“這樣一來,可要讓你受苦了。”
馬秀英躺在朱元璋懷裏,良久,抬起頭來說:“為了你,什麼苦我都能吃。隻是,這一會,我留在這裏,並不會吃苦,要吃苦的,反倒是你。我……真為你擔心。”
“你,真好!你不要為我擔心。如今有這麼多兄弟跟著我,還有湯和與常遇春。我這一去,還真是可以天馬行空,做些事情出來。”
“我想問你,此去先攻哪裏?”馬秀英輕輕地問道。
“定遠!”朱元璋脫口而出。
“看來我已是多慮,將軍早以成竹在胸。”
“那裏的話。”朱元璋分辯道:“攻打定遠,還是在夫人的啟發下剛剛想到的。如今我濠州西麵有彭瑩玉在瑞州與元軍大戰,東麵有張士誠在高郵與元軍大戰,這東西兩方麵軍隊都無力顧及我濠州正南麵的定遠,這正是定遠最易於攻擊之時。且定遠地處我濠州與滁州之間,曆來非常富遮,攻之實可獲益非淺。”
“兵弱糧豐。又是天賜良機!”馬秀英深情地望著朱元璋:“我祝你馬到成功!”
“謝夫人貴言,我一定攻占定遠。為我自己,也為你打出一遍新天地來。”朱元璋信心十足地說。稍停,由不得又湧出許多擔心,他深情地望著馬秀英:“我走後,你可怎麼辦?”
“你放心,我會去找義母把事情講明,然後讓她與我一起去說服郭元帥,就說是他派你去打定遠的。”
朱元璋聽了還是不放心地望她。馬秀英不由得咯咯地笑了,說:“我了解郭元帥,你就放心去吧。”
朱元璋這才感激地點點頭,關切地說:“我這一去,就你一個人留在這裏,又有了身孕,但願在生孩子前我能趕回。”
馬秀英掐子算了算,說:“要到年底,這孩子才會出來,我想那時我們一定早見麵了。”
“但願如此。”朱元璋說著,緊緊地擁抱著馬秀英,不舍之情,溢於言表。
這晚,他睡得很甜,一大早醒來,心情非常舒暢。“孫德崖,你倒是幫了我一個大忙,濠州太小了,更小的是像孫德崖這些人,離開你們,難道不是一樁很好的事情麼?”他自言自語,偏過頭來,看看熟睡的馬秀英,心裏有些不舍。
“可是,這又算得了什麼?不要多久,我會來接她走的。”他自信地說。
33、
這是1355年,一個美麗的秋天。朗朗的天空,發出燦然的光輝,澄清而又縹緲;幾隻高飛的雲雀,箭一般飛向遠方。前麵的雲彩,如碧海般一片汪洋。近處的原野,有一片高梁,豐滿的穗頭,在秋風中得意地輕搖,好似波動的洪流。
朱元璋萬分地高興,因為雖然是無奈出走,可他一走出這高高的城牆,心裏就有說不出的愜意。因為對他來說,這確實又是個豐收的秋天!他心裏熱烘烘的,帶著一行人走出濠州,爬上一座小山頭。他勒馬回頭,久久地注視著濠州城,突然感到這座城似乎太小。
一年前,為進到這坐城門後,自己能有一個好些的發展,他不惜冒了生命危險,去截殺元軍。十二個可憐的元兵,就因為他那點念想,成了皇覺寺裏走出來的三個和尚的刀下鬼。生命,對自己來說是多麼的保貴,而對他人來說,又是多麼的不值一提。
朱元璋有了這麼不同於普通投軍人的開始,接著便有了他不同於普通軍人的繼續,先是為郭元帥救駕,再後是去解五河之圍,劫元軍糧食……現在想來,自己之所以能有這麼多與他人的不同,隻不過是因為早年的那些苦難,由於這些苦難而長久地積壓在心中的那份豪氣。正因為有了這份豪氣,他朱元璋比其他的軍人更加大膽,更加敢於冒險,而善於冒險。結果,他終於成全了自己,短短的一年多時間,他贏得了主帥的信任,贏得了比任何人都更快地遷升,還贏得了一位姑娘的芳心。最重要的是,他有了一群能與他生死與共的好兄弟!
是的,正如郭子興所言,他的每一次升遷,都是以命相搏換來的。可到頭來,卻要遭到“自己人”刺殺!人生真是險惡,小人處處都有!然而,真正的智者,總是能有效地躲開小人的攻擊,堅實地保全自己。朱元璋的目光,移向帶出來的部隊,足足八千人,還有常遇春、湯和、吳良、花雲這些忠勇的好兄弟。命運沒有虧待我,郭元帥沒有虧待我,我也不必和那些人去計較什麼!他臉上露出一絲舒心的微笑,目光追蹤著雲雀消逝的遠方,他的心似乎也進入那汪洋般雲海,感到眼前的大道無比寬闊。
常遇春與湯和諸將見朱元璋停著不走,便眾星托月般地圍在他身邊。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湯和說。
朱元璋回頭看看湯和,說:
“你在替我抱倔?我感到自己不倔,呆在濠州城裏不一定就好。”
“跟那些人在一起,難成大事。”常遇春說:“守著這麼個小城,遲早被別人消滅。”
“常將軍說得好。我們此去擴展勢力,既是為了郭元帥,也是為我們自己。如今群雄爭霸天下,必然是弱肉強食,倘不盡快壯大自己,終是他人鍋裏的肉。所以現在要生存,就得有實力,至於那些虛名虛利,實在沒半點用途。孫德崖逼我走,我該感謝他。”
從將麵麵相覷。朱元璋哈哈大笑,勒轉馬頭,衝下山去,眾將緊隨。一時隻見塵煙四起,滾滾然如條狂奔的黃龍。到離定遠三十裏處安泰鎮時,日頭已開始西沉。朱元璋下令在鎮西頭的平闊處安營紮寨。士兵們忙呼著,朱元璋召來常遇春、湯和、花雲、吳良諸將說道:
“而今我們出來,首先得有塊立足之地。雖說是替郭元帥開僵拓土,但有孫德崖在,我們的給養不一定能保證,因此,我們需要有自己的糧食來源。定遠就在前麵,我想去奪取,作立足之地。吳良,你帶幾個人,速去定遠探明情況,回來報告。這附近有關情況,也都盡力去察明。所謂知已知彼,才能打贏。”
吳良領命去了,朱元璋在心裏說:“定遠城高牆厚,儲糧豐足,我能打得下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