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統兵打南京,建立不朽之偉業,而讓朱元璋打滁州以作外援,防止元軍從後麵夾擊。他想,隻要朱元璋暫無反心,定會同意這麼做,因為馬秀英在他手裏,而且又快生孩子,他料定朱元璋不敢違抗他的命令。經過這一番思考,郭天敘喚來張和,令他速去定遠,與朱元璋商議此事。
第二日,張和回報,朱元璋同意按郭元帥的意見辦,現已經準備就緒,隻等郭元帥兵攻南京,朱元璋立馬親率軍直取滁州,已誘南京駐軍來援。郭天敘聞言,高興萬分,命令濠州軍隊,連夜向南京進發。
兵到定遠時,果見糧草準備的穩穩當當。郭天敘高興萬分,接過糧草,命令全軍,馬不停蹄,直插南京。
49、
送走郭天敘的部隊,朱元璋長長地舒了口氣,急召來湯和、徐達、胡大海等猛將,領雄兵四萬,將滁州圍困得水泄不通。
朱元璋親自督戰,讓戰士們揮刀舞茅,齊聲喝喊:“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那些不滿蒙古貴族壓迫的漢族富戶聽了,一麵動員家丁為朱元璋通風報信,一麵說服漢兵,不要為蒙古人賣命,一時間,滁州軍心動搖,不少士兵丟搶躲藏。趁此機會,朱元璋命敢死隊炸開東麵城門,義軍一擁而上。常遇春、徐達、胡大海、湯和、郭英、李文忠等一幹猛將衝在前麵,不斷砍殺,不到兩個時辰,滁州便落入朱元璋之手。
滁州守將阿乎都無見大勢已去,這個元朝一流的將軍,也隻能仰天長歎一聲,拔劍割破自己的脖子。
朱元璋與馮國勝騎馬進城,直接到了阿乎都無的將軍府內。馮國勝讓人將那塊將軍府的牌扁拆下,換上元帥府的牌扁,然後吩咐人將寫好了的“安民告示”,到街上四處張貼。朱元璋吩咐李文忠和朱文正說:
“你們組織一支巡邏隊到街上四處走走,若有違反軍紀撓民的,嚴懲不貸。”
一切稍有頭緒,朱元璋問馮國勝:
“郭天敘這時不知敗成什麼樣了?”
“等消息罷,南京守將陳兆先,遠遠勝過阿乎都無。郭天敘這樣的無能之輩,絕對不是他的對手。至於郭天敘的生死,恐怕隻有等天來決定了。不過,象他這種任性而又少謀的公子,在這種戰亂的年代,注定是會短命的。”
朱元璋聽了,想到郭子興對他的好處來,不由得長長地歎了口氣,說:“沒想到,還是我朱元璋殺了他。”
“元帥不必自責,就算郭天敘今天不戰死南京,明天也會死於他人。我剛才說了,以他輕浮的個性和簡單的頭腦,在這種戰亂之時,怎麼也不會活得太長久。”
“隻可惜還要賠進那麼多士兵。”
“士兵大概不會賠進很多。”馮國勝很有把握地說:“依我看來,陳兆先並不知進攻南京的就郭天敘一人,他一定會顧及到元帥你在後麵。因此,陳兆先隻求自保,並不敢開城掩殺。再說,郭天敘手下的張和、趙青雲,都是很聰明的人,隻要郭天敘一死,他們便立刻逃回濠州。”
朱元璋點了點頭,讓各將士進府聽令,待將士們陸續進來分坐兩邊坐好,朱元璋大聲說:
“諸將聽著,現在滁州已克,濠州回收,這僅僅是一點點好的開始。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大家務必不得有半點懈怠,努力整軍安民,各行其是。對於這次攻占滁州有功的將士,且先記著,待把眼前的一些事處理好了,再來論功行賞。”朱元璋說到這裏,大聲喊到:
“常遇春聽令。”
“常遇春在。”常遇春上前一步,大聲回答。
“常遇春,著你速帶一萬人馬,連夜速往濠州,接管所有軍政事務,穩定軍心、人心。”
“常遇春遵令。”常遇春退回原位。
“湯和、徐達聽令。”
“湯和、徐達在。”倆人上前一步。
“著你二人領兵一萬,連夜前往南京,途中接應郭天敘敗軍,速回滁州。若遇張和、趙青雲,隔離誘殺之。”
“湯和遵令、徐達遵令。”二人退回原位。
“吳良聽命。”
“吳良在。”吳良上前一步。
“著你速去定遠,告之李楨、沐英得知,若遇攻取南京退回之兵,一律迎回城內,善待為上賓。”
“吳良遵命。”吳良退回原位。
朱元璋有條不紊,一一將諸將安排完畢,高興地說:“其餘留守滁州之將,速回軍營,嚴教士兵,一律按貼出告示辦理,不得侵擾百姓。從今往後,凡是我們占領的城市,都要讓百姓安居樂業。”
就在朱元璋運籌帷幄調兵遣將時,郭天敘進攻南京的部隊正狼狽地退回來:
“敵人火箭太猛……”不等大將張和的話說完,憤怒的郭天敘,揮劍朝他直劈下去!
六節、天助人和
世上最快的也是最有利於人走向成功的兩件事:一是能獎勵自己的屬下,二是能得到自己最心愛的人忘我地幫助。
50、
郭天敘是第一次領兵征戰,由於心中的那份無知與自負,在他看來,南京城就如紙糊的一般,隻要他的大軍衝進去,就會將城池給破了。在這樣的認識上,自然容不得他人言說敵人的火箭太猛。他憤怒地揮刀劈了張和,昂首挺胸,劍指南京城,大聲喊叫:
“衝啊!殺……”
他雙腿緊夾,坐下的龍駒,騰空衝出。這龍駒,一身烏黑閃亮,是他父帥郭子興千辛萬苦從元朝的一位將軍那兒奪來的。當年,郭子興曾撫著這匹馬在心裏想到:有朝一日,如遇上了什麼險事,有了這龍駒,起碼也可以逃得一命。因為在濠州遠近,是沒有一匹馬比這龍駒跑得更快的。郭子興自從做了元帥之後,打起仗來,再沒有衝在頭裏,因此得了這龍駒,便生出這般的想法來。沒想到,他的兒子郭天敘,當了元帥的第一戰,就要夾緊馬肚。這龍駒騰空衝出後,刹那間便衝到了部隊的最前麵。可憐的郭天敘,他第二個“啊”字還沒喊出來,一支流矢,有力地穿進他的前胸,他呯然一聲摔下馬來。田人均見了,忙衝上去,扶起他的元帥。可是,他的元帥,郭天敘已經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看看還在往前衝去,不斷被火箭射倒的將士,田人均抱起郭天敘的屍身,大聲喊:
“快撤,回濠州去!”
一時間,衝鋒的軍士如同被決堤的洪水衝了一般,嘩嘩地往後便退。
南京城上守將陳兆先看在眼裏,並不揮兵追擊,他已經幾次聽人說起朱元璋,作戰頗有心機,讓人防不勝防。他擔心朱元璋在使詐,卻不知道,朱元璋沒有直接指揮這場戰爭,隻是操控這場戰爭,從中魚利。
這一仗下來,朱元璋不僅攻占了滁州,還順便收回了濠州,擁有了安徽中部十幾個縣市,部隊轉眼發展到近十萬之眾,消息傳到小明王那裏,授他為大元帥兼江南行省平章事。他對小明王授的官職根本不屑一顧,但他清楚如今還得打著小明王這麵旗幟。
馬秀英給他生了個兒子,朱標。夫妻倆,還有他們的兒子,歡天喜地搬進阿呼都無的官坻。這官坻比濠州郭元帥的更加廓大豪華,朱元璋卻並不留意它,隻是久久地,久久地注視著剛出生的兒子。他的心裏,有一種莫明其妙的興奮,這興奮,似乎讓他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延續。
“朱標,朱標,我的兒子。”他忍不住大喊起來。兒子卻並不感動,反而被嚇得哇哇大哭。他實在沒法使他不哭,隻好將他交給小紅。朱元璋回過頭來,深情地望著躺在床上的馬秀英。他一直走到床前,在她身邊坐下來。
“真對不起你。”朱元璋真誠地說。
“對不起我什麼?”
“那天,你就快生了,還讓你去找郭天敘。”
“沒有什麼。”
“聽小紅說,就是那天,生下朱標的。”
“沒什麼……”馬秀英眼裏盈著淚水,直望著朱元璋,說:“隻是,我總感到,好象是我殺死了天敘……”
“不!”朱元璋臉色大變,沉沉地說:“不是你,也不是我,是他自己。馮軍師也說過,象他這樣的人,輕浮的個性,簡單的頭腦,在這種戰亂之中,是不能活得長久的。”
“是啊!是啊!戰爭……”馬秀英擦幹自己的眼淚,說:“隻是,我與他畢竟兄妹一場,你還是派人去找一找他的屍首,厚葬他,好嗎?”
“好,我明天就派人去。”朱元璋爽快地答應了。
如果說,戰前朱元璋對自己設計殺害郭天敘還有一點內疚,可是,當戰爭結束後,計謀勝算得來的巨大利益使他忘記了一切。這一戰,使他一躍而達到能與眼前爭天下的各路義軍實力相當的地位,已經使他欣喜若狂。利益實際上就是這麼以它耀眼的光輝,將原本是一個普普通通人的所謂“良心”一點點削去,最後隻剩下一個叫做“利益”的東西,然後又會拉出許多諸如“大局”、“國家”、“大道”等美麗的外衣來給它披上。到這種時候,普通人的所謂“良心”就再也尋覓不到了。
51、
一覺醒來,天已大亮。窗外竟紛紛然然地下起雪來。朱元璋推門走出,一陣涼風襲來,果然是“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朱元璋滿心歡喜,大步走進大元帥府。
今天,是他以大元帥兼江南行省平章事的身份,第一次聚眾議事,他確實有些兒興奮,盡管寒意襲人,臉卻是紅樸樸的。眾將領已在帥府恭候著,大家心情都很激動。朱元璋高高在上,坐下來後,也不多說閑話,直接對諸將官一一進行封賞。通過這次勝利,朱元璋更感到謀略的重要,不但封馮國勝為軍師,還給他個“親軍都指揮使”的頭銜。這樣,馮國勝不僅可提出建議主張,還隨時能率重兵出征作戰。為了安慰活著的人,特別是馬秀英,朱元璋還大膽地將濠州交給郭子興的三子郭天爵管著。當然,朱元璋心裏很清楚,這郭天爵跟他哥哥截然不同,一定會效忠他。至於定遠,沒有比姐夫李楨更合適的人選,他就把定遠托囑給李楨。
同時,他授給常遇春總管都督,湯和授管軍總管,給徐達授總管府先鋒,給李文忠授軍前統製……總之,在他朱元璋職權內能授的最高官,他朱元璋都給了他們。此刻的朱元璋,雖然對前途充滿了狂想,但卻暗暗地開始有些兒懼怕。他親眼看到,曾經是那樣強大的元帝國,沒出幾年就變得苟延殘喘。更有諸多早於他投入起事的義軍,一個個都在戰亂中成長得兵強馬壯,不少已經稱王稱帝。他朱元璋要能夠生存下去,還需進一步努力。他需要他的這些兄弟,替他去拚命。在完成這項內容後,朱元璋想知道大家的想法,也想多聽一些大家對今後發展的意見,於是開口說:
“如今,我們雖然已有很大的發展,但與鄰近的義軍相比,他們的發展更快。我們如不盡早努力,最後終為他人魚肉。如何發展,還請諸位高見。”
馮國勝首先說:“我們如今雖有濠州、定遠、滁州等地,但這幾處地方都無險可憑,無糧可資,無援可繼,所以我們當務之急,必須攻占一處攻可以進,守可以退的立足之地。”說到這兒,他稍稍一停,看過眾將軍,又看看朱元璋,發現大家都在注意聆聽。這才開口說道:“對這件事情,我已經考慮了許久,現在有這麼個看法,在這裏說出來給大家聽聽。我們滁州東南的南京,是個龍蟠虎踞之地,一向屬於帝王的都會。它的西北,有長江天險可憑,它的東南,有江浙富遮可資。這樣的地方,如果被我們占有,作為我們的大本營,待我們發展到足夠強大的時候,我們四麵出擊,掃蕩殘敵,振救人民於水火之中,使天下歸心、四海平定。這個想法,不知元帥與諸位將軍以為如何?”
馮國勝的話,朱元璋聽了,心頭一熱,去看諸位將軍,隻見他們一個個情緒熱烈,精神振奮,一時議論紛紛。朱元璋一擺手說:“諸位將軍,有話一個個說。”
眾將聞言,一時安靜下來,就在這時,常遇春第一個站起來,說:
“軍師之言,非常有理。我們占領了南京,就有了很穩固的立足之地。隻是,此去南京,隔著長江,我們如今既無船隻,又無水軍,怎樣才能攻下南京?這事,恐怕要認真考慮。”
“我很讚成總管都督的話。”徐達說:“這次奉元帥命去接應郭天叔,使我深深體會到,郭天叔慘敗,無船隻,無水軍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攻占南京,首先是要水戰得勝。象郭天叔那樣讓毫無水戰經驗的軍士臨時搜購些船隻就去渡江,結果當然是必敗無疑。”
“依總管府先鋒的看法,當如何處之?”朱元璋因聽常遇春誇讚徐達,便想好好考考他。
“孫子說:‘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又說,‘勝兵先勝而後求戰’。善於打仗的人,總是取勝於容易的敵人,打勝仗的軍隊,總是先創造取勝的條件,然後才同敵人作戰。因此我認為,在進攻南京之前,我們必須有自己的戰船和水師,必須有足夠的糧食蓄備。”
“糧食蓄備,還可四處征集,隻是戰船、水師,總管府先鋒可有好的建議?”朱元璋滿心歡喜,緊著追問。
“如今我們和縣已得,隔江的平江數有糧倉之稱,而倪文俊水師趙普勝、李普勝結寨於巢湖,早已是缺衣少糧,我們可以聯絡他們共取平江,這樣可與巢湖師建立關係,到時或合作、或奪取,都將以擁有我們自己的水師戰船為準。”
朱元璋睜大眼睛望著徐達,心裏非常高興。轉眼望望馮國勝,見馮國勝頻頻點頭,朱元璋大喜,設宴與眾人共賀。
修整了幾天,朱元璋與馮國勝等反複商量後,決定派李文忠、鄧友德前往巢湖,與水師總兵趙普勝、李普勝商議共取平江之事。接著,又任命常遇春為大將、徐達為副將,湯和為參軍、胡大海為左軍、郭英為右軍、沐英為統製,去攻和縣。眾人安排妥當,朱元親決定親率本部人馬,隨後前去接應,留下馮國勝來,坐鎮滁州。
52、
萬事布置妥當,朱元璋興匆匆地回到府內。他的心裏,掛念著馬秀英。較之幾日前,馬秀英臉色已經好了許多,精神也漸漸恢複如往日。見朱元璋來,馬秀英歡快地迎了上去,然後吩咐準備晚宴,為朱元璋餞行。
“真是蒼天有眼,待我厚澤,事事順心。”朱元璋親過兒子之後,高興地說。
“又有何天大喜事?使得你這般高興。”馬秀英問。
“大喜事,確實是天大的喜事。如今,我謀士已有馮氏兄弟,武將又有徐達常遇春等,真正是將相協心、賢能匡讚,可謂天助人和,隻怕是要有天大的發展了。”朱元璋言罷,喜形於色。
馬秀英聽了,也欣喜萬分,擺了一桌酒菜,與朱元璋對飲,倆人談得投機,喝得快意,不一會,朱元璋便喝得沉沉大醉了。馬秀英摻著他,喚小紅打來清水,給朱元璋仔細擦淨,然後與小紅一起,扶他上床。
馬秀英替朱元璋蓋好被子,心痛地看著他:“恐怕三個小時也醒不來了。”她自言自語地說。輕輕地走出,轉身將門掩好,回頭招呼小紅,慢慢地向軍營走去。
朱元璋醒來,已近午夜時分。睜目一看,卻不見了馬秀英,摸摸額頭,終於想起了昨日醉酒之事。
“秀英,秀英!”他連聲呼喚,不見回音。朱元璋此時頭腦清醒,渾身爽快,再無半點睡意。他起身穿好衣服,喚衛兵來問道:“你們可見到夫人?”
“稟元帥,夫人往軍營裏去了。”
朱元璋聽了,心裏好生奇怪。這三更半夜裏,她去軍營做什麼?這麼想著,朱元璋又問衛兵:“她去了多久?”
“已有兩個時辰。”
朱元璋聽了,便帶了朱文正與吳良,順了去軍營的方向,一路問去。直到把個軍營差不多繞了個圈,這才追上馬秀英。遠遠地,朱元璋見她正在與崗哨們說著什麼,很親密的。朱元璋示意朱文正與吳良不要聲張,三人悄悄地哲身過去。
“這鞋還有這點碎銀子,都是朱元帥讓我送給你們的,說你們站崗實在太辛苦。”馬秀英一邊說一邊讓小紅將包裏的最後兩雙鞋和一點碎銀交到哨兵手上。
“快,穿上試試。”小紅將鞋子遞給崗哨說:“這可是我們元帥府裏的女人們一針一線做出來的,希望你們穿上它,拚命殺敵,建功立業。”
“我們一定拚命殺敵,報答元帥的厚愛。”哨兵心裏激動,說話斷斷續續。
朱元璋見了,心頭一熱:多好的夫人,老天爺對我實在太厚愛了,給我一個這麼賢德的夫人!想到這裏,他大步向前,走到馬秀英身後。倒是小紅眼尖,一眼看到朱元璋他們,然後拉了拉馬秀英。
“怎麼,你也來這裏?”馬秀英回頭看到朱元璋,吃驚地問道。
“你可以來,我難道就不能來?”朱元璋說完拉著馬秀英,情不自禁地提高聲音說:“有妻如此,何愁大事不成!”感激之情,流之於表。
馬秀英又一次看到朱元璋動了真情,不由得很受感動,就在這時她看到衛兵睜大的眼睛,輕輕地掙開朱元璋的手,說:“衛兵們都在看著我們!”
朱元璋聽了,偏過頭去,環視衛兵,嚇得他們都垂下了頭。朱元璋見了,忍不住對馬秀英得意的一笑。馬秀英不由得也跟著朱元璋笑了起來。
這件小事,直到馬秀英做了皇後,朱元璋還舊事重提。
七節、組建水師
偉大的人開始並不偉大,他隻是清楚自己比別人高明的地方,也明白別人比自己高明之處;更為重要的是,他絕不濫用自己的高明,隻是更加謙虛地吸納別人的高明,並在這吸納中不斷發展壯大自己,一步步走向偉大。
53、
一三五五年,倪文俊正率領南方紅巾軍出擊元軍時,就命他的剿湖水師督尉趙普勝、李普勝前去攻打和縣,奪取糧食。誰知道,當時由於兩位督尉與水師總兵在鬧矛盾,結果動作慢了半步,給從陸上趕來的徐達,搶先占了和縣,糧食也都被徐達得到了。趙普勝、李普勝惱懊不已,挨了倪文俊的訓斥不說,結寨剿湖三萬水軍的糧食怎麼解決?成了他們最頭痛的問題。整整兩個多月了,他倆商議來商議去,都沒有辦法解決。眼看水軍的糧食,就要斷頓,倆人還是想不出一點兒辦法來。一日無糧千軍散,到時候可怎麼解決,正急得火燒眉毛時,忽聽報告:
“外麵有朱元璋的兩個手下,李文忠、鄧友德求見。”
他們來做什麼?趙、李普勝聽了都有些吃驚,相互望了許久,然後都搖搖頭。趙普勝見李普勝也想不出是怎麼回事,皺了皺眉頭說:“不如幹脆讓他們進來,聽聽他們說些什麼,我們商量了再做決定。”
李普勝聽了點點頭,大聲吩咐:“他們進來!”
李文忠、鄧友德大步進來。李普勝、趙普勝仔細地打量著他倆:隻見李文忠雖說二十出頭,卻沉穩威猛,額寬眼圓,眉宇間英氣勃發。那鄧友德也是年紀輕輕,卻高大挺拔,氣度不凡。想起那位神武勇健的徐達,李普勝、趙普勝心裏不由一陣嘀咕:朱元璋的手下,怎麼一個個都英雄豪傑一般。這麼想著,心裏覺著很不是味。
“來者何人?”李普勝明知故問。
“我們是朱元帥手下的左右先鋒。”李文忠恭恭敬敬地回答。
“到巢湖來有何事?”
“是為奪平江之事。”
“什麼奪平江之事?”趙普勝有些不耐煩地問道。
“是這樣的,”鄧友德趕忙解釋道:“平江素有江南糧倉之稱,我家元帥有意奪之,大軍已往平江開拔。因為想起趙、李二位督尉也缺糧食,就想與兩位督尉聯手,共取平江。奪得了糧食,我們分而食之。”
李普勝聽了,心想:那個朱元璋,會有什麼好意,恐怕是他們沒有船隻,無法過江去打平江,這才來打我們巢湖的主意。說穿了,就是想要我們巢湖的水軍。想到這裏,很不客氣地問:
“你們得了糧食,會給我們……”
一旁的趙普勝想到和縣之事,氣憤地打斷了他的話:“什麼平分糧食,恐怕連是想連我巢湖水師也一起吞了。”
“這不可能,大家都是義軍,我們元帥決不會做此有違天理之事,遠的不提,就看他怎樣對待一心要殺他的郭天敘就可以知道了。我們元帥不但厚葬郭天敘,還讓他的弟弟……”
“好了。”趙普勝打斷李文忠的話說:“你們休息一下,待我們商量後再說。”
李文忠、鄧友德走後,趙普勝問李普勝:
“你看,這件事情怎麼辦?”
“聯合是要聯合的。”李普勝陰毒地一笑說:“但我們一定要在聯合中吃掉他們,奪回應該屬於我們的和縣,再去攻占平江,然後直搗南京,到那時……”李普勝哈哈地大笑起來。
“隻是,你看朱元璋的戰將,個個威猛驍勇,如何能在聯合中吃掉他們?”
“也不難,熟話說,擒賊先擒王,隻要把朱元璋幹掉,群龍無首,他的軍隊裏,誰能服誰?必然是互相攻擊,不戰自亂,我們趁勢擊之,不就可吞下這朱和尚所屬?”
李普勝湊近趙普勝的耳朵,一一講述自己的計劃,趙普勝聽得連連點頭稱是。好一陣,他二人四目相望,哈哈大笑。笑畢讓人喚李文忠、鄧德興來,李普勝笑眯眯地瞅著他倆說:“我們商量好了,你們回去告訴朱元璋,要想聯合,他就親自前來細談。”
李文忠剛要開口說話,被李普勝揮手止住了:“這事隻能這樣,舍此一切免談!”
54、
李文忠、鄧友德雖然氣憤,卻沒一點辦法,隻好回來,將情況報告朱元璋。
這時朱元璋剛入和縣,知道了情況,召來常遇春、徐達等商議對策。
“依我看來,李普勝、趙普勝二人此次請元帥去巢湖議事,定是不安好心。”常遇春說:“我們可否借一緣由,誘其上岸,驟而囚之,奪其水師。”
“趙普勝、李普勝倆人,狡猾多端,元軍多次剿滅,都不得成。他們結寨水中,來去無蹤,占盡地利,如今見我軍勢眾,恐怕難得誘其上岸。”湯和說。
“各位將軍,看有什麼良策,誘殺李、趙。”朱元璋問,目光移至徐達,示意要他講講看法。
“依末將之見,不如從其所請,欣然赴約,途中生變,反誘之殺之。”徐達說。
“萬萬不可!”胡大海急了:“明知趙、李心懷不軌,元帥若去,豈不非常危險?更何況,到了水中,便是他趙、李天下,又如何能誘之殺之?
“胡左軍切莫著急,聽我將具體安排一一道清,能否可行,還請元帥定奪。”徐達說著具體安排,眾人皆點頭讚許。
“常將軍你看能否可行?”朱元璋征求常遇春的意見。
“我看可以。”常遇春說:“我願意隨元帥同去巢湖走一趟。”
“元帥去了,常將軍理應坐在軍中發號司令。”湯和說:“還是讓我與元帥同赴巢湖。”
“我願與元帥同赴巢湖!”胡大海、郭英、沐英都爭相說道。
“我認為我與元帥同赴巢湖比較合適。”待眾人說完,徐達才冷靜地說:“昔日奉元帥之命,我領兵奪了和縣,為此李普勝、趙普勝對我恨之入骨,這次如果我與元帥同往,欲報搶奪和縣之仇,李、趙兩位更容易上鉤。”
“徐達言之有理。”朱元璋拍板說:“就請常將軍坐鎮軍中指揮各部,湯和協助,除達與我同往巢湖,胡大海、郭英隨後船接應。速速派人通知趙、李兩普勝,說朱元璋即來巢湖商談共奪平江之事。”
巢湖水寨中,李普勝、趙普勝不斷接到朱元璋部隊的消息,知道朱元璋親統大軍已入和縣,又是高興又是擔憂。
“平江之戰,看樣子朱元璋是誌在必得。”趙普勝說。
“隻是不知他朱元璋真有膽量來我水寨商談。”李普勝說。
“我看他未必如此蠢笨……”
正議論間,軍士來報:“朱元璋信使求見。”
“快傳進來。”趙普勝結束高論說。
來的就沐英一人,他告訴趙、李兩普勝明日午時前,朱元帥與徐副將就一船二人來與他們商議攻占平江一事。倆李普勝問清“徐副將”就是那個攻打和縣的徐達,心裏恨得癢癢的,待沐英一走,立刻召集親信到軍營中挑選三十幾個膽大心細、武藝高強的勇士,一一作了細致安排,單等朱元璋、徐達到來。
55、
第二天上午,朱元璋與徐達上了隻大木船。這船裏還藏了條小船,裝了許多易然之物。由於劃船的隻有徐達在攻占和縣時救下的船家父子,人數太少,船行走緩慢。劃了足足一個多小時,船才到了能看清水寨行人的地方。按照原來商量好的辦法,朱元璋令船家父子故意將船繞進巢湖內唯一的暗礁堆裏。不一會,船便撂淺了,怎麼劃也劃不動。朱元璋端坐倉內,徐達讓兩個稍公齊聲大喊:
“船撂淺,請趙、李二督尉過來議事。”
趙普勝、李普勝在寨裏歡天喜地地等著魚兒上釣,當他們遠遠地看到朱元璋的船時,心裏非常高興。看著船隻行動過於緩慢,趙普勝對李普勝說:“看,朱元璋的手下都是笨蛋,船劃得這麼慢。”
“要論水上作戰,就我兩人爾。朱元璋的部下,怎麼熟悉水戰。”李普勝正說著,又見朱元璋的船駛進了暗礁堆裏,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大聲地罵道:“死豬!真是一群死豬!”
李普勝正罵著,聽到那邊請他們到船上去議事,不由回頭看了看趙普勝。
“我們不去,讓他們過來。”李普勝說。
趙普勝聽了,點點頭,便讓軍士回道:“等一等,我們派人來接你們過來。”
“不行。”徐達說:“請趙、李二督尉過來議事,不然,我們就讓後麵的船接我們回去。”
李普勝、趙普勝朝遠處一看,果然見離朱元璋乘坐的船不遠處,還有隻船停在那兒。
“後麵的船不準向前,我們立即過來。”李普勝說。
一條小船戴著兩個將軍模樣的人漸漸靠近,徐達暗示朱元璋當心。兩個將軍模樣的人上來,徐達迎上去問道:
“來人可是李普勝、趙普勝兩位督尉。”
“我們不敢冒名頂替。”來人說:“我們都是督尉手下的副尉,奉命前來查驗,如無異常,督尉即刻前來。”
“請罷。”徐達非常友好恭敬:“我家朱元帥就在倉內,二位請詳盡查驗無妨。”
兩副尉到船上四處察看,看到些易燃之物,並沒有引起多大注意,回去沒多久,趙普勝、李普勝倆人過來,有四位端著酒菜的女子隨同。
朱元璋吩咐船家父子去把那條小船拖到船尾,便同徐達迎接趙普勝、李普勝上船,就在他倆先後躬身進入倉裏時,還沒坐下,朱元璋與徐達雙雙劍出。說時那時快,趙普勝的劍來不急拔出已被徐達剌中左胸,翻身掉入水中,然後與朱元章一前一後將李普勝砍倒在血泊裏。幾位侍女驚慌亂叫,徐達高聲喝住,告訴她們說:
“這船馬上會起火。你們都到船頭跳下去,定會有人來救你們的。”
徐達說罷,舉起燃燒的蠟燭,點燃船上的幹草。登時,濃煙滾滾,火越燒越大,幾位侍女竄到船頭,狼哭鬼嚎,火勢燃燒到腳下,逼得她們隻好往水裏跳。徐達與朱元璋,趁勢奔到船尾,下了小船。
趙普勝、李普勝的部下,看到大船起義,這才拚命劃來,劃到近前,見火光中有人跳水,認為其中或有趙普勝、李普勝,忙去救人,待他們將落水的侍女和滿身是血的趙普勝一一救起,李普勝早已燒成恢燼。這時,朱元璋與徐達早上了胡大海與郭英的大船。
第二天,巢湖水師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小部分由李普勝的兒子李勝雲帶去投奔徐壽輝的天完政權,大部分則由一向與趙、李兩督尉不和的俞廷玉父子、廖永安兄弟率領下投靠朱元璋。
朱元璋別提多高興,親自設宴請俞廷玉等水師將士。任命俞廷玉為水師督尉,統領全部水軍,並給所有投靠的人連升三級,一邊加造船隻,一邊擴充、訓練人馬,組建自己的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