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攻之事,還請軍師……指點,給徐達以教誨。”
“文滔武略,元帥過人,適才一番議論,也是受元帥言語之啟發。”劉伯溫說。
朱元璋見了,便對劉伯溫說:
“軍師不要過謙,如今敵人說話間就要兵臨城下,守攻之事,還請軍師速作安排,諸將帥一定依令而行就是。”
100、
聽朱元璋如此說,徐達立即附合,上前一步大聲說:“請軍師速作安排,我等謹遵國公之言,依軍師之令而行!”
徐達帶頭說完,眾將帥齊聲應和。劉伯溫頓時感動不已。他熟讀經史,無書不窺,象緯之學、戰略、兵書,更是精讀細究,西蜀趙天澤談論起江左傑出人物,認為當推劉伯溫為首,實可比諸葛孔明不遜絲毫。可他在元朝為官那麼多年,又何授這般重要權柄?感動之餘,他睜開雙眼,環視諸將,然後朝朱元璋耳語一番。朱元璋聽了心中大喜,把目光在眾將裏尋著康茂才,停留瞬時便挪開,臉上一點表情也沒有。劉伯溫退後一步,朝朱元璋一揖說:
“我這就要發號施令了。”
朱元璋點點頭:“軍師請罷。”
就在這時候,諸將中康茂才站起來說:
“稟吳國公,微臣有一計可退陳友諒兵。”
諸將見他一個營田使口出此言,都不免吃驚。隻聽朱元璋冷冷地問道:
“你有何計,快快講來。”
“我與陳友諒從小一起長大,十分要好。我家老門房是陳友諒隔房三叔,曾救過陳友諒的命。若讓我寫一封信給他三叔送去,騙他進入我們的伏擊圈,陳友諒一定深信不疑,到時引軍前來,必會中計,我們殺他個人仰馬翻。豈不使他退兵?”
朱元璋聽罷,久久地盯著康茂才,突然大喊一聲:“來人,將他押入死牢,嚴加看管。”康茂才掙紮著,大叫冤屈。朱元璋指著他說:“既與陳友諒從小一起長大,且又要好,今日卻詐降害他,此等不仁不義之徒,留著又有何用,待破了陳友諒,拿他來祭旗。”
康茂才驚恐不安,待要分辨,兩句士兵上來,強行將他拖了下去。
朱元璋對劉伯溫說:
“軍師就請發號司令罷。”
“俞廷玉!”劉伯溫喚道。
“末將在。”
“你將水軍分成兩部,一部由廖永安率領,去新河口築一虎口城,明日午前,必須完工;你親率一部沿江收集二百船稻草,速返新河口……”劉伯溫話止,示意俞廷玉近前,待俞廷玉走近,劉伯溫耳語一番。俞廷玉臉露喜色,大聲應曰:
“末將遵令。”說罷離去。
“李文忠!”劉伯溫又喚道。
“末將在。”李文忠上前。
“速率本部人馬,多備弓箭,去江東橋上遊處兩岸設伏,先派兵連夜突擊,將那座木橋改為鐵石橋,以防敵大艦撞擊,方可保江東無事。”
“末將遵令。”李文忠退回。
“常遇春!”
“末將在。”常遇春上前。
“著你率本部人馬伏於獅子山下,待陳友諒兵至,衝出掩殺,逼其往東逃向南門。”
“遵命。”常遇春退回。
“馮國用。”
“末將在。”馮國用上前。
“著你率兵三萬人馬駐於石灰山右側,挖坑設陷,等敵人陷坑受損時,趁勢殺出,逼敵逃向南門。”
“遵命。”馮國用領命退回。
劉伯溫把目光轉向徐達說:
“南門大敗陳友諒,就全靠大元帥你了。屆時,能殺多少殺多少,殺退敵人,可猛追濫殺一陣,以奪其驕心。”
“徐達謹遵軍師指教。”
“孫子曰:要做到指揮人數眾多的軍隊作戰像指揮人數少的軍隊作戰一樣,就必須用規定好了的信號來指揮。因此,我們這次必須統一信號。”劉伯溫說:“吳國公可以將中軍帳設在盧龍山,令持旗幟的親兵伏於山的兩側,左邊為紫旗,右邊為紅旗,用以號令全軍:舉紫旗,為敵軍至;舉紅旗,為出擊敵軍。凡未聽號令者,斬!”
言已至此,眾人皆領令而去,唯獨湯和,非常著急地呆在那兒,未有安排。他正待要問,劉伯溫已向他招手。
“襲擊當塗的重任,全在元帥身上了。”劉伯溫說罷,耳語一番,湯和高興萬分,領命而去。
六節、元璋伐謀
軍爭為利,軍爭為危,利益與危險總是在戰爭中並存的,無論他是誰,在戰爭中如果隻知利而不知害,或者隻知害而不知利,都將受到思之不慎的懲罰。
101、
陳友諒稱帝的第三天,宣布兵發南京。一時鼓聲震天,旌旗遮日,賓妃左右,大臣擁簇,萬般得意的陳友諒,盡情地享受著做皇帝的顯赫天威。他站在那棟破舊的城皇廟門前,大聲喊道:
“兵發南京!”
語音剛落,千萬士兵齊聲呐喊:“攻占南京,統一河山!”
這是丞相張必先事前調教好了的。陳友諒聽著士兵們這一遍遍震天動地的呐喊,渾身熱血沸騰,舉劍一揮,喊道:
“出發!!”
水上,二百零八艘大艦,三千餘艘小船一齊起動,場麵十分壯觀;陸路,近二十萬人馬,望不到頭,看不到尾,整齊向前。陳友諒令張定邊率陸路往西,直逼南京城下,自己則帶著張必先、鄒普勝,坐在一艘叫做“王頭”的大船上,統領水軍,沿江而下。臨行前,陳友諒與張定邊約好,水陸兩軍將在南京城前彙合。
從當塗出發不到十裏,陳友諒正春風得意地一會兒看看兩岸美麗如畫的風景,一會兒回頭看看自己看不到尾的船隊,正躊躇滿誌時,忽聽有探子來報:
捉了個朱元璋的奸細。陳友諒讓人將奸細帶進來一看,竟是自己尋找了多年的叔叔陳光民,不由得大吃一驚,忙上前親自給他鬆了綁,問道:
“叔叔何至於落到此地?”
陳光民簡單的講了自己的經曆,然後從懷裏掏出一封信來,遞給陳友諒,說:“這是康茂才讓我送給你的。”
陳友諒聽他說起康茂才,立即想起小時候隨時跟在自己身邊那位憨厚的小子,問道:“康茂才,他在哪裏?你們是怎麼碰到一起的?”
陳光民告訴了陳友諒關於康茂才的一些事情,然後指著他手上的信說:“我來的時候,康茂才說,你隻要看了信就什麼都清楚了。”
陳友諒便展開信來看,看完信之後果然樂得哈哈大笑,對陳光民說:“你快回去告訴康茂才,隻要把這件事辦妥了,待拿下南京城,朕一定給他做個將軍,也讓叔叔你做個都撫什麼的。”
陳光民聽了,受寵若驚,倒身伏地,拜謝過陳友諒,然後滿臉興奮地站起來,又付近陳友諒耳邊,將康茂才的計謀,一一詳細道出。陳友諒聽完,欣喜地說:
“如此一來,南京指日可下,到時一定可以活捉朱元璋。”說罷讓陳光民去休息,命人召來張必先,鄒普勝等人從新商議安排,自己一頭紮進曉嬌房裏,盡情享受一番。
午時,陳友諒水軍抵達東橋港。這裏河急水麵窄,大艦隻要二條並排,便將河道擠滿。前麵江上橫跨一橋,按康茂才所言,這應該是座木橋,大艦順流撞去,橋身定被撞進湍流,大艦自當無事。因此當張陽回報前有大橋橫江時。陳友諒爽快下令:
“撞上去!”
威武雄壯的艦隊,為頭的是“闖江山”,都作全速前進,誰知撞上的竟是加固了的鐵石橋。隻聽得“轟”的一聲巨響,山崩地裂一般。橋並沒有撞折,船卻頓時散了架。船板四處飛起,士兵驚叫落水。一時間,救命之聲,充滿河道。陳友諒命令後艦去救,隻見兩邊岸上,飛箭如風而至,水裏的再無法上船,船上的也倒下不少。陳友諒情知中計,大罵康茂才,命大艦掉頭往東南,奔石灰山渡口往南門而去,與張定邊的步兵會師。
岸上的李文忠,見陳友諒艦隊掉頭,也不去追,命人撐著小船,將溺水的漢兵一一捉住,押回營地,大部隊上船,尾隨漢軍身後。
102、
張定邊率軍由陸路長驅北上,走到獅子山時,舉頭環顧四周,隻見:山呈馬蹄形,進來的路口小,西北麵山勢環繞,就東麵有小道伸出轉南,可以出去。
“真是設伏的好地方。你縱有千軍萬馬,一時進來的總是有限,也無用武之地。倘若朱元璋在此埋下伏兵,隻需上萬人,我這近二十萬人馬也難有所作為。”想到這裏,張定邊心裏暗自吃驚,忙命令道:
“後麵部隊,全速跟上。”
就在這時,隻聽得一聲炮響,遠處山上,紅旗飛舞。西北麵山上,衝下三路人馬來,伴著威猛的殺聲,氣勢著實嚇人。一時間,張定邊的部隊開始亂了套。常遇春與胡大海、鄧友德三馬當先,衝殺過來。張定邊不愧沙場老將,麵對突然襲擊,並不驚慌,大聲喝道:“敵人不過區區幾千,你們何故自亂。再有不入隊列者,斬!”喝罷對將軍們說:“馬上組織迎敵,有後退者,斬?傳令後麵的大部隊,迅速衝殺進來,有怠慢者,斬!”
張定邊接連三個斬字,穩住了軍心,自己舉劍策馬向常遇春殺去。然而,奈何這獅子山進來的入口太小,僅兩三人能同時通過。三員猛將突如其來的衝殺,早有一拔人死於刀下,在進來的路口上堆了許多屍體,擋住了衝進來的部隊。張定邊截住常遇春廝殺,打不了幾個回合,就被亂軍衝散。張定邊身邊的大將接了常遇春廝殺。張定邊看見自己的部下還有人在後退,於是連斬幾人,才阻止了士兵後退。這時,常、胡、鄧三員猛將,已衝到張定邊身邊。張定邊明知不抵,還是拚死力戰。眼著支撐不住時,張定邊外麵的軍唰唰地從兩麵的山上,衝了下來。
原來,進來的通道被屍體堵了以後,外麵的部隊仗著人多,紛紛朝兩邊的山上爬,然後從山上進來,見張定邊被圍,就衝了下來。漸漸地,張定邊的軍隊衝進來的越來越多,常遇春、胡大海、鄧友德眼看難以支撐,忙撤回西北山上,憑險射箭。此時,張定邊已回過頭來,但他有命令在身,要去南京城下與陳友諒彙合,因此不敢戀戰,指揮部隊往東路口轉南門而去。常遇春很快看出張定邊的心事,沒等張定邊的部隊過完,就命令部隊衝下山去,一陣追殺,殺死敵人無數。
在南京南門前水陸兩軍會師,這是陳友諒與張定邊事先約好的。陳友諒要從水路往南門去,除去撞東橋往東橋港去外,另一條道便是到石灰港去,往石灰山右側入南門。康茂才告訴陳友諒南門空虛,現在事已至此,不空虛也隻有往南門去了。在陳友諒看來,他的水陸兩軍在南門彙集,到時朱元璋就是傾城而伏於南門,恐怕也不是我陳友諒的對手。這麼想著,陳友諒回頭望望一直尾隨在身後的小船,令戰艦全速前進。
陳友諒的戰艦,設備先進,船上都裝有輪軸,隻要均勻有節湊地踏動機關,船就能快速向前。一會兒便將李文忠的小船拋在身後很遠。這時,船已到了新河口,穿過去,前麵就是石灰港了。陳友諒回頭看看被甩得遠遠的小船,得意地說:
“這個朱元璋,憑這幾條爛船也敢跟我開戰,看我呆會怎麼收拾你。”
這時,隻聽張必先說:
“皇上,你看。”
陳友諒掉過頭來一看,隻見新河口上攔了一排戰船。其中一條大的,上麵飄著“朱”字大旗。
“衝過去,撞爛他們的船!”陳友諒咬牙切齒地說。
大艦加快速度,士兵們一個個咬牙登輪,船像箭一般駛向前。離小船已是很近了,張必先令一排舉盾的士兵在船的前沿,以擋飛矢。誰知小船上並無一隻飛矢射來,倒是推下成捆的稻草,齊齊地向兩邊散去。稻草遇水,緩緩沉下。陳友諒一時不知是計,下令追殺。誰知剛到小船身邊,水下的輪軸被稻草纏繞,士兵們怎麼用力,大艦也難以向前,隻在水中打轉。不一會兒,後麵李文忠船隊追上來,前麵俞廷玉、廖永安的船隊一排排衝過來,並不靠攏,隻齊齊放箭。
一時間,陳友諒大艦上士兵死傷無數,亂著一團,有些孤立的大艦,便被幾條小船圍住,放一陣箭後,衝上船去,將一船的軍士,全部殺盡。
103、
大凡殘忍的人,心底都存有一份超出常人的恐懼。陳友諒素以殘忍出名,這時看著自己的部隊遭人殺戳,如宰殺牲口一般,心裏由不得又氣又怕,咬緊牙關,指揮部隊登岸突圍。
經過這一番殺戳,陳友諒隻有少部分戰船得以靠岸。餘下的幾萬水軍,不是溺死,便是被殺死。陳友諒驚恐已極,隻是想到張定邊那兒還有近二十萬軍隊,這才開始有了一點鎮定。他強打精神,指揮損傷不到一半的水軍,再不敢戀戰,趕緊往南門奔去。朱元璋,你這個禿和尚!待朕與張定邊的陸軍彙合,一定要踏平南京城,血洗南京城,來報此深仇大恨!陳友諒在心中發狠。
在陳友諒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是以狠而聞名,哪怕是為了一點小小的事情,他也可以去與別人拚命。可是現在,他已經做了皇帝,有了皇帝的擁有和享受,他開始對死感到了恐懼。從表麵看來,陳友諒似乎與早先的並沒有兩樣,還是一個敢拚敢死的人,實際上這不過是表麵現象。
陳友諒指揮他的部隊,走到石灰山右側時,還沒來得及弄清是怎麼回事,就隻聽得卟通、卟通直響的聲音,然後是一陣陣塵埃湧起來,士兵們唉呀地掉進陷井。陳友諒見了,直氣得雙眼發紅,牙齒咬得嘣嘣著響。但是,無論如何,他必須走過石灰山去,因為隻有這條路,才可以到達南京城下。又丟掉上萬士兵的生命,陳友諒好不容易繞過一個個的陷井,突出了石灰山。在通往南京城的大道上,回頭望一眼令他毛骨聳然的石灰山,陳友諒重重的出了口氣,回頭對張必先說:
“朱元璋這個和尚,還真會設陷害人,如今南門就在前麵,我們都還不死,該是輪到我們動手了罷!”
張必先點點頭,咬牙切齒地說:“到時捉了那個禿和尚,一定要將他碎屍萬段。”話音剛落,隻聽的一聲巨響,馮國用手握鋼刀,率領領三萬勇士,一馬當先衝殺過來。
“來罷,要打硬仗,你朱元璋怕就不是我的對手了。”陳友諒說著回頭問道:“你們誰敢上去,替我取了那馮國用的狗頭?”
“待末將去取了他的狗頭來!”大將潘軍,非常自信地說完,提了大刀,策馬衝去。迎著馮國用,二人大戰起來。馮國用自小習武,勇猛過人;潘軍是陳友諒得力大將,武藝高強。倆人相戰,可謂棋逢對手,隻殺得飛沙走石,天昏地暗。陳友諒見馮國用確實了得,這麼戰下去,潘軍恐一時難以取勝,如南門戰事起,豈不是讓張定邊一人獨戰朱元璋?想到這裏,陳友諒揮劍一指,大聲喝道:
“衝啊,捉住這個姓馮的,朕有重賞。”
隨著話音落地,陳友諒身邊幾十員大將齊齊衝上前去,馮國用身邊的幾員大將也一起殺上前來。一時間兩軍混戰,刀光劍影、飛少走矢。陳友諒依仗人多,逼住馮國用等砍殺;馮國用與幾員大將偏不認輸,拚命抵抗,殊死迎殺,戰了一刻多鍾,還是沒有退卻。陳友諒大驚且懼;僅一個馮國用,便能擋我大軍這麼久時間,朱元璋手下,怎這麼多能人?想到此,不由暗然神傷。就在這時,隻聽張必先說:
“皇上你看,馮國用頂不住了。”
陳友諒一看,隻見馮國用肩上被砍了一刀,正由幾員大將護著,且戰且退。
“衝過去,殺死他們。”張必先說。
“不可,城南之戰,關係重大,在這裏久留,正中那朱和尚的計。”陳友諒說:“傳朕的命令,迅速南進,趕往城南。”
誰知陳友諒的隊伍剛往南行,馮國用等不但不趁此撤退,反而聲聲呐喊,又衝上來拚殺,把陳友諒氣得眼珠快要滴血。
“殺死他們!”陳友諒狠狠地說。
七節、險勝友諒
戰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怪事:勝利的奇跡,總是能在深謀遠慮的劣勢人中出現;失敗的遭遇,總是能在毫無遠見的優勢人中出現。
104、
張定邊經過一番激戰,在獅子山丟下兩萬屍體,率部來到南京城南,卻末能見到陳友諒的蹤影,心裏有些納悶:
“莫非他也中了埋伏?”這麼想著,額頭不由沁出冷汗。就在這時,前麵一聲炮響,一麵“徐”字帥旗,迎風飄揚,旗幟下麵,徐達居中,郭英、趙德勝等數十員大將,立於兩旁。
徐達此刻雖是名聲顯赫,但張定邊從將軍到元帥,到太尉,久征沙場,勝仗無數,因此並不把徐達放在眼裏。但因不見陳友諒到,便想拖一點時間,於是上前道:
“前麵可是徐達?”
徐達何等精明,知道此刻時間寶貴,兩軍相對,兵力相差無幾,如再過些時間,陳友諒兵至,敵人合兵一處,兵力懸殊可就大了。於是爭分搶秒,嘴上答道:
“本帥正是徐達!”隨著話語,揮劍一指,躍馬向前:“衝啊!”
徐達喊聲,中氣十足,將士們隨之附應,緊跟著衝上前去。郭英、鄧友德諸將早趕在徐達前麵,衝殺敵人。
張定邊見徐達這麼迫不及待,這麼果斷勇猛,心中不由暗自佩服。“不過,就我張定邊這些人馬,也要打敗你徐達。”他在心裏說,也揮劍一指,大聲喊道:“衝啊!活捉徐達,重重有賞!”
隨著喊聲,漢軍也齊聲響應。簡得智、劉文忠、劉文義諸將奮勇殺出。
一時間,刀光劍影,槍刺刀砍,喊殺聲不絕,肉濺血飛不斷,時有人被砍倒在地,時有人將他人砍死……城南若大場地,一時間成了世界級屠場,雙方各五六萬人,為著一個“殺”字在拚命,場麵實在壯觀空前。
朱元璋此刻正在盧龍山中軍帳裏,身邊有劉伯溫、李善長等陪著,舉目觀戰,心裏感慨萬千:他們都在為我而戰。一方要將我推向皇帝的寶座,一方要置我於墳場……他影影約約地看到他的人被砍倒,便在心裏喊到:快爬起來,殺死他們,我可是要皇帝的寶座啊!
血,鮮紅的血,浸濕了城南的這片開闊地。不到兩個時辰,這澄色的沙質地上,幾乎已蓋滿了戰死的軍人。徐達的將士們越戰越勇,張定邊的將士已是為膽怯所浸襲,他們剛出發時的勇氣已經蕩然無存了。吳國公的軍隊並不象他們的皇帝講的那樣不堪一擊,更不是龜守南京城內,而是處處給他們以頑強勇猛的打擊,他們從離開當塗之後,似乎是踏進了死亡的營地,看著弟兄們一個個倒下,看到敵人越來越猛烈的拚殺……他們還沒有進攻南京就受到了這般殘酷的待遇,他們哪有可能在南京城裏勝利會師,去品嚐那勝利掠殺的快樂滋味?
兵在於勇,連久經沙場的張定邊,在與徐達拚殺了兩個時辰之後,也感到要攻進南京城太難了。他在期盼著陳友諒的到來,更為陳友諒的處境擔心。他此刻前進不了,但萬萬不能後退,如果是那樣,局麵將不可收拾。
如果他的皇帝此刻能率軍前來,那情況就好了。張定邊在心裏呼喚他的皇帝,可他卻不知道:這時陳友諒雖然艱難地打退了馮國用,可馮國用這員曉勇的戰將,在敵眾我寡,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雖然被打敗了,就是不走,纏著陳友諒要與他拚命。他的這份頑強、死死地拖住了這位皇帝。
“一定要等皇帝打過來。”張定邊在心裏說:“他率領那麼多部隊,縱遭受埋伏,也一定會衝出來的,我這裏一定要打下去……”
可是,劉文忠已經敗下來,劉文義也支持不住了,簡得智被徐達大刀所迫,再不退便隻有被砍下馬背……他們,還有那麼多將領,都在節節敗退,主將一退,倒黴的士兵便隻好轉身逃命。張定邊已經無法控製局麵,隻好指揮軍隊一麵截殺,一麵向石灰山退去,試圖與陳友諒會師。
戰爭是殘酷無情的,兩軍相對勇者勝,徐達非常清楚這一點,他見張定邊開始後退,不由精神大振,他一直盼著的,就是這萬金難買的一刻,他知道敵人後退對他的重大意義,他必須抓住這一刻,讓他那些已經疲憊不堪的軍隊,去作最後的努力,為他贏得這場戰爭的最大勝利。說時遲,那時快,似乎是張定邊剛掉轉身子,徐達便再次長劍一指,用盡全身力氣大聲呼喊道:
“敵人退了,殺死他們,殺啊!”
郭英、趙德勝諸將士早已殺紅了眼,聽到徐達的呼喊,便拚命齊聲呼應。一時間,徐達的軍隊殺聲震天,漢軍陣地頓時大亂,再不是且戰且退,而是狼狽逃竄。張定邊大吃一驚,暗自叫苦,焦慮地望著石灰山道。突然,他看到一麵戰旗,一麵陳友諒的戰旗飄來,他激動得差點流出眼淚,精神大振,也拚了命地大聲喊起來。
“我們皇帝來了,大軍到了,殺回去!”
隨著喊聲,將軍們開始掉頭,士兵們開始轉身,陳友諒確實帶著千軍萬馬來了,一場拚殺眼看又要開始。
105、
可惜張定邊高興得太早了一些,這場戰爭是劉伯溫一手安排的,他已經非常清楚雙方的實力,他知道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需要動用他多少兵力。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又怎麼能讓張定邊有勝算的機遇。就在這時,隻見右側塵土飛揚,常遇春、胡大海、鄧友德三馬領頭,率先衝出,也不搭話,直向剛有點希望的張定邊的部隊撲去,這邊徐達、郭英、趙德勝心頭一喜,揮兵衝殺。眼前的拚殺瞬時變成屠殺,漢兵再無反抗的勇氣,隻在逃命時讓人在後麵殺戮。
陳友諒瞪著血紅的眼來會師城南,期望有一個好的轉機,迎接他們的,卻是如潮的敗軍。
“不準後退!”他狂呼著,“後退者斬!”
兵敗如山倒,陳友諒的呼聲已被這排山倒海的潰退所淹滅,他指揮潘軍等將軍,連斬數百人,可後退的軍隊滾滾而來,連他自己也很快被吞沒其中。
“這是為什麼?我竟會敗在朱元璋這個和尚手中?”他想不通。潘軍似乎是想通了,催促他說:
“皇上,快離開,留著青山在……”
心高氣盛的陳友諒再無他法,隻好也借這句能給失敗者以安慰的話來安慰自己。長歎一聲,隨敗軍而逃。
朱元璋在盧龍山軍帳中,正密切地注意陳友諒的動靜,見陳友諒敗退,命令紅旗搖動,所有部隊,乘勝追殺,盡其所能,消滅敵人主力軍。
陳友諒一敗再敗,很快退至當塗,正想喘口氣,然後重振旗鼓,突聽城上一聲炮響,湯和在城牆上冒出,手指陳友諒說:
“不忠不義的叛賊,湯元帥在此恭候多時,如識世務,就快下馬受降,湯元帥免你不死。”
陳友諒聞言,大怒,指揮軍隊,奮力攻城。湯和畢竟人少,抵擋一陣,漸漸不支。情急中打開臨行時劉伯溫交給的一個綿囊。劉伯溫曾說:到了萬不得已時拆開,依計而行,可保元帥無事。湯和拆開綿囊,隻見上麵寫道:
“速撤兵塗山。”
湯和頓時大失所望。這塗山是當塗城邊的一座孤山,若駐兵於上,敵人四處圍定,隻要一日,渴也渴死。軍師料事如神,莫不是這事疏忽了?果然這樣,可就苦了我湯和。正想著,漢兵已攻上城來。
“罷罷罷,隻有聽天由命了。”湯和無奈萬般,隻好率了眾軍士,往西上了塗山。
陳友諒見了,笑出淚水,命令張定邊:“組織軍隊團團圍住,一定要全殲他們,方解我心頭之痛恨。”
張定邊喚來簡得智、劉文忠、劉文義一一作了精心安排,將座塗山圍得水池不通,隻等白日過去,趁山上湯和饑渴難耐之時,發動猛烈攻擊。
湯和坐在塗山半腰眺望山下,隻見一層又一層,全是漢兵,突圍出去,根本就沒有指望,呆在這山上,遲一點也是死路一條。這劉伯溫!怎麼就出這麼個妙計?湯和沮喪地搖了搖頭。從士兵到元帥,這麼些年來,自己提著腦袋跟在朱元璋身後一路打過來,都是些硬仗、險仗,差點掉腦袋的仗;而如今,自己即將戰死在這孤山上,恐怕屍體也沒人來收……
日頭漸漸落下西山,湯和看到陳友諒的隊伍在架鍋做飯,縷縷的清香從山下飄上來。湯和感到死亡在向他迫進。軍營裏傳來士兵的牢騷聲,因為他們被饑餓纏繞,在他們的麵前根本沒有生路。湯和第一次感到恐懼,因為不是他一個人,而是兩萬餘名將士,將要無望地死去。湯和不敢走進軍營,他根本無法麵對絕望的士兵。
陳友諒的部隊用過晚餐,開始集結,調動,他們已經吃得飽飽的,雖然一天來受盡挫敗,但此刻還是有十多萬人,要對付山上的兩萬饑兵,顯然是充滿了信心。
山上的湯和,看見漢兵在向塗山移動,靠近,頓時感到自己猶如掉進陷井裏的野狐,圍上來的,是一群凶猛無比的餓狼。絕望在他的心裏漫延……
忠勇無比的湯和,南征北戰這麼些年,曾是那樣地臨危不懼,可這一回,他終是第一次領略到了大敵當前時顫栗。
106、
“劉伯溫啊劉伯溫,我湯和算是讓你給吭苦了,就算我有什麼對不起你,不該讓這麼多好兄弟陪我去殉死啊!”湯和正在心裏發牢騷,忽然聽得身邊衛士大聲說:
“湯元帥,你看!”
湯和抬起頭來,往北看去,驚喜地看到有熟悉的旌旗杆頭在晃動。他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勁地揉了揉,他看的真切了,是吳國公的旗幟,那碩大的“朱”字還是李善長的手筆。
旗幟一片片飄來,戰馬無數。我有救了!“這個劉伯溫,弄得我湯和虛驚一場。”湯和一時欣喜若狂,急忙走進軍營。他站在營前的帥旗下,一指北方:你們看!
眾將士都看到了那飄來的旗幟,那狂奔而來的戰馬,都狂喜起來,三呼萬歲。
山下蠢蠢欲動的漢軍,聽到山上的呼喊,驚詫不已:他們都快死了,還有這份熱情?就在這時,他們也看到了北邊道上的旌旗、戰馬,盡管他們還有十多萬人,但仍然免不了驚慌不安。白日的一戰,已使他們喪膽。
陳友諒雖說剛吃了一連串的敗仗,但他怎麼也沒想到朱元璋有這麼大膽子,竟敢一路追殺到當塗來。他此刻剛用過晚餐,沐浴更衣,準備在當塗好好休息一夜。這之前他隻告訴張定邊四個字“斬盡殺絕!”他要用當塗山上兩萬敵人的屍體,來祭奠自己陣亡的十餘萬將士,來消除一切痛心刻骨的仇恨。可是,他還沒來得及休息,忽聞報朱元璋大軍殺來,忙登高遠望,隻見黑壓壓一遍,敵人蜂擁而來。
“來的正好。”他咬牙切齒地說:“組織部隊準備迎戰。”
張定邊不愧是員虎將,很快將部隊安排妥當,在當塗城外準備迎敵。陳友諒雖說做了皇帝,卻還是親居軍中,身邊是張定邊、潘軍、簡得智、劉文忠、劉文義等數十員猛將。
朱元璋在徐達、馮國用、常遇春、李文忠、胡大海等數十員將帥的簇擁下,逼進當塗。陳友諒一見朱元璋,不由得怒從心起,大罵道:
“你這和尚,膽子到不小,敢追到這兒來,誰去與我取下他的首級?”
陳友諒話音剛落,劉文義早已飛馬駛出,一邊大叫:
“朱和尚,拿頭來!”
“無名小卒,也敢如此放肆,看我如何教訓你。”沐英早憋不住,放馬衝殺過去。
二人戰了十餘回合,沐英大喊一聲,手起刀落,砍劉文義於馬下。朱元璋軍中,齊聲喝彩。劉文忠見弟弟下馬,慌忙去救,胡大海衝出,攔住砍殺,倆人陣前,一來一往,猛殺起來。簡得智見劉文忠漸漸不支,擔心他又被砍下馬來,於是飛馬上前相助,這邊李文忠見了,拍馬迎著撕殺。潘軍見劉文忠困不能解,上前去援,又被常遇春衝出攔截拚殺。
兩軍陣前,六馬三對,直殺得火星直冒,天昏地暗。此刻,兩軍實力,漢軍稍強,但漢軍一天都在失敗,都在奔命,而朱元璋的軍隊卻一直在打勝仗,在追擊,雖說體疲,心情卻很興奮,士氣非常高昂。朱元璋很清楚地看到這一點,他朝身邊的徐達與馮國用示意,讓他們作好準備,突然振臂高呼:衝啊,打敗漢軍!
這聲音,不啻是一聲炸雷,徐達在左,馮國用在右,指揮全軍,如浪潮般衝向前去,衝殺之聲振聾發聵。
陳友諒根本不服氣,揮劍一指,長嘯一聲:
“衝啊!”帝皇氣勢,全在這長嘯聲中。身邊猛將隨聲音齊齊向前衝來。
當塗城前,雙方展開混戰,鄒普勝,張必先擁著陳友諒在黃羅傘下觀看。突然右邊傳來殺聲,原來是湯和率軍衝下山來。這一群死裏逃生的將士,雖說是饑腸轆轆,但因為死裏逃生的那點興奮,那點援兵到來的驚喜,使得他們忘了饑餓,勇猛如獅。眼見這群剛才還在等死的羔羊此刻竟猛獅般撲來,鄒普勝與張必先忙勸陳友諒到江邊去躲避。已經做了皇帝,當然不能再擔半點風險。眾人簇擁著緩緩地向江邊退去。
機敏的湯和抓住這個機會,鼓勵著一群饑兵,齊聲吼著:“漢軍退了,衝啊!”
漢軍們去尋找他們的皇帝,他們的皇帝已退到江邊的船上去了。一時間,漢兵大亂。潘軍、簡得智等猛將,也漸漸亂了套路,虛晃刀槍,去追他們的皇帝。朱元璋見了,並不急著指揮追殺,隻將還在抵抗的圍住,一一斬殺。一時間,當塗城外,漢軍屍橫遍地,血水淙流。一批殺紅了眼的漢軍,突然發現他們的大部隊已經潰散,一時紅眼變成傻眼,紛紛舉手投降。
朱元璋下令:收編降軍,用著先頭部隊,向南進攻,直搗陳友諒老巢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