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隊喜獲逆轉命運的機會
希特勒的侵略戰爭還在持續,甚至波及到了美國,於是,1942年,美國政府宣布對德作戰。那麼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便急需擴大兵源。所以,1943年2月,基辛格和弟弟被征召參加了美國軍隊。入伍不久,基辛格和戰友們便被派往北卡羅納州的克羅夫特兵營接受12星期的步兵基本軍事訓練。1943年6月19日,基辛格在軍營裏正式加入了美國國籍,成為了美國公民,也真正對美國有了認同感。1944年,基辛格加入了美國第84步兵師,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克萊爾步兵營當步兵。1944年夏天,基辛格在軍營遇到了自己的啟蒙老師——克雷默爾。兩人的一次交談之後,克雷默爾發現了那時還隻是個中學畢業生的基辛格具有超群的智力,對事物也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便對他照顧有加。1944年9月,第84步兵師被調入歐洲戰場,不久,與兄弟部隊一起攻入德國。1945年初,第84步兵師繼續向東推進,此時,為了更好地展開戰鬥,部隊需要一名德語翻譯,克雷默爾便向司令部長官推薦了基辛格。基辛格表現優異,得到了長官們的賞識,很快便從列兵升為了軍士。1945年3月,第84步兵師占領了德國克雷菲爾德市,被戰火摧殘得麵目全非的這座城市急需重建。這時,克雷默爾再次成功向負責重建該市的美國將軍推薦了基辛格,讓他去負責恢複秩序和進行城市管理。一個“德國的棄兒”,現在竟然以占領者的身份來管理這個城市,這是何其大的諷刺啊!令人驚異的是,當時僅22歲的基辛格把這座城市管理得有聲有色。1947年底,即將返回美國的基辛格把決定回國後繼續到紐約市立大學接受教育的想法告訴了克雷默爾。但克雷默爾卻勸他要過一種富有創造性的獨立生活,基辛格聽後有所領悟,便製定了新的人生目標——做一個向克雷默爾那樣的學者。
新的人生目標:24歲的大齡哈佛學生
1947年9月,24歲的基辛格進入了哈佛大學,作為一個大學生,他的年齡似乎大了點,但對於一個未來的美國國務卿來說,這個年紀隻是他生命中的一個起點。在經過一番躊躇之後,他選擇了政治係,專修國際政治。這個專業對於基辛格來說是在自然不過的了——在一個充滿動蕩和破壞的年代裏,研究如何治理動蕩和破壞,他在戰爭中的經曆,正好可以提供他學習的素材和動力。在哈佛期間,基辛格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學習和思考上,常常是一個人來往於教室、圖書館和食堂之間,或者一個人漫步於查爾斯河畔,或者一個人在河畔呆坐半個多小時,因此,他獲得了“隱士”、“孤獨的狼”等稱號。更幸運的是,在哈佛,他遇到了對他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的第二個人——他的老師威廉?埃利奧特。埃利奧特的教學方法基辛格很是欣賞,基辛格刻苦的學習精神和無盡的求知欲也引起了埃利奧特的注意。兩人幾乎每周都有一次約會,討論別人看來是深奧難懂的問題,大談荷馬、黑格爾、康德和斯賓諾莎。埃利奧特還有意培養基辛格各方麵的才能:時常讓基辛格幫忙處理一些簡單的行政事務,忙得不可開交之時,還找基辛格代為參加會議……正因為如此,基辛格還曾被誤認為是青年教師。就這樣,經過3年的嘔心瀝血,1950年,基辛格以一份長達377頁的《曆史的意義——讀施本格勒、湯恩比和康德著作的心得》作為畢業論文,而獲得了免試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的資格。195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195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以後,“基辛格博士”的大名世人皆知。
“學而優則仕”:助洛克菲勒競選總統
1951年,基辛格大學老師埃利奧特推薦他負責哈佛國際講習班的教學活動,從此拉開了他進入政治和外交界的帷幕。基辛格通過這個講習班結識了不少各國的政界人士,其中有一些後來成為了各國的領導人,像法國總統德斯坦、比利時首相廷德曼斯、西德經濟合作部長艾哈德、挪威外交部長弗萊頓倫德、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以色列總理阿隆。在與這些人的互相交流中,基辛格了解了國際局勢的變化,這對他後來擔任美國國務卿、製定美國的外交政策大有裨益。50年代中期,基辛格的“成名之作”《核武器與外交政策》的出版,引起了洛克菲勒家族中掌管外交事務的納爾遜?洛克菲勒的注意和重視,便將其網羅至門下,聘請為這個美國不執政的王朝的首席外交顧問。1968年,美國總統大選拉開帷幕,洛克菲勒以紐約州州長的身份參加此次大選,他的競爭對手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尼克鬆。為了美國國家安全助理或國務卿這樣掌握美國外交大權的職務,基辛格在洛克菲勒的競選中全力以赴,為洛克菲勒擬定政策綱領,起草文件講稿,整日奔波於哈佛和紐約第44號街的洛克菲勒競選總部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