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3 / 3)

接下來便是江景行的表演,哦不,演講時間,滔滔不絕的說了半個時辰,劉延寧一開始站著聽,不知不覺中就坐回了原位,還端了杯茶聽他說,有種重新認識了江景行的想法,不隻是他的臉皮,還有口才。

說到最後,劉延寧有點被說服了,因為江景行說了,給他一年時間,最遲期限在自己會試揭榜之時,若那時他還無法說服父母向他家提親,也不耽誤自己幫妹妹相看合適的人家。

如此說來,好像對青青也什麼損失?

劉延寧有點動搖,主要他從江景行眼中看到了決心,作為江景行的好友,劉延寧很了解他的性格,看似謙謙君子,身為世家公子的驕傲淡漠,一點都不比師傅少,他給自己的感覺,也同師傅一樣,談笑間運籌帷幕。

認識這麼久,劉延寧還是第一次發現,原來他也不是什麼都不在意。

江景行一反常態的堅定,甚至是執著,讓劉延寧也忍不住想,或許他能夠爭取到機會呢?就像他說的,隻是給一個機會,即便最後不了了之,也耽誤不到青青身上。

思及此,劉延寧抿了下唇,目光沉著的看著江景行:“我可以給你一個機會,但是必須做到一點,不能讓青青知道,更不能在沒結果之前接近她。”

江景行嘴角的笑意頓時僵住,不能接近青青……這叫哪門子機會?

可惜好友眼神堅定,寸步不讓,江景行毫不懷疑自己不答應這條,他明天就能不叫那丫頭來他們家。依著那丫頭的忘性,隔個十天半個月不見,怕是徹底把自己拋之腦後了。

江景行忽然覺得,這一對兄妹都是他的克星,哥哥讓他毫無反手之力,妹妹……罷了,不掙紮了,直接認命吧。

劉延寧和江景行終於達成了協議,已經“破裂”的關係,一時半會就不那麼好修複了,劉延寧隻要想到他妹妹那麼小,這人都能生出那種念頭,就忍不住咬牙切齒,簡直是禽獸!

還是他自己引狼入室的,劉延寧又悔不當初。

也不知道江景行以前是怎麼背著他接近過青青的,劉延寧現在想起來,簡直是無一處不可疑,所以他也進行了深刻的反省,開始緊迫盯人政策,不再給這頭狼任何單獨接觸他妹妹的機會。

江景行:生無可戀。

早知道他就打死不承認了,至少不會被未來大舅哥像防狼一樣盯著,如今想跟那小丫頭說句話都找不到機會。

江景行一時間也悔不當初,好在沒過幾日,省城傳來了好消息,情敵終於收拾包袱上路了。

與此同時,孫知府的正式道歉信,也送到了劉延寧手上。

孫知府嘴上說要親自登門致歉,當然不可能真這麼做,他到底是一方父母官,而且親沒訂成這種事,到底不怎麼光彩,最好是兩家把這事緊緊捂著,不讓外人知道,可孫知府要是屈尊降貴上劉家來,事情就捂不住,到時候隻會傳得沸沸揚揚。這對劉青的名聲隻會更不好。

不過孫知府人沒來,卻送上了一份豐厚的歉禮,道歉信也寫得非常誠懇動人,應該是讓人潤色過了,連劉大爺他們聽劉延寧讀完信,心裏都生不出埋怨之意,隻能感慨命運不公。

“這知府老爺……也是不容易啊。”沉默許久,蔣氏先出聲感慨,刻薄如她都沒有怨言,可見其他人的心情。

李氏雖然能理解,但還是克製不住內心的悲傷,掩麵而泣:“是我們青青命不好……”

“延寧他娘。”劉大爺敲了敲煙杆,沉聲道,“青青福氣大著呢,都說好事多磨,別遇著點小事就好像天要塌下來似的。”

劉延寧麵帶笑著安慰他娘:“爺說得對,這是好事,那君山書院同旁的書院自有些不同,天子帝師曾在書院開壇授課,孫三少如今有幸進入君山書院,得名師指教,他日隻需苦讀鑽研,科舉不在話下。”

“孫知府也是為咱們考慮,才這般如實相告,他說一年後,孫三少或許能夠找到機會回家一趟,這不過是安慰咱們。孫三少因為守孝,錯過了今年的院試,下一屆院試便在兩年後,他恐怕隻有那個時候才能回來……”

劉延寧話還沒說完,蔣氏已經搖頭:“等不了等不了,誰知道兩年後又有什麼意外?”

劉大爺也很讚同這話,他覺得和知府大人家的親事這般不順,想是天意如此,就算知府大人誠心求娶,他們也不敢再等了,耽誤了青青的大事可不行。

難得知府老爺這麼大的官,還這般為他們著想,建議他們不妨再相看幾家,若是孫三少從君山書院回來時青青未同旁人定親,想是上天成全,到時候他們祖孫必定登門提親。

都說父母官一言九鼎,劉大爺他們也沒有懷疑,心裏反而還有些感激,至少人家替他們把後路都想好了,再不滿足就有些不知好歹了。

李氏聽他們說了許多,也轉過彎來了,收起淚意,轉而問劉延寧:“那君山書院這般,為何江先生不叫你同去?”

劉延寧特意提了孫韶渝的舉薦信是她師傅給的,就是為了把話題引到這上邊來,家人因為不知道師傅的出身,心中沒有底氣,連孫知府的青睞都叫他們誠惶誠恐,現在結親之路又不順了,劉延寧也怕他們大失所望之下,失去了往常的淡定和清醒,在青青的親事上變得焦躁急切——不論他有沒有同江景行做下約定,劉延寧都不希望看到家中長輩心態受到影響,那樣就會容易做出錯的判斷甚至是決定。

不過劉延寧也沒有把他師傅的底子全透露了,人在巨大的驚喜衝擊之下,有時候也會犯錯,劉延寧隻是淡淡的笑道:“師傅曾經便在君山書院任教,景行也在那裏待了幾年,如今景行跟著師傅來江州……我想或許君山書院名師眾多,求學之人隻會更多,先生們難免顧及不過來,倒不如單獨拜師求學,受益更大一些。”

其實不然。

君山書院之所以讓天下讀書人趨之若鶩,除了名師,更是為“君山學子”這個名號所吸引,君山書院人才輩出,金榜題名後入朝為官之輩更是數不勝數,“君山學子”在朝堂擰成一股繩,那便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所以,君山學子在朝堂之中這張巨大的關係網,才是真正叫人向往的東西。

不過這層關係,對於寒門學子是立足之本,對江景行這樣的侯府公子而言,最多是錦上添花,可有可無而已。

劉延寧不打算對他們說得太詳細,突出他師傅很厲害,比他們之前以為的還要厲害就行了。

果然,劉大爺他們聽完這番話,注意力都放到了“江先生曾經也是君山書院的先生”上麵,這麼說的話,江先生也是名滿天下的人物了?

劉延寧點到為止,轉而說起自己妹妹,“師傅這次也說了,日後回京城定會為妹妹打算。”

如今聽到江先生的“打算”,劉大爺他們的心情又與先前有些不同,以前是怕太過麻煩江先生,所以有好的人選,他們更願意自個兒定下來,可如今出了這一茬,江先生還願意為青青打算,就說明江先生確實沒把青青當外人,上心得很。

人家江先生都不覺得麻煩了,劉大爺他們也安心了許多,又想到知府老爺的孫兒,得了江先生的舉薦,都顧不上還沒有出孝,就匆匆去了君山書院,那迫不及待的樣子,便知道這是個多不能錯過的機會。

連知府老爺這樣的大官,都沒辦法送孫子去君山書院,尚要通過江先生之手,可見君山書院都是些不得了的人物,孫三少這樣的身份進去,估計一點兒也不打眼。

若是江先生能從他過去那些學生中做媒,應該要比孫三少的條件還好上一些吧?

劉大爺他們這麼一想,心裏又添了幾分火熱。

劉延寧說這話,倒也不是為了安家人的心編出來的,那日他同江景行約定好之後,江景行的確同劉延寧說了一席話,表示會幫劉青打算。不過江景行所謂的“打算”,和劉大爺他們理解的就大不相同了,江遠辰是指江景行和劉青的事,他不會袖手旁觀。

總之劉家人的情緒是冷靜下來了,因為連知府老爺尚要“求著”江先生,他們家青青和延寧日後的前程都差不了的,所以也就沒什麼好傷感的,劉大爺夫妻倆跟沒事人一樣,隔天就回了落水村。

經過這一遭,劉青的小金庫反而又擴大了,劉大爺他們商量完後,都決定不瞞著劉青,他們家青青聰明,什麼都不說叫她發現問題,反而容易多想。然後劉大爺他們把結果簡單給劉青說了一下,孫知府送來的豐厚賠禮,他們一件不留全都給了劉青。

孫知府出手不凡,賠禮中最值錢的是一間鋪子,在洪州府的鋪子,當然真正出血的張家,因為這間鋪子是張家名下的胰子鋪——沒錯,就是和劉家合作的那樁生意,本來進賬是兩家對半分,但現在到了劉青的名下,劉家也不分了,叫張家直接把這間鋪子的賬本給獨立出來了。

省府的鋪子,日進鬥金,劉青一時沉浸在發財的興奮中,都沒有心情感慨一下要同她相親的小哥哥自己跑路了。

在劉青“興奮”過後,李氏怕閨女傷心,私底下給她透了個底,說就算現在相看沒有合適的人家,孫三少還會等著她的。

劉青簡直大囧,沒想到高富帥還有這種癖好,放著正牌未婚夫不當,上趕著做她的備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