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處理自己的大小失誤時,如果你能笑談自己的失誤,並與他人同笑,那麼你不僅給別人帶來愉快和輕鬆,同時也治愈了自己因失誤引起的痛苦。以自己為對象的笑可以消釋誤會、抹去苦惱、擊倒失敗、重振士氣。學習去看你自己行為可笑的一麵,你就會獲得自尊。
此外,你還給人建立了一個榜樣,使得他人也感到能同你一樣自在地取笑自己。即使以後你與他一同取笑他的失誤時,你既不會傷他自尊,也不會令他不悅,因為你已經證明你是個能與他人共歡笑的人,而不是隻在一旁取笑、批評他人的人。
使人歡笑、使人快樂的途徑,隻能是做使人愉快的事、說使人愉快的話。當你學會了如何取笑自己時,你會發現你已經掌握了這種能力。
異彩紛呈的幽默奇葩
幽默的百花園可以說是姹紫嫣紅,百花爭豔。在這些異彩紛呈的幽默中,最常見的幽默種類有以下幾種:
1. 最常見的嘲諷性幽默
它是幽默者以溫和寬厚的態度,對非美的人和事所作的輕微的揶揄和批評。荒誕不經,卻發人深省。在卓別林主演的生活片中,主人公長年累月在裝配生產線上擰螺絲,擰得太急了,竟擰到前邊人的屁股而未察覺。編導者運用“怪巧”的手法渲染畫麵,造成情景幽默,以抨擊當代西方的勞動異化現象,令人忍俊不禁。
從前有個人,不學無術,卻愛裝文雅。
有一天,有個人告訴他最近斷弦了,他不懂得什麼是斷弦,隻得附和著。
那人觀其臉色,便說:“女人死了。”
過了幾日,這個人的母親不幸病故了。
別人見他身著孝服,問他:“怎麼了?”
他文質彬彬地回答說:“斷弦了。”
人家說:“斷弦?你怎麼穿起孝服來了?”
他想了一下說道:“我斷了老弦!”
2. 讓人拍案叫絕的詼諧性幽默
幽默家族的另一個“大戶”是詼諧性幽默。其表現方式是以“巧”補愚。往往三言兩語,卻鞭辟入裏,讓人拍案叫絕。
有一個人拿著根竹竿過城門,因為竹竿太長,他橫著拿,進不了城門,豎著拿,也進不了城門,這時一個縣官在城樓上看見了哈哈大笑,說:“你真是個大笨蛋,連這麼簡單的事情也不會辦,真是蠢得不可原諒。你不會把竹竿從城牆上麵扔過來嗎?”
詼諧性幽默的詼諧性與諷刺性都很強,在使人發笑的同時,亮出一張底牌:以“巧”補愚,實則更愚。
3. 貴族式的哲理性幽默
它包括那些靈機一動的智慧閃光,信手拈來的雋詞佳句,耐人尋味的諧趣珍聞。它代表一種樸實無華的“樸巧”。蘊涵深奇,為人稱道。
請看下麵這些妙語:
“保用幾年,就是告訴你這產品用多久該更新。”
有一對結婚多年的夫妻正在討論剛貼好的壁紙。丈夫對剛貼好的壁紙不太滿意,而妻子卻無所謂。為此,丈夫很惱火,他對妻子說:“這個情況的出現,就在於我是個要求完美的人,而你卻不是。”“說得對極了,”妻子回答道,“正因為這樣,你娶了我,我嫁給了你。”
一個題為《佳麗可人》的作品更富趣味:“你最愛我哪一點?”婦人問她的丈夫,“是我的天生麗質呢,還是我動人的身軀?”“我最愛你的這些幽默感。”
4. 最受年輕人青睞的逗趣性幽默
此類幽默在格調上屬玲瓏剔透的“智巧”,它由奇顯巧,巧奇結合,在突轉中獲得強烈的喜劇效果,下麵就是一例:
有位辯論者在辯論中穿插了一個逗樂故事:
在一輛載滿旅客的公共汽車後麵,一位個子矮小的人在奔跑著。但是汽車仍在下坡路上高速前進。
“停下吧!”一位乘客把頭伸出窗子,衝小個子喊道,“您追不上它的!”
“我必須追上,”小個子氣喘籲籲,“我是司機!”
5. 含沙射影的自嘲式幽默
幽默是一種奇妙的語言藝術。在眾多的幽默中,自嘲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你可用它來活躍談話氣氛,消除緊張;在尷尬中自找台階,保住麵子;在公共場合獲得人情味;在特別情形下含沙射影,刺一刺無理取鬧的小人。
能自嘲的人絕大多數都是智者、高手,因為自嘲是要拿自身的失誤、不足甚至生理缺陷來“開涮”的,對醜處、羞處不予遮掩、躲避,反而把它放大、誇張、剖析,然後巧妙地引申發揮、自圓其說。這一點,如果沒有豁達、樂觀、超脫、調侃的心態和胸懷,是無法做到的。可想而知,自以為是、斤斤計較、尖酸刻薄的人難以望其項背。
6. 會心一笑的軟幽默與硬幽默
在日常生活中,幽默可以分為戲謔性的(軟性的)和嚴肅性的兩種。戲謔性的、調笑性的幽默,完全是軟性的,本身沒有什麼特殊的互相對抗的情境,也沒有非爭取對方同意的意向,純粹是為了活躍一下氣氛。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沒有什麼情緒膨脹的問題,隻要神經更放鬆,情緒更活躍即可。
在麵臨對抗的情境時,許多人就不知如何是好,陷入被動了。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矛盾帶有某種嚴峻的性質,不可回避的性質,因而很難輕易地超脫。這時所需要的是硬性幽默,但幽默的本性是軟的、寬厚的,即使帶著進攻性的、硬性的也得軟硬結合,以軟為主。
因此,這種幽默在本質上是嚴肅的、硬性的,但在形式上又不能一味嚴肅,這在各種幽默中可能是難度最大的。
所謂軟就是要從硬性對抗中超脫出來,這就得用上虛幻、荒誕、脫離現實的辦法,但隻能在表層虛幻,而在深層則應該堅持原則立場。
外交活動、商務談判、體育競賽的對抗性可算是非常激烈的。在這些情境中,要幽默得起來,幽默虛幻性非達到超越現實的程度不可。
許多人在這種情況下幽默不起來,一個原因是不知可以向虛幻、向荒誕升華,另一個原因是不知在虛幻、荒誕中如何既堅持原則又向虛幻、荒誕升華。幽默的超脫是寬容的、軟性的,而原則立場則是嚴肅的、硬性的。這種軟硬兼施的幽默難能可貴。
許多體育明星在投入大賽以前,都會遇到記者的采訪,在這不可調和的對抗之前,對於每一個明星的幽默感都是一種挑戰。
在這種情況下,明星有三種選擇:
第一種是抒情詩式的,浪漫色彩很濃:“我來就是為了爭冠軍的。”“上帝把冠軍的使命交給了我。”浪漫的特點是絕對化的,不留任何餘地。留了餘地就不浪漫了,這樣說說自然很是過癮,但是不妨設想一下,如果對方也這麼浪漫,也不留任何餘地,那麼競賽一結束,必然一勝一敗,實踐終究會證明一方麵的浪漫不過是牛皮而已。賽前越是浪漫的一方,就可能越是狼狽。
於是就有了第二種可能,不要那麼浪漫,來一點保留,甚至來點謙虛:“我們來這裏,不是為了勝利,而是為了參與,為了學習,我們爭取打出最好的風格,最好的水平。”
這樣的說法很保險,沒有牛皮吹破的後顧之憂,但也給人一種萎靡不振之感,連一點自信心都沒有,還有什麼競賽的精神可言呢?
最理想的是第三種選擇,那就是幽默的方法,首先把對抗性用虛幻和荒誕的形式加以淡化(或者叫軟化),然後才是堅持自己的信念,軟中有硬,綿裏藏針。
這時最基本的一手就是把實實在在的事情、非常嚴峻的對抗說得玄而又玄,心照不宣地推到一種超越現實的境地去。關鍵是不要那麼客觀,那麼科學,那麼全麵,要來一點主觀的感情色彩,雖不可以醉心於作浪漫主義的抒情姿態,但可以把對抗虛幻化。
1990年富士通世界圍棋冠軍賽到了最後階段,台灣的林海峰力克號稱世界最強的選手小林光一,聶衛平戰勝了韓國“棋王”曹薰鉉。最後剩下兩個中國人進入決賽。
在這以前,林海峰兩次戰勝了聶衛平,但沒有戰勝韓國選手,兩次都隻拿到世界亞軍。
在新一屆的世界圍棋冠亞軍決賽的前夕,林海峰在台灣說:“世界亞軍沒意思。”而聶衛平則在北京搭機前往日本時說:“中國第一個圍棋世界冠軍還是由我來拿吧。”
這一下兩強相遇,形勢很有戲劇性,新聞記者起勁了,先是訪問林海峰。
林海峰想拿世界冠軍這是不用說的,但對手聶衛平兩次都敗在他手下,他怎麼回答記者呢?如果浪漫一下,情緒可能膨脹,把友好的氣氛給破壞了;如果謙虛一下就沒有什麼競賽精神了。林海峰用了一種虛幻的、荒誕的方法把兩次勝利淡化了。他說:“前兩次,聶衛平看我是同鄉,故意讓給我的。”
7. 暖意融融的寒暄式幽默
“寒暄”本為“寒暖”之意。人們見麵時總愛從無關緊要的外圍話語談起,談論天氣寒暖之類禮節性的應酬話便成為“寒暄”一詞的引申意義。寒暄的心理實質是個體間接觸關係的緩衝。這種接觸是多種多樣的,如陌生接觸、相識無意接觸和相識有意接觸等。
人們乘坐飛機、火車,相鄰的座位上的乘客通常開始互問到何處去,這就是陌生接觸的寒暄。鄰居們一早在家門口遇見了,通常互說“起得早”,這是相識無意接觸的寒暄。向同事求辦一件事,開頭說些無關緊要、不入正題的話,便屬相識有意接觸的寒暄了。
人們生活中離不開寒暄。兩人每天都見麵,不可能一見麵就站在路邊談起來沒完沒了,也不能見麵因嫌麻煩而不打招呼,這既不近人情,也無法緩衝兩個熟人相遇時下意識的緊張。為增添生活樂趣,也可打破常規地寒暄,注入幽默。
連續下了7天雨,與同事們見了麵,大家說:“這天怎麼老是下呀?”你就不一定常規作答“是呀,已經7天了。”而可以說:“嘿,龍王爺也多撈獎金,連日加班了。”當然也可以這麼說:“房管所忘了修房,所以老是漏。”如果對喜愛文學的同事更可這樣幽默:“別打擾,上帝在讀長篇悲劇。”
1987年因為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氣候反常,快入夏了,人們還穿著棉襖,見到熟人不一定說:“天氣反常,5月份了,還這麼冷。”若來個幽默:“瞧,這不又快立冬了,棉襖又披上了。”或者故意問別人:“劉師傅,‘三九’過了嗎,怎麼還這麼冷?”一定會得到對方的笑聲,或許能勾出他的一句幽默的回答:“是啊,老天爺在鬧情緒,老是冷麵孔。”
老年婦女很喜歡晚輩對她的善意的玩笑。李大媽在盛夏的清晨到樹蔭下練腰腿,你若神秘地對她說:“大媽,這麼早練功,棉襖不穿,別著涼。”一定會逗得她大笑,當然,如果說:“我老遠以為是體操運動員在練功呢,原來是大媽。”必會引起老人一句高興的笑罵。
現在這個時代,人們都喜歡誇富,不像50年代總申請補助。所以,在寒暄、玩笑中誇人家富,也會有好的效果。午飯後恰好遇到王大爺,打破“中飯吃過了您?”的常規寒暄,說一句“嗬,大爺中午吃什麼好東西,也不讓我去吃,瞧,嘴唇上全是油!”既讚揚王大爺的生活好,又在假責怪中拉近了人際。
不要小看寒暄幽默,它在不知不覺中將歡笑帶給了別人,使你的身邊處處充滿了笑聲。
總之,幽默的形式和種類異彩紛呈,各種各樣的幽默,像滿天繁星,裝點著人類浩渺無邊的天空。這個世界如果缺少了幽默的點綴,就會變成一片寂寞的沙野。
詮解幽默的三大內涵
人生有許多無奈、愁苦與悲傷。在生活中,豈能事事盡如人意?但是,幽默卻卻是雨過天晴、迎向陽光的人生態度。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生活賦予了幽默歡樂、機智、豁達等深厚的哲理和藝術內涵,你讀懂了它們,也就讀懂了人生,從而知道如何坦然地麵對人生。
幽默是“會心的微笑”
幽默是人的一種秉性,與勤快和懶惰無關,與聰明或遲鈍無關,但與心態有關。從容了,才能有心思幽一把默;遊刃有餘了,才有餘力去體會幽默。放下惶恐之情了,才好幽默吧?不然,強說笑,又與強說愁有什麼不同?那樣笑得比哭還難看。幽默應該屬於那種“會心的微笑”。
中華民族本身是具有幽默秉性的民族,但我們的教育出現過某些偏差。在一個人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及老師都教導我們要“莊重”、“認真”,其實這主要是中國傳統的禮教文化,強調“君子不重則不威”。故幽默大師林語堂認為:“議論縱橫之幽默,以莊為最,詩化自適之幽默,以陶為始。大概莊子是陽性的幽默,陶潛是陰性的幽默,此發源於氣質之不同。不過中國人未明幽默之義,認為幽默必是諷刺,故特標明閑適的幽默,以示其範圍而已。”
老子多苦笑,莊生多狂笑;老子的笑聲是尖銳的,莊生的笑聲是豪放的。大概超脫派容易流於憤世嫉俗的厭世主義,到了憤與嫉,就失卻了幽默溫厚之旨。孔子燕居之時是歎息著的笑。林語堂認為孔子是溫而厲的,近於真正的幽默態度,可是後來孔子欲正而穩之,名而立之,以至於隨其後的儒者也日趨酸腐。
若在幽默的培養上與西方社會比較起來,中國人的重視程度顯得缺乏一些。美國人可以不在意別人罵他無賴、頑固、奸詐,但絕對不能忍受“沒有幽默感”的批評。在他們的眼中,“沒有幽默感”簡直就是代表著做人失敗、不受歡迎以及令人討厭。
在麥克阿瑟將軍為他兒子所寫的祈禱文中,除了求神賜給兒子“堅強勇敢、心地善良、認清事實、接受磨煉”等外,還祈求上蒼賜給他“充分的幽默感”,由此可見,西方社會對幽默非常重視。
幽默需得在特定的環境下才能體味出來。而不同的地域對幽默的理解也不一樣,就像南方人未必能領會到北方二人轉的幽默。帶有個人氣質的幽默必然帶有個人生活工作的背景色彩,就像魯迅的幽默隱諱而嚴肅,現在沒有多少年輕人能夠欣賞得了,因為他的幽默,大多數符合那個時代的背景。
雖然不同的地域,甚至不同的人對幽默的理解不同,但如果一個人學會運用幽默的力量,那麼,他就會成為一個有幽默感的人,能擁有樂觀豁然、談笑風生的性格,從而能笑對人生。
幽默是一種機智思維
幽默並非是和滑稽等同的東西,滑稽對任何內容的態度都不嚴肅,隻是為了開玩笑而開玩笑,而幽默是一種境界,是一種酸甜苦辣鹹混合的味道,更是一種咀嚼人生後的機智。
幽默從機智出發,賦予機智更深厚的內涵,同時也對幽默自身的意念、態度和手法產生了影響。幽默與機智是密不可分的,幽默不是滑稽,它讓人發笑,給人以舒適輕鬆之感,但是在笑聲中常包含一個人的機智和高超的語言技巧。一個思維不機智的人,當然談不上語言的幽默了。
當機智在幽默中以其理性姿態出現時,則構成了機智性幽默這一中介物,同時也賜予了幽默智慧的內涵。於是,幽默無時無刻不折射出智慧之光,幽默似乎是智慧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世界上許多名人都曾給幽默下過一些定義。他們各自從切身的體會出發,為後人認識幽默提供了契機。正如莎士比亞所說:“幽默和風趣是智慧的閃現。”人們把幽默看做是智慧的聚寶盆。
幽默的智慧可以使人們在失勢的局麵中反敗為勝;在失利的情況下減少損失;在危急時刻出現轉機;在走投無路時柳暗花明;在萬般無奈時急中生智……幽默需要智慧,智慧者必善幽默,幽默和智慧是是一對雙胞胎兒。
古今中外民間流傳著很多因機智幽默而聞名的人物,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濟公、阿凡提等。
阿凡提一直是民間傳頌的機智的榜樣。有一天,貪婪而又愚蠢的國王把阿凡提叫到自己的宮殿,詢問阿凡提:“聽說你很聰明,那你知道有吃了就會讓人變聰明的藥嗎?”阿凡提滿有把握地說:“有啊!”貪婪的國王當然想變得聰明,他急不可待地對阿凡提說:“那你趕快去給我弄一點來!”
幾天後,阿凡提恭敬地獻上10顆藥丸,告訴國王一天服用一個藥丸,就可以變得很聰明了。
第9天,國王派人叫來阿凡提,大吼道:“阿凡提,你竟敢騙我!”
阿凡提說:“陛下,您怎麼這麼說啊?”
“你還敢說?我吃了你這9顆藥丸,不但沒有聰明,反而讓我吃出泥土味來,你這藥是泥巴捏的?”
阿凡提說:“陛下,恭喜您啦!您吃了聰明藥,真的變聰明了,連我阿凡提都騙不了您……”
下麵是一段關於紀曉嵐的幽默:
清代有名的才子紀曉嵐,體態肥胖,特別怕熱,一到夏天,就汗流浹背,連衣服都濕透了。因此,他和同僚們在朝廷值班時,常找個地方脫了衣服納涼。
乾隆皇帝知道了,存心戲弄他們。這天,幾個大臣正光著膀子聊天,乾隆突然從裏邊走出來,大夥兒急急忙忙找衣服往身上披。紀曉嵐是近視眼,等看到皇上,已經來不及披衣服了,隻好趴在地上,不敢動彈,連大氣都不敢出。
乾隆坐了兩個小時,不走,也不說一句話。紀曉嵐心裏發慌,加上天熱,一個勁兒流汗。半天聽不見動靜,他悄悄地問:“老頭子走了沒有?”
這一下乾隆和各位大臣都笑了。皇上說:“你如此無禮,說出這樣輕薄的話,你給我解釋清楚,有話講則可以,沒有話講可就要殺頭了。”
紀曉嵐說:“臣還沒穿衣服,怎麼回聖上的話呢?”
乾隆讓太監給他穿上衣服,說:“虧你知道跟我說話要穿衣服。別的不講,我隻問你‘老頭子’是怎麼回事?”趁穿衣服的時候,紀曉嵐已經想好了詞兒。他十分恭敬地對皇上說:“皇上萬壽無疆,這不是‘老’嗎?您老人家頂天立地,是百姓之‘頭’呀!帝王以天為父,以地為母,對於天地來講就是‘子’。連在一起,就是‘老頭子’三個字。皇上,臣說的有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