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作呆板幽默術在應用時,要充分地考慮到語言環境和對象等因素。對於一個缺乏幽默感的人來說,你的故作呆板很可能被他認作是真正的呆板,會在暗地裏譏笑於你。拋卻對方的自作聰明不論,最讓人感到失望的是自己的幽默用意沒有人能領會,缺乏知音的痛苦是最深沉的痛苦。語言環境對於此種幽默術的運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某些氣氛十分莊重的場合當然就不適宜運用這種幽默術,如果不顧一切強行運用的話,其結果隻能是適得其反。
故作呆板幽默術還應該在呆板的程度上下功夫。呆板的程度以能夠讓對方聽出來你在故作呆板為標準,這樣幽默的程度和效果才會達到令人滿意的地步。生活之中,我們要盡力地避免呆板的行為,因為這種行為會與現實脫節,與這個全速運轉的社會大機器產生脫節。但根據幽默現象產生的規律,這正是幽默得以產生的溫床。明白了這一點,我們要以幽默性的反常思維去對待事物,這樣才能達到幽默的彼岸。故作呆板幽默術一般應用於比較隨意性的場合,幽默的氣氛會因此而得到更熱烈的加強。
把握笑的最佳時機
在演講中插入風趣、幽默的談笑,還有一個速度問題。太匆忙和太緩慢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而要掌握好速度,把時間控製得恰到好處。
要使用節奏、停頓以及語調的抑揚頓挫,來表達含意並加強信息的傳播。我們不可能都成為電視廣播的節目主持人,但可以從電視廣播,或其他場合看到他們的表演,來向他們學習控製時間的技巧。
笑星鮑伯?霍普說:“題材有出色和平庸之別,但是我知道如何通過時間的控製,來使普通的笑話變成很棒的笑話。”
他認為,在講笑話之前,不能象開車人按喇叭那樣發出預告。千萬不要告訴聽眾下麵有什麼要來了。如果你說:“下麵有一則笑話”,那麼這則笑話的幽默力量就會大減。
同樣,聲響很大,也是不受歡迎的幽默預告。你自己的大笑聲會把你說的那個笑話淹沒了。
有的人在表達幽默之前,采用誇張的姿勢和故作趣味的語調,這也是一種預告,十之八九不能達到幽默的效果。正確的方法和純熟的技巧是:“板著臉說笑話。”一本正經地“請君入甕”,是發揮幽默力量的最好途徑。
適度地插入談笑和適度的快慢節奏,是通過學習和實踐得來的。同樣,適度的笑,也要在實踐中摸索、掌握。
我的方法是,先聽聽自己的笑聲,然後才笑。
錄音機能幫助你練習講笑話。你應該注意傾聽自己錄在磁帶上的笑聲,辨別其真誠和感染力的程度。不滿意可以再重來,直到你自己也能受到自己的感染,哈哈大笑起來。
你對自己的檢驗會有過濾作用,它幫你除掉沒有趣味或不相幹的部分。當然,鏡子也能糾正你的笑容,你的笑容和你的笑聲是否能協調起來,對幽默的效果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一般來說,微笑要比咧嘴大笑更具感染力。如果笑容的含量超過了笑話本身,那麼,比例就失調了,你和聽眾之間的平衡也會失調。
笑也有一個時間問題。從淺笑、微笑到大笑,應當有個過渡階段。可以把節奏放快一些,但千萬不要跳過那個階段。這正如從最低音滑向最高音那樣,如果沒有階梯地跳來跳去,會使人感到雜亂無章。麵部表情雜亂無章或瞬息萬變,也會使人感到吃驚,甚至會嚇一跳。
曾有這樣一個產品推銷員,他猝然在臉上綻開一朵特大的微笑,而且每隔兒分鍾就來一次,弄得顧客疑神疑鬼地望著他,心想這人靠不住,要不就是出了什麼毛病。
不要成為喜劇演員
我們經常看到和聽到一些政治家們的幽默言行。他們大多把幽默的力量運用得十分自如,真實而自然。沒有聳人聽聞,也不嘩眾取寵,更不是做戲。這是因為,他們都知道太精於說妙語和笑話,對個人的形象並無幫助。
但是有的政治家就不那麼高明了,他們搖頭擺尾,手勢又多又複雜。有的人智力平平,卻非要附庸風雅,企圖以成串的笑料和廉價的笑來博得聽眾的歡心。他們硬要把自己塞進別人的肚子裏,不顧別人是不是有這個胃口。
結果也許是真的引起了笑,但很可能是笑他形象的滑稽和為人的淺薄。
喜劇演員有喜劇演員的一套表演術,那是舞台上的特殊要求。演講不是演戲,它雖然也需要趣味性,但完全側重於擺事實,講道理。
為了抓住聽眾,更好地闡述主題,插入的幽默笑話或小品必須是毫不做作的。說話要流利,態度要自然,舉止要有節製。當然你可以有一些超越常規的小動作,例如“我曾經伸出一隻有七根手指頭的手”。但小動作要適可而止,不能重複使用,也不能給自己的幽默故事畫蛇添足。重複引人發笑的動作無疑是在做戲,給幽默故事畫蛇添足就顯然是在編戲。
芝加哥有個人,他一心想得到某俱樂部主席的位置。他在一次對俱樂部成員的演說中,表現得過了頭,在不到兩小時的演說過程中,他至少說了50則笑話,並配以豐富的表情和確實引人發笑的手勢。聽眾們被逗得哈哈大笑,末了,在他講完最後一則笑話時,有人大叫:“再來一個!”
這位老兄也真的再來了一個,再次把人逗得瘋狂大笑。
但是他沒有當上俱樂部主席。他的票數是候選人中的倒數第二。
當他悶悶不樂地走出俱樂部時,他問那位喊“再來一個”的聽眾:“你說我比他們差嗎?”
“不,一點也不差,”那人說,“你比他們有趣多了,你可以去當喜劇演員。”
用幽默技巧掌控全局
在演講的過程中,要預防各種情況的發生,比如如何應付苛刻的聽眾或故意搗亂的聽眾,如何與聽眾互動,如何完美地處理演講的結尾等。掌握一些演講中的幽默技巧,有助於你在演講中遊刃有餘。
幽默應對演講中的幹擾因素
在演講的過程中,無論是來自聽眾的或是外部因素造成的幹擾,都可能對你的演講造成破壞。為了減少聽眾的打擾,事先讓他們知道你的原則。
比如,在演講前說明:“我大約要講10分鍾,然後我將回答你們的問題。”另一方麵,如果你想討論在演講中出現的問題,你可以聲明:“如果你們對我們正討論的內容有什麼問題,請舉手,我將立即解答。”
如果你已經聲明在演講結束後回答問題,而仍有人打斷你的演講,你隻需說“問得好,先生,我們將在稍後的提問時間討論它。”這樣,你就告訴了他,並提醒他和其他聽眾演講之後才是提問時間。
在可能的情況下,應事先告知外在因素的打擾。例如,如果你知道隔壁房間將有一個會議,而你擔心它會很吵鬧,則應盡早告訴你的聽眾:“隔壁有一個會議,如果你們覺得吵,請告訴我,我將把門關上。”
講明緊急情況和演講被打斷情況下的處理方式也非常重要。比如,電話鈴響了,你會接聽嗎?你會等某人回來才繼續嗎?
當你的演講麵臨打擾時,你可以不理睬它。記住,這是你的演講,你可以按你的意願向聽眾演講。這種直截了當的方式可能會使你失去可信度,但避免了尷尬。
另一種選擇是正視打擾。你可以直視打擾者,回答他的問題,然後再次聲明你在演講之前宣布的紀律。
堅持自己的聲明,也是一種有效的技巧。例如,你可以說:“我會回答這些問題的。”
如果你在演講時遇到無禮的人,他們往往會大叫“噢,好”之類的話,竊笑、大笑、大聲地打哈欠,或者嚐試其它方法以分散你或聽眾的注意力。
對付在演講過程中無理取鬧的人,其方法之一是不理睬他們,壓製住你的不快,繼續演講。但如果起哄的是一大群人,你就需要停止演講,製止他們,大多數聽眾會同情你並幫助你。
另一個技巧是,你停止演講,看著搗亂的人並問“有什麼問題嗎?”有時,令他們處於難堪境地會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使他們停止無禮行為。
堅持自己的權利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點某人的名,但不請他回答,比如說:“Jerry,我很想聽你的高論,但請等我講完。”
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相互交談,那麼,對你正在講的內容加以澄清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解決手段。
如果上述方法都不能奏效,則不管他們,等到演講結束後,你走向他們,並對他們說:“你們的做法很不公平,你們不僅自己不注意聽我的演講,而且使其他想聽我演講的人很難聽清楚。”這樣,你讓他們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們的無禮舉動。也讓他們明白如果下次再如此,你不會容忍他們。
在對待無理取鬧的人時,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靜。不要讓他們知道你感到煩惱。注意,生氣和“危險”隻是一念之差。
有時候,幽默可能運用不當,或發生一些突然事件如停電、某人撞翻茶杯等,這些都可能使你的幽默失靈。那麼在這演講者與聽眾之間的信息交流受到阻礙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避免出現尷尬局麵從而使演講順利進行下去呢?
要解決這個問題,還得運用幽默,依靠幽默的力量來解脫困境。比如停電的話,你可以說:“看來主人沒有按時交付電費呀。”或者來幾句俏皮話:“我們來談個條件,如果你們聽了這故事不發笑,那麼以後我就不再講它。”這些俏皮話往往能幫你應付一些演講中及生活中的尷尬局麵。
適時地與聽眾互動
在演講中,幽默可以衝掉由於陌生、嚴肅、沉重而存在的淡淡的對立情緒,使場麵變得親切融洽而隨意。
幽默能調動起一種活動的集體感。味同嚼蠟的演講每每使演講大廳內私語嘈雜,分成許多“熱點”,而那些單個人則多數目光暗淡、東張西望。凡此,與演講者所期望造成的為某個方向“集體行動”的結果背道而馳。假如你以模擬聲態繪聲繪色地拋出一些使聽眾感到奇特有趣的軼聞,聽眾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到你的論題上。彼此感染,大家便會思維活躍、麵帶笑容地注視著全場的中心——演講者,從而以你的願望為願望,展現出不可逆轉的集體意誌。一個活動的整齊劃一的情勢能使你得到極大力量的滿足。《史記?陳涉世家》所載的陳勝發動起義時所作的一番演講,雖以擺事實、講利弊為主,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豪邁詼諧,卻也使進退無路的眾人發出“敬受命”的吼聲,散亂的個體被統一到陳勝的旗幟之下。
找到共鳴點是演講一下子抓住人的關鍵。許多文明的演講者都熱切希望聽眾能感覺他所感覺的,同意他的觀點,分享他的憂喜。然而他明白隻有聽眾的腦袋和心靈才能決定他演講的成敗,因而他不僅對自己的話題滿懷熱情,還努力把這種熱情傳給聽者。即所謂老王賣瓜術。
要獲得聽眾的共鳴,就要使你的演講“意向”富含實例,與聽眾有關,與聽眾的興趣有關,與聽眾的問題有關。依著台下觀眾的關切、興趣而講,他們是不會不注意的。
哈羅德?杜懷特在一次宴會上發表了一場非常成功的演講。他依次談到圍坐餐桌的每個人。說起初開課時,他是如何講話的,現在進步了多少。他一一回憶每個同學做過的講演,模仿其中一些同學,誇大他們的特點,逗得每個人開懷大笑,皆大歡喜。
抓住聽眾,讓他們一直聽你講,簡短的幽默可以給你力量。
如果你說個笑話,隻為了引人發笑,那麼聽眾的注意力很可能隨著笑聲的起落而移開。不要插入不相幹的幽默,幽默要和當時的話題有關,使它成為你的信息的一部分,使它成為幽默力量!
當你談的是如何激勵他人時,可以把下麵這一則故事插入演講中。
傑克受聘為一家製造公司的生產部經理,他引進一些增加生產的新觀念。於是在他加入公司的3個月內,產量增加30%。傑克再引進其他新觀念,以後幾個月內產量又增加10%。
老板很高興,拍拍傑克的背說:“你幹得真好,繼續努力,表現更好。”
“好,”傑克說,“但是你為什麼不把這話放在我的薪水袋裏?”
“一定!”老板說,他真的遵守諾言。
當下個月傑克領到薪水袋時,發現裏麵附著一張字條:
“你幹得真好!繼續努力,表現更好!”
如果你演講的題目是和溝通有關,那麼講下麵這一則故事來強化你要表達的信息。
葛力半夜裏打電話給醫生:“請你趕快來!我太太病得很嚴重,我猜想她是得了盲腸炎。”
“葛力,你瘋了啊!”醫生回答說,“六七年前我親自為你太太割掉了盲腸。你可聽說一個女人有第二個盲腸的?”
“沒聽過,”葛力說,“但是難道你沒聽說一個男人有第二個太太?”
宗教方麵也有相關的幽默題材。
有一個推銷員把車停在禁止停車的地方,並留下一張字條:“我在這一帶轉了20圈。因為我已經和人約好,必須準時赴約,否則就會丟了我的飯碗。赦免我們的罪過。”回來的時候,推銷員發現罰單上也附了一張字條:“我在這一帶轉了20年。如果我不給你開罰單,我就會丟了我的飯碗。不叫我們遇見試探。”(譯注:“赦免我們的罪過”和“不叫我們遇見試探”均為《聖經》中主禱文的句子。)
有經驗的演說家大多認為,共同具有的經曆,是贏得笑聲的首要途徑。你舉出某個涉及多數人的問題,讓聽眾願聞其詳,再帶著他們一起去積極地追尋答案,聽眾便會被你所引領。而一個有關你周圍人的笑話所產生的效果,比一個聽眾所不熟悉的要高許多倍。因此,講台上的佼佼者總喜歡事先與組織者閑聊,他對本組織本行業中的名人趣事、小道消息,以及一些眾說紛紜事件的背景特別感興趣。
當你弄清了是什麼東西讓一群人發笑時,你一定要緊緊抓住。有時,重述前邊發言者的笑話比冷不防講一個自己的新笑話更能搏得笑聲。至少,拿一個你十分熟悉了解的或者他已拿你開了玩笑的演講者取笑是適宜的、有效的。
展示謙遜的幽默
謙遜的幽默與幽默的謙遜,二者在意思上有一定的相關性,但絕對不能夠完完全全地相互覆蓋。“謙遜的幽默”是由於在品格上的謙遜而同時培養起的幽默感和幽默方式。幽默的謙遜,隻是說明謙遜的方式是幽默化處理的。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驕矜。每個人都會在一段時間內走得比較順利,心滿意足的時候,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必須能夠提醒自己謙虛起來,並在表現出這樣的謙虛的時候,做到富有幽默感。這樣,的確很難,不過仍需清醒地認識並提醒自己:正確地對待勝利與成功,正確認識每一個進展都隻是代表著自身某一方麵某一段時間的走向,而不是一個人的全部也不是時間的全部。
有一位頗富幽默感的作家在一次為他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大膽地承認:“這50年所給我的最大的體驗,就是對我自己的清醒的認識:我自己沒有任何寫作的天分。但是,已經為時已晚。”他有些無可奈何,略加停頓,他接著說下去,“但是我不能放棄寫作,因為寫作給我帶來名氣,我太有名氣了!”
這位作家的謙虛表現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就是針對公眾對自己的寫作成就的評價,他說自己“沒有寫作天分”。如果細加追問下去,天分又是什麼?誰能夠說得清楚?第二層就是針對自己的名聲。
所以謙遜的幽默既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語言藝術方式,又是一種自我修養的過程。自謙是一種催人上進的美德,而幽默則可以增進雙方的情感溝通。因此,幽默與謙遜的結合,將使你在未來取得更大進步,為更好的交際做好鋪墊。
幽默雋永的結語
演講人成功地激起了聽眾的熱情,並借助笑的力量使那蘊含深厚的主題逐步為人們所理解。你應該考慮如何風趣地結束。一個演講者能在結束時贏得聽眾的笑聲和掌聲,不僅能給本人和聽眾都留下愉快美好的回憶,更是自己演講技巧非常成熟的表現,也是演講圓滿結束的標誌。
演講的結尾如同演講的開端,都是演講中最關鍵處。看一個演說者,是無經驗,還是顯得老練;是敏捷,還是笨拙,往往隻看其演講開始和結束就可判斷清楚。
很多演說者的結尾是不成功的,他們草草就結尾了。一個演講者,他最後所說的那幾句,是會在演說結束後仍能引起人們回想的,是讓人記得最久的,因此要注意以下幾點:
演講的結尾要比開頭還難掌握。聽眾們都希望演講者能有一個精彩有效的結尾。這和我們寫文章一樣,要講究首尾相應,首尾銜接。演講的結尾也需要設計一些懸念。所謂的懸念,也就是在敘述一件事情時,不要匆忙顯示你的結果,要慢慢來,沉住氣。用獨具特色的語氣和戲劇性的情節來表現你的幽默才華,也就是在結尾時把最關鍵的話說出來。
有效的演講結尾能激勵聽眾讚同演講者的觀點或按照演講內容去改變,並製造積極向上的氣氛,激發聽眾的熱情。
那麼,怎樣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呢?
這就要求演講者的結束語要有趣味。而在多種多樣的演講結束語中,幽默式的結束語是極有情趣的一種。運用幽默式的結束語,就要求演講者要具有幽默感,並能在演講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住演講的氣氛和聽眾的心態,這樣才能讓演講結束語獲得聽眾熱情的回應,使聽眾能夠記住這次演講,並將目光放到將來。演講才能收到“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轟動效應。
大多數情況下,你在演講結束前不要勉強自己笑,結尾才會更有效,最好試著喚起聽眾對你會心的一笑。以溫和的幽默力量來講一個事實,或說一句妙語,或者對聽眾問一聲祝福,都會收到莫大的效果。例如,你可以說:
“不教你的孫子工作,無異於教他們偷竊。”
“如果你看昨日所為,仍然覺得大有成就,那麼你今天便一無所成!”
“時光飛逝。但是記住,你就是領航員!”
意猶未盡是出色演講美妙的結尾的極致。特別是演講場合是宴會或其他聯誼性的餐會,而演講又被安排在一天快結束的時候舉行時,那麼,高度戲劇性的結尾、幽默的結語能讓人精神得到清新的鼓舞,同時使你的演講最終熠熠生輝,餘味長存。
一次,“戴維斯杯”網球賽結束後,雲南省體委在昆明滇池湖畔的國家體育訓練基地為印度尼西亞隊餞行。印尼隊輸給了中國隊,隊員們的情緒都不高。該隊領隊在致詞時說:“盡管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但由於氣候不適應等原因,我們隊伍的技術沒有很好發揮,遺憾地輸了球。但這對東道主中國隊來說,我們無疑是最好的客人。今天我在這裏祝賀貴隊取得優良成績,就是最好的證明。”“不過,來日方長。如果我們下次再來做客時,不能成為你們最好的客人,也請尊敬的主人不要見怪。”
不卑不亢,禮貌而幽默,領隊的答詞尤其是那絕妙的結尾堪稱珠圓玉潤,稱其為“貂尾”,一點也不過分。
精彩的結束,能使整個演講的內蘊和風采輒然升格,它是風趣動人的,別出心裁,同時又精練無比,絕不拖泥帶水。
美國一位著名演講家在行將結束自己的演講時,穿上了外套,戴好了帽子,套上了手套,然後溫文爾雅地用他那詼諧的口吻說:“先生們,女士們,我已經結束了自己的演講,而你們呢?”此招既出,反響熱烈。
在多種多樣的演講結束語中,幽默式可算其中極有情趣的一種。一個演講者能在結束時贏得笑聲,不僅是自己演講技巧十分成熟的表現,更能給本人和聽眾雙方都留下愉快美好的回憶,也是演講圓滿結束的標誌。
魯迅先生在結束《在上海中華藝術大學的演講》時說:
“以上是我近年來對於美術界觀察所得的幾點意見。
“今天我帶來一幅中國5000年文化的結晶,請大家欣賞欣賞。”說著,他一手伸進長袍,把一卷紙慢慢從衣襟上方伸出,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幅病態醜陋的月份牌。頓時全場大笑。魯迅先生借助恰到好處的道具表演,與結束語形成鮮明的對比,極具幽默。不僅使演講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而且使聽眾在笑聲中進一步品味先生演講的深意。
在延安的一次演講會上,當演講快結束時,毛澤東掏出一盒香煙,用手指在裏麵慢慢地摸,但掏了半天也不見掏出一支煙來,顯然是抽光了。有關人員十分著急,因為毛澤東煙癮很大,於是有人立即動身去取煙。毛澤東一邊講,一邊繼續摸著煙盒,好一會兒,他笑嘻嘻地掏出僅有的一支煙,夾在手指上舉起來,對著大家說:“最後一條!”
這個“最後一條”,毛澤東的話是最後一個問題,又是最後一支煙。一語雙關,妙趣橫生,全場大笑,聽眾們的一點疲勞和倦意也在笑聲中一掃而光了。
演講的幽默式結尾方法是不勝枚舉的。關鍵是演講者要具有幽默感,並能在演講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住演講的氣氛和聽眾的心態,才能使演講結束語收到“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轟動效應。
學會打趣結尾。幽默雋永的結語讓人體味到溫暖而靈性十足的美感,它使你的演講超然舒曼,給聽眾印象久遠。
在笑聲中說再見
演講中常常出現這種情況,當演講者在津津有味地畫蛇添足時,聽眾就已經乒乒乓乓起身離座了,至少是如釋重負地嘰嘰喳喳聊天,混亂不堪,如果讓聽眾帶著這種“紛亂”的心情離開會場,就衝淡了演說的效果。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要使演講的結尾簡潔。
一個演說家在結束他的演講時就用了這個技巧。他在闡述完他的主要觀點以後,突然提高聲音道:“最後——”聽眾都以為他會講一句鼓勵性或口號式的話,可是大家聽到的卻是筒簡單單兩個字“完了”。
演講者故意使聽眾心理造成落差,以此取得幽默效果。據說有一個民族,有個古老的風俗,全體集會地,發言者隻準用一隻腳站著講,不管講不講完,站不下去就算結尾,不失為一種高明的辦法。但是,要想使演講取得完滿的結束,演說的結尾除了要做到簡潔之外,還要有意味。
有位著名演說家說過:“你必須在聽眾的笑聲裏說‘再見’。”其含義是用幽默的話來作結尾。喬治?柯赫是美國一個以幽默見稱的演說家,他告訴我們說:“你必須將‘再見’表現在聽眾的微笑中。”演講者可以在演講結尾時說:
“我今天的愛情心理就講到這裏,隻要按照我說的去做,保你們個個打光棍……當然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今天,我談了城市發展的未來圖景,我堅信不久之後,在座各位都有一輛小轎車。不過,今天還得委屈各位去擠公共汽車了。”
能做到這一步,可說演講者結束演講的技巧已經十分熟練。至於怎麼做才能使演講者的水平進一步提高則完全由你自己去斟酌了。最後,我們再給演講者一個向斯大林學習的機會。
1926年11月3日,斯大林發表了《“論我們黨內的社會民主主義傾向”報告的結論》。他在“總結部分”曾譏諷季洛維也夫誇口自己能把耳朵貼在地上聽到曆史的腳步聲的大話。他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些人盡管耳朵這麼靈敏,卻偏偏聽不到黨的聲音。結束一句他這樣說——因此,我要奉勸可敬的反對派分子,治一治你們的耳朵吧!
斯大林講這些話產生了強烈的幽默感,但這不僅能逗聽眾發笑,也有著強烈的戰鬥性。如果注意一下我國相聲藝術,就可以發現每個作品都是以笑料結束的。這對於演講的結尾藝術來說,也會有很好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