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歲的增長,發覺那關鍵的幾步其實就蘊藏在平時的每一步之中,隻有走好每一步才能抓住那關鍵的幾步。有許多事情初看不重要,可時間久了就有可能因為這一步之差決定了以後命運的差別。
北宋時期,包公在審訊一個官員的時候,由於這個官員深知自己貪汙的錢財太多,定是死罪難逃,心理承受不了而精神失常,什麼也記不得,什麼也講不清了,審訊根本無法進行。就在為難的時候,外麵聽審的人中有個人掉了一個銅錢,這個貪官聽到後馬上跑了出 去,擠進人群一腳便踩住了那個銅錢,神誌也清楚了,並一五一十地交代了自己的罪行。據他自己說,小時候曾經有過這麼一件事,別人掉了一個銅錢,他當時也是用腳踩住,然後拾起來據為己有。後來他看到錢就想據為己有,誰會想到這就是他以後走上貪汙犯罪的關鍵一步呢。
那麼,人生之旅,哪幾步是最關鍵的呢?縱觀人生,不難看出:讀書是一步,擇業是一步,婚姻是一步,創業更是一步。
走好讀書求學這關鍵的一步。
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讀書的重要性毋庸多言。關鍵在於:在求學之途中,如遇到挫折,是放棄讀書.還是克服困難、繼續求學?在考學時,報考什麼專業?畢業時,是繼續深造,還是找工作,或者是獨自創業?等等。
要想人生成功,必須慎重思考這些問題,慎重地做出選擇,這樣,才能走好人生讀書求學這關鍵的一步:
走好擇業、就職這關鍵的一步
人的一生的黃金階段都是在職業生涯中度過的,一個人的職業直接決定著他人生質量的高低,決定著他的人生成功與否。在擇業就職時,關鍵應考慮:從事哪一個行業?這一行業是否和自己的專業對口?是否符合自己的特長和興趣?在這一行業中,能否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是否將這一行業作為自己的終身選擇?特別是在
“改行”時更應該慎重考慮。當進入一個行業,進入一個單位或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又麵臨著一個“跳槽”的問題,更應該慎重考慮,為什麼要“跳槽”?“跳槽”的時機是否成熟?等等。
走好戀愛婚姻這關鍵的一步。
婚姻是一個人的終身大事,又是一柄雙刃劍。婚姻幸福,則能激發人的激情,促使事業成功,人生成功;婚姻不幸,則會使人情緒低落,生活痛苦,更給事業帶來消極的影響,導致人生的徹底失敗。戀愛是婚姻的前奏,走好這一步,關鍵應該考慮:對方的條件是否符合自己?與對方是否誌同道合?具備了情感基礎,是否還具備物質基礎?結婚的時機是否成熟?是否要孩子?當萬不得已要離婚時,更要慎重考慮。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一個人如果“入錯了行”,那麼,職業生涯帶給人生的隻有痛苦,而不會是成功和快樂。要想人生成功,必須走好擇業就職這關鍵的一步。
走好創富謀財這關鍵的一步
追求富貴人生,就必須走好創富謀財這關鍵的一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創造人生的財富,應該深思熟慮:你所選擇的行業是否有“金子”可挖?你的路子走得對不對?你有哪些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是否抓住了獵取財富的最好機會?其中的風險有多大,自己能否承擔?一旦有閃失,是否有退路?人人都想富貴發達,但創富求財的這步棋,人人都必須走好。
人的一生會遇見很多事情,會有很多十字路口,我們不知道還有多少泥濘與坎坷。但隻要認真對待,走好每一步,不輕心大意地對待眼前哪怕看似很無足輕重的一件事,未來就一定不會有遺憾。
路到盡頭就轉彎
人生是一段不長不短的旅程,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風風雨雨也會夾在其中,但風雨並不代表路的盡頭,它隻是在提醒你,該轉彎了。比如當你遇到一件事無法解決,甚至已經影響到你的生活、心情時,何不停下腳步,想一想是否還有轉回的餘地,或許換種方法,換條路走,事情便會簡單點。但在那一瞬間,我們往往不會想到這些,隻是一味在原地踏步、繞圈,讓自己一直陷在痛苦的深淵中。
其實,生命中總有挫折,那不是盡頭,隻是在提醒你:該轉彎了!
在你的生命中,不是每一條河都能順利渡過,遇到過不了的河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但很多人卻隻盯著眼前奔騰的河水發愁,而看不到河邊的蘋果樹。真正的智慧是放飛思想的風箏,摘下河邊的“蘋果”。比如,有的人雖然參加研究生考試屢次沒中,卻練就了一身硬功夫,為以後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開創了另一番天地。
人的一生,有好些事是不以自己的意誌為轉移的,理想與現實有相當大的距離。即使你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成功。失敗常常伴隨著人生。特別是在人生似乎處於絕境時,更是鍛煉人、磨煉人的好時機,練一身本領,摘一個蘋果,將有另一番收獲。曆覽古今,抱定這樣一種生活信念的人,最終都實現了人生的突圍和超越。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做人沒有必要往一條死胡同裏走,路到盡頭,我們應該知道如何轉彎了。
選擇積極的生活態度
生活處處是選擇,選擇讓你無處藏身,無處可逃,甚至“不做任何選擇”也是一種選擇。因此,人生在世,更重要的不是是否選擇,而是如何選擇,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
給一個人造成心理障礙,影響一個人幸福的,有時並不是物質的貧乏或豐裕,而是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態度。所以,態度是我們人生成長的質量,選擇什麼樣的人生態度,也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一位精神病醫生有多年的臨床經驗,在他退休後,撰寫了一本醫治心理疾病的專著。這本書足足有1000多頁,書中有各種病情描述和藥物、情緒治療辦法。
有一次,他受邀到一所大學講學,在課堂上,他拿出了這本厚厚的著作,說:“這本書有1000多頁,裏麵有治療方法3000多種,藥物10000多樣,但所有的內容,隻有四個字。”
說完,他在黑板上寫下了“如果,下次”。
醫生說,造成自己精神消耗和折磨的常常是“如果”這兩個字,“如果我考進了大學”、“如果我當年不放棄她”、“如果我當年能換一項工作”……
醫治方法有數千種,但最終的辦法隻有一種,就是把“如果”改成“下次”,“下次我有機會再去進修”、“下次我不會放棄所愛的人”……
錢鍾書先生在《圍城》中講過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
天下有兩種人。一串葡萄到手後,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後吃。但兩種人都感到不快樂。
先吃最好的葡萄的人認為他的葡萄越來越差。第二種人認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留下的葡萄中最壞的。
原因在於,第一種人隻有回憶,他常用以前的東西來衡量現在,所以不快樂;第二種人剛好與之相反,同樣不快樂。
為什麼不這樣想,我已經吃到了最好的葡萄,有什麼好後悔的;我留下的葡萄和以前相比,都是最棒的,為什麼要不開心呢?
這其實就是生活態度問題,它決定了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如果一個人不能選擇正確的生活態度,那麼他一輩子也不會得到幸福和快樂。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的成功之處,就是善於發現別人積極的一麵,他與任何一位合作都能非常和諧地相處。當別人問到其中的奧妙時,他說:“與人相處,就如同在泥裏挖金子,你很明確,你現在挖的是金子,而不是泥。如果我與人合作時隻是發現他們身上的缺點,那麼我會被氣死,且一無所有。相反,我知道每個人都有積極的一麵,這是我要發現的,也許它像金子埋在土裏很深一樣,但隻有努力,就一定會發現的。”
成功人士運用積極的黃金定律支配自己的人生,他們始終用積極的思考、樂觀的精神和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製自己的人生,失敗人士是受過去的種種失敗與疑慮所引導和支配的,他們空虛、猥瑣、悲觀失望、消極頹廢,最終走向了失敗。
曾在創業階段屢遭困難的一位企業家表示,當初他所遭遇到的難題即使事實上隻是小小的困難,但後來往往會發展成看來似乎已無法克服的障礙。不過後來他發現,原來自己存有失敗主義者的意識,因此往往疏於察覺造成障礙的真相,而障礙實際上並沒有想象中那般困難重重……
這位企業家在公司的辦公桌上擺了一個箱子,然後將寫有“保持積極心態,一切都有可能”的標誌貼在箱子上。每當遇到難題,或者他的失敗主義思想又開始作祟時,他便把有關難題資料投擲於此箱中。待一兩天後,再把這些文件取出,此時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據他形容:“當我從箱中取出這些文件時,任何難題看來一點也不覺困難了。”
所以當我們遇到“卡殼”的情況,就一直大聲地說著“我不相信失敗”,直到這個想法完全進駐你的潛意識為止。這時你已經成功了一半。
如果你對積極心態的力量持一種否定與排斥的想法,那說明一點,你並不完全真正了解積極,心態力量的本質。
一個積極心態的人並不會否認消極因素的存在,他隻是學會不讓自己沉溺其中。積極心態要求你在一時一事中學會積極的思想,積極思想是一種思維模式,它使我們在麵臨惡劣的情形時仍能尋求最好的、最有利的結果。
換句話說,在追求某種目標時,即使舉步維艱,仍有所指望。誰放棄,誰就成不了贏家,而贏家是從來都不放棄的。
比方說一個人練習長跑,每天都跑相等的距離,那麼他總是在經曆新的進步。如果跑指定的一段平路,一開始很可能經常停下來休息片刻,喘喘氣,然後繼續跑下去。第一次跑的時候停了三次,時間長了停下來休息的次數可能會降到兩次或者一次,這個時候他也許挺滿意。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裏,通過緊張的訓練,他終於能夠一口氣跑完全程,而且一次比一次跑得快。可突然有一天,他連這段路瞧也不願意再瞧一眼,他厭煩透了。他對它的每一塊地方都了如指掌,它再也不是平路,有上有下,不太容易,挑戰的過程又重新開始,他希望能不斷地向自己挑戰,這是個很好的念頭。精神訓練也是同樣的道理,必須堅持不懈的經曆各種艱難困苦,毫不氣餒,永不放棄。
審時度勢 精於選擇
現代社會瞬息萬變、誘惑四伏,因而,我們需要一種平淡沉穩、從容自若的心態來應對,這樣,才能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中站穩腳跟。
遠離浮躁 選擇從容
麵對人生,我們無時不在選擇,但我們應該以何時心境去選擇呢?有人以閑看雲卷雲舒、隻有學會選擇和讀懂放棄的人才能笑看人生,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選擇是量力而行的睿智和遠見,學會選擇,就是審時度勢地把握時機。
那麼,什麼是從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