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是傲鬆之於嚴冬:“大雪壓青鬆,青鬆挺且直”;從容,是義士之於刑枷:“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從容,是智者之於聲色利誘:“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從容,是一種理性,一種堅忍,一種氣度,一種風範。從容,才能臨危不亂;從容,才能舉止若定;從容,才能化險為夷。
據說古羅馬有個皇帝,常派人觀察那些第二天就要被送上競技場與猛獸空手搏鬥的死刑犯,看他們在等死的前一夜是怎樣表現的,結果發現惶惶淒淒的犯人中居然有人能呼呼大睡且麵不改色,便偷偷在第二天早上將他釋放,訓練成帶兵打仗的猛將。
無獨有偶,據傳中國古代也有個英雄誌士,他們麵對人生抉擇,都有從容不迫的氣度。
君王,在接見新來的臣子時,總是故意叫他們在外麵等待,遲遲不予理睬,再偷偷看這些人的表現,並對那些悠然自得,毫無焦躁之容的臣子刮目相看。
三國故事裏,諸葛亮以“空城計”擊退司馬懿數十萬大軍,他那過人的膽略和超常的鎮定、從容,被傳為千古佳話。隻有從容地麵對人生的選擇,不懼怕危難困厄,才能懂得生存的真諦。
一個人的胸懷、氣度、風範可以從細微之處表現出來。或許,古羅馬的那位皇帝以及古中國的那位君王之所以對死囚或新臣委以重任,便是從他們細微的動作、情態中看到了與眾不同的潛質,看到了那份處變不驚、遇事不亂的從容。
遠離浮躁,從容選擇,是一個現代人適應社會環境的基本要求。
當年,國著名人口學家馬寅初因“新人口論”遭遇無端的批判,並錯誤地被撤消北大校長職務。那天,他正在家裏“接受隔離審查”,他的兒子從外麵回來,說:“爸,你被撤職了!”
他當時正在看一本書,就淡淡地答了一聲:“噢!”十幾年後,國家為馬寅初先生平反昭雪,又恢複了他北大校長一職。他的兒子又從外麵回來,告訴他:“爸,你官複原職了!”他當時也是在看一本書,也同樣淡淡地答了一聲:“噢!”視榮辱為等閑,置得失為莞爾,這是什麼?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從容,也就是那種持久的心理定力。
現代社會瞬息萬變、誘惑四伏,因而,我們需要一種平淡沉穩、從容自若的心態來應對,這樣,才能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中站穩腳跟。
選擇經營自己的長處
人生的訣竅就是經營自己的長處。這是因為經營自己的長處能給你的人生增值,經營自己的短處會使你的人生貶值。
愛因斯坦在20世紀50年代曾收到以色列當局的一封信,信中懇請他去當以色列總統。愛因斯坦是猶太人,若能當上猶太國家的總統,在一般人看來,自是榮幸之至了。出乎人們意料的是,愛因斯坦竟然拒絕了。他說:“我整個一生都在同客觀物質打交道,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經驗來處理行政事務以及公正地對待別人。所以,本人不適合如此高官重任。”
大文豪馬克?吐溫曾經經商。第一次他從事打字機的投資,因受人欺騙,
賠進去19萬美元;第二次辦出版公司,因為是外行不懂經營,又賠了近10萬美元。不僅自己多年用心血換來的稿費賠了個精光,還欠了一屁股債。馬克,吐溫的妻子奧莉姬深丈夫沒有經商的本事,卻擁有文學上的天賦,便幫助他鼓起勇氣,振作精神,重走創作之路。終於,馬克?吐溫很快擺脫了失敗的痛苦,在文學創作上建立了輝煌的業績。
富蘭克林說:“寶貝放錯了地方便是廢物。”就是這個意思。在人生的坐標係裏,一個人如果站錯了位置,用他的短處而不是長處來謀生的話,那是非常艱難甚至可怕的,他可能會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淪。
因此,對一技之長保持興趣相當重要,即使它不怎麼高雅人流,但可能是你政變命運的一大財富。無論職業選擇還是愛情選擇,都是這個道理。
現代社會,我們麵臨的選擇越來越多,但我們首先要考慮的不是眼前利益,而是人生長遠的利益,這就需要我們麵對每一個選擇時,從自己所熟悉,所擅長的出發,從而找準備屬於自己的位置。
勿以善小而不為
生活處處是選擇,選擇讓你無處藏身,無處可逃,甚至“不做任何選擇”也是一種選擇。因此,人生在世,更重要的不是是否選擇,而是如何選擇,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
在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自己成功。有人說,成功來自於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鍥而不舍的精神;有人說,成功來自於豐富的知識積澱、敏銳的頭腦和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人說,成功來自於敢於想象、敢於衝破傳統的束縛、敢於創新;還有人說成功來自於不怕失敗、不怕譏諷嘲……
對平凡人來說,就是一句話:成功在選擇!
有一則有關太陽和風的寓言。太陽和風在爭論誰更強而有力。風說:“我來證明我更行。看到那兒一個穿大農的老頭嗎?我打賭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脫掉大農。”
於是,太陽躲到雲後,風就開始吹起來了。風越吹越大,大到像一場颶風。但是,吹得越急,老人就越把大農緊裹在身上。
終於,風平息下來,退卻;然後,太陽從雲後露麵,開始以溫和的微笑照著老人。不久,老人開始揩汗,脫掉了大衣。這時,太陽對風說:溫和與友善總是要比憤怒和暴力更強而有力。
伊索是希臘王克裏薩斯宮中的一名奴隸,他講述了一些不朽的寓言。但他所講的有關人性的真理適用於太陽能比風更快使你脫下大衣;仁厚、友善的方式比任何暴力更易於改變別人的心意。
別忘了林肯所說的:“一滴蜜比一加侖膽汁能捕到更多的蒼蠅。”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4.75噸重的“東方1號”航天飛船進入太空邀遊了89分鍾,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這樣的榮譽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極大的誘惑。當時在選擇 宇航員的時候,很多人都報了名,但是,為什麼最終隻有加加林人選了 卻很少有人知道,大多數人都認為,加加林是上帝的寵兒,他太幸運了!
在確定人選前一個星期,航天飛船的主設計師羅廖夫讓所有報名的人都去參觀飛船,大家興奮極了,他們迫不及待地走進飛船,除了設計師和製造者,他們是首次走進飛船的人。有一些人都有些飄飄欲仙了。他們被這樣的光環籠罩著,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興奮的笑容。
在進入飛船前,隻有加加林一個人脫下鞋子,隻穿襪子進入座艙。
就是這個細小的舉動一下子贏得了羅廖夫的好感,他感到這個27歲的青年既懂規矩,又如此珍愛他為之傾注心血的飛船,於是決定讓加加林執行人類首次太空飛行的神聖使命。
加加林通過一個不經意的細節,表現了他珍愛他人勞動成果的修養和素質,也使他成為邀遊太空的第一人。
生活中沒有小事,很多時候,我們都因為事,而忘記了自己應該怎樣做,或許一件小事能成就一個人的一生。
如果把我們的人生曆程比作一條精美的項鏈的話,那麼,我們所走的每一步便是項鏈上的一顆顆珍珠。珍珠的美麗,需要我們用一個個的細節去修飾。所以,為人處世,要想贏得別人的支持,就要以一種友善的方式對待別人,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細節。
掌握選擇的三大方略
一個人想要成大事,必須掌握選擇的秘訣和方略,以下是幾個選擇的方略,你不妨參考一下:
夢想的選擇方略
“成功者不過是爬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
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最大的區別,通常並不在於毅力。許多天資聰穎者就因為放棄了,以致功虧一簣。然而,成就輝煌的人絕對不會輕言矗棄。有人說得好,成功者不過是爬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而已。
丹尼爾?盧迪現在是一位富於鼓動性的演說家。盧迪在伊利諾伊州喬列特長大,從小就耳聞聖瑪麗大學的神奇傳說,夢想有一天去那兒的綠茵場踢足球。朋友們對他說,他的學習成績不夠好,又不是公認的體育好手,休要異想天開了。因此,盧迪拋棄了自己的夢想,到一家發電廠當工人。
不久,一位朋友上班時死於事故,盧迪震駭不已,突然認識到人生是如此短暫,以致你很可能沒機會追求自己的夢。
1972年,他在23歲時讀印第安納州聖十字初級大學。盧迪在該校很快修夠了學分,終於轉入聖瑪麗大學,並成為幫助校隊準備比賽的“童子軍隊”的一員。
盧迪的夢想很快要成真了,但他卻未被準許比賽穿上球衣。翌年,在盧迪多次要求後,教練告訴他可以在該賽的最後一場穿上球衣。在那場比賽期間,他身著球衣在聖瑪麗校隊的替補隊員席就座。看台上的一個學生呐喊道:“我們要盧迪!”其他學生很快一起叫喊起來。在比賽結束前27秒鍾時,27歲的盧迪終於被派到場上,進行最後一次拚搶。隊員們幫助他成功地搶到了那個球。
我17年後同盧迪再次相遇,是在聖瑪麗大學體育館外的停車場。一個電影攝製組正在那兒,為一部有關他的生平的電影拍外景。盧迪的故事說明:你隻要懷有一個夢想,便沒有辦不到的事。
方向的選擇方略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你就會謹小慎微,裹足不前。”
不少人終生都像夢遊者一樣,漫無目的地遊蕩。他們每天都按熟悉的“老一套”生活,從來不問自己:“我這一生要幹什麼?”他們對自己的作為不甚了了,因為他們缺少目標。
製定目標,是意誌朝某個方向努力的高度集中。不妨從你渴望的一個清楚的構想開始,你的目標寫在紙上,並定出達到它的時間。莫將全部精力用在獲得和支配目標上,而應當集中於為實現你的願望去做、去創造、去奉獻——製訂目標可以帶來我們都需要的真正的滿足感。
自己設想正在邁向你的目標,這尤為重要。失敗者常常預想失敗的不良後果,成功者則設想成功的獎賞。從運動員、企業家和演說家身上,我屢屢看到過這樣的情況。
回顧並更新你的目標
當你達到了自己的目標,或是向它邁近了一步時,不妨慶祝一下。用你所喜歡的任何方式,來紀念那一特殊的時刻,重燃理想之火。
但不應該就此止步。在一個目標達到後,許多人便鬆懈下來了。正因為如此,今年排名第一的銷售代理,很可能成為昨日黃花。
我在一幢舊宅裏住了多年。每當我在寒冷的日子裏調溫度調節器時,年代久遠的取暖爐必定燃燒得更旺,直到溫度升上新的一檔。一達到我定的溫度,它便自己停下來,溫度不再往上升。
人類也趨向於像那個取暖爐。我們很容易滿足於自己已達到的目標,不再要求上進。其實,為了不讓希望落空,我們應當製訂新的目標,不斷向新的高度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