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交選擇與放棄——人際往來的紅綠燈(1 / 3)

第六章社交選擇與放棄——人際往來的紅綠燈

擇良友而行

朋友多了自然好,誰不希望有可以與之傾心相談、一吐為快的知己,大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無論何時何地,總能有人幫自己一把。但朋友的網織得大,未必就會有期待中的回報。所以,要結交什麼樣的朋友,怎麼樣去交朋友,是一種選擇的藝術。

真朋摯友不可缺

在現代社會中,不但生產要素、金錢、商品的流通速度加快,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變得日益頻繁。積極主動地交朋友成為我們達到目標、獲得成功的重要途徑。

美國一位成功學家針對成功人士展開了一項調查,詢問大家獲得事業發展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在得到的各種答案中,“抓住一切機會交朋友”占據了首要位置。許多人認為,積極主動地和他人交朋友是成功人士獲得幸運發展機會的重要原因。觀察可以發現,那些更容易獲得成功的人往往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朋友、認識更多的人。

人人都需要朋友,沒有人什麼都完全靠自己。即使是許多才華橫溢,才智非凡的人,在他們成功的道路上也少不了貴人相助。可以說沒有朋友的人是孤獨而且可憐的。

有的人喜歡廣交朋友,認為“多個朋友多條路”,可以左右逢源,砒走到哪裏都有熟人。

朋友多了自然好,誰不希望有可以與之傾心相談、一吐為快的知己,大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無論何時何地,總能有人幫自己一把。

但朋友的網織得大,未必就會有期待中的回報。所以,要結交什麼樣的朋友,怎麼樣去交朋友,是一種選擇的藝術。

有一位闖蕩江湖多年的大俠,臨終前對兒子說,他這一輩子結交的人數不勝數,但真正可稱其為朋友的隻有一個半。兒子不解,父親讓他去會會這兩個人,就自然會明白。 ,

受了父親的吩咐,兒子先找到了那“一個朋友”,告訴他:“我是某人的兒子,現在我被入誣陷,官府正在通緝我,看在你和我爹多年交情的分上,求你救我一命!”那人聽罷二話不說,叫來自己的兒子,與這位並不認識的“通緝犯”交換了衣服,替他頂罪。

兒子明白了:在危難之際,能夠舍生忘死,肝膽相照,不惜犧牲自己甚至自己的親人來搭救你,這就是父親所說的“一個朋友”。

兒子又去找了那“半個朋友”,把同樣的話又說了一番。這個朋友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對他說:“孩子,我無力和宮府對抗,你拿上錢遠走高飛逃命去吧。我絕對不會告密……”

兒子明白:在患難時候,能夠在明哲保身的前提下盡可能幫助你,不落井下石,不出賣你的人,就是父親所說的“半個朋友”。

可以說隻有這兩種人是真正意義上的朋友,“人生難得一知己”,如果有這樣的朋友可以說已經三生有幸了。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的故事,可以說劉備就是一個十分善於選擇朋友的高手,如果他當初沒有與張飛、關羽在桃園結義,以及三顧茅廬選擇了諸葛亮,就不可能成就帝業,奪取自己的三分天下。

從某種意義上說,你選擇了什麼樣的朋友,便選擇了什麼樣的人生。

故朋友可以廣交,不可濫交。對朋友一定要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養成好交際的習慣

養成好交際的習慣,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偌大的世界中,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微不足道的,在個人生活與事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隻有通過各種渠道積極主動地和他人建立關係才能達到目標。一個人猶如益顆沙粒,隻有眾多的人融合在一起才能發揮出超乎尋常的力量。善於交際是取得成功的最佳方法。

21世紀,因為科學知識向縱深方向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每個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廣泛的社會交際,是保持自己和社會聯係的最重要的渠道,對於了解別人,了解社會起著一種“窗口”的作用。通過這個“窗口”,人們可以自由地互通消息、增加了解,可以更快和更深刻地洞悉社會所發生的各種變化。

社會交際活動可以使人思想活躍,視野開闊,學到新的知識,從而擴大知識麵。人們在交際活動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通過處理各種事情和與各種人打交道,能夠鍛煉和提高人們觀察、應變、組織等多方麵的能力。在現代社會,一個人如果不具備交際能力是不行的。

要結交新朋友,打造關係圈,一個好的交際平台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掌握拓展人際關係的途徑,沒有固定的形式,往往需要我們見機行事。

1.當進入一個新的陌生環境時,比如來到一個新城市,我們可以參加當地的各種集體活動,比如健身俱樂部、登山隊、老鄉會等,來擴大自己在這裏的社交圈。

2.在工作中積極結識新朋友。比如,積極參加公司裏組織的活動,可以在短時間內認識許多人。

人們在交際活動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通過處理各種事情和與各種人打交道。能夠鍛煉和提高人們觀察、應變、組織等多方麵的能力。熟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廣泛的社交可以使你結識各種各樣的朋友,這隊你的工作、生活和學習都是大又益處的。

君子慎取友

古代名人很重視對朋友的選擇。孔子日:“君子慎取友也。”也有人說:“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

明代學者蘇浚則把朋友分為四種:“畏友、密友、昵友、賊友”,並歸納了這四類朋友的特征:“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畏友也;緩急可共。

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飴,遊戲征逐,昵友也;利則相攘,患則相傾,賊友也。”蘇浚所勾畫的四類朋友的臉譜,至今還很符合現實。

結交畏友(即勇於批評自己朋友過失的人),就如同找到一麵自我完善的鏡子。三國時的徐原是呂岱的一位畏友。徐原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學者,為人慷慨,性格直率,講話不繞彎子,由呂岱推薦,當了禦史。呂岱平時有了過失,徐原總是毫不客氣地指出來,有時還當著眾人的麵批評他。有人看不慣,便在呂岱麵前議論徐原這麼做對不起朋友。呂岱聽後說: “我之所以尊重他,原因就在這裏。”

徐原去世後,呂岱十分悲傷地說:“他是我的益友,如今不幸病逝了,我以後還能從誰口中知道我的過失呢?”

我國的先哲們,曆來重視以友輔德。畏友的諍言,對每個人的自我完善都是最好的忠言、最有效的良藥;真正的朋友,是不會時刻美化你的。當你錯誤初萌時,他會及時給予忠告;當你錯誤已發生時,他的批評將最嚴厲。

無論是誰,要想在事業上有所為,就離不開畏友淨言。

結交密友,能使我們在最艱難的歲月、最危急的時刻,得到忠誠而可.靠的支持和幫助。

後漢南陽的朱暉和張堪是一對親密無間,緩急可共,死生可托的密友。兩人常在一起讀書、研究學問,情同手足。不幸,張堪的夫人懷孕不久張就病了,臨終前張堪托朱暉照顧自己的妻子。數月後,張妻生了一個男孩取名叫張友。朱暉不僅在生活上厚待他們,而且還代朋友教育孩子。

張友聰明好學,朱暉經常鼓勵張要像爸爸一樣,做一個有學問的人。後來,朱暉的一個朋友當了南陽太守,派人請朱暉的兒子去做官,朱暉給太守講了自己與張堪的友誼,並向太守推薦朋友的兒子張友。太守為朱暉與已故朋友之間崇高而真摯的友情所感動,又見張友能力出眾,欣然答應了朱暉的要求。

真正的朋友不是把友誼掛在口頭上,而是盡力為對方做一切辦得到的事情。這才是友誼的真諦。

品德高尚的人,曆來受人推崇,也是人們願意結交的對象。

而品德低劣的人,卻常常被人所鄙視,極少有人願意與之結交,當然也不排除“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

管寧割席”的典故就是個例子。管寧熱衷於讀書做學問,而華歆則熱衷於官場名利,兩人缺乏做朋友的共同思想基礎,割席而坐是必然結果。

人類普遍存在著一種“趨同”的心理現象。

實際上,每個人不管自覺或不自覺,他們交朋友總是有所選擇的,擇友總是有自己的標準的。誌同道合,情趣相投,這可以作為擇友的一個標準;誌向不同,情趣有變,友誼是不可能長久的,早晚會分道揚鑣。

當然,對朋友也不能求全責備,自己本來就是不完美的。朋友選擇又是雙向的,如果人人都要求結交比自己有學問的人為友,那麼到頭來隻能是誰也沒有朋友。

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朋友相交貴在有所補益,有所予有所取才是“交往”。

現在,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都有,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交友一定要十分謹慎,也要講點“藝術和技巧”!

多結識優秀人士

我們常常說,環境塑造人,個體總是一定社會環境的產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說,周圍親戚朋友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思維習慣和價值觀,進而影響到我們做人做事的態度。所以,選擇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就是在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所以,我們結交朋友時,要選擇那些積極樂觀,比自己優秀的人。

與積極樂觀的人交朋友,是我們應該養成的一種好習慣。因此,交朋友的過程中,注意和積極樂觀的人來往很重要。因為他們會驅散我們心頭的烏雲,這對我們的成長和發展非常有益。與悲觀的人交往,不利於我們以開闊的心胸迎接未來的挑戰。

懷特是美國印第安納州小鄉鎮上的鐵道電信事務所的新雇員。16歲時他便決心要獨樹一幟。27歲他當了管理所所長。後來,先到西部合同電信公司,接著成為俄亥俄州鐵路局局長。

當他的兒子上學就讀時,他給兒子的忠告是:“在學校要和一流人物結交,有能力的人不管做什麼都會成功……”

你也許會覺得這句話太庸俗。但請別誤會,把有能力的人作為自己的榜樣並不可恥。朋友與書籍一樣,好的朋友不僅是良友,也是我們的老師。

薩加烈也說了同樣的話:“如果要求我說一些對青年有益的話,那麼,我就要求你時常與比你優秀的人一起行動。就學問而言或就人生而言,這是最有益的。學習正當地尊敬他人,這是人生最大的樂趣。”

總之,事業成功的人,有賴於比自己優秀的朋友,不斷地使自己力爭上遊。

要結交懂得自尊自愛的朋友。因為一個人如果不自尊,便無法尊敬別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假使我們所結交的朋友都是懂得自尊自愛的人,相信大家都會互相尊重的。

與身心健全的人交往,不僅可以使自己得到別人的尊敬,而且也可以促進自己的身心健康,提高品德修養。

其實,你應當牢記與有益的人結交,並非太難的事情。首先將你所在城市的著名人士列出一張表,再將會對你的事業有所幫助的人,也列出一張表,之後就是每星期要去結交一位這樣的人。

友情向左 利益向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都有自己的缺點,所以與朋友相處世時不應該斤斤計較彼此之間的差距,要以誠相待,容人所短,大度處世。朋友如難時,盡力相助,如果沒有能力,或者不想幫助,要委婉地拒絕,這樣,才不會傷害彼此友誼。

巧端友情與利益的天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都有自己的缺點,所以與朋友相處世時不應該斤斤計較彼此之間的差距,要以誠相待,容人所短,大度處世。

陳囂與紀伯為鄰,一天夜裏,紀伯偷偷地將隔開兩家的竹籬笆向陳家移了一點,以便讓自己的院子寬一點,恰好給陳囂看到了。紀伯走後.陳囂將籬笆又往自己這邊移了一丈,使紀伯的院子更寬敞了。紀伯發現後,很是愧疚,不但還了侵占的地,而且還將籬笆往自己這邊移了一丈。

陳囂的不斤斤計較,讓紀伯感到內疚,他產生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覺,這就欠下了陳囂的一個人情,即使他還了這個人情,每當他想起時,還是會感到歉疚,還是會想方設法報答陳囂。

過於小氣,斤斤計較,會使朋友認為你是慳吝之人。你可能在擇友交友時,認為朋友的友情勝於一切,何必顧慮經濟得失,金錢不能使友情牢固。這種思想使你與朋友相處時顯得過於節省,事事不出分文;或患得患失,唯恐吃虧。對朋友所饋慨然接受,自己卻一毛不拔,這會使朋友感到你視金如命。所以朋友之交要慷慨大方,顯得豪爽大度,它會使友情牢固。

事實上,不和朋友斤斤計較不僅僅包括金錢方麵,而且包括其他的一些方麵.與朋友共事,無論大事小事,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考慮到友情的存在。

當然了,如果你不和朋友斤斤計較,而你的朋友不僅與你斤斤計較,而且為了自己的私利,傷害了你,你如何麵對呢?

A和B是在一起工作多年,且一直互相合作和幫助,他們既是戰友又是最好的兄弟。然而公司讓他們互相淘汰對方,即先各人做一份設計圖紙,然後交換圖紙,互相給對方打分,並寫出給對方的書麵評語。A凝視著B的圖紙,感慨萬千,B的設計圖紙的思維和技法均才華橫溢,然而這裏麵有很多自己熟悉的東西,因為這是他們多年互相切磋的結果啊,他們的思維與技能已彼此深深滲透,在工作上他們都已離不開對方。他稍加思索,就在B的試卷上打分,滿分10分,他給了9分。這日,B也交出了試卷,也是9分,此時此刻,他們激動不已,緊緊地擁抱在一起。老板對他們很滿意,激動地說:“在這個關頭,你們用各自的心靈選擇了對手,請原諒我剛才的冷酷,也請允許我邀請你們永遠留在公司,因為,你們是同一個人,卻擁有兩份力量。

公司永遠需要這種力量,它無堅不摧!”

朋友,你是否也遇到過這種兩難的境地呢?麵對友情和利益的抉擇 ,你想好了選擇哪一個嗎?當然我們在麵臨選擇時,不可能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麼幸運,得到雙贏的結果,我們在選擇一方的同時,就意味著要失去另一方,我們該選擇什麼,舍棄什麼呢?

總之,不管是在什麼情況下,我們可以爭取自己的利益,但絕對不能坑害朋友。如果實在難以抉擇,我們就采取公平正直的方式,光明磊落地和朋友進行競爭,憑自己的實力贏取成功,相信真正的朋友會理解你的做法,你們仍然可以做朋友,就算朋友不 理解你,你也不會受到良心的譴責。

當友情與金錢撞車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曆:一天,你的一位好友突然打來電話,他要向你借錢,而你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借還是不借?借不借人錢,就是這麼一件讓人傷透腦筋的事!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受到這個問題的困擾。

借吧,借出去有可能收不回來,不借吧,從情義上說不過去。

當然,有些朋友也有借有還,甚至還本付息。不過說老實話,這種借款行為還是潛藏著危機——如果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你調借,表示他的經濟情況有問題,終有一天會連本金也還不出來!

可是,人都得有幾個朋友,一旦朋友有求,你怎能置之不理?況且,或許你也有一天會有求於自己的朋友。於是你陷入了一種人情、感情與道義的爭鬥之中。

這時你怎麼辦呢?有人的建議不錯:就是幹脆把錢送給他,而不是借他錢!這裏的給他錢有兩個層麵的意義。

第一,他雖然是向你借的,但你卻表明是給他的,要幫他解決困難,並不希望他還錢。你這樣做也有很多好處:其一他不大可能再來向你借錢,因為他再也不好意思了!而你也可表示我已竭盡所能,將對方開口的數目打點折給他,萬一對方真的還不起錢,或根本不還錢,你也可以減少損失。其他的好處與上麵一種情況一樣,你兼顧了朋友問的情與義,同時也在對方心中種了一粒恩與義的種子,而這種人情他總是要承擔的。

第二,你表麵上是借錢給他,同時也講明歸還的期限和利息,但在心理上卻抱著這筆錢一去不還的想法,他能還就還,不能還就當做是給他的!這樣做不僅不會影響兩人的感情,而且你也不會因為對方還不起錢或不還錢而難過;第二個好處是顧到了朋友問有難相助的道義;第三個好處是在對方心中播下一粒恩與義的種子,這粒種子或許會發芽、茁壯,並在他日會以果實對你做最真誠的回報。

如果借或給都覺得很難,那麼就像小張一樣表示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委婉拒絕吧!

小王馬上要買房,托小張想辦法給湊點錢,小張直截了當地拒絕說:“我哪有辦法,我妹妹想買房,錢還不夠呢!”盡管說的是實話,也會影響朋友之間的交情。如果換一種說法:“買房是件大事,湊錢是不容易。前兩年我還有點錢,現在不行了,都套在股票上了,我妹妹前天剛來找過我,我也沒敢答應。”

這樣一說,對方就會理解你的難處,也就不會強求你了。

巧妙地拒絕朋友

生活中的確不乏這樣的人,他們不善於拒絕別人,擔心會傷害彼此友誼,於是經常違心地答應別人的要求,結果不僅浪費了大量時間,自己也經常覺得不自在。

英國作家毛姆在小說《啼笑皆非》中講過這麼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一位小人物一舉成為名作家了,新朋老友紛紛向他道賀,成名前的門可羅雀與成名後的門庭若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毛姆為我們描寫了這樣一個場麵:一位早已疏遠的老朋友找上門來,向你道賀,怎麼辦呢?是接待他還是不接待他?按照本意,自己實在無心見他,因為一無共同語言,二來浪費時間;可是人家好心好意來看你,閉門不見似乎說不過去,於是隻好見他了。

見麵後,對方又非得邀請你改日到他家去吃飯。盡管你內心一百個不樂意,但盛情難卻,你不得不佯裝愉悅地應允了。在飯桌上,盡管你沒有敘舊之情,可是又怕冷場,於是又得強迫自己無話找話。這種窘迫相可想而知。來而不往非禮也,雖然你不再願意同這位朋友打交道,但你還是不得不提出要回請朋友一頓。你還得苦心盤算:究竟請這位朋友到哪家飯店合適呢?去第一流的大酒店吧,你擔心你的朋友會疑心你是要在他麵前擺闊;找個二流的吧,你又擔心朋友會覺得你過於吝嗇……

也許藝術有所誇張,但生活中的確不乏類似故事中的人物,他們不善於拒絕別人,擔心那樣會傷害彼此友誼,於是經常違心地答應別人的要求,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為了別人而活,甚至逐漸迷失了自己。

而聰明人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麵則遊刃有餘,他們知道,學會拒絕別人。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1.明人知道何時該對朋友說“不”

誠然,與人交往和幫助別人是重要的。尤其是主動的幫忙更會受到歡迎。但是,如果您

是被某種心理的壓力所迫,對一切都點頭答應,實際上是在屈服在另一種性質的某些動機,例如需要得到別人接受或讚揚,害怕給別人帶來不快和麻煩,希望別人對您感恩,有朝一日得到報答等。懂得珍惜時間,就應該學會說“不”。

怎樣拒絕呢?聰明人提出了以下幾個建議:

立即答複,不要使對方對你抱有希望。

要打消為避免直接拒絕而尋找脫身之計的念頭。請不要說:“我再想想看”,或“我看看到時候行不行”等等。明確地告訴對方:“實在抱歉,這是不行的。”

如果您想避免生硬的拒絕,就提出一個反建議。

假如朋友打電話問道:“今天晚上去跳舞吧!”你不想去,就可以說:“哎呀,今天晚上可不行,改日我邀請你吧。”

不要以為每次都有必要說明理由。

在很多時候,你隻要簡單地說一句:“我實在有更要緊的事要做。”就可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諒解。

隻要我們充分認識到過多參與不必要應酬的危害,知道自己在什麼情況下該拒絕別人,並且在拒絕的時候采取正確的方法,我們就能因此而節省大量的時間,而且不至於因此而發生人際關係方麵的問題。

拒絕邀請時,把不可能說在前頭

劉先生好不容易下個禮拜六有空當,和太太約好去度假。顧客卻又邀約打高爾夫球。劉先生誠懇地回絕說:“啊,真可惜!”接著他解釋道:“如果早一點通知我,也許還有辦法……”把自己已有約的意思傳達給對方,然後在對方還想說明之前,立刻拒絕:“承蒙您的邀請,實在對不起。”

在這個情況下,對方也不好再強求。

緩兵之計

對方提出請求後,不必當場拒絕,可以采取拖延辦法。你可以說:“讓我再考慮一下,明天答複你。”送樣,既使你贏得了考慮時間,又會使對方認為你是很認真對待這件事情。

張豔一心想當一名記者,於是想從學校調到某報社工作,她找到了她小學老師的丈夫——某報社黃總編,黃總編知道報社現在嚴重超編,但又不好直接拒絕,於是對張豔說:“剛剛超編進來一批畢業生,短期內社裏不會研究進人的問題了,過一段時間再說吧。”黃總編沒說這事絕對不行,而是以條件不利為理由,雖然沒有拒絕,但為後來的拒絕埋下了伏筆。

若是朋友邀請你:“你下個月3號有沒有時間?”若你馬上拒絕地回答:“那一天我已經預定有事了。”會令對方非常失望。即便你真的有事,也不應該毫不思索地拋下一句拒絕的話,然後什麼也不說,如此讓對方感覺他拜托你的任何事,你都會立即一口回絕。你不妨換個口氣講,把回答的時間拉長,稍微做一下考慮,然後再對他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預定的事,但說不定那天鄉下的親戚會來找我。”稍微考慮一下時間,表示你重視他的邀請,隻不過是因為不能確定,或者真正有事才不能去,如此對方知道你有接受他的誠意,即使被拒絕,也不會太傷心。

總之,隻要拒絕的方法得當,言辭充分在理,拒絕也會產生意想不的結果。

拔掉友情花園的雜草

有什麼樣的朋友就有什麼樣的人生,你怎麼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所以,為人處世,要學會選擇,學會選擇,學會與朋友保持一定的距離,學會遠離不良的朋友。

避免和惡人交往

一個人的環境和朋友會對他的一生產生莫大的影響,可以不誇張地說,交上什麼樣的朋友就會有什麼樣的命運。尤其在一個人開始獨立開創自己的事業,為成功而奮鬥的時候,朋友尤其重要,不管是生意上的、業務上的,還是感情上的,你需要注意避免和惡人交往。

一隻虱子常年住在富人的床鋪上,由於它吸血的動作緩慢輕柔,富人一直沒有發現它。一天,跳蚤拜訪虱子。虱子對跳蚤的性情、來訪目的、能否對己不利,一概不聞不問,隻是一味地表示歡迎。它還主動向跳蚤介紹說:“這個富人的血是香甜的,床鋪是柔軟的,今晚你可以飽餐一頓!”說得跳蚤口水直流,巴不得天快黑下來。

當富人進入夢鄉時,早已迫不及待的跳蚤立即跳到他身上,狠狠地“咬了一口。富人從夢中被咬醒,憤怒地令仆人搜查。伶俐的跳蚤跳走了,慢慢騰騰的虱子成了不速之客的替罪羊。虱子到死也不知道引起這場災禍的根源。

因此,在選擇朋友時,你要努力與那些樂觀肯定、富於進取心、品格高尚和有才能的人交往,這樣才能保證你擁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狹得好的精神食糧以及朋友的真誠幫助。這正是孔子所說的“無友不如已者”的意思。

相反,如果你擇友不慎,恰恰結交了那些思想消極、品格低下、行為惡劣的人,你會陷入這種惡劣的環境難以自拔,甚至受到“惡友”的連累,成為無辜受難的“虱子”。

避免和惡人交往就是避免災難和禍患,就是避免自己“近墨者黑”。智者總是盡力避免同那些會阻礙他們成功的人打交道。其中也包括那些缺別人的人,誌趣庸俗無聊的人,那乏幽默感和心態消沉、性格沉悶的人,那些總是試圖改造些苛刻挑剔的人,那些會浪費別人太多時間的人。同時,他們也拒絕那些不守承諾的人,那些猥瑣、不誠實或自私自利的人,以及那些總是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的人。對於異性朋友和自己的人生伴侶,聰明的人則更為小心。因為他們清醒,從外表到內涵他們都會權衡掂量,不會迷失地知道,一個不好的女人或者男人會把家庭的幸福葬送,把自己的事業也搭上,讓自己過著永無安寧的日子。

枝頭上果實累累,液汁甜蜜,色香精美,都是因為他們從樹幹上吸收營養.果實並不能單獨生存。同樣,一個單獨的人也需要從別人那裏攝取盡可能多的養料,如此,他的力量才會強大。所以人必須發現身邊那些樂觀、高尚、上進的人,並且多和他們來往,這樣才能為自己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提供豐富的精神養料,有利於你自己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