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麵部肌肉的彈性。
——洗臉隻顧洗臉孔
洗臉時別隻洗麵孔部位,與之相關的邊緣地區都應清洗到,尤其是兩耳以及頭頸的前後,這些部位都是經絡穴位極多的部位,應注意逐一按摩。因為對兩耳按摩可以促進全身的健康;對頭頸的按摩不僅能防治咽喉炎等疾病,還能使麵部與頸部整體健美。
馬桶也要選用正確的衝洗法
馬桶要天天清洗,似乎是無可非議的事,但如果不掌握正確的使用和清洗方法,它就很有可能成為產生疾病的罪魁禍首,下麵是有關馬桶使用與清潔應該注意的事項:
——先蓋蓋子再衝洗
馬桶內有很多細菌,所以我們在衝馬桶時一定要蓋上蓋子。據紐約大學菲利普?泰爾諾博士研究指出,如果衝水時馬桶蓋打開,馬桶內的瞬間氣旋最高可以將病菌或微生物帶到6米高的空中,,並懸浮在空氣中長達幾小時,進而落在牆壁和物品上。在大部分家庭的衛生間裏,不光有如廁用具,還有一些與洗漱、淋浴有關的物品,如牙刷、漱口杯、毛巾等々這些物品是最容易受到懸浮在空氣中的細菌汙染的。因此,我們應該養成衝水時蓋上馬桶蓋的習慣。
——重點清洗馬桶圈
由於馬桶圈細菌多且與人們的皮膚接觸最“親密”,因而要成為重點的清洗對象。方法是每隔一兩天用稀釋的家用消毒液擦拭,最好不要用布製的墊圈,如果一定要使用的話,應經常清洗消毒。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換一個具有抗菌功能和防濺設計的坐便器。
——馬桶刷要保持清潔幹燥,以防止它成為汙染源。
我們往往需要使用馬桶刷來保持馬桶清潔,但如果不注意馬桶刷的清潔和幹燥,它也會成為汙染源。由於每次刷完汙垢,刷子上難免會沾上髒物,我們最好是隨手再衝一次水,將其衝洗幹淨,水瀝幹,噴灑消毒液,或定期用消毒液浸泡,並放在合適的地方,不要隨
便放在角落裏,也不要放在不透風的容器裏,最好是掛起來。
小小馬桶,卻關係到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對它,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飲食與健康可以兼得
飲食不當 容易疲勞
飲食與健康可以兼得
早餐要豐富
注意飲食的習慣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飲食,人們越多越講究,但不合理的飲食導致“人體垃圾”,進而引發相關的疾病——已經成為許多人的共識。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注意飲食習慣,注意營養均衡的飲食搭配。
飲食不當,危害多多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飲食,人們越多越講究,與此同時,許多人也養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比如越來越多年輕人由於害怕發胖,都選擇少吃或不吃主食。有的三口之家一頓飯吃不完一個饅頭,一個月吃不了10公斤糧食。第三次全國營養調查結果顯示,在一些比較富裕的家庭中,動物性食物的消費量已經超過了穀物類的消費量。
營養專家認為,這種飲食結構提供的能量和脂肪過高,膳食纖維過低,對一些慢性疾病的預防不利。人體能量有三大來源——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它們的科學配比應當是:碳水化合物不得低於55%,脂肪不得高7:30%,蛋白質占15%左右。中國營養學會製作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提倡食物多樣化,但將以澱粉為主的穀物類食物作為寶塔的最底層,建議成年人每人每天的消費底線是300克。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注意營養均衡的飲食搭配,不然,會引起身體疲勞的不良症狀,對身體造成極大的危害。
以下是飲食不當引起的不良症狀與危害:
——容易疲勞
引起疲勞的原因很複雜,包括飲食、工作、生活起居的安排等等。起居安排不好或工作量過大而引起的疲倦我們是經常見到的,可對於飲食不當而引起的疲倦則較少關注。實際上,均衡的飲食是很重要的,五穀、蔬菜、水果、適量的肉食,都是健康飲食的基礎。如
果飲食不當,就很容易引起疲倦。
——臉色難看
主食不足,身體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也就不足。而碳水化合物具有解毒功能,一旦缺乏,血液中有毒廢物不能及時排除,就會造成膚色黯淡、臉色難看。
——危害腦健康
主食類食物攝入過少,而動物性食品攝人過多,對大腦健康的危害更加嚴重。動物脂肪在碳水化合物不足的情況下代謝不完全,會使血液中積聚有毒的廢物——酮,它能引起惡心、疲勞以及損害腦部健康。近年來,腦部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與不以穀物為主食、動物性食物攝人量激增有很大關係。
選擇科學的飲食習慣
當飲食遇到健康,我們應該作出什麼樣的選擇呢?有人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我們認為,未必如此。隻要養成科學飲食的習慣,健康百分百並非遙不可及。
“民以食為天,”而在溫飽之外,美食的誘惑更難以抵擋。但是我們要明白,飲食不僅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和帶來難得的享受,還關係到我們的健康。如何吃飯。如何吃出健康,是大有學問的。作為每天的日常功課,我們需要從現在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飲食習慣,既要做個美食家,也要做自己的健康顧問,對自己負責。
盡享美食與健康,是每個人的夢想。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關鍵是主動學習,努力實踐。客觀地說,飲食的禁忌多如牛毛,為此我們要根據自身特點加以選擇,建議采取如下行動方案:
1.檢測自己的飲食習慣是否健康,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製定科學飲食計劃。在這裏,我們倡導個性飲食習慣的培養,飲食必然是因人而異的。
2.對早、中、晚一日三餐禁忌有深入的了解,嚐試著改變原有的不良習慣,比如,早餐一定要吃,不能因為懶惰而空缺。
3.建立科學合理的膳食結構。“膳食結構”是一個吃什麼的問題,我們有許多食物可以選擇,但是吃什麼,卻有很深的學問。通常,要避免攝取過多高脂肪、高糖、高鹽、高熱量、高膽固醇的食物,多食用植物食品和生鮮有活性的食品。
4.懂得必要的飲食禁忌。在我國飲食習慣中,有食物相克的禁忌,是有科學依據的。此外,還要注意避免狼吞虎咽和吃得過飽,少吃燒烤等。
總之,健康靠的不是得病時求醫問藥,而取決於平時點點滴滴的生活習慣,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將最終決定你的生命質量。在這些點點滴滴的生活好習慣中,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健康的最大保證。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注意飲食習慣。
注意營養均衡的飲食搭配
不合理的飲食導致“人體垃圾”,進而引發相關的疾病——已經成為許多人的共識。盡享美食與健康,是每個人的夢想。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關鍵是主動學習,努力實踐。客觀地說,飲食的禁忌多如牛毛,為此我們要根據自身特點加以選擇,建議采取如下行動方案:
1.定時定量。定時定量的飲食有益生理節奏的調整,也便於壓力的解除。
2.少食多餐。按過去20年的研究,這是發揮工作能力的上策。白天少食多餐(大約2小時吃一次)可提高代謝率,穩定情緒,保持能量充沛,也不會老想著食物。
3.早餐不可少。為了維持血糖平穩,早餐一定要吃。分量不必多,但營養要夠。
4.不可吃得太飽。太飽一定會懶得動,工作效率必不佳。少食多餐可使胃縮小,從而不至於吃得太多。
5.不偏食。盡量各類食物都吃,長年累月都吃同樣的東西極可能導致營養不良。
6.不要節食。這種飲食方式是為達成某種目的而暫時行之,一旦轉回平常的飲食,節食的效果往往又會消失,所以飲食習慣應當恒常。
7.減少脂肪攝取量。營養專家幾乎一致認為,攝取太多油脂有害健康,也影響工作表現。每天攝取的總熱量中,油脂應低於20%,一克油脂的熱量,是一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的兩倍。調理好的食物往往看不出油脂的含量,所以,購買之前應細看說明。
8.養成淡食的習慣,避免用油煎炸食物,不妨改用烤焙。
“飲食宜清淡”是古訓,《黃帝內經》以來,曆代的養生家都強調“飲食宜清淡”,何謂“清淡”,起初隻把它理解為“素”。現在看來,這種理解未免有失偏頗,現代的解釋是,以素為主,但“清淡”並不排斥葷,而是葷素搭配,以素為主。“清淡”‘‘油膩”相對應。
9.盡量選用未加工的食物。即使是添加營養素的強化食品,也不能取代加工造成的營養流失。諸如白麵包和香腸都是加工食品。
10.多吃高纖食物。許多研究證實,高纖食物可有效降低直腸癌的患病率,對控製血糖也有利。像水果、糙米和全麥食物等都含有豐富的纖維素。
別再吃白麵包,取而代之的是把吃全麥麵包作為你的一個新習慣。《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於2002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未經精製的穀類不僅是富含營養的食品,更是植物纖維的最佳來源,它可以降低患心髒病和II型糖尿病的危險。
除此之外,食物中的纖維還可以幫助你降低膽固醇,防止某些癌症的發作。另有研究表明,吃的東西裏含纖維越多,人們就會越感到快樂。全麥麵包比白麵包的營養成分高很多,但你知道我們為什麼一直在吃白麵包嗎?原因僅僅在於,白麵包迎合了生產商將食品的保存期限盡量拉長的需求。
11.一天喝8杯水。多人每天的飲水量不足。在某些地區,公共飲水遭到汙染是原因之一。改善飲水設施或購買純淨處理的水來喝,都是可行的辦法。
12.每天隻攝取少量的鹽。鹽雖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不可一日無此君”,但攝入過多則有害,倒不是故意多吃,隻是習慣使然。有的人有“吃鹹”的習慣,‘‘口味重”,患了高血壓等病還不知其原因。但究竟吃多少鹽才適合呢?
據生理學家觀察,人體對鈉的需要量每人每日不超過10毫克當量。長期的高鹽飲食將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高鹽攝入人群的血壓水平也高,特別是高血壓的高發年齡(40~54歲)的人群。高鈉對血壓的上升影響尤為明顯。
13.雜食頤天年。人的祖先是雜食的,時至今日,雜食不應僅是人類的本能行為,也應成為一種科學行為。在實際生活中,一般人對食物的營養成分是不夠熟悉的,不可能對每種食物都進行分析、化驗。也記不住各種食物的營養成分,做到每天吃多少碳水化合物,吃多少蛋白質、脂肪,吃多少維生素和礦物質。
一個簡單易行的好辦法就是吃得雜一些,什麼都吃一點,五穀雜糧、雞鴨肉魚、水果蔬菜、蔥薑大蒜無所不吃,不挑食,不偏食。在每天的飲食裏,有主食,有副食,有葷菜,有素菜,粗細兼備,葷素搭配。隻要吃得雜一點,一般不會發生營養缺乏。現代營養學家提出忠告:吃得雜一點,要養成習慣。一些西方國家倡導人們要每天吃30種食物。
14.美食慢用。 營養均衡。人體內營養的均衡,就好比一架機器零件的齊備,零件“七零八落”肯定無法運轉;而人體的營養全靠飲食攝取,飲食的單一必然導致營養不均,其結果是影響健康,不利長壽。所以,一些專家開始鼓勵人們摒棄千篇一律的速食,回歸豐富的傳統美食習慣和美食文化。
15 .多吃水果
20世紀人們吃水果隻是一種可有可無的點綴,2l世紀則要求天天吃水果,養成吃水果的習慣。
現代醫學證明,包括荔枝在內的水果,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氨基酸、蛋白質、胡蘿卜素,以及多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長期適量吃水果、聞水果香味,是助消化、解疲勞、益身心的良方。
據研究,荔枝、香蕉、菠蘿、芒果、橘子、香瓜等的香味對人的心理有良好影響,常聞其香味,能消除壓抑和疲勞,減少計算的差錯,使情緒舒展,心情愉悅。進一步而言,有針對性的選用水果更益人。例如,西瓜,可治腎炎、浮腫、糖尿病、黃疸;梨,治喉痛、咳嗽、口渴;桃,養胃,治拉肚子;香蕉,治便秘;枇杷,鎮咳化痰;芒果,止嘔,止暈;葡萄,益氣增力,補血養顏,治下腹充血症;甘蔗,補脾氣,解酒毒;橘子,治拉肚子等。“食療”、“食養”(包括水果療、水果養)更是21世紀的保健“錦囊”。
良好的飲食習慣,於人體健康是一種無法替代的營養劑。所以,在生活事,你一定要注重飲食細節,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男奶女漿”有講究
牛奶一向被營養學家稱為“白色血液”,已經分析出的營養成分 就有100多種,其中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物質,如蛋白質、脂 肪、乳糖、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等。而且,牛奶裏的鈣磷比例搭配合 理,特別容易消化吸收,是人體鈣的最佳來源。喝牛奶還可以預防小 兒佝僂病和中老年人的質疏鬆症。
牛奶雖然很好,可是,有些人喝牛奶會覺得不舒服,並且會肚子脹痛,有的時候還會拉肚子,專家把這種現象叫做乳糖不耐受症。現在市麵上出現了一種低乳糖的牛奶,這種體質的人再也不用為喝牛奶而發愁了,而且還可以喝酸奶。
有的人把酸奶叫做“腸道清道夫”,它不僅可以抑製體內有害菌的繁殖,促進有益菌的生長,而且還可以預防和治療腹瀉,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減少人體對抗生素耐藥性的產生。總而言之,酸奶是一種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平常多喝一點兒好處多多。
那麼,什麼時間喝奶比較合適呢?一般來說,早晚各一杯最好。早晨喝保證營養,工作起來精力充沛;晚上喝石助於睡眠。但是,牛奶最好不要空腹喝,而應該加點麵包、饅頭,這樣可以讓牛奶在胃停留的時間長一點,更容易消化吸收。常喝牛奶可以調節緊張情緒,
鎮靜安神,對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也有輔助的治療作用,還可以預防癌症。 ,
除了牛奶外,我們的餐桌上還離不開另外一樣食品,那就是豆漿。
豆漿與牛奶中一樣,營養十分豐富,這是因為它含有大量的抗氧劑、礦物質和維生素,還有一種牛奶中沒有的植物雌激素——黃豆苷原。這種物質可調節女性內分泌係統功能,並能抑製雌激素依賴性癌細胞的生長繁殖,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防止動脈硬化。每天喝500克豆漿對內分泌係統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可以明顯改善心理狀態,避免乳腺癌、子宮癌的發生,同時有延遲衰老和預防心腦血管病的作用。
豆漿需漿煮到80°C的時候,會出現一種假沸現象。這時候,很多人就誤以為豆漿已經煮熟了,其實,這時還需要繼續煮3~5分鍾,豆漿裏的有害物質才能被破壞,失去活性。但有些人不適合喝豆漿,這些人喝完豆漿之後胃會不舒服,或者出現拉肚子的狀況。這一方麵是因為煮豆漿的時候沒有煮透,豆漿中所含的胰蛋白酶和皂角毒會刺激胃與腸道,從而引起惡心、嘔吐,甚至產生腹瀉。所以,豆漿雖然營養豐富,也要因人而異。
睡出好健康
良好的飲食習慣,於人體健康是一種無法替代的營養劑。良好的睡眠習慣亦是如此。眠是消除白天活動所致疲勞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必要方式 。所以,我們要堅持良好的睡眠習慣,選用科學的睡眠方法。
選用科學的睡眠方法
人不是機器,不能晝夜不停地工作,大腦及軀體興奮和工作一段時間後便會疲勞,消除疲勞雖然有許多方法,但首推睡眠,睡眠是消除白天活動所致疲勞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必要方式。睡眠可使身體和大腦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調整,使受損的肌肉、器官、神經細胞得以修複,使身體各種組織和細胞得以更新和生長。
毛主席說,世界上沒有哪個傻子,隻知一味地工作而不休息睡眠的。睡眠還可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在“睡得香”的熟睡階段,人體免疫功能明顯增強,白天無法消滅的病菌、病毒、毒物在夜間都可得到有效的清除。
如果夜間有良好的睡眠,早晨醒來後便會精神飽滿、精力充沛,全身充滿著活力,情緒良好,腦體均受其益;且充足的睡眠使人容光煥發,是最好的美容劑,心情愉快比用什麼美容化妝品都好。充足的睡眠還使心情愉悅,有助於心理健康,便會常帶著喜悅心情去觀察世界,去享受生活之美,從而可出色地完成新的一天的任務。因此,可說睡眠對身心有益。
所以,我們要堅持良好的睡眠習慣,選用科學的睡眠方法。
選擇合適的枕頭
枕頭是我們睡覺時最親密的夥伴,但是這個親密夥伴一旦使用不當,也會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與身體的健康。
我們的頸部是向前彎曲的,頭頸與後背是呈彎曲的弧線。在睡覺時,頭部墊一定高度的枕頭可以使頭部與身體之間保持正常的生理狀態,放鬆神經和肌肉,消除疲勞。但如果枕頭太高,就會改變頸椎正常的生理彎曲,使肌肉出現疲勞性損傷及韌帶牽拉勞損,產生痙攣、炎症等,甚至還會出現頸肩酸痛、活動不便、手麻、頭昏等症狀,我們平時所說的“落枕”就是由於枕頭過高所致。
看來高枕並不像古人所言的那樣無憂,那麼我們睡低枕頭或幹脆不用枕頭好不好呢?
枕頭過低或不用枕頭同樣不利於健康。睡覺時不墊枕頭,人在仰臥時就會過分後仰,並且容易張口呼吸,這樣就會產生口幹、舌燥、咽喉疼痛,甚至打呼嚕等現象。而如果在側臥時不墊枕頭,一邊的頸部肌肉也會由於過分抻拉、疲勞而導致痙攣、疼痛,“落枕”現象就會再次出現。同時,枕頭過低還會使得全身的供血不太均衡,容易造成鼻黏膜充血腫脹,從而影響呼吸,使呼吸不順暢,產生胸悶,甚至窒息。
那麼,枕頭究竟該多高才合適呢?
我國古代醫書裏早就指出:“高下尺寸,令側臥恰與肩平,即仰臥亦覺安舒。”也就是說,枕頭的高度,應以仰臥時頭與軀幹保持水平為宜,即仰臥時枕高一拳,側臥時枕高一拳半。當然,枕頭的高低也並非完全按古人的說法,一成不變,它也根據個人的體型而有所不同。有關專家指出,當我們的頭部枕在枕頭上後,枕頭受壓後的高度,仰臥以5。10厘米為佳,側臥則與人的肩膀寬度相近,在9—14厘米左右。而最適合我們睡眠的枕頭應該是馬鞍狀的,中間低,兩邊高,仰臥時頭部睡在中間,側臥時頭部睡在兩邊。
另外,枕頭的軟硬也要適度。枕頭過硬,與頭的接觸麵積就比較小,壓強較大,這樣頭皮就會不舒服;反之,枕頭太軟,難以保持一定的高度,頸肌易產生疲勞,也不利於睡眠,並且頭陷其間,會影響血液循環。因此枕頭應選稍柔軟些,但又不失一定硬度的。枕頭還應具有一定的彈性,倘若枕頭彈性過強,頭部不斷受到外加的彈力作用,容易產生肌肉疲勞和損傷,如“彈簧枕”、“氣枕”等,都不能算是有利於健康的枕頭.
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美容與化妝不同,化妝說得本質一點是“既騙別人又騙自己”,而美容護膚則是肌膚的實實在在的保護,是保護皮膚細胞的含水量而使皮膚細嫩、豐滿、滋潤,並防止細胞的老化。皮膚細胞是“再生性細胞”,它不斷地脫落和分裂繁殖。
生物鍾學說研究知道,一天之中皮膚細胞分裂最旺盛的時間是晚上8~10點鍾,新生的細胞嬌嫩,須精心嗬護,最好的嗬護方法便是睡覺。睡覺之前要清潔皮膚,用一些保水性能強的麵霜(頸部也需用,因為頸部皮膚也最易透露年齡的秘密)。許多演員“永葆青春”的秘訣也是盡量爭取早睡。另外,早睡可保證睡眠充足,而充足的睡眠是最好的美容劑已成共識。總之,早睡的好處多多,現擇其要者列下:
早睡與軀體生物鍾運轉合拍,使身強體健,“早睡早起身體好”的古訓得以驗證。
早睡可睡“完整周期”,醒來一天都精神飽滿,情緒愉快,因而也有利於運用“人情密碼”,順利社交。
早睡也使大腦在睡眠周期中加強信息編碼整理、儲存能力,從而利於記憶的儲存和提取。晨起後,沒有前攝抑製,可保持次日腦力清晰,記憶力增強,思維、判斷、綜合能力提高,利於學習和創造性工作。
早睡可誘發快動眼睡眠增多,在不知不覺中延壽。
早睡帶來的早起贏得了充足的清晨時間,可從容做好一天中要做事情的準備。民間一向就有“早起三光,遲起三慌”的說法。現在又流行起來的《朱子家訓》(朱伯廬)中也有“黎明即起” “既昏便息”的古訓。
早睡可在不知不覺中美容。但是很多不習慣早睡,總是在床上輾轉反側,結果隻能是久久無法入睡卻無能為力。你就必須學會放鬆身心。
放鬆身心安然入睡為目的的活動有很多種,你可以讀讀書,或聽聽輕音樂。許多專家的建議是,因為散步是一種安靜的運動,有助於身體進入睡眠狀態,因此在睡前進行2至3個小時的散步是效果最佳的睡前活動。
如果你能按上述的方法,進行睡前的放鬆活動,你就會產生入睡的強烈暗示,從而很容易地地進入夢鄉。
確保睡眠的質量
睡眠對我們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我們在睡眠時可以為大腦補充能量。這是由於我們在進行思維、感覺、反應等過程中,消耗掉了腦細胞中存儲的大量關鍵能量,而補充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酣暢的熟睡。因此,一個人想有精力充沛,就必須保證睡眠的質量。
人的睡眠是有節律的,在睡眠進行過程中,深睡眠和淺睡眠是交替反複進行的,直到清醒。睡眠的前半段多為深睡眠,後半段多為淺睡眠。人在長時間睡眠的情況下,深睡眠並不增加,隻是延長了淺睡眠的時間。很快能進入深睡眠的人,即使淺睡眠的時間相對少一些,也不會影響到精神狀態;相反,如果隻是延長了淺睡眠時間,睡眠質量並未改善,起來後依然會感覺“不盡如人意”。
所以,有人建議,既然開始的睡眠比較深沉,那麼,為什麼不將一天的睡眠分多次進行呢?實際上,很多人已經把這個方法賦予實施,而且效果良好。比如可以將睡眠分為中午一次,晚上一次。在歐美的一些國家,還有一些人習慣一天睡三次覺:午飯後小憩一會兒,晚飯後打盹片刻,然後夜裏再進行正常睡眠。相信你應該也有這樣的經曆,當工作感覺特別累時,便想睡一會兒,一旦抽空打個盹兒,精力馬上得到恢複,即使晚上少睡兩個小時也不感覺困。
研究證明,我們並不能以睡眠時間的長短來區分睡眠的質量。
少眠和多眠因人而異,而且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大可不必斤斤計較睡了多長時間。隻有每天保持有規律的作息時間,才是維係健康的根本所在。睡眠不足的人,切不可因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心理壓力過大才是引發睡眠紊亂的真正原因。
總體而言,睡眠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隻要能消除疲勞和恢複精力,適當減少和增加睡眠時間都是無可非議的。
睡眠分段進行這一健康新時尚,也正是順應了“隻要消除疲勞和恢複精力,適當減少或增加睡眠時間都是無可非議的”這一現代生活健康準則。但這個準則也能要照搬,也要因人而用。
總之,無論是時尚的分段睡眠法,還是傳統的睡眠習慣,隻要對你的健康有宜,你選擇哪一種都不為過。
絕對“裸睡”
“裸睡”,這是一種很健康的睡眠習慣,但很多人不習慣如此,總是要與一些 “相伴”,那您要注意了,因為這些東西正在對您的健康亮起紅燈。
那麼,睡覺前我們應該除掉哪些多餘的物品呢?
——卸妝
現在幾乎所有的化妝品都有減退皮膚新陳代謝功能的缺點,所以化妝品不宜過久地留在臉上,尤其是在夜間的睡眠時間。睡覺前不卸掉臉上的那層妝,不僅不衛生,而且臉上殘妝還會堵塞毛孔,造成汗液分泌障礙,妨礙臉部細胞的正常呼吸,經常如此就會形成粉刺,甚至患上皮炎或毛囊炎,損傷我們美麗的容顏。
——胸罩
很多人為了通話方便,或為了睡前發幾個短信“催催眠”,晚上睡覺時經常將手機放在枕邊,實際上這是一種嚴重危害健康的行為。
據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工作委員會的趙玉峰教授介紹,手機輻射對人的頭部危害較大,不論手機是開著還是已經關掉,它都會有不同波長和頻率的電磁波釋放出來,形成一種電子霧,影響我們的神經係統,對我們的中樞神經係統造成機能性障礙,引起頭痛、頭昏、失眠、多夢和脫發等症狀,有的人甚至麵部出現刺激感。
盡管手機釋放出來的能量很低,但是如果您經常把它放在枕邊,危害卻不容忽視。
——假牙
戴假牙的朋友與戴表的朋友往往容易犯同一個毛病,那就是覺得天天晚上摘掉很麻煩,於是就幹脆走點捷徑,戴著睡覺。
可您知道嗎?這樣是不利於口腔健康的。經過一天的使用,假牙上會沾有很多細菌,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摘下來清洗幹淨,第二天再戴好。同時,有些人戴假牙會在睡覺時不慎將假牙吞人食道,造成危險。
——手表
有人覺得每天睡覺摘掉手表很麻煩,於是幹脆就養成了戴著睡覺的習慣,看時間也方便。實際上戴手表睡覺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
戴表睡覺會危害到我們自身的健康。手表,尤其是夜光手表,它的表針和刻度盤上的發光材料是由鐳和硫化鋅混合製成的,而這是兩種對我們人體相當有害的物質,鐳會放出射線,這種射線可以激發硫化鋅晶體發光。如果我們戴著手表睡覺,身體就會在睡覺中連續受到8、9個小時的鐳輻射,對健康造成危害。
總之,充足而高質量的睡眠源於良好的睡眠習慣,這就要求我們在培養養成好的睡眠習慣的同時,先改掉一些壞習慣。
選擇最佳的健美方式
隨著現代社會節奏的加快和生活壓力的加大以及生活水平的日趨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身體的鍛煉,越來越注重用運動的方式來強身健體。選擇運動的方式來強身健體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選擇那些有利於健康的運動方式,再確切說地是選擇適合於自己的運動方式。
在運動中健美
“運動是健身的法寶。”這是古往今來仁者智士、養生者、長壽者的共識。因此,很早以前,體育運動就被作為健身延年、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經常參加運動的人.其死亡率比同齡不參加運動的人低。美國學者巴芬勃格爾.研究有關參與運動和死亡危機率的關係,結論是:時常做適量運動的人其死亡率,在男性比沒有參加運動的人低30%,女性低50%,可見適量運動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如果你想永遠保持健美,就必須運動而且經常運動。好的運動習慣是指將運動作為你生活的不可缺少的構成部分。這些運動必須能夠消耗能量,也許還能夠助你形成肌肉。你也可將其中的幾種運動當作鍛煉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