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處世選擇與放棄——鑄就做人的金字招牌(1 / 3)

第九章處世選擇與放棄——鑄就做人的金字招牌

為人處世貴在選擇

一個人在開始做任何事情之前,必須要對自己進行兩方麵的評估。一方麵要對這件事的價值進行一番考察,決定它是否值得下工夫去做,另一方麵也要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正確地估價,應當盡量選擇那些自己有一定基礎,或有些了解的事情去做。這樣,你就容易盡快地有所收獲。

找準人生位置

一個知道給自己正確定位的人。無疑會取得成功的。美籍華人物理學家楊振寧就是這樣的人。他之所以取得非凡的成就,就是找準人生位置的結果。

楊振寧被認為是自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20世紀物理學出類拔萃的設計師,他與李政道及密耳斯的合作取得的成就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事件”,是對物理學影響深遠和奠基性的貢獻”。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38年秋天,年僅十六歲的楊振寧跨入了西南聯合大學的校門。在選擇事業方向的時候,楊振寧有自己的考慮:本來他的數學學得很好,父親楊武之又是西南聯大的數學教授,具有得天獨厚的家庭條件,但楊振寧覺得純數學太虛、不實用,

他認為自己具有學物理的氣質和風格,物理學才是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潛能的領域,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物理學作為自己終生研究的方向。

楊振寧對自身進行了準確的定位,這成為他日後獲得重大成就的良好基礎。

楊振寧到美國後,立誌要寫一篇實驗物理論文。因為從本質上來說,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是理論的源泉、科學的根本。沒有科學實驗,也就沒有科學理論。

1946年楊振寧進入費米主持的博士研究班之後,就提出希望在費米的指導下寫篇實驗論文的設想。當時,費米正忙於在阿貢國家實驗室指導科研人員從事軍事秘密研究工作,而像楊振寧這樣初到美國的中國人,是不能隨便進入阿貢國家實驗室工作的。所以費米建議楊振寧先跟泰勒做些理論研究工作,而實驗可以到艾裏遜的實驗室去做。

艾裏遜是芝加哥大學物理係的一名教授,當時,他的實驗室正準備建造一台40萬電子伏特的加速器,這是當時最先進的。在費米的推薦下,楊振寧成為艾裏遜手下的六名研究生之一。在實驗室工作的十八至二十個月,對於楊振寧後來的工作有著深遠的影響。通過這段時問,楊振寧了解到搞物理實驗的人在做些什麼事情。他知道了他們的困難,他們為什麼事情著急,他們考慮一些什麼事情。換言之,他了解了他們的價值觀。更重要的是,楊振寧發現動手能力是自己的弱項,實驗常常不順利。那時候艾裏遜實驗室有個笑話說:“凡是有爆炸的地方就有楊振寧!”

由於費米的推薦,被譽為“美國氫彈之父”的泰勒博士一直關注著楊振寧的舉動。有一天,泰勒去找楊振寧,關切地詢問他在實驗室裏工作的情況:“你做的實驗是不是不大成功?”

“是的。”麵對令人尊敬的前輩,楊振寧實話實說。

“我認為你不必堅持一定要寫一篇實驗論文,你已經寫了一篇理論論文,我建議你就把它充實一下,作為博士畢業論文,本人可以做你的導師!”泰勒直率地對楊振寧說。

楊振寧聽了泰勒的話,心情十分複雜。一方麵他對自己的動手能力很失望,因為他從到達芝加哥大學的第一天起,確實是一心一意想寫一篇實驗論文的;一方麵他從心底也感到自己在實驗方麵的確是力不從心,寫理論性的畢業論文肯定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對於泰勒的關懷,楊振寧十分感謝,但要他立即下決心打消自己的念頭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我想考慮一下,兩天後我再回答您!”楊振寧懇切地對泰勒博士說。

楊振寧認真地考慮了兩天,鑒於自己的理論素養確實比動手能力要強許多,他決定接受導師泰勒的建議,放棄寫實驗論文的打算。在作出這個決定之後,楊振寧如釋重負,毅然把自己的主攻方向轉向理論物理的研究。

“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如果當時楊振寧仍一味堅持自己的想法,不顧主觀條件的限製,把自己擺在一個不適合的位置上,恐怕今天的物理學界就會少了一位傑出的理論大師。

因此,一個人在開始做任何事情之前,必須要對自己進行兩方麵的評估。一方麵要對這件事的價值進行一番考察,決定它是否值得下工夫去做,另一方麵也要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正確地估價,應當盡量選擇那些自己有一定基礎,或有些了解的事情去做。這樣,你就容易盡快地有所收獲。

抓住機遇 改變自己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機會,但是,隻有有準備的人,才能抓住機會。

擔任多樣化經營,旗下擁有數個子公司的美國主要建設公司副經理,現年32歲的路易斯?M?休特,他對把握機會的詮釋為“替自己的才華安裝聚光燈”。

他認為,人應該在讓大家看得到的地方工作,並盡力讓自己的才華在眾人之中突顯出來。路易斯指出:“現在這個時代,能人輩出,但許多人空有才華而無人賞識,就這樣浮浮沉沉地過了一生,令人為之惋惜!”

而他則絕不甘心被人忽視。於是,一開始他便將自己安排在容易把握機會的地方。休特為能達成自己的人生計劃,首先在學校裏主修法律,一方麵他認為以此業既安全又可靠,另一方麵他認為作為一名法學家可以有許多機會在眾人麵前展露自己的才華。在這種觀念的支持之下,他以十分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佛羅裏達州立大學。他的所學並沒有白費,畢業之後,他便馬上進入塔拉哈希市一家法律事務所工作。

實務方麵,他把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作為自己的行動方針。沒有多久時間,他便得到青年商會、在鄉軍人組織等團體的認同。

如此熱情參與社會活動的結果,使他獲得了第一次發展機會。他在事務所工作不到一年的時間,即被塔拉哈希市的人們公認為是最有才華的年輕法學家。直至今日,在佛羅裏達州,他仍然是年紀最輕的法律推事紀錄保持人。

這項職位,使他在當地的聲望愈來愈高,政府對他也頗為器重。三年後,當他被任命為佛羅裏達州飲料局長時,他的第二次發展機會亦翩然降臨。此時的他已成為全州人們所矚目的對象,但他並不以此滿足,他知道自己仍然有發展的機會,並深信在周圍的人群當中會有人帶領他走向事業的另一座高峰。

果然不出其所料,在關注他的人群裏,美國最成功的年輕實業家之一路易斯?M?沃弗遜也在其中。充滿雄心的這兩個人誌同道合,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三個月後,休特非常自信地告訴沃弗遜說:“你恐怕不知道,有一天,我將成為你們那個團體中的一員。”沃弗遜更想象不到的是,那一天竟然達麼快就來臨。三午後,在休特30歲那年,他被沃弗遜任命為公司的總經理助理。這個旁人求之不得的天大機會,就是休特六年來不斷展示自己才華的結果。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機會改變自己,但是,隻有極少數人能夠抓住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所以,你要不想留下終身遺憾,你就要抓住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打造自己的金字招牌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那些受歡迎的人,大多都有優良的品質,他們不僅聰明、仁慈、有活力、美好的外貌等,而且誠實守信,有著高尚的人格魅力。這是人類成功的秘訣。如果,你以前沒有運用這個秘訣,那麼,你現在便開始。

做一個魅力無窮的人

在我們生活的四周,總是有這種魅力無窮的人,他們非常易於察覺人際往來的微妙互動關係,隻要有他們出現的地方,總是很能帶動氣氛,使人如沐春風,樂於和他們接近。那麼,魅力究竟是什麼?

你可能想到的是,聰明、仁慈、有活力、美好的外貌等。不錯,這些 都是構成一個人是否受歡迎的條件。但是,人際溝通專家認為,魅力並不是一項單純的性格或特征,而是一個人多方麵能力的綜合體現。

不過,具有這樣的魅力,看來還真不是件簡單的事。根據觀察,有魈力的人,幾乎都是從豐富多樣的社交技巧中磨煉出來的。

譬如,“印度聖雄”甘地被公認為是一個非常具有魅力的人。然而,甘地的魅力並非天生。據說,從年輕的時候開始,甘地就有心打入英國上流社會的社交圈,立誌成為一位“英國紳士”,因此,他十分有計劃地克服自己的各項弱點,訓練自己麵對群眾的演說技巧與溝通的能力。

身為一個外國人,甘地明白他的皮膚顏色及外國口音是絕對改不了的特征,但是,他改變發型,勤練英國式腔調,裝扮適當,頻頻出入各種社交場所。

甘地的魅力,在於他能運用簡潔誠懇的語言和人交談。無須諱言,經過長時間培養出來的社交能力,日後對甘地的政治生涯產生了很大的助益,使他不但能與英國的領導階層平起平坐,暢談政治,而且也抓住了全印度甚至全世界人的心。

用微笑鑄就你的金字招牌

微笑的後麵蘊涵的是堅實無比的力量,是生活的熱忱和信心,是高格調的真誠與豁達,是直麵人生的智慧與勇氣,是改變容貌,改變心境的良藥。

百貨店裏,有個窮苦的婦人,帶著一個約莫四歲的男孩在轉圈子。走到一架快照攝影機旁,孩子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讓我照一張相吧。”媽媽彎下腰,把孩子額前頭發攏在一旁,很慈祥地說:“不要照了,你的衣服太舊了。”孩子沉默了片刻,抬起頭來說:“可是媽媽,我仍會麵帶微笑的。”

每當人們講起這則故事,都會被那個小男孩所感動。

寓蘭克林說:“懿行美德遠勝於美貌。”這句話被許多鮮活的現例所證實。

在某一學校裏,有一個長得很醜的女孩,學校的人常常譏笑她,甚至給她取了一個封號:“醜八怪”。

每當別人這樣叫她時,她都氣得要命,有時甚至氣得大哭起來。有一天當她又因為別人的取笑在那裏痛哭時,有一位慈祥的老工友經過,問明她難過的原因後,老工友告訴她變漂亮的秘方:第一,臉上常常掛著笑容,碰到同學就親切地打招呼。第二,絕不自怨自艾,不再去管自己的長相如何。第三,樂於幫助人,用一顆善良的心去服務別人。老工友告訴她隻要切實遵守這些秘訣,三個月後她一定會變成全校最美麗的姑娘。

於是這女孩聽了老工友的話,全心全力地去實踐這些秘訣。沒有多久,她果然成為全校同學最歡迎,最有人緣,最樂於相處的人了!

言必行 行必果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那些受歡迎的人,大多都有優良的品質,其中最顯著的便是任何時候都堅持守信、遵約的美德。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一。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十分注重講信用、守信義。不論在生活上或是工作上,一個人的信用越好,就愈能成功地打開局麵,做好工作,你應對的客人愈多,你的事業就做得愈好。因為一個人的誠實與信譽是他獲得良好人際關係,走向成功的基礎,而能否兌現他許下的諾言是一個人是否講信用的主要標誌。

許諾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對不應辦的事情或辦不到的事情千萬不能輕率應允。一旦許諾,就要千方百計地去兌現。否則,就像老子所說:“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所以,你必須重視你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生活總是照顧那些講活算數的人,食言則是最不好的習慣,你必須改正自己的缺點,成功地推銷你自己。

不管你在什麼情況下辦什麼事情,總要對自己所說的話負責。你用自己的行動說服別人的異議,讓他們親眼看到你所做的都是為了他們的利益。為了遵守諾言,你可以放棄其他,給人一個可信的麵孔。

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商鞅為了盡快實施自己的變法主張,不惜設定計謀樹立“守信譽”的形象。

公元前350年,商鞅積極準備第二次變法。

商鞅將準備推行的新法與秦孝公商定後,並沒有急於公布。他知道,如果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法律是難以施行的。為了取信於民,商鞅采用了這樣的辦法。

這一天,正是鹹陽城趕大集的日子,城區內外人聲嘈雜,車水馬龍。

時近中午,一隊侍衛軍士在鳴金開路聲的引導下,擴衛著一輛馬車向城南走來。馬車上除了一根三丈多長的大杆外,什麼也沒裝。有些好奇的人便湊過來想看個究竟,結果引來了更多的人,人們都弄不清是怎麼回事,反而更想把它弄清楚。人越聚越多,跟在馬車後麵一直來到南城門外。

軍土們將木杆抬到車下,豎立起來。一名帶隊的官吏高聲對眾人說:“大良造有令,誰能將此木搬到北門,賞給黃金10兩。”

眾人議論紛紛。城外來的人問城裏人,青年人問老年人,小孩問父母……誰也說不清是怎麼回事。因為誰都沒聽說過這樣的事。有個青年人挽了挽袖子想去試一試,被身旁一位長者一把拉住了,說:“別去,天底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搬一根木杆給10兩黃金,咱可不去出這個風頭。”有人跟著說:“是啊,我看這事兒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人們就這樣看著、議論著,沒有人肯上前去試一試。官吏又宣讀了一遍商鞅的命令,仍然沒有人站出來。

城門樓上,商鞅不動聲色地注視著下麵發生的這一切。過了一會兒,他轉身對旁邊的侍從吩咐了幾句。侍從快步奔下樓去,跑到守在木杆旁的官吏麵前,傳達商鞅的命令。

吏聽完後,提高了聲音向眾人喊道:“大良造有令,誰能將此木搬至北門,賞黃金50兩!”

眾人嘩然,更加認為這不會是真的。這時,一個中年漢子走出人群對官吏一拱手,說:“既然大良造發令,我就來搬,50兩黃金不敢奢望,賞幾個小錢還是可能的。”

中年漢子扛起木杠直向北門走去,圍觀的人群又跟著他來到北門。中年漢子放下木杆後被官吏帶到商鞅麵前。

商鞅笑著對中年漢子說:“你是條好漢!”商鞅拿出50兩黃金,在手上掂了掂,說:“拿去!”

消息迅速從鹹陽傳向四麵八方,國人紛紛傳頌商鞅言出必行的美名。商鞅見時機成熟,立即推出新法。第二次變法就這樣取得了成功。

你在做人辦事時,一定要讓你的信用代表你,讓你的名字走進每一個與你打過交道的人中,你要使對方信賴你,覺得你是一個可靠的人。

清代顧炎武曾賦詩言誌:“生來一諾比黃金,哪肯風塵負此心。”表達了自己堅守信用的處世態度和內在品格。因此,中國人曆來把守信作為為人處世、齊家治國的基本品質。

東漢時,汝南郡的張劭和山陽郡的範式同在京城洛陽讀書,學業結束,他們分別的時候,張劭站在路口,望著天空的大雁說:“今日一別,不知何年才能見麵……”說著,流下淚來。範式拉著張劭的手,勸解道:“兄弟,不要傷悲。兩年後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相聚。”

落葉蕭蕭,籬菊怒放,這正是兩年後的秋天。張劭突然聽見天空一聲雁叫,不由自言自語地說:“他快來了。”

說完趕緊回到屋裏,對母親說:“媽媽,剛才我聽見天空雁叫,範式快來了,我們準備準備吧!”“傻孩子,山陽郡離這裏一千多裏路,範式怎麼會來呢?”他媽媽不相信,搖頭歎息:“一千多裏路啊!”張劭說:“範式為人正直、誠懇、極守信用,不會不來。”老媽媽隻好說:“好好,他會來,我去備點酒。”其實,老人並不相信,隻是怕兒子傷心,寬慰寬慰兒子而已。

約定的日期到了,範式果然風塵仆仆地趕來了。舊友重逢,親熱異常。老媽媽激動地站在一旁感歎地說:“天下真有這麼講信用的朋友!”範式重信守諾的故事一直為後人傳為佳話。

在現實生活中,講信用、守信義是立身之道,是一種高尚的情操,它既體現了對他人的尊敬,也表現了對自己的尊重。一個守信用的人,走到哪裏都會受人歡迎,不守信用的人隻能處處受到人們的鄙棄。守信用的習慣,不僅會影響一個人的人際關係,是否守信用對事業成敗也有巨大影響,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擁有多少次成功的機會。

信守承諾,講究信譽,是人類成功的秘訣。如果,你以前沒有運用這個秘訣,那麼,你現在便開始。

明智處世 不尊不卑

在生活中,我們要有自己的主見,要保持獨立自主的人格魅力,既不能凡事都能聽從別人,也要學會寬以待人,不尊不卑,大度處世,不然,就會一事無成。

大度為懷 廣納百川

人們往往把寬廣的胸懷比作大海,能廣納百川之細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彈簧,具有能屈能伸的韌性。誰若想在困厄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時待人以寬。這就是說,相容接納、團結更多的人,在順利的時候共奮鬥,在困難的時候共患難,進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創造更多的成功的機會。

曆覽古今中外,大凡胸懷大誌,目光高遠的仁人誌士,無不大度為懷;反之,鼠肚雞腸、競小爭微,片言隻語也耿耿於懷的人,沒有一個成就了大事業,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人。郭沫若是一個大度之人。他雖與魯迅之問“曾用筆墨相譏”,但他在魯迅逝世後,沒有趁“公已無言”時前來“鞭屍”,而是挺身站出來捍衛魯迅精神,同時對以前“偶爾鬧孩子氣和拌嘴”,還“深深地自責”。他曾經誠懇地表示:“魯迅先生生前罵了我一輩子,先生死後,我卻要恭維他一輩子。”其情多麼可敬,其辭多麼可感。

豁達大度要求人們抑製個人的私欲,不為一己之利去爭、去鬥,也不能為了炫耀自己而貶低他人。要求人們不應用苛刻的標準去要求別人,要尊重人家的自由權利,理解、容納他人的優點和缺點的人。也隻有大度做人,你才能有好的人際關係。當你被別人誤會或受到別人指責時,如果你偏要反複解釋或還擊,結果就有可能越描越黑,事情越鬧越大。最好的解決方法是,不妨把心胸放寬一些,沒有必要去理會。對於上班族來說,和同事總會有摩擦,但是切記要理性處理,不要非得爭個你死我活才肯放手。就算你贏了,大家也會對你另眼相看,覺得你是個不給朋友留餘地,不尊重他人麵子的人,以後也會防著你,於是你會失去真正的朋友。而且被你損害了尊嚴的同事,還可能對你記恨在心,這樣你就無意中多了許多敵人,這樣做人豈不太傻了嗎?

人應當有廣闊的胸懷,宏大的氣度。大河裏生活的魚,不會因遇到一點風浪就驚慌失措;而小溪裏的魚就不同了,一感覺到有點異常動靜,立刻四處逃竄。人也是這樣的,胸懷狹窄的人沒有一點氣度,常常爭先恐後地與他人爭奪蠅頭小利,但這點小利到手後,卻又發現丟了大利,如同人們所說的,“丟了西瓜撿了芝麻”。胸襟坦蕩的人不是這樣。

市場上.果販遇到了一位難纏的客人。

“這水果這麼爛.一斤還要賣50元嗎?”客人拿著一個水果左看右看。

“我這水果是很不錯的,不然你去別家比較比較。”

客人說:“一斤40元,不然我不買。”

小販還是微笑地說:“先生,我一斤賣你40元.對剛剛向我買的人怎麼交代呢?”

“可是,你的水果這麼爛。”

“不會的,如果是很完美的,可能一斤就要賣100元了。”小販依然微笑著。

不論客人的態度如何,小販依然麵帶微笑,而且笑得像第一次那樣親切。

客人雖然嫌東嫌西,最後還是以一斤50元買了。

有人問小販何以能始終麵帶笑容,小販笑著說:“隻有想買貨的人才會指出貨如何不好。如果我不接受他的意見,用幾句話把他頂撞回去,他就不會成為我的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