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事業選擇與放棄——登上事業最輝煌的巔峰(1 / 3)

第十章事業選擇與放棄——登上事業最輝煌的巔峰

掌握生命之舟的航向

任何事情都是兩麵性的。隻有不斷地調整自己的人生航向,不斷修正自己前進的方向,才能充分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上的價值,找準自己的位置。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人的生命有限,我們必須清晰地認識到自己這一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夜晚,一個人在房間裏四處搜索著什麼東西。有一個人問道:“你尋找什麼呢?”

“我丟了一個金幣。”他回答。

“你把它丟在房間的中間,還是牆邊?”第二個人問。

“都不是。我把它丟在了房間外麵的草地上了。”他又回答。

“那你為什麼不到外麵去找呢?”

“因為那裏沒有燈光。”

你肯定會覺得這個人很可笑。然而,我們中的有些人每天都在錯誤的地方尋找他們想要的東西。

一個想要找到金礦的采礦者,如果他認為在海灘上挖掘更容易,因此就在那兒尋找金子的話,那麼他找到的肯定隻是一堆堆沙土,絕對不可能找到金子;一個挖井的人,若挖了很久還不見水,那麼轉個彎,也許就能看到水了。

所以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付出你全部的精力,若要有所收獲,必須選擇正確的方向。

一位年近花甲的哲學教授在上他的最後一節課。在課快完時拿出了一個大玻璃瓶,又先後拿出兩個布袋,一個裝著核桃,另一個裝著蓮子。然後他對大家說: “我今天給你們做一個實驗,我還是在年輕時看到這個實驗的。實驗的結果我至今仍然常常想起,並常用這個結果激勵自己,我希望你們每個人也能一輩子記住這個實驗,記住實驗的結果。”在座的同學當時都很奇怪,哲學課還能做出實驗嗎?就用那些核桃和蓮子?

老教授把核桃倒進玻璃杯中,直到一個也塞不進去為止。這時候他問: “現在杯子滿了嗎?”

學過哲學的同學已經有了幾分辯證的思維。“如果說裝核桃的話,它已經裝滿了。”

教授又拿出蓮子,用蓮子填充核桃還留下的空間。

然後,老教授笑著問: “你們能從這個實驗中概括出什麼哲理嗎?”

同學們一個個開始發言,有人說這說明了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滿;有人說這說明了時間像海綿裏的水,隻要想擠,總可以擠出來的;還有人說這說明了空間可以無限細分。大家的發言很活躍。

最後,老教授說:“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不過還沒有說出我想讓大家領會的道理來?你們是不是可以反過來想一想。如果我們先裝的是蓮子而不是核桃.那麼蓮子裝滿後還能再裝的下核桃嗎?你們想想看.人生有時侯是不是也是如此,我們經常被許多無關緊要的小事困擾,看著人生就沉埋於這些瑣碎的事物之中,到了最後,卻往往忽略了去做那些真正對自己重要的事情:結果,白白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記住這個實驗,如果蓮子先塞滿了,就裝不下核桃了。”

一片靜默之中,在座的同學們都陷入了沉思?人的生命有限,我們必須清晰地認識到自己這一生最重要的是什麼。這樣我們就不會那麼庸俗,那麼懦弱,那麼難以選擇。

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向

做人千萬不能為了趕潮流、湊熱鬧而迷亂“航線”,迷失了自我。“跟著感覺走’’是不行的,毫無激情、無可奈何地在人生航線上隨波逐流,隻能使自己的一生碌碌無為。

你想做什麼,並一定就適合做什麼,而隻有選擇那些適合自己的職業或事業,我們才會一步步地走向成功。或者說選對方向,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對於科學人才來說,也有許多自我埋沒的現象。愛因斯坦大學時的老師佩爾內教授有一次嚴肅地對他說:“你在工作中不缺少熱心和好意,但是缺乏能力。你為什麼不學醫、不學法律或哲學而要學物理呢?”幸虧,愛因斯坦深知自己在理論物理學方麵有足夠的才能,沒有聽那個教授的話。否則,我們的物理科學就不會像今天這樣碩果累累了。

人的興趣、才能、素質是不同的。如果你不了解這一點,沒有把自己的所長利用起來,你所從事的行業需要的素質和才能正是你所缺乏的,那麼,你將會自我埋沒。反之,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於設計自己,從事你最擅長的工作,你就會獲得成功。

這方麵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達爾文學數學、醫學呆頭呆腦,一提到動植物卻容光煥發……”阿西莫夫是一個科普作家的同時也是一個自然科學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機前打字的時候,突然意識到:“我不能成為一個第一流的科學家,卻能夠成為一個第一流的科普作家。”於是,他幾乎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創作上,終於成了當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倫琴原來學的是工程科學,他在老師孔特的影響下,做了一些物理實驗,逐漸體會到,這就是最適合自己幹的行業,後來果然成了一個有成就的物理學家。

一些遺傳學家經過研究認為:人的正常的、中等的智力由一對基因所決定。另外還有五對次要的修飾基因,它們決定著人的特殊天賦,起著降低智力或升高智力的作用。一般說來,人的這五對次要基因總有一兩對是“好’’的。也就是說,一般人總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方麵具有良好的天賦與素質:

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根據自己的特長來設計自己的人生,也隻有量力而行,才能在人生旅途中少走彎路,更順利地達到目的地。

不時調整你的人生航向

現實生活中,你有一個夢想,夢想自己10年後能獲得成功和理想中的幸福生活。你滿腔熱忱地開始行動。然而,生活像在大洋上航行的輪船,自己經常置身於海浪和海風之中,隨時會被它們吹得偏離航道。我們要學會做我們人生這看不見的大海上的航海家,要學會在關鍵時候把握好自己,做必要的調整,才能抵達最終的目的地。

30歲的張女士原本是一名法律顧問。去年她告假生了孩子,今年繼續參加工作,可是由於家務和教育孩子,她在工作上明顯力不從心,從前的那股勤奮勁兒減了一半,眼看著新來的同事一個個都超過她了,她將麵臨著被淘汰的危險。這下她著急了,到底該怎麼處理工作和家庭之間的關係,越過這段艱難時期,實現一個可喜的騰飛呢?

——不斷學習先進知識和理念,以充分適應工作的需求,不被其他人所超越。張女士在生育之後,在工作的勁頭上有所放鬆,並且不再努力學習新的知識,以致被其他人所超越。

——正確處理了工作和客觀影響因素之間的關係。張女士生了孩子之後,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家庭上,因而對工作有所鬆懈,所以落後於別人。因此職業女性在家庭和事業間一定要作好妥善的協調,存兩者之間尋求到一個平衡點。

總之,任何事情都是兩麵性的。隻有經常地酌情調整自己的人生航向,不斷修正自己前進的方向,才能充分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上的價值,找準自己的位置。

追逐夢想 成就卓越

有好夢想就去追

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

隻要有追求,他就是在選擇

安於淡泊勤於敬業

為成功選擇一個環境

肯定自己,夢想成功

有效率的生活就到明確自己在做什麼,在為什麼而忙。這樣,才能找到好的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好夢想就是追

夢想成就一切,沒有夢想,也就沒有今天你正享用的電話、電腦、汽車飛機等等。

一世界上最有價值、最有用處的人,就是那些“能夠遠遠望見世界文化的將來,瞻望到未來人類必從今日所有的種種窄狹束縛的桎梏、迷信中解放出來,能夠預見到事情之當然.同時也有能力去實現它們的人。

一位彈奏三弦琴的盲人,渴望在有生之年看看世界,但是遍訪名醫,都回答說沒有辦法,有一日,這位民間藝人碰見一個道士,道士對他說:“我給你一個保證治好眼睛的藥 方.不過,你得彈斷1000根弦,方可打開這張藥方。在這之前.是不能生效的。”

於是盲琴師帶了雙目失明的小徒弟遊走四方。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在他彈斷了第1000根弦的時候,這位民間藝人迫不及待地將那張永遠放在懷裏的藥方拿了出來,讓明眼的人代他看看上麵寫著的是什麼藥材,好治他的眼睛。

明眼人接過藥方來一看,說:“這是一張白紙嘛。並沒有寫一個字。”那位琴師聽了,潸然淚下,突然明白了道士那“1000根弦”背後的意義,就為著這一個“希望”支持他盡情地拚下去,而匆匆53年就如此活了下來。

這位老了的盲眼藝人,沒有把這張白紙的真相告訴他的徒兒,他將這些白紙慎重地交給了他那也是渴望能夠看見光明的弟子,對他說:“我這裏有一張保證治好你眼睛的藥方,不過,你得彈斷1000根弦才能打開這張紙。現在你可以去收徒弟了,去吧,去遊走四方,盡情地彈唱。直到那1000根琴弦斷光,就有了答案。”

人類最神聖的遺傳因子,就是那善於夢想的力量。隻要相信一個較好的明天會到來,那麼,今天的痛苦對你就不算什麼。

善於夢想的人,無論怎樣的貧苦,怎樣的不幸。他總有自信。他藐視命運,他相信較好的日子終會到來。一個夥計,會夢想著住在他自己的店鋪中。一個貧苦的女工.會夢想著購置一所美麗的住宅。

有了夢想,同時還須有實現夢想的堅強意誌與決,努力使之實現!讓夢想成真——這是我們一生最重要的的事情!

不要抹殺自己的潛能

失敗會給許多人者造成負麵影響,在他們心中設置永遠的障礙物。他們不再敢於嚐試,他們固守著成功與失敗之間的界限,不敢有所跨越,他們認為自己能力隻能如此。

管理人員在訓練鯨魚跳高時,首先用白線標示一定的高度,隻要鯨魚跳到這個高度,就會給予它們一定的食物獎勵。這樣,鯨魚從1米、2米、3米……一直到十幾米。可見,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一個台階不斷提升的。可是有很多人都急於求成,他們恨不得一下就跳到10米,如果一次達不到那個高度,他們就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從而對自己灰心喪氣,徹底否定;做什麼事情都在懷疑自己,不肯再付出真正的努力,一旦遇到挫折,他們就常常半途而廢,他們限製了自己的潛能,阻礙了自己能力的發揮,最終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收獲。

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你相信自己的潛力是無窮的,你是足夠優秀的,你相信自己的成績遠不止眼前這些。這樣,你就能真正達到你心中的目標。而有些人則一直停滯前,他們不相信自己還有能力可以提升,因此他們始終都隻會做目前會做的事情,最終被後來者所淘汰。

比爾?蓋茨最初向世界第一部微型電腦的開發者艾德?羅伯茨要求在他的電腦上運用自己編製的BAsIc語言時,對方因為他隻是個十幾歲的小孩,壓根兒不相信他說的話。但蓋茨最終在其電腦上順利通過了試驗,使羅伯茨驚歎不已,馬上決定按蓋茨的條件購買軟件。當蓋茨選擇棄學從事計算機行業時,他的父母根本不相信他能取得成功,並委托一位在計算機行業和商業界都十分在行的德高望重的人——斯托姆,來說服蓋茨,但最終被說服的卻是被大家公認為辯才的斯托姆。

最終,比爾?蓋茨憑借鍥而不舍的努力和堅定的信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經有人作過統計,人腦的潛能是無窮的,就算是眾多取得偉大成就的成功人士,如愛因斯坦、牛頓等,他們的大腦潛能也不過隻開發了10%。而平常之人所利用的大腦潛能,更是少之又少,造成巨大的浪費。大量的大腦能量都被消耗在人類的自我懷疑和盲目自信中。

所以,在事業轉型時,你要相信自己能行,相信自己能夠繼續進步,可以向更高的目標挑戰,可以向更高峰攀登,這樣,你就能實現事業的騰飛。

選擇好的做事方法

做任何事情都要明確你的目的,不要為了忙而忙,到頭來自忙一場。現在問問自己為什麼而忙?

朋友要在客廳裏掛一幅字畫,便請鄰居來幫忙,字畫已經在牆上扶好,正準備砸釘子。鄰居說:“這樣不好,最好釘兩個木塊,把字畫掛在上麵。”

朋友聽從了鄰居的意見,讓他幫著去找鋸子。剛鋸了兩三下,鄰居說:“不行。這鋸子太鈍了,得磨一磨。”

於是鄰居丟下鋸子去找銼刀。銼刀拿來了,他又發現銼刀的柄壞了。為了給銼刀換一個柄,他拿起斧頭到樹林裏去尋找小樹。就在要砍樹時,他發現那把生滿鐵鏽的斧頭實在是不能用。必須得磨一下。

磨刀石找來後鄰居又發現,要磨快那把斧頭,必須得用木條把磨刀石固定起來。為此,他又出去找木匠,說木匠家有現成的木條。

然而,這一走,朋友就再也沒有見鄰居回來。當然,那幅字畫,朋友還是一邊一個釘子把它釘在了牆上。第二天朋友再見到鄰居的時候是在街上。他正在幫木匠從五金商店裏往外搬一台笨重的電鋸。

從釘兩個木塊到去找鋸子到去找銼刀到最後搬一台笨重的電鋸,朋友可以說是忙得不亦悅乎。但忙並不等於效率高,想有效率的生活就到明確自己在做什麼,在為什麼而忙。這樣,才能找到好的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挑戰目標是成功的第一步

一個個的具體目標,就是人生成功旅程上的裏程碑、停靠站:每一個“站點”都是一次評估、一次安慰、一次鼓勵、一次加油,所以,我們要想有一個美好的人生,必須先選擇一個明確的目標。

目標是成功的裏程碑

有目標的人,勇往直前;沒有目標的人,一如水上的浮萍,東漂西蕩,不知何去何從,自然一無所獲。

一個軍閥每次處死犯人時,都會讓犯人選擇:一槍斃命或是選擇從牆上的一個黑洞進去,命運未知。所有犯人都寧可選擇一槍斃命也不願進入那個不知裏麵有什麼東西的黑洞。

一天,酒酣耳熱之後,軍閥顯得很高興。旁人很大膽地問他。大帥,您可不可以告訴我們,從這黑洞走進去究竟會有什麼結果?”

“沒什麼啦!其實走進黑洞的人隻要經過一兩天的摸索便可以順利地逃生了,人們隻是不敢麵對不可知的未來罷了。”軍閥回答。

看來,看不到目標比死亡還可怕。很多人把別人的成功看作是運氣,把自己的失敗歸結為命不好,放棄了努力,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上天。他們不知道一個偉大的奧秘,你的上帝就是你神聖的目標,隻有他引領你去成功的殿堂與幸運之神約會。

目標一如空氣,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補給。沒有目標的人生不能成功,一如沒有空氣的人無法存活一樣。

沒有人生目標,我們很容易陷入跟理想無關的現實事務中。一個忘記最重要事情的人,會成為瑣事的奴隸,而絕不會取得偉大的人生成功。

成功的人生目標往往是一個目標體係:人有許多目標.如果各個目標之間是完全分離的,沒有聯係,最終的成功效果,隻是各目標的簡單相加:古人言: “不謀全局者,不足與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與謀一時:”因此,成功目標,應該是一個目標體係,即人生目標領導下的各個遠、中、近期目標,大目標之下的各類中小目標:各目際之問,還應該有很強的邏輯性、很強的張力。每一個小目標都是人生目標的分解,都是遠大目標的“基因”和縮影,而每一個小目標的變化和調整,都會對整個目標體係產生影響。這樣,各目標產生的就是相乘效果、雪球效廟一 有了成功的目標體係,每一件小事都變得有意義,工作、生活就會因此而充滿樂趣與活力,因為它直指我們的人生目際:

人生的目標必須具體明確。製定人生目標而能產生效果,秘訣就是“明確”2-Y-。人生成功目標,必須是明確的、具體的。電就是說.目標不應該是含糊的,比如:美好的生活.幸福的日子,等等。在有可能的情況下,人生目標應盡量量化,隻有量化,才可測定.可測定.才能積累,人生目標的實現,決非一蹴而就:它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而一個個量化的具體目標,就是人生成功旅程上的裏程碑、停靠站:每一個“站點”都是一次評估、一次安慰、一次鼓勵、一次加油,所以,我們要想有一個美好的人生,必須先選擇一個明確的目標。

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目標

世界知名的布道家貝爾博士說:“想著成功,成功影響就會在內心形成。在雄心勃勃的動力下,你可以控製環境,創造人生。

由於人的內心構想是人生的設計藍圖,對人現在和未來都有重大的影響,每一個人都會希望在自己的腦海裏形成美好的藍圖,像一幅完美無缺的圖畫,比任何一位藝術大師筆下的傑作都更加出色美麗。

但是有些人想得太好了,以至於難以實現,於是便會產生失望和悲觀。所以,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目標.使理想在現實條件下可能實現,就會給人帶來快樂幸福。

什麼樣的目標是適合自己的目標呢?

適合自己的目標就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製定出來的,是可以達到的目標,不是空想,不是信口開河。空想因為無法實現,會使人陷入悲觀,而適合自己的目標,就會有具體的實施辦法,就會給人產生希望,使人越幹越有勁,越活越年輕。

適合自己的目標,也不是降低自己的追求,而是把自己的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結合起來規劃自己的生活。一個中學生在暑假裏打工,覺得自己適合做生意,於是就不再繼續上學。要去做生意,這就是把自己的目標降低了,就縣隻從眼前利益出發來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的,而忽視了人的長遠發展目標了。

人的能力也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能力的不斷提高,就會覺得原來的目標定得太小了,因為你自己發展了,目標也就要隨著調整。如果一個人停止學習,他的能力也會隨之下降,那麼,他原來與之相適應的目標也就會顯得難以實現了。所以,適合自己的目標在任何情7兄下都會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每個人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地適應變化,不斷地調整自己,力求使人生的內在潛能得到最大的實現。

選擇目標一定要避免盲目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著盲目性,比如我們問一下對明天和後天的計劃、預測,可能有些人一臉茫然地說:“我下午要幹什麼還沒打算呢。”

這就是可悲的惰性思維導致的沒有目的,你想這樣的盲目和麻木,又怎能贏得成功呢?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汽車大亨”亨利?福特是如何樹立遠大目標逐漸走向成功的吧。

福特在很小的時候就對機械產生了興趣,由於父親不支持他的愛好,幾次因為和父親的意見不統一而發生爭執,但父親的意見根本就改變不了福特的意誌。

自1879年12月起,福特就自己到了當時機械製造業繁盛的底特律給人打工。

三年後,福特憑自己學到的知識,決心放棄外麵的工作。通過充分地分析自己的能力,他最終決定,要用實際行動做一番自己所熱愛和擁有的事業。

於是他回到家自己開了一家小工廠,在這期間福特做些小機械,以幫助父親的農場完成某些人所力不能及的工作。一些小成功使福特的信心備受鼓舞,決心更好更快地向自己設定的目標奮進。

由於看到了查爾斯?杜耶1893年在芝加哥世博會上展出的由汽油作動力的車子,使福特受啟發不小,決心自己製造一輛更好的汽車。但福特首先遇到的是電點火的問題,由於知識的不足,他決定再次去底特律的愛迪生電燈公司學習電學知識原理,也由此和老父親再次發生衝突。但亨利.福特的目標是單純的、明確的,而且對實現目標的決心也是堅不可摧的。

在愛迪生公司工作期間,他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來實現自己的目標——製造一輛汽車。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和實驗,福特自己製造的第一輛汽車終於在1896年6月麵世了。車雖很簡陋,但這個成功卻再次鼓勵了福特的決心。他自己堅信:隻要努力向自己的目標奮進,就一定會成功!

經過幾次組裝汽車的成功,在後來道路的選擇上福特卻遇到了難題。

愛迪生工廠要以每月500元薪金和可分紅利的條件聘他去做生產部門的總監,但附帶條件是要專業專職,不得再分心研究汽車。而底特律汽車公司的董事長要請他去當工程師,但月薪隻有200元。麵臨兩種選擇,福特認真地評估了自己,對自己熱愛的事業和高薪兩個方麵做了全麵細致的分析,最終決心選擇自己當初選定的目標——汽車事業。

在與這家汽車公司合作期間,福特並沒有放棄向更高目標發展的信心。他給自己設定了更遠大的目標,決心戒除滿足現狀的惰性心理,積極地尋求和實現更宏偉的藍圖。

在1901年密歇根舉行的汽車大賽上,福特將自己用近一年時間設計的26匹馬力的賽車開上賽場,並以優異的成績擊敗了上屆賽車冠軍溫登,榮登冠軍的寶座。

由於賽車的勝利,福特的名字一夜之間響遍美國。1903年,在各方的幫助和福特的努力下,一個給世界汽車行業帶來巨大影響的福特汽車公司誕生了。

由此可見,如果福特當初在自己的小工廠裏不再努力向前邁進一步,如果在短期薪金利益的取舍上目標不明確的話,那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福特汽車王國。因此,認真對自己的愛好、信心、目標等諸多因素進行審視評估,並作出符合自身特點的正確選擇是十分重要的:評估得正確,目標選得準,才不會在遇到阻力時半途而廢。

避免盲目選擇目標,首先就該在內心對所選目際做到單純定位、明確要點、預知阻力、全力以赴、避免盲從,達到專心致誌,走向成功:

用意誌力驅使目標不斷前進

有人向美國薪水最高的職業經理詢問成功的秘訣,他說:“我還沒有成功呢!沒有人會真正成功,前麵還有更高的目標。”

成功者都是這樣,他們向目標不斷努力,不會有絲毫的懈怠,他們永不滿足,每當達到一個高度,內心就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召喚著向更高的目標努力。

失敗最致命的敵人,便是堅忍不拔的意誌力。其實,追求高質量的人生,全靠我們的勇氣,全靠我們的信仰,全靠我們的恒心、毅力和行動。惟有如此,方能成功。

然而,一般人處於逆境的時候,或是碰到沮喪的事情之時,或是處於充滿凶險的境地時,他們往往會讓恐懼、懷疑、失望的思想來搗亂,喪失了自己的意誌,以致使自己多年以來的計劃毀於一旦。半途而廢不如不做。因此,對於每個人特別是年輕人來說,應當在逆境中去有意識地挖掘、培養自己的意誌力,隻要這樣做以後,思想上黑暗的影子必將離你而去,而那快樂的陽光將映照你的一生。

有些人從經驗中得知了恒心毅力堅忍不拔的靈驗效應。這些人也就是把麵前的失敗當作一時失意而已的那些人。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永遠不會開倒車。他們所具有的是那種沒有人能看見的,那些麵臨挫折卻悄無聲息、慨然應之的力量。這種力量,也就是堅忍不拔的意誌力。我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都會遇到種種的困難挫折,自然會體驗到,即使是很平凡的工作,如果你沒有堅強的意誌力,也不會在這個行業中作出突出成績。

世人皆知是愛迪生發明了電燈。其實當時電燈的原理已經很清楚了——把一根通電後發光的材料放在真空的玻璃泡裏。許多科學家仍在研究的是如何讓電燈更輕便、成本更低廉、照明時間更長,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在於燈絲的壽命。愛迪生、斯旺以及許多科學家在不同國家、地域都在試驗著。

在當時的社會上,愛迪生已經是一個改進了電話、發明了留聲機、創造了不計其數的小奇跡的著名“魔術師”,但聲名顯赫的他從來沒有滿足過,一旦達成了一個目標,完成了一個新的項目,就會把它忘掉,繼續下一個目標。

在燈絲的研究中,他嚐試用炭化的紙、玉米、棉線、木材、稻草、麻繩、馬鬃、胡子、頭發等纖維和幾種金屬絲用來做燈絲的材料,試驗的材料多達1600多種。那段時間,全世界都在等著他的電燈。

經過一年多的艱苦研究,他找到了能夠持續發光45小時的燈絲。在45個小時中,他和他的助手們神魂顛倒地盯著這盞燈,直到燈絲燒斷。這已經是一個令世界科學家羨慕的成果了,但他還是不滿足:“如果它能堅持45個小時,再過些日子我就要讓它燒100個小時。”

有位記者對正在研究這一項目的愛迪生說:“如果你真的讓電燈取代了煤氣燈,那可要發大財了。”愛迪生說:“我的目的倒不在於賺錢,我隻想跟別人爭個先後,我已經讓他們搶先開始研究了,現在我必須追上他們,我相信會的。”這番話完全是站在一個科學家的角度來解釋這一研究行為的,他的人生宗旨就是超躍自我、不斷進取。

兩個月後,燈絲的壽命達到了170小時。《先驅報》整版報導他的成果,用盡溢美之辭:“偉大發明家在電力照明方麵的勝利”、“不用煤氣,不出火焰,比油便宜,卻光芒四射”、“15個月的血汗”……新年前夕,愛迪生把40盞燈掛在從研究所到火車站的大街上,讓它們同時發亮來迎接出站的旅客,其中不知多少人是專門趕來看奇跡的,這些隻見過煤氣燈的人,最驚訝的不是電燈能發亮,而是它們說亮就亮、說滅就滅,好像愛迪生在天空中對它們吹氣似的。有個老頭還說:“看起來蠻漂亮的,可我就是死了也不明白這些燒紅的發卡是怎麼裝到玻璃瓶子裏去的。”大街上響徹這樣的歡呼:“愛迪生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