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李香蘭回到日本,1950年推出了日文版的《夜來香》。當時,日本正處於戰後的經濟貧困期,《夜來香》的唱片竟一下子售出二十萬張。《夜來香》不僅紅遍中國大陸、港台、日本和東南亞,還被譯成英法泰朝捷克等十餘種語言,出版的唱片(盒帶、CD、VCD)達八十多種版本,是中國流行歌曲在世界上傳播最廣的一首歌。
80年代,流行歌曲從港台傳回大陸,第一首走紅的就是黎錦光的這首《夜來香》,隻是人們不知道詞曲作者“金玉穀”是何許人,也不知道這是1944年就被李香蘭唱紅的歌,以為這是鄧麗君的歌。
曆史被割斷幾十年,造成了無數的“曆史誤會”。2008年有人在上海的《音樂愛好者》雜誌第二期發表文章介紹張帆時,說張帆1935年報考“明月社”時,演唱了一首李香蘭的《夜來香》。李香蘭的《夜來香》問世的時間是1944年,張帆1935年是不可能唱這首《夜來香》的。曆史的錯位是研究曆史的大忌。
“中聯”、“華影”和《春江遺恨》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侵略者進入上海租界,上海的“孤島”時期結束。為了控製中國的電影業,1942年4月,日偽當局要新華影業公司老板張善琨出麵,把“新華”(包括同屬張善琨的“華新”、“華成”和中國聯合影業公司)、“藝華”、“國華”和“金星”等十二家影片公司,合並成立了“中華聯合製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聯”。
“中聯”從1942年5月到1943年4月的一年間,拍攝影片約五十部,包括張善琨、徐欣夫等人合作編導的《博愛》,張善琨、卜萬倉、朱石麟、楊小仲和馬徐維邦聯合導演的《萬世流芳》,用巴金的名著改編的《春》和《秋》,以及《海上大觀園》、《恨不相逢未嫁時》、《牡丹花下》、《梅娘曲》、《香閨風雲》、《水性楊花》、《情潮》、《斷腸風月》、《淩波仙子》、《寒山夜雨》、《難兄難弟》等,多數以愛情、家庭糾葛為題材,也有偵探片和喜劇片。不久,日本占領當局和南京的汪精衛漢奸政府,都認為電影界對“聖戰”支持不力。汪精衛希望電影中有更多親日的東西,能宣揚“大東亞共榮圈”觀念,並旗幟鮮明地抵製英美帝國主義。
為了著手拍攝這類影片,汪精衛指使自己的親信成立了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影),全麵負責影片拍攝、發行、放映等事務。“華影”是汪精衛政府宣傳部下麵的直屬單位,由宣傳部在上海的頭頭馮傑任總經理,但製片業務還是控製在日本人川喜多長政和張善琨手裏。
從1943年5月到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無條件投降,“華影”共拍故事片80部,包括《漁家女》、《鸞鳳和鳴》、《鳳凰於飛》、《戀之火》、《美人關》等片。
由於這些影片還是沒有大張旗鼓地宣傳“大東亞共榮圈”,一些官員認為,如果中日合拍影片,政治效果會好些。1943年末,中日合作的《春江遺恨》開拍。日方編劇是八尋不二,劇本經“華影”中方台柱子編劇陶秦審查、修改定稿。中方導演是嶽楓,後又換上胡心靈(龔秋霞丈夫,曾在日本學過電影)。演員包括日本的老牌影星阪東妻三郎和中國的著名演員梅熹、李麗華、王丹鳳、韓蘭根和嚴俊。影片的內容是以19世紀中期,日本商船訪華的事件為基礎,著力宣傳中日兩國應該親善、互助,共同抵禦美、英、法等西方國家。
1945年9月3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群眾輿論要求處理與敵偽合作的電影人,1946年11月國民黨首任上海市長吳國楨開始調查抗戰時期的上海電影業,結論《春江遺恨》是由漢奸拍攝的一部宣傳“大東亞共榮圈”的附逆作品。
在《春江遺恨》中,李麗華演唱了一首歌,這首歌資料中隻注明是《春江遺恨》插曲,沒有歌名,徐景行詞,梁樂音曲,李麗華唱。歌詞是:
海雲悠悠,海水悠悠,我懷念著遠方故鄉,港邊微波皺。良友天涯難話舊,而今安康否?
海雲悠悠,海水悠悠,往事隻有夢中相尋,醒來一番愁。始終深感神明佑,重見故人儔!
隸屬汪偽漢奸政府宣傳部的“華影”,設有自己的音樂部,負責人是梁樂音,曲作者是陳歌辛、黃貽鈞和白明。他們在相當程度上控製了為影片譜寫主題歌和插曲的“創作權”。這段時間為電影譜寫主題歌和插曲的,主要是陳歌辛和梁樂音,適應日本占領者的需要,陳歌辛創作了《大東亞民族團結進行曲》之類的作品。這段時間是陳歌辛最走紅的時期。
抗日戰爭勝利前夕上海的六場音樂會
1945年初,日本侵略者的失敗已成定局,控製中國電影業的“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的製片業務全麵停止,電影界和日本人合作的頭號人物張善琨也帶著家眷離開了上海。不再忙於拍片的明星們,轉而舉行個人的或集體的“音樂歌唱會”,上海的歌壇熱鬧了起來,以致有的媒體說:“1945年是上海的歌唱會年。”
下麵按時間先後把當時的新聞媒體對每場音樂會的報導原文轉載這裏,就算是一次回顧曆史的花絮吧!
周璿的首場獨唱音樂會
周璿為“華影”拍的最後一部影片《鳳凰於飛》1945年3月上映,張善琨沒再要她訂拍片合同。3月28日—30日,周璿在上海金都大戲院舉行了“首場歌唱音樂會”,當年5月出版的《上海影壇》,對這場音樂會有如下報道:
3月28日—30日的三天,周璿在金都大戲院開歌唱會,票價雖然高至3000元,依然銷售一空。周璿之魅力大哉!三天歌唱會無日無場不是擠得十足的,場子裏熱烘烘的……
台上擺滿花籃,最引人注目的是阿方哥(方沛霖)送的那個大花籃,上麵用花紮成“金嗓子”三個大字。其餘零星小花籃,更不計其數……
在前奏曲中,嚴俊出來報告……
周璿唱的是銀海三部曲——《漁家女》、《鸞鳳和鳴》、《鳳凰於飛》。場燈暗下去,音樂輕柔的揚了起來,每一個音符在空氣中蕩漾……
幕慢慢的拉開,周璿嫋嫋婷婷的走出來,站在麥克風前。“斯包脫”的光照在她身上,越發顯出她的美麗。
《漁家女》這是誰都熟悉的,聽眾沉醉在歌聲中,院子裏除了周璿的曼妙歌聲外,恐怕連落在地上的繡花針的聲音也聽得見。每一個人都傾著耳朵靜心地聆聽著……
《漁家女》唱完後,休息的時間有關宏達和嚴俊的相聲,關宏達把周璿的歌名連綴成一個故事,巧見匠心,噱頭百出,這個節目極受台下的歡迎。
第二部曲《鸞鳳和鳴》,周璿換了一套橘黃色的方格的旗袍。接著是秦鵬章的琵琶獨奏,雖然他的技藝大可引用《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盤”一類話來讚美他,可是終究曲高和寡,知音的人不多,聽的人隻是覺得它好聽罷了。
第三部曲《鳳凰於飛》,周璿又換了一套天藍色的旗袍,外罩一件一色的絨線外套,那嬌小的樣子,站在台上越發顯得姿態楚楚動人了。
節目完了,在掌聲喝采聲中聽眾高喊“恩哥”,結果“千呼萬喚始出來”,再唱一曲《采檳榔》,唱完了聽眾才滿意散出。
雖然說是以歌唱為號召,可是十有六七卻是被“電影明星”四個字吸引了去的。一部分影迷和一部分歌迷造成周璿歌唱會獲得如此空前盛況!
據說三天歌唱會共售四百餘萬元,除一切必要開支外,盈餘相當可觀,周璿名利雙收!
白光的獨唱音樂會
1945年5月5日—5月7目,白光在上海蘭心大戲院舉行了為期三天的獨唱音樂會,《新中國報》5月2日對此提前作了報道:
白光獨唱會五日起在蘭心舉行
這幾年上海影壇上先後從北方移來了兩顆紅星,自李香蘭一舉而成名後。接著白光也大紅大紫,形成來一個紅一個之局,其實這決不是上海影迷欣賞藝術水準太低,原因是醜的不來,來者不醜。等這裏上海方麵慕名去羅致時,她們早在北方博得好評美譽,早有人發覺她們的天才。人類的欣賞目光皆同,更無所謂南北地域之分,那麼北國人士所傾慕的人物,當然也能在南方飲名載譽。
一個藝人的成名,這決不是偶然悻致的。就以李白兩人而言,她們在銀幕上都以能歌著稱,而她倆對於音樂歌唱,都曾受過嚴格的科學訓練,絕非野狐參禪者可比,所以其成名完全從真功力上得來。嚴格的說起來,當今銀幕歌星之中,能有舉行個人獨唱大會資格的,隻有李白兩人,也隻有她倆的歌唱能供國際人士欣賞,因此幾月來所舉行過的若幹次影星歌唱,隻有李香蘭最博得好評,最“拿得出去”。至於白光呢,她此番重來之後,隻參加過幾次局部節目表演,最近在國際十四樓獻唱,也隻是些零星節目,她很想作一次正式的單人獨唱大會,把享名的若幹支名曲,作一總獻。到了最近,果然償了心願。原來本市中國保健協會,近方再接再厲,推行防癆運動,他們的宗旨完全在搶救無力救治的肺病患者,所以需要大量的經費基金,來為貧者服務。經洽商之下,白光欣然允諾,替該會舉行三天籌募基金的獨唱大會,以為防癆事業,盡一份職責。現在白光的獨唱會,已決定於五月五日起,在蘭心大戲院連續舉行三天,計日夜兩場,共奏六場。除第一天的一場向本市名流聞人勸銷,座價較高外,其餘五場,則分一、二、三千,三級,這和目前一般戲院的座價相等,並不因義唱的提高,所以白迷同誌,都有機會欣賞這一次盛會。
龔秋霞、胡蓉蓉的歌唱舞蹈大會
1945年5月25日、26日、28日三天,龔秋霞和她的小姑胡蓉蓉(龔秋霞丈夫胡心靈的妹妹),在上海蘭心大戲院舉行了一次歌唱、舞蹈大會,當年5月26日的《新中國報》對此報道如下:
記龔秋霞歌唱會
本報特稿:環顧目前影壇,受過嚴格音樂訓練的影星,唯龔秋霞一人而已。龔秋霞於本月25、26、28三日假蘭心大戲院與其小姑胡蓉蓉聯合舉行歌唱舞踴大會。
昨為第一天,下午五時蘭心大戲院門口,已擠滿愛好龔秋霞歌唱之觀眾。節目共為二部,第一部由上海交響樂颶龍沙樂隊奏序曲“白衣天使”後,為龔秋霞歌《思鄉曲》及《秋水伊人》二首,胡蓉蓉舞《二人行》,音樂《高加索風景線》及歌三首《恨不相逢未嫁時》、《春風野草》和《何處不相逢》。
當唱《思鄉曲》時,龔衣白色禮服,燈光自二邊打來,絕美,雖不用麥克風而歌聲嘹亮,婉轉動聽,極見功夫,決非無訓練者所能比擬。再唱時龔衣便服,由紫黃二色燈光相照,益顯其美,並用麥克風,歌喉更見甜潤。
胡蓉蓉舞《二人行》,全是足尖舞,表演技術成熟,姿態美觀。數年不見,小童星已亭亭秀發矣。聞胡蓉蓉年來因受俄國踴劇團嚴格訓練,始克臻此神化境地。
第一部節目結束後,約休息五分鍾,第二部節目開始,首由胡蓉蓉個人表演《圓舞》,歌三首《是夢是真》、《莫忘今宵》、《不變的心》,音樂《維也納森林的傳說》及載歌載舞的歌舞劇《春天的降臨》。
《春天的降臨》分二幕,第一幕龔唱《忘憂草》,背景為冬天雪景,第二幕胡舞《春之舞》,龔唱《薔薇處處開》雖臨時湊成,成績極佳,益見聰明。
末了,有一點筆者認為遺憾,原來在第二部龔唱《不變的心》完了時,觀眾以音樂會向例,拍手要求再唱一遍,幕起,龔僅鞠躬表示謝意,未允再唱,即奏《維也納森林的傳說》,聽眾初則鼓掌不停,使音樂聲全被攪亂,繼則用英語高呼“再來一次”,以及“噓”“嗤”聲並作,鬧得不亦樂乎。此雖小事,然亦足見上海聽眾對音樂之無修養及不能守公眾之秩序也。
周璿、白光、白虹、楊柳的“仲夏音樂歌唱會”
1945年6月16日,周璿、白光、白虹、楊柳在上海大光明大戲院舉行了“仲夏音樂歌唱會”,6月17日《新中國報》有以下報道:
《仲夏音樂歌唱會》聆後
本報特寫:《仲夏音樂歌唱會》,昨天在大光明大戲院舉行著,主唱的是今日影壇上紅透的善歌女明星——周璿、白光、白虹、楊柳。她們展著嘹亮的歌喉,像開著影星歌唱會一個一個的熱烈的唱著,雖然天上落下了微微的毛毛雨,但門前擠滿著的聽眾,還是很多。
節目單上有二部:音樂部門有序曲《春城麗珠》、幻想曲《玫瑰》、進行曲《安琪兒》、圓舞曲《情夢》。歌唱部門則有各影星最拿手的傑作,如楊柳小姐的《幽情曲》、《我要你》,白光小姐《戀之火》、《讓我走》,白虹小姐的《夜來香》、《海燕》,周璿小姐的《可愛的早晨》、《不變的心》,都是現在時下流行的電影歌曲,這或許正是主辦當局討好聽眾的關係。
楊柳所唱的《幽情曲》,在綠色黯淡的燈光下,使會場的空氣,增加了不少的悲傷氣氛。《我要你》和《天南地北》二曲,唱來也非常動聽。不過,是麵部太缺少了一點表情了。周璿素以輕快明朗為特色,是著名的“金嗓子”,她所唱的均為《鸞鳳和鳴》中之插曲—《可愛的早晨》、《不變的心》和《真善美》三支,其中尤以《真善美》更為動聽,由聽眾一陣陣鼓掌聲中,再唱了一遍。
休息五分鍾,在聽眾鼓掌聲中,第二部歌唱開始。白虹穿著一件白色的時裝,態度大方的緩步走到麥克風前,輕展歌喉。唱來清脆動聽。歌《海燕》一曲,在尾音一刹那,餘音嫋嫋,若非深受訓練者,實不克臻此。
最後輪到白光了,她姍姍來遲,不愧為“大明星”風度,身穿一件粉紅色的短衣,拖著蓬長的頭發,發角飾一紅結,樣子是怪迷人的。拿手傑作《你不要走》,聽了真使人有不要走、不想走的感覺,近作《戀之火》,布景比歌唱更成功。最後在歡欣的樂聲中,聽眾們才一個一個的退出會場。
李香蘭的獨唱音樂會
李香蘭1942年到上海拍攝影片《萬世流芳》,片中插曲《賣糖歌》開始流行時,為了宣傳,她曾在蘭心劇場舉行過小型的獨唱音樂會。1945年6月23日—6月25日她在上海蘭心大戲院舉行的以“夜來香幻想曲”為主題的歌唱會,是當年上海的歌唱音樂會中影響最大的。下麵是《新中國報》6月23日和24日兩天的報道:
李香蘭一展歌喉
本報特稿:滿映影星李香蘭小姐的歌唱會,在影迷們熱烈盼望中,從今日起至25日每天下午二點半、八點兩場,與影迷們相見了。
李香蘭的歌唱,我們早已在歌台舞榭中聆到描模她的妙音,但上海有許多影迷們,尚未見其盧山真麵目,這次以輕音樂《克拉雪蓋》與上海人士見麵,因此一切的節目,都是有輕鬆的情調。
預定節目中的第一部,第一是《水上》,係演奏與獨唱,演奏《夜》、《黎明》、《小溪》、《湖上》,並唱《漁家女》、《海燕》,其次是演奏綠的華爾茲,係服部良一氏作曲,第三是唱《蘇州夜曲》、《白蘭之歌》、《支那之夜》三支日本歌曲。
稍休息後,即展開第二部節目。施特勞斯作曲的《藍色多瑙河》,其次唱西洋電影歌曲《當我們年輕時》、《魏麗雅》。以李香蘭小姐的歌喉,唱這《翠堤春曉》、《風流寡婦》插曲,一定可以一飽耳福。三首中國歌是《恨不相逢未嫁時》、《我要你》、《不變的心》,集白虹、周璿的大成,豈不快哉!
在第二部演奏中,最偉大的演奏是《夜來香幻想曲》,這是根據嚴工上、金玉穀之《夜來香》組成的幻想曲,服部良一的別出心裁,加上了李小姐的真正金嗓,更可以使影迷們自胡蝶時代回味到現在的《夜來香》。
壓軸是拿手的《賣糖歌》,上海交響樂團的演奏,氣氛很是宏偉。
此次演奏會中李小姐歌唱當在一打之上,今天大光明戲院前盛況空前,當然在意想之中的。
聽李香蘭歌唱會
淡青色的夜,淡青色的大光明戲院。
淡青色的背幕和金黃色的幔,加上一個淡青色柔緞的人兒。在台上,李香蘭女士成了狂熱聽眾目光的焦點。五色繽紛的花籃環繞中,上海交響樂團,在奏著以《水上》為主題的樂曲之後,李女士唱起《漁家女》了。接著以輕飄高吭的聲音唱著華爾茲旋律的《海燕》,其次是綠色的華爾茲《白蘭花》。電燈的顏色換了,李香蘭女士的色彩換了,而歌曲的情緒也換了。
在狂烈的鼓掌聲中,休息片刻的牌子出來了。演奏者揮著汗,看著那擠滿了院子的聽眾,連兩邊走廊也立滿了人群。
休息之後,是西洋名曲《藍色多瑙河》之演奏,而李小姐已換了白色的長衣服。她唱著上海人士最稔熟的電影名曲《當我們年輕時》,那是《翠堤春曉》中的名曲,唱的太好了,充滿了哀怨的情調。再次是唱中國電影名曲《恨不相逢未嫁時》和《我要你》。唱完了,白光小姐提了兩個大花籃送給她,兩個電影明星站在一起,觀眾更是瘋狂的鼓掌了。
歌唱最精彩的怕是服部先生配製的《夜來香幻想曲》吧,這裏不僅有華美的歌,更有熱烈的表情。管弦樂奏出了《夜來香》的幻夢,突然在幕幔後,遠遠的傳出了李小姐的歌聲,宛如天外飄來,她披著閃著光的黑柔緞的夜禮服,胸前滿綴著花,手中提著花籃,捏著花枝,走出來了。以《夜來香》為主題,插上“賣夜來香”的道白,這支曲子提起了聽眾們新鮮的記憶。當她嬌滴滴一聲:“賣夜來香啊!”聽眾是莫名的陶醉了,在唱最後一句時,一朵紅色的花,從她手中拋到台下。那個接著她花朵的幸運者為所有的聽眾注目,他成了今晚聽眾中最感到幸福而榮耀的一人吧。
最後她更唱了拿手傑作《賣糖歌》,這是對上海電影觀眾唱的第一支成名之曲。為了聽眾狂熱的要求,被迫著再增加了一支《瘋狂世界》。
外邊是青色的夜,大光明戲院中的聽眾如潮水般的流出來。她們留戀的望著那畫著像的歌唱會的廣告牌子,他們喚著:“她還要在上海拍兩部新片子,我們等候著吧!”
歐陽飛鶯、屈雲雲的歌唱會
歐陽飛鶯和屈雲雲是歌星,不是影星,她倆1945年7月12日—14日也在蘭心戲院舉行了歌唱會,《新中國報》7月18日有以下報道:
歐陽飛鶯雲雲歌唱會花絮
本月十二、十三、十四三日,老牌歌星歐陽飛鶯及雲雲女士,又繼李香蘭、白光、周璿、白虹之後,在蘭心舉行歌唱會,這是今年上海歌壇流行的風氣,所以莫怪有人要說一九四五年是歌唱會年,也可說是歌迷們耳福消受最痛快的一年。
作者於十三日乘著習習涼風踏上蘭心的門階,首先看到的是花籃羅列,仕女盈門,門口熱鬧非凡。入場坐定須臾即告幕啟,於是我對著台上洗耳恭聽。
第一個節目為西洋合奏曲,共二支。奏畢雲雲從後台出來,身穿奶油色服裝,足登白鞋,走到麥克風前獻唱,在音樂旋律襯托下博得掌聲不少,歌畢入後台。歐陽飛鶯穿了黑花服從掌聲中笑迎出來,張著手臂向外揮蕩著,形狀十分滑稽。《我要你》與《夜來香》二曲唱來確是十分動聽。
最後的節目是歐陽飛鶯與雲雲合唱二支世界名曲,一首《斑鳩》,一首意大利名歌《聖露西亞》(桑塔露西亞)。飛鶯歌聲高,雲雲歌聲低,雖二人合唱,而其音顯然可辨,所以唱得並不十分和諧。
曲終了,音樂指揮喬克姆氏雙手攜了二位歌星向觀眾一鞠躬,並有一小孩出來獻花,然後退下。但是台下的掌聲哄然一堂,拍個不休,要求再來一曲,隻得重出再歌一曲,然後正式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