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帶來煩惱

春風帶來煩惱,愁多歡樂少,歎兩鬢華發,相思願難了。

春風帶來煩惱,紅顏容易老,癡望柳色青,征人歸期杳。

春花秋月盡徘徊,如水華年去不回,憑欄傷心千古事,海誓山盟付劫灰!春風帶來煩惱,愁多歡樂少,歎兩鬢華發,相思願難了。

為電影歌曲寫歌詞的詞作家

1930年聯華影業公司在拍攝的影片《野草閑花》中,推出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尋兄詞》。這部影片隻是無聲片配上了一首蠟盤發音的插曲,還不是一部真正的有聲片。中國電影由無聲到有聲,經曆了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直到1936年才完全結束了“默片”時代。《尋兄詞》問世後的1931年—1932年,拍攝有聲片的隻有“天一”和“明星”等少數影片公司,片中有插曲的影片也屈指可數。1933年以後,才逐漸出現和形成了專為電影寫歌詞的詞作家隊伍。

孫瑜的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歌詞

孫瑜的歌詞,具有學堂樂歌和時代曲相結合的特點,簡潔明快,通俗流暢又富有詩意。

尋 兄 詞

(兄)從軍伍,少小離家鄉,念雙親,重返空淒涼,家成灰,親墓生青草,我的妹,流落何方。

(妹)兄嘉利,妹名麗芳,十年前,同住玉藕塘,妹孤零,家又破散,尋我兄,流落他鄉。

(妹)風淒淒,雪花又紛飛,夜朦朧,寒鴉覓巢回,歌聲聲,我兄能聽否,奔天涯,無家可歸。

(合)雪花飛,梅花片片,妹尋兄,千山萬水間,別十年,兄妹重相見,喜流淚,共謝蒼天。

這首歌在影片中是作為片中劇《萬裏尋兄》的插曲出現的,流傳過程中也常被作為歌舞表演曲在舞台上演出。1934年—1935年,很多歌星在電台插音時演唱這首歌,歌名多叫《萬裏尋兄》。

1934年,孫瑜為聯華影業公司編導影片《大路》時,寫了一首主題歌的歌詞,這首歌,風格近似俄羅斯著名的《伏爾加船夫曲》,鏗鏘有力,深沉中表現了築路工人的力量和氣派。雖不屬流行的時代曲,由金焰領唱灌錄的唱片也很受歡迎。

1936年,孫瑜編導了一部探索人生“回歸自然”的影片《到自然去》,他為這部影片寫了一首插曲《自然的孩子》,是用李叔同的學堂樂歌《送別》的曲譜填詞而成的。《送別》原是用美國作曲家奧德威的《夢見家和母親》的曲調填詞而成,是李叔同學堂樂歌中最著名、至今仍被人們讚美的經典。用這首歌的曲調填詞,孫瑜把景物描寫和抒情、敘事,極自然地融合起來,讀起來上口,唱起來流暢,當年也像學堂樂歌一樣被廣泛傳唱。遺憾的是,這部影片當年曾受到左翼影評人的否定和批判。是非如何論定,是“電影史”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這裏隻介紹孫瑜的歌詞供欣賞。

自然的孩子

珊瑚岸,浪淘沙,海風拂長椰,白雲深處是我家,青山照晚霞。草編裙,皮做衣,哪怕風雪雨,陸擒豺虎海斬蛟,殺獸有寶刀。早撒網,晚耕田,工作到夕陽邊,優者勝利劣者敗,攜手到自然。

黎錦暉與《芭蕉葉上詩》

《芭蕉葉上詩》是黎錦暉早期創作的一首歌舞表演曲,早在1931年8月15日就由王人美演唱,由勝利唱片公司灌錄了唱片。這首歌詞曲俱佳,一經傳唱和演出,就受到天一影片公司總經理邵醉翁的喜愛。他提出和“明月”合作,以此曲為基礎,拍一部彩色的有聲長歌舞片,由李萍倩任導演,黎錦光任副導演。當時,中國剛剛進入有聲時代,多數影片還是無聲片。《芭蕉葉上詩》又是有聲,又是彩色,可見邵醉翁真是想把這部影片,拍成黎錦暉原作那樣風格的藝術片,為“天一”增光。“明月”派出的演員有王人美、黎莉莉、嚴華、譚光有、楊枝露、韓樹桂;音樂由嚴折西、張簧、聶耳、王人藝等人擔綱。這樣的製作陣容,原本是可以保證影片的質量的,但可能是邵醉翁太愛這個題材了,他把正副導演全放在一邊,親自上陣指揮,樣樣都管。結果是放映後效果不佳,頗受輿論譴責。聶耳則以“黑天使”為筆名,於1932年7月13日,在上海《時報》副刊發表了《黎錦暉的〈芭蕉葉上詩〉》一文。在曆史上這篇文章被“左翼”人士說成是:“聶耳首先揭起了反對黃色歌舞的大旗”。黎錦光寫信質問“黑天使”,並與聶耳當麵爭吵。這就是“明月社”曆史上有名的“黑天使”事件。由於爭論的雙方不能達成共識,聶耳無意留在“明月社”,“明月社”1932年8月10日在《時報》發表了聶耳離團的啟事。

曆史上褒貶不一,引發激烈爭論的《芭蕉葉上詩》,究竟是怎樣的一部作品?現將歌詞的內容記在下麵,請讀者朋友按照自己的理解,見仁見智吧。

疏林掛月,秋水籠煙,荷芰將殘,芭蕉欲謝,頻憶淚頻流,離恨終難絕。頃刻歡娛,霎時分別,轉瞬的春光,變做新秋時節。依稀攜手吟詩,隱約並肩賞月,呀!夢中情景記心頭,哪一天才能真切?意綿綿,情怯怯,都向芭蕉葉上寫!

“青山寂寂,風雨淒淒,堤柳依依,江波細細,相對淚雙流,客船難久係……”河邊,送別戀人的歌者,麵對沉默不語的青山,飄灑著的淒涼風雨,依依不舍的垂柳,微微蕩漾的河水,忍不住和即將離去的戀人一起流下了離別的淚水。有什麼辦法呢,客船是不能長久地停留在這裏的!“頃刻相逢,頃刻別離,頃刻的叮嚀,盡是深情美意。如何安慰情懷,怎樣愛護身體,咳!別時言語記心頭,哪一句依他到底?意深深,情蜜蜜,都向芭蕉葉上題!”剛剛見麵,又要分手,時間雖短,卻有說不盡的愛意。分別時千言萬語像是記在了心頭,卻又沒能依他說的去做,深情蜜意都寫在芭蕉葉上吧,我永遠不會忘記。

青山、風雨、堤柳、細波、詩意的氛圍,詩意的離別,叮嚀的語言來自生活,有過這樣經曆的人,都會讚歎黎錦暉的歌詞讓他(她)們重溫了那離別時刻的情景與心境。

春日分手,轉眼已到秋天。秋天的景物被黎錦暉用四個排比句形象地展現出來。分離後總是想起那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不斷地回憶,不斷地流淚,多麼希望夢中相見的情景早日變成現實啊,思念之苦,離別之恨,都寫在芭蕉葉上吧,這也是一種詩意的寄托。由於黎錦暉把離情別意寫得很感人,40年代,東北淪陷區曾有人把這首歌改編成一首《離別恨》,很流行。

顧仲彝的《良辰美景》

顧仲彝原名顧德隆,1903年生於浙江餘姚縣,1924年畢業於東南大學,進入商務印書館任編輯,並加入上海戲劇協會和文學研究會,開始了他的戲劇創作和戲劇理論的研究工作。

1932年,明星影片公司的主要創始人和著名編導鄭正秋,親自編導了明星公司的第二部片上發音有聲片《自由之花》。這部影片以蔡鍔將軍與名妓小鳳仙的愛情故事為線索,描寫了蔡鍔在袁世凱稱帝後,設計從北京逃往雲南,舉行了推翻帝製起義的故事。當時“明星”的首席小生龔稼農飾蔡鍔,胡蝶扮演小鳳仙。“明星”沒有安排原有的曲作者為影片譜曲作歌,而是請剛進入“明星”做演員的嚴工上來為片中插曲譜曲,請來顧仲彝為這部《自由之花》寫了插曲《良辰美景》的歌詞。嚴工上古典文學功底深厚,又精通韻律,他和同樣具有古典文學深厚功底的顧仲彝合作,讓這首歌唱出了小鳳仙對蔡鍔的愛慕與敬仰,以及她對蔡鍔的不理解和“規勸”,表達了小鳳仙隻希望蔡鍔和她一起整日“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心情。這首歌從詞到曲古香古色,和影片的風格十分協調。

1933年,中國教育電影協會舉辦優秀電影評選,《自由之花》被評為優秀影片,並被送往意大利參加萬國電影賽會的比賽,影片獲獎,插曲《良辰美景》隨影片走出國門,成為中國第一首走出國門的電影歌曲。

顧仲彝為電影歌曲寫的歌詞隻查到這一首,純屬應朋友邀請的客串性質。他是一位著名劇作家、教育家和戲劇理論家。30年代任上海暨南大學和複旦大學教授期間,翻譯了英國著名作家哈代的小說《苔絲姑娘》和莎士比亞名劇《威尼斯商人》。他一生翻譯、改編、創作的劇本近五十部,1963年完成了他一生總結性的著作《編劇理論與技巧》。

顧仲彝一生為電影歌曲留下的這一首歌詞,十分珍貴,詞如下:

呼呼的風,絲絲的雨,烏黑的天,幽暗的地,將軍勒馬暗歎氣,想到家鄉嬌滴滴的多情女,拋丟了到這裏來嚐淒涼味,槍彈飛來拿血肉抵。死了就把活人替。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請!請!香酒滿杯勝虛名,好花能有幾日新;美滿天堂從何處尋?愁眉苦惱,野心勃勃為何因?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青青的草,紅紅的花,香美的酒,暖和的家,將軍縱馬淚迸發,想到舞廳晃搖搖的紅燈下,耽誤了到這裏來亂廝殺,鮮血頭顱在腳底踏。犧牲了卻為的是什麼?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請!請!今日有酒今日醉,莫讓紅花空憔悴;英雄本是凡人為。春夢一場蹉跎青春,不及悔!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田漢電影歌曲詞作的曆程和經典作品

田漢(1898年—1968年),原名田壽昌,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文化名人,一代文豪,名震中華的戲劇家,中國話劇的奠基人,在中國的戲劇史、電影史,以及現代文學的各個領域都譜寫過輝煌的篇章。

田漢為電影歌曲寫歌詞,開始時是和寫電影劇本聯係在一起的。他1926年編寫了第一個電影劇本《翠豔親王》,同年創辦了南國電影劇社,自編自導《到民間去》和《斷笛餘音》,這三部影片都因故夭折。1927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攝了他的《湖邊春夢》,這是他第一部與觀眾見麵的影片,這是一部無聲片,沒有插曲。1933年,“聯華”拍攝的名片《三個摩登女性》由田漢編劇,仍是無聲片。直到這一年他為“聯華”編劇的《母性之光》,才有了插曲,雖然這隻是一部部分配音的有聲片,田漢卻為這部影片寫了四首歌詞—《母性之光》和《春之戀歌》由任光譜曲,陳燕燕演唱;《南洋歌》(又名《采蚌歌》)由任光譜曲,談瑛唱;《開礦歌》由聶耳譜曲,聶耳唱。

1934年春,在左聯電影小組領導下,電通影片公司宣告成立,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袁牧之編劇,應雲衛導演的《桃李劫》,田漢為這部影片寫了一首《畢業歌》的歌詞,由聶耳譜曲,袁牧之、陳波兒演唱。這是一首左翼的電影歌曲,很快融入救亡歌曲的洪流,被廣泛傳唱。

1935年5月“電通”的第二部影片《風雲兒女》和觀眾見麵,這部影片的故事是田漢的作品,因這一年2月19日田漢被捕,經夏衍修改後影片投入拍攝,田漢為影片撰寫的《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經聶耳譜曲,隨著影片的上映和唱片的發行,很快傳遍全國,成為動員和鼓舞人民群眾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鬥號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首歌又光榮地被選為國歌,這是田漢電影歌曲詞作的最高成就。

1937年,是田漢電影詞作取得輝煌成就的一年,下麵三首歌詞,是田漢詞作中的經典。

夜半歌聲

空庭飛著流螢,高台走著狸,人兒伴著孤燈,梆兒敲著三更,風淒淒,雨淋淋,花亂落,葉飄零,在這漫漫的黑夜裏,誰同我等待著天明?誰同我等待著天明?我形兒是鬼似的猙獰,心兒是鐵似的堅貞,我隻要一息尚存,誓和那封建的魔王抗爭。啊,姑娘,隻有你的眼能看破我的生平,隻有你的心能理解我的衷情!你是天上的月,我是那月邊的寒星!你是山上的樹,我是那樹上的枯藤,你是池中的水,我是那水上的浮萍!不,姑娘,我願意永做墳墓裏的人,埋掉世上的浮名!我願意學那刑餘的史臣,盡寫出人間的不平。哦,姑娘啊,天昏昏,地冥冥,用什麼來表我的憤怒?唯有那江濤的奔騰!用什麼來慰你的寂寞?唯有這夜半歌聲,唯有這夜半歌聲!

天涯歌女

天涯呀海角,覓呀覓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噯呀噯呀,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

家山呀北望,淚呀淚沾襟。小妹妹想郎直到今,郎呀患難之交恩愛深,噯呀噯呀,郎呀患難之交恩愛深。

人生呀誰不,惜呀惜青春。小妹妹似線郎似針,郎呀穿在一起不離分,噯呀噯呀,郎呀穿在一起不離分。

四 季 歌

春季到來綠滿窗,大姑娘窗下繡鴛鴦。忽然一陣無情棒,打得鴛鴦各一方。

夏季到來柳絲長,大姑娘漂泊到長江。江南江北風光好,怎及青紗起高粱。

秋季到來荷花香,大姑娘夜夜夢家鄉。醒來不見爹娘麵,隻見床前明月光。

冬季到來雪茫茫,寒衣做好送情郎。血肉築出長城長,依願做當年小孟薑。

田漢為電影歌曲寫的歌詞近三十首,除了《義勇軍進行曲》的特殊地位和價值,這三首歌詞將永遠閃爍著田漢詞作藝術的光輝。

紅色女郎、職業革命家安娥的歌詞

安娥,原名張式沅,1905年10月11日生,1923年考入北京國立美術專門學校西洋畫係。1925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入黨。1926年到蘇聯留學,1929年10月回國後在上海從事地下工作。她的文學創作主要是寫歌詞,也寫劇本。1934年—1937年,她為影片《漁光曲》、《大路》、《紅樓春深》、《空穀蘭》、《迷途的羔羊》、《狼山蝶血記》和《王老五》等七部影片寫過多首歌詞,成為名曲的有《漁光曲》、《新蓮花落》和《王老五》。

漁 光 曲

雲兒飄在海空,魚兒藏在水中,早晨太陽裏曬魚網,迎麵吹過來大海風。潮水升,浪花湧,魚船兒飄飄各西東,輕撒網,緊拉繩,煙霧裏辛苦等魚蹤!魚兒難捕租稅重,捕魚人兒世世窮,爺爺留下的破魚網,小心再靠它過一冬!

東方現出微明,星兒藏入天空,早晨漁船兒返回程,迎麵吹過來送潮風。天已明,力已盡,眼望著漁村路萬重,腰已酸,手也腫,捕得了魚兒腹內空!魚兒捕得不滿筐,又是東方太陽紅,爺爺留下的破魚船,小心再靠它過一冬!

安娥1929年受組織上委派去“南國社”做田漢的工作,請他加入左翼文藝工作。安娥熱情奔放,她的紅色漂泊者的經曆與神秘感,深深地吸引了田漢,他們相愛了。1932年,安娥生下兒子幾個月後,田漢的妻子林維中也於當年的10月生下了女兒田瑪俐。這個三角關係以安娥的退出獲得了暫時的緩解,安娥很快就與作曲家任光同居了。這段時間安娥的歌詞多由任光譜曲,她和任光合作的最後一首電影歌曲是1937年為“聯華”影片《王老五》創作的同名主題歌。抗日戰爭爆發前夕,任光去了法國,他們倆的關係也劃上了句號。1946年,田漢與林維中協議離婚,安娥成為與田漢相伴到老的妻子。

王乾白的《空穀蘭》與《夜來香》

王乾白是明星影片公司的編劇,主要劇作為1933年的《健美之路》、《滿江紅》、《展覽會》、《二對一》、《民族痛史》和1934年的《麥夫人》。“明星”1934年拍攝的《空穀蘭》,1935年的《夜來香》,1936年的《春之花》,都是由導演兼任編劇,王乾白隻為這三部影片寫了歌詞,沒有擔任編劇。

王乾白文學功底深厚,他的歌詞都寫得極富詩意。空穀幽蘭的孤芳自賞,寂寞憂傷,被他寫得動人心弦。《夜來香》寫出了賣花姑娘的心聲,把“賣花也好養爹娘”的賣花女,從賣花中感悟到的“人怕老,珠怕黃,花兒也怕不久長”的人生哲理,用通俗流暢的語言表達得既淺顯又深刻,這兩首歌詞很值得欣賞。

空 穀 蘭

空穀蘭,淡淡的清香透春寒,雲霞為伴,風雨作餐,笑百花爭妍,歎人事紛繁,孤芳自賞,隻合在靈山。看,看,他是多麼的清高啊,空穀的幽蘭!

空穀蘭,無端地移植到塵寰,幾番磨難,幾度辛酸,雖雲相見歡,想見亦徒然,淚跡斑斕,芳姿日萎殘。看,看,他是多麼的憔悴呀,空穀的幽蘭!

空穀蘭,久陷的靈根曆卻還,意興闌珊,情境愁煩,骨肉從今散,心旌兩地懸,寂寞欄杆,三送唱陽關。看,看,他是多麼的悲酸哪,空穀的幽蘭!

夜 來 香

賣夜來香,賣夜來香!(賣夜來香啊!)花兒好,白又香,花香沒有好多時光。人怕老,珠怕黃,花兒也怕不久長。愛花的人兒快來買,莫待明朝花不香。買花費不了你錢多少,賣花也好養爹娘。賣夜來香,賣夜來香!(賣夜來香啊!)

楊小仲的電影歌曲詞作

楊小仲,著名的電影編導,1922年就開始創作電影劇本,先後在商務印書館活動影戲部、長城影片公司、大中華百合、聯華、藝華、新華、大東、金獅等多家影片公司擔任編導,是中國電影史上從影時間最長,拍過的影片最多的編導。有人形容他是“百部導演”,實際上的數字沒有那麼多,他編導的影片是七十餘部。拍片多,他為電影寫的歌詞卻不多。已查到的有1936年他在自己編導的影片《小孤女》中寫的同名主題歌和插曲《團團坐》兩首歌,都由冼星海譜曲,由著名的童星陳娟娟演唱,其中的《團團坐》適於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演唱,曾十分流行。

1938年,楊小仲為新華影業公司編導影片《地獄探豔記》,又親自為片中的兩首插曲—《風流雲散》和《節節花開》寫了歌詞,分別由嚴工上和嚴折西譜曲,袁美雲演唱,《節節花開》曾很流行。

“華影”時期,楊小仲為影片《三朵花》插曲《春光無限好》撰寫的歌詞,流暢、優美,經陳歌辛譜曲,王丹鳳演唱,很流行。他為這部影片的另一首插曲《父親的恩惠》寫的詞,沒有意境,經梁樂音譜曲後沒見流傳。

1946年—1949年,楊小仲連續為國泰影業公司編導了《民族的火花》、《欲海潮》、《卿何薄命》、《釵頭鳳》、《古屋魔影》、《十步芳草》、《癡男怨女》、《荒園絕跡》和《殘冬》等多部影片,他隻在《卿何薄命》中寫了一首《月下悲思》,由黃貽鈞譜曲,白虹演唱,但沒有流行起來。下麵是他寫得最好的《春光無限好》。

春光無限好,春光無價寶,自由地投進了我們的懷抱,且不用向他要,誰都能得到,春光無價寶!

春光無限好,春光無價寶,勸君莫虛度了美妙的春朝,看人兒比花嬌,喜氣透眉梢,春光無價寶!

春光無限好,春光無價寶,任你要留住她可不能辦到,她去了無處找,再來又一年了,春光無價寶!

著名編導吳村歌詞的藝術品位和真情流露

吳村在電影圈是寫歌詞最多的編導。從1938年到1948年,已查到他為電影歌曲寫的歌詞有四十多首,為唱片歌曲寫歌詞近十首,他是一位激情滿懷、靈感迸發的藝術家,也是一位時時要傾訴內心情感的歌者。他的歌詞是他藝術創作的組成部分,也是他表達真情的一種方式。

吳村的歌詞,寫得最好、最有藝術品位的是以下四首:

百 花 歌

春季裏來百花開,百花園裏獨徘徊,狂風一陣落金扇,從此相思掛滿懷。

夏季裏來百花香,奴家移步到西廂,隔簾盟誓贈釵鳳,笑月媚花情意長。

秋季裏來百花妍,良辰美景證姻緣,鐵蹄踏碎殘花燭,拆散鴛鴦最可憐。

冬季裏來百花飛,冰天雪地送寒衣,郎君一去無消息,不見郎君死不歸。

這首歌的四段詞,使我們看到吳村既有古典文學的功底,又有戲曲、曲藝和民族民間藝術的修養,他把多種藝術形式的特點揉在一起,信筆寫來,一首純吳村風格的歌詞躍然紙上。

春花如錦

春花如錦,玉樹成蔭,芳草綠如茵。香也清,色也清。花開原有意,蝶來亦多情。笙歌撩動美人心,相思直到今。

絲絲柳綠,片片桃紅,含笑向東風。香也濃,色也濃。人品如花品,花容比妾容。雲想衣裳花想容,心心相印同。

這兩首歌詞,吳村是以傳統的手法寫出來的,雖沒有過多引用古詩詞的名句,卻可感覺到他受古典詩詞的影響很深,用通俗、淺顯、流暢的語言,表達的是中華民族傳統詩詞的意蘊。

下麵這首歌詞,吳村的手法轉向現代和時尚,卻又不失詩的意境和藝術品位。

玫瑰玫瑰我愛你

玫瑰玫瑰最嬌美,玫瑰玫瑰最豔麗,常夏開在枝頭上,玫瑰玫瑰我愛你。

玫瑰玫瑰情意重,玫瑰玫瑰情意濃,常夏開在荊棘裏,玫瑰玫瑰我愛你。

心的誓約,心的情意,聖潔的光輝照大地。心的誓約,心的情意,聖潔的光輝照大地。

玫瑰玫瑰枝兒細,玫瑰玫瑰刺兒銳,今朝風雨來摧殘,傷了枝葉和嬌蕊。

玫瑰玫瑰心兒堅,玫瑰玫瑰刺兒尖,來日風雨來摧殘,毀不了並蒂枝連理。玫瑰玫瑰我愛你。

吳村是一個情感豐富,卻又恪守傳統觀念的人。他和著名影歌雙棲明星龔秋霞之間產生過很深的愛戀之情,由於雙方都已結婚,不能再越雷池一步,吳村就在他的歌詞中不斷地表達和傾訴這份情感。1938年他在《花一般的夢》中就哀歎“相見恨晚”、“泉一般的淚滴落我心田”。在星光影業公司同年拍攝的《歌兒救母記》的插曲《春風野草》中,吳村把這份感情表達的更明確:“春風悠悠,野草低頭,秋霞片片,年華水流。不敢忘記你,不敢訴因由……玫瑰多刺君多情,苦酒難嚐淚難收……”這兩首歌都由龔秋霞演唱,“秋霞”是理解他的感情的。

龔秋霞原名龔莎莎,1940年,吳村在《天涯歌女》插曲《秋天裏開了春天的花》的歌詞中,把這份感情表達得十分熱烈,簡直是“生死相許”了。

秋天裏開了春天的花,莎莎愛我,我更愛莎莎。莎莎死為我,我死為莎莎。我是她墳地的野草,她是我墓上的小花,她永遠伴著我,我永遠伴著她。

1941年,吳村在影片《孤島春秋》中,以“呂莎”為筆名,既寫詞又譜曲,寫了一首《莎莎再會吧》。長時間裏人們不知道“呂莎”是誰,是吳村寫的詞自己解開了這個謎。他把在《花一般的夢》和《春風野草》等歌詞中的句子“泉一般的淚,滴落我心田”、“玫瑰多刺君多情,苦酒難嚐淚難收”……都移到這首《莎莎再會吧》的歌詞裏了,還反複地說:“莎莎愛我我愛她”,這不正是吳村嗎!

這首《莎莎再會吧》,是吳村含著眼淚,對莎莎說“再會”的歌,他卻十分灑脫地把這首歌寫得歡快、跳躍,不讓“莎莎”憂傷。白虹演唱這首歌時,情感把握得很準確,就要流淚了,馬上轉到歡快的節奏,眼淚被咽了回去。這首歌是白虹40年代的名曲,電台反複播出的效果,是人們反複地聽到吳村在向莎莎說“再會”。

推出這首《莎莎再會吧》之後,影壇、歌壇都沒有了吳村的消息,原來他去了南洋,直到1948年才回到上海。這一年,他為大同影業公司編導了歌唱片《柳浪聞鶯》,邀白光和龔秋霞聯袂主演。吳村為這部影片寫的歌詞使我們看到他對1938年—1941年那段時間為龔秋霞寫的歌,依然銘記在心,不曾相忘。

“……碎了的心,無從補了,朽了的花,無從開了。春風忽又吹到,野草欣然呼號……再給我花一般的夢吧,再給我花一般的夢吧,向煩惱的心靈奠杯淚酒,奠杯淚酒,讓逝去的年華回頭一笑……”《心碎了》、《春風野草》、《花一般的夢》,都是當年龔秋霞演唱的吳村的歌。演唱這些吳村的“懷舊之作”時,不知龔秋霞的內心是否也會湧動情感的漣漪?

著名女作家關露的歌詞—《春天裏》

30年代上半葉,關露已是上海灘著名的作家、詩人。1936年,明星影片公司籌拍《十字街頭》,關露為這部影片寫了一首歌詞,歌名叫做《春天裏》,這是關露第一次為電影插曲寫歌詞,也是她一生留下的唯一一首歌詞。這首詞經賀綠汀譜曲後,由影片中扮演男主人公的趙丹在片中親自演唱並灌錄了唱片,很快傳遍上海灘,又從上海灘飛向世界各地,七十多年來久唱不衰,成為華人世界代代相傳的經典。

春天裏來百花香,朗裏格朗裏格朗裏格朗,和暖的太陽在天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朗裏格朗格朗裏格朗,穿過了大街走小巷,為了吃來為了穿,朝夕都要忙。朗裏格朗,朗裏格朗,沒有錢也得吃碗飯,也得住間房,哪怕老板娘,作那怪模樣。朗裏格,朗裏格,朗裏格,朗裏格,朗裏格朗,裏格朗裏格朗。貧窮不是從天降,生鐵久煉也成鋼,也成鋼,隻要努力向前進,那怕高山把路擋。朗裏格朗格朗裏格朗。遇見了一位好姑娘,親愛的好姑娘,天真的好姑娘,不用悲,不用傷,人生好比上戰場,身體健,氣力壯,努力來幹一場。身體健,氣力壯,大家努力來幹一場。

讀著這樣的歌詞,你會有怎樣的感受?人生的難關在這樣的年輕人麵前,有什麼不能闖過去的!安貧樂道,鼓勵自己也鼓勵別人,在輕鬆活潑的歌聲中,完成了對人物性格的塑造。

第二段歌詞,去掉襯詞,進一步表現了主人公朝氣蓬勃,昂揚向上和堅定的人生信念。

秋季裏來菊花黃,陣陣的微風在迎麵吹,吹動了我的破衣裳。穿過了大街走小巷,為了吃來為了穿,晝夜都要忙。沒工作也得吃碗飯,也得住間房,哪怕老板娘,作那怪模樣。成敗不是從天降,生鐵久煉也成鋼,也成鋼。隻要努力向前進,那怕高山把路擋。遇見了一位好姑娘,親愛的好姑娘,天真的好姑娘。不用悲,不用傷,前途自有風和浪,穩把舵,齊鼓槳,哪怕是大海洋。向前進,莫彷徨,黑暗盡處有曙光。

關露,本名胡壽楣,祖籍河北省延慶府宣化縣,1907年出生於山西省右玉縣。1926年為“逃婚”離家出走到上海,曾就讀於南京中央大學,在校時就開始創作,發表散文,後又寫詩歌,1932年加入“左聯”。她1935年10月開始編輯《生活知識》月刊的文藝專欄,使這一專欄成為“左聯”作家發表作品的重要陣地。1936年,關露的詩集《太平洋上的歌聲》出版,引起強烈反響,也在這一年,她為影片《十字街頭》的插曲《春天裏》寫了歌詞,1937年影片上映,很是轟動。她自己創作,也翻譯外國的文藝評論文章和外國的文學名著,高爾基的著名散文《海燕》就是她翻譯的。

1939年1月,關露在香港接受廖承誌和潘漢年代表組織交給她的任務—打入汪偽特務機關總部“76”號,收集情報,策反汪偽特工總部頭子李士群。

她被人視為“文化漢奸”。受人歧視,被人唾罵,她忍辱負重地完成組織上交給她的任務。待到曙光來臨時,她卻長時間裏戴著“特務嫌疑”、“漢奸”的帽子,“肅反”和“文革”中她兩次被捕,十年的牢獄生活,她受盡了折磨,直到1982年才得到平反昭雪,不久她就逝世了。

《何日君再來》的詞作者—黃嘉謨

黃嘉謨,“新感覺派”著名作家,1935年進入藝華影業公司任編劇。他連續為“藝華”創作了《化身姑娘》(上、下集)、《喜臨門》、《百寶圖》、《滿園春色》和《海天情侶》等五個劇本,攝製成影片於1936年—1937年陸續上映。這五部影片,隻有《滿園春色》有一首同名插曲,由劉雪庵寫詞譜曲。直到1937年,“藝華”籌拍《三星伴月》時,編導方沛霖才請黃嘉謨為這部影片寫了一首歌詞,歌名叫做《何日君再來》。經劉雪庵以當時盛行的探戈節奏譜曲成歌後,隨著影片的上映和唱片的發行,這首歌紅爆了上海灘,又很快傳遍東南亞和日本。這是黃嘉謨第一次為電影歌曲寫歌詞,他一鳴驚人,這首歌詞成為他在詞壇的成名之作。

黃嘉謨是一位著名作家,文學上的修養和功力,善於描寫人物內心情感的大手筆和優美流暢的語言,使這首歌詞極有藝術品位,讀這樣的歌詞是一種藝術的享受。

何日君再來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喝完了這杯,請進點小菜,人生難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

(白)來來來,喝完了這杯再說吧。

(唱)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曉露濕中庭,沉香飄戶外,寒鴉玉樹棲,明月照高台。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喝完了這杯,請進點小菜,人生難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

(白)來來來,再敬你一杯。

(唱)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玉漏頻相催,良辰去不回,一刻千金價,痛飲莫徘徊。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喝完了這杯請進點小菜,人生難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

(白)來來來,再敬你一杯。

(唱)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停唱陽關疊,重擎白玉杯,殷勤頻致語,牢牢撫君懷。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喝完了這杯,請進點小菜,人生難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

(白)哎!再喝一杯,幹了吧!

(唱)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這四段歌詞寫出了《三星伴月》女主人公王秀文和初戀情人薑宗良因誤會喝酒話別時的離情別意。其實,王秀文和薑宗良的關係並沒有徹底決裂,他們期望的是重歸於好,故而才一再問“何日君再來?”誤會使王秀文痛苦、哀怨,她借酒排遣心中的煩惱,明知“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卻還是忍不住“淚灑相思帶”。多麼寶貴的相守時光,一去不再複返,不再唱那送別的“西出陽關無故人”吧,舉起杯來喝酒,殷勤地話語,要的隻是一句回答:“何日君再來?”

詩意纏綿,情真意切,既為這首歌定名《何日君再來》,就不能認為它頹廢、消沉,這是劇中人的心聲,不如此描寫就不是成功之作了。

1939年,黃嘉謨為“華成”影片《雲裳仙子》的主題歌寫了歌詞,也是詩情畫意,但沒有流行。

1940年,黃嘉謨為中國聯美影片公司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寫了三首歌詞,由韓蘭根、張翠紅和嚴華對唱的《長亭十送》,把韓蘭根(書童)的詼諧幽默,祝英台的癡情和梁山伯近乎傻氣的憨厚,在輕鬆愉快的格調中表現得十分到位。祝英台回到家中被父親許配給馬家,日夜思念的梁山伯遲遲不見到來,她的一曲《相思曲》,唱出了“滿腔血淚哭雲天”的悲痛,同樣不能說這樣的歌詞頹廢、消極。

相 思 曲

相思恨綿綿,夕陽照花前,儂本裙釵女,君是多情鴛,草橋關前留遺恨,男裝女扮結盟緣。

思君腸寸斷,夜夜伴愁眠,自君飄然去,空留夢魂牽,憔悴芳心不堪問,三載恩情寄雲煙。

相思恨綿綿,夕陽落西邊,願隨飛鳥去,含羞到君前,好花不折春已老,姻緣錯過恨難填。

舊歡重拾難,時過境又遷,今生成永訣,且結來世緣,琵琶別抱魂欲斷,滿腔血淚哭雲天。

這樣的“相思調”,你能說是不健康的情感嗎?

程小青歌詞的作家風範

程小青(1893年—1976年)原名青心,號“繭廬”,自學成材的著名作家,電影劇作家。1916年,23歲的程小青和周瘦鵑等人合作,用文言文翻譯了《福爾摩斯探案全集》12集,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1930年又用白話文翻譯了《福爾摩斯探案大全》,由上海世界書局出版。1914年開始創作發表探案小說,1931年由上海文華美術圖書公司出版了程小青著《霍桑探案彙刊》,1946年上海世界書局又出版了他的《霍桑探案全集袖珍叢刊》30冊,他是中國創作現代偵探小說的“第一人”,被譽為“東方的柯南道爾”。

程小青善於編故事,1931年—1932年曾為明星影片公司寫過四部劇本,為梅岩影片公司也寫過劇本。1939年—1942年,連續為國華、國泰和金星影片公司創作有15部電影劇本,是國華公司劇本寫得最多的編劇。可能是由於他不像吳村那樣酷愛在影片中加入插曲的原故,劇本寫的多,歌詞卻寫的不多。1940年,他以秦淮名妓董小宛的故事為素材,為國華影片公司編寫了劇本《董小宛》。內容是說董小宛在明朝亡國後被掠,進獻給清順治皇帝,雖深得順治寵愛,卻被太後逐出宮門,削發為尼。程小青的兩首歌詞都寫了董小宛看破紅塵,得到解脫,追求空靈境界的心境。

醒癡夢,斷恩怨,何處靈山是彼岸,拋卻軟紅塵十丈嗬,返真歸璞酬心願;心波從此不搖動,塵緣都拋樂意融,跨青鸞,駕彩虹,靈山會上再相逢。

《梅妃》是寫備受唐明皇寵愛的妃子薑采萍,被楊貴妃和高力士、楊國忠合謀逐出宮門的故事。片中三首插曲,《霓裳羽衣曲》和《梅亭宴》寫梅妃受寵時為唐皇歌功頌德唱的讚歌,《梅花詞》則是寫梅妃被貶後的淒涼,最後“玉碎香消”的結局的。

這兩部影片都是曆史題材,程小青的歌詞都寫得古香古色。由於他是編劇又是詞作者,他的歌詞完全融入了劇情,寫出了人物的心境、情感和命運,成為劇本的組成部分,這是程小青作為編劇的高明之處和成功之處。

1941年,程小青為張石川編導的“國華”影片《惱人春色》寫了《種花曲》、《劃船歌》和《鍾山春》三首歌詞。這部影片是現代題材,又是大團圓的結局,程小青的歌詞寫得輕快又輕鬆。其中的《劃船歌》,經姚敏用圓舞曲的節奏譜曲成歌,輕快、跳躍,把人帶入了湖上泛舟時,在詩中遊,在畫中行的意境,歡樂愉悅,意氣風發—

柳條兒黃,楓葉兒紅,湖波如鏡涵虛空。白雲悠悠,清流淙淙,扁舟一葉任西東。劃呀劃,劃呀劃,看隊隊水鷗,數陣陣飛鴻,自由自在樂融融。一槳一槳又一槳,不管那雨雨風風,前進前進更前進,少年誌氣似長虹。

《鍾山春》的歌詞,程小青站在曆史的高度,描寫了六朝古都鍾山聳立、虎踞龍蟠的威嚴和秦淮煙柳,六朝金粉曾有過的繁華。最後他希望“大家努力向前程,共燃起大地的光明”。

在當年的文壇,程小青被稱為“鴛鴦蝴蝶派”作家,他文筆優美流暢,充分顯示了他的作家風範。他是一位愛國的作家,抗戰爆發後,他和友人共同創辦了一份雜誌—《橄欖》,親自為創刊號寫序,宣傳民主自由,追求進步。“中聯”和“華影”時期,程小青不寫劇本也不寫歌詞。十年浩劫,他和周瘦鵑、範煙橋一起,被打成上海的“三家村”,無休止地被批鬥折磨,這使他身心健康受到極大傷害,1976年10月12日逝世,時年74歲。

範煙橋歌詞的高雅情懷

範煙橋(1894年—1967年),乳名愛蓮,學名鏞,字味韶,號橋煙,別署含涼生、鴟夷、萬年橋、愁城俠客,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作家。1911年不到20歲就有長篇小說《孤掌驚鳴記》問世,並連續著有《忠義大俠傳》、《俠女奇男傳》、《江南豪傑》等小說多部。曾組織文學社團“星社”、“同南社”,創辦《同言報》、《吳江周刊》、《星》等報刊雜誌,也是《吳江報》的創始人。1938年任《文彙報》秘書,主編《文彙畫報》。1939年,先為影片《李三娘》寫了《夢斷關山》和《春風秋雨》兩首歌詞,1940年—1941年在為“國華”公司的《三笑》、《西廂記》《解語花》三部影片編劇時,由他寫的歌詞多達23首,成為上海灘當時在影片中推出插曲最多的詞作家,在中國電影歌曲的曆史上留下了輝煌。

範煙橋的歌詞,無論抒情還是敘事,都把人物的性格和內心世界描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西廂記》中一曲《拷紅》,把小紅娘敢作敢當、敢和相國夫人說理爭辯,寧肯自己皮肉受苦也為小姐去爭婚姻、愛情自由、自主的權利。唱過《拷紅》,周璿扮演的紅娘可愛又可敬的形象,永遠地留在了中國電影的曆史上。

1941年,範煙橋以《解語花》為題,為“國華”編寫的電影劇本,從影片名到片中的歌詞,都有了較高的藝術品位。主題歌《解語花》的歌詞,是一首美麗動人的抒情詩,把愛情寫得高雅、含蓄,像一首優美的琵琶曲,輕輕地,又深深地撥動著聽者的心弦—

春風時雨,孕育奇英,芳香美麗,冰雪聰明。得意時添歡喜,失意時感愁悶。相對無言也動人,你是個愛之神,愛之神,解語花,花解語。我為你灌溉費盡了心,你能解語,可會解得我的一往情深?解語花,花解語。

花的美麗,哪有你雅淡,花的芳香,哪有你幽靜。你是玲瓏剔透,更是活潑天真。相對無言也動人,你是個花之魂,花之魂,解語花,花解語。

範煙橋以花擬人,他傾情與讚美的是,善解人意,冰雪聰明,既芳香美麗,又淡雅幽靜的“解語花”。他願為她精心灌溉,隻願她能理解自己的一往情深!高雅的情懷,耐人思索的意境,這就是範煙橋的大手筆。

《解語花》一片中的另一首插曲《天長地久》,範煙橋把從人間到天上,“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愛情,寫得既美麗又浪漫。

(合)紅遮翠帳錦雲中,人間鸞鳳禦爐香,縹緲隨風,今宵花月都美好,春氣溢深宮。

(男)願似這金釵彩鳳,雙翅交飛在禁中;

(女)願似這玲瓏鈿盒,百歲同心情意濃。

(合)看雙星一年一度重逢,似這般天長地久,願彼此恩愛相同。

(男)櫛風沐雨,盡力耕種,要麥黃稻熟慶豐年,有飯大家吃,民生第一功。

(女)焚膏繼晷,盡力紡織,要成布成帛奪天工,有衣大家穿,民生第一功。

(合)一年容易又秋風,屈指佳期又到,渡銀河,又夢到巫峰。

(女)你別來無恙,依舊意氣如虹,曆盡辛苦,雨雨風風,恨盈盈一水,如隔關塞重重,不能相依朝夕,隻有靈犀一點通。

(男)你韶華永駐,依舊玉貌花容,曆盡辛苦,雨雨風風,恨盈盈一水,如隔關塞重重,不能歡樂相共,隻有靈犀一點通。

(合)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良宵苦短,情話偏濃。縱使會少離多,都是天長地久,人間天上不相同。

這首以《天長地久》為題的歌詞,範煙橋信筆揮灑,寫了近三百字,讀來卻沒有冗長之感,隻覺得是一種藝術的享受。他把人間的情侶和天上的雙星(牛郎、織女)融為一體,說明他對“天長地久”的理解—縱使會少離多,隻要心有靈犀,就能天長地久。

詞中,範煙橋表達了希望“有飯大家吃”、“有衣大家穿”的崇高理想,他的高雅情懷,思想境界是那些隻會愛來愛去的作者所無法企及的。

1942年—1945年的“中聯”和“華影”時期,範煙橋不再寫劇本和歌詞。1946年,香港大中華影業公司拍攝抗戰勝利後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長相思》由範煙橋編劇,他為這部影片的女主角周璿寫了七首歌詞,由黎錦光和陳歌辛譜曲,多數都很走紅。從1939年的《李三娘》開始,範煙橋都是為周璿主演的影片寫歌詞。1940年他為“國華”編劇的《亂世英雄》,為“金星”編劇的《秦淮世家》,不是周璿主演,他都沒有安排插曲,也許他是覺得“唱不好不如不唱”吧!

當年,為電影寫歌詞的文壇名人都不寫時代曲歌詞,範煙橋卻有兩次例外。他曾寫過《明月上高樓》和《豆蔻姑娘》兩首時代曲歌詞,交由嚴華譜曲,分別由“勝利”和“北海”唱片公司灌錄了唱片,演唱者是董妮和梁萍。1939年到1942年,範煙橋為“國華”影片《李三娘》、《三笑》、《西廂記》、《解語花》寫的21首歌詞,由嚴華譜曲的有17首,多次成功的合作,使他們之間建立了友誼和信任感,範煙橋才為嚴華寫了兩首時代曲歌詞,這在流行音樂的曆史上絕無僅有,是為“佳話”。

範煙橋1946年為《長相思》編劇和寫歌詞之後,再沒有劇作和詞作問世。1947年他在家鄉籌辦仁美初級中學,後在東吳大學工作。1949年以後曾任江蘇省文聯副主席。“文革”開始,他和程小青一起被打成上海的“三家村”,已年逾古稀的他,不堪折磨,1967年離世,時年73歲。

葉舫歌詞的濃情蜜意和鳥語花香

葉舫,本名葉逸芳,藝華影業公司編劇。1940年—1942年,由葉舫擔任編劇的“藝華”影片有《閆惜姣》、《觀世音》、《秦香蓮》、《三笑續集》、《千裏送京娘》、《魂斷藍橋》等多部,《秦香蓮》、《千裏送京娘》和《魂斷藍橋》等片曾贏得很高的票房,反響熱烈。此期間,他為自己編劇的影片和導演嶽楓等人編劇的影片,共撰寫歌詞近30首,是一位電影歌曲的高產詞作家,和嚴個凡合作的《千裏送京娘》和《天上人間》,使著名影星李麗華在歌壇也一舉成名。他的近30首歌詞,三分之二以上由黎錦光譜曲,他和黎錦光合作的《盼君早日返家園》、《花月良宵》等都是紅極一時的名曲。

葉舫的歌詞多數具有很高的藝術品位,文學的語言,充滿詩意的真情,把人物的情感,性格表現得真實可信。他為以宋太祖趙匡胤千裏送京娘的故事為素材編寫的電影劇本,撰寫了同名主題歌《千裏送京娘》的歌詞,把京娘對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和趙匡胤凜然大義、救人不為私情的人格、人品,放在詩情畫意的旅途中展現,在動感中使人認識了兩位主人公,使影片在詩的意境中完成了敘述的使命。

(女)柳葉青又青,妹坐馬上哥步行。長途跋涉勞哥力,舉鞭策馬動妹心。哥呀,不如同鞍向前進。

(男)用不著費心,我不怕這區區路程。

(女)涉水過重山,眼底景色樂無涯。馬嘶人乏鎖雙黛,一陣相思一陣愛。哥呀,一騎雙跨入城關。

(男)崎嘔路行慣,我說妹你何必掛懷。

(女)過一林又一林,風餐露宿蹄不停。承哥送妹千裏路,妹思一事酬恩情。哥呀,常待枕席妹甘心。

(男)君子仗德行,我送你豈為了私情。

《新茶花女》插曲《天上人間》,隻寫景物,不寫愛情,使聽者在鳥語花香的描寫中,感受到了“天上人間”的美和詩意—

樹上小鳥啼,江畔帆影移,片片雲霞停留在天空間。陣陣熏風,輕輕吹過,稻如波濤柳如牽。搖東倒西,嚇得麻雀兒也不敢往下飛。美景如畫映眼前,這裏是天上人間。

青蛙鳴草地,溪水清見底,雙雙蝴蝶飛舞在花叢裏。處處花兒開,朵朵花香,蘭如白雪桃如胭。你嬌我妍,羞得金魚兒也不敢出水麵。萬紫千紅映眼前,這裏是天上人間。

《花月良宵》,又是一首意境美、語言美、人物高雅的抒情詩。

晚風徐徐吹輕舟,一輪明月照河流。鴛鴦雙棲交頸臥,堤旁絲絲柳。花月良宵,美景妖嬈,哥呀,哥呀,妹做小鳥,你是絲絲倒垂柳,可愛的小嬌鳥,常在枝頭留。

月兒圓圓明如鏡,晶瑩清澈見哥心。哥心純潔慰妹情,月下證山盟。花月良宵,人兒相親,哥呀,哥呀,黑夜孤舟,人海茫茫尋光明,願哥是明燈塔,引照孤舟行。

1947年葉舫複出,至1949年,先後為新時代影片公司的影片《處處聞啼鳥》、《六·二六間諜網》和《夜來風雨聲》編劇。此期間他同時為華光、五華和華星等影片公司的《海上英雄》、《年年如意》、《斷腸相思》和《雙槍女俠》擔任編劇。在這七部影片中,葉舫隻為《六·二六間諜網》一片寫了《假正經》和《懷念》兩首歌詞。《假正經》幽默詼諧,是葉舫的另一種風格;《懷念》是用詩的語言寫離別之情。這兩首歌不是很流行。

為《複活》和《魂斷藍橋》寫歌詞的導演梅阡

梅阡原是藝華影業公司的編劇,1940年—1941年,由他編劇的影片有《合同記》、《啼笑姻緣》和《女僵屍》。1941年,“藝華”拍了兩部用世界名著改編的影片—《複活》和《魂斷藍橋》,都由梅阡出任編導,從此開始了他能編能導的藝術生涯。

梅阡為《複活》寫的插曲《小山歌》,又名《農村情歌》,是一首民歌韻味的抒情歌曲,歡快、活潑、充滿生活氣息。

三月裏村莊好風光,三月裏場上人人忙,大家來工作莫偷懶,哥哥你種稻妹插秧。哎哎呀呀,滴兒咯朗,滴兒咯朗當裏個朗當隆冬嗆,嘿!哥哥你好比清溪的水呀,妹妹呀好比綠苗兒秧呀,溪水灣灣流在妹身旁,愛情的苗兒一天比著一天長!

六月裏村莊好風光,六月裏壟上稻花香,大家來工作莫偷懶,哥哥你割草妹幫忙。哎哎呀呀,滴兒咯朗,滴兒咯朗當裏個朗當隆冬嗆,嘿!哥哥你好比護花的牆呀,妹妹呀好比稻花兒黃呀,圍牆高高圍妹在中央,豐滿的收獲一年比著一年強!

《魂斷藍橋》,梅阡是用美國影片《魂斷藍橋》使用的蘇格蘭民歌的原曲填詞而成的。兩段歌詞把“魂斷藍橋”中主人公的憂傷、哀怨和對愛情的堅貞表現得詩意濃濃,精彩異常。

恨今朝相逢已太遲,今朝又別離,流水嗚咽,花落如雨,無限惜別離。白石為憑,明月作證,我心早相許,今後天涯,願常相憶,愛心永不移。

為君斷腸為君斷魂,諒君早知矣,恨重如山,命薄如絮,白首更難期。白石為憑,明月作證,我心早相許,天上人間,願常相憶,愛心永不移。

電影歌曲的高產詞作家李雋青

李雋青1897年出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1939年,42歲的李雋青,為“華成”影片公司出品的影片《一夜皇後》寫了一首同名主題歌的歌詞,從此登上詞壇,開始了他終生的詞作生涯。

1940年,李雋青連續為“華成”、“華新”、“新華”和“金星”等影業公司的四部影片寫了近二十首歌詞,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地在詞壇站穩腳跟。

當時的上海灘,“華成”、“華新”、“新華”和稍晚掛牌的“中國聯合影業公司”的老板都是張善琨,李雋青成為張善琨十分賞識的詞作家。這一年張善琨推出的重頭戲《西施》、《蘇武牧羊》、《關雲長忠義千秋》……詞作者都是李雋青。這一年,李雋青撰寫的近二十首歌詞隻有一首《薄命花》是現代題材,其它歌詞都是曆史題材,這就要求作者既要有文學修養,又要有曆史知識,李雋青能寫出這麼多曆史題材的歌詞,說明他是一位博古通今的人。

曆史題材的影片盛行的高潮很快變冷,1941年時裝片開始盛行,李雋青沒有詞作問世。1942年5月“中聯”成立,1943年5月“華影”掛牌,李雋青成為“中聯”、“華影”時期寫歌詞最多的詞作家。“中聯”的創業作《博愛》,被稱為宏片巨製的《萬世流芳》,都由李雋青為片中插曲寫了歌詞。李麗華演唱的《博愛歌》,李香蘭演唱的《賣糖歌》都曾風行一時。

1943和1944兩年,李雋青共為“華影”拍攝的《漁家女》、《浮雲掩月》、《天外笙歌》、《鸞鳳和鳴》和《蝴蝶夫人》等五部影片寫了近二十首歌詞,經黎錦光、陳歌辛、梁樂音、黃貽鈞、李厚襄、嚴工上等作曲家譜曲成歌後,推出了一批名曲—《漁家女》的同名主題歌和插曲《瘋狂世界》、《交換》;《浮雲掩月》插曲《莫忘今宵》;《鸞鳳和鳴》插曲《不變的心》、《討厭的早晨》、《可愛的早晨》、《真善美》。其中,最有意境和內涵的是《真善美》—

真善美,真善美,他們的代價是腦髓。是心血,是眼淚,哪件不帶酸辛味?真善美,真善美,他們的代價是瘋狂。是沉醉,是憔悴,哪件不帶酸辛味?多少因循,多少苦悶,多少徘徊,換幾個真善美;多少犧牲,多少埋沒,多少懺悔,剩幾個真善美!真善美,真善美,他們的欣賞究有誰,愛好的有誰,需要的又有誰,幾個人知這酸辛味?!

作者崇尚真善美,追求真善美,但也深知要達到真善美的境界談何容易!要付出,要犧牲,到頭來又有多少人需要這真善美,又有幾個人知道這個中的辛酸!

1944年籌拍,1945年3月上映的“華影”影片《鳳凰於飛》,導演方沛霖另請陳蝶衣為這部影片寫歌詞,《鸞鳳和鳴》成為李雋青為“華影”寫歌詞的最後絕響。

原本不寫時代曲歌詞的李雋青,1946年開始,連續有時代曲詞作問世。他的這些歌詞多是有感而發的,是他對生活的認識、理解以至批判的作品。《兩條路上》,他寫了人生的路狹窄、空虛,除了慌張就是緊張,沒有別的路可共選擇。《龍華的桃花》,他以桃花的命運比喻人的遭遇。命薄的被車輪碾碎,幸運的成為闊人的瓶中之物,都不能回到屬於自己的世界。《不要唱吧》和《帶著眼淚唱》,寫出了歌女們的艱難和辛酸。這些歌當時都很受歡迎,這是李雋青為流行詞壇留下的佳作。

1948年,李雋青又開始為電影歌曲寫歌詞了。先為“大成”影片《第三代》寫了一首《三棵樹》,又為“大中華”的《莫負青春》寫了一首《斑鳩》,這兩首詞很平常,沒什麼影響。這一年,香港永華影業公司拍攝影片《清宮秘史》,李雋青被邀請為片中插曲主筆。他寫的《禦香縹緲曲》和《冷宮怨》的歌詞,把珍妃的內心世界展示得十分貼切,對塑造中國曆史上這位皇妃的性格、品格,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於這兩首歌沒有灌錄唱片,沒有流行起來。

1949年,李雋青移居香港,他的詞壇生涯進入了新的曆史階段,很快就贏得了很高的知名度,成為邵氏公司最受器重的詞作家。

1966年,李雋青病逝於香港。

從《鳳凰於飛》到《香格裏拉》

—出道最晚的電影歌曲詞作家陳蝶衣

陳蝶衣,原名陳哲勳,1908年生於浙江,後隨父遷往上海。15歲進報館作練習生,1933年創辦《明星日報》,創刊號就發起舉辦了“電影皇後”的選舉活動。從這時開始到50年代初,他擔任過《萬象》、《春秋》、《大報》等多家刊物和報紙的編輯、主編。40歲之前他是上海因辦報、辦刊物知名於世的文化名人。

1944年,“華影”籌拍影片《鳳凰於飛》,導演方沛霖請陳蝶衣為他的這部歌舞片寫歌詞,由此開始為電影歌曲寫歌詞的陳蝶衣,搭上了“華影”的最後一班車,成為1945年之前出道最晚的電影歌曲的詞作家。

1945年3月《鳳凰於飛》上映,這是“華影”的最後一部影片,也是周璿為“華影”主演的最後一部影片。影片的內容沒什麼新意,陳蝶衣為這部影片撰寫的11首歌詞,經陳歌辛、黎錦光、姚敏、李厚襄、梁樂音等五位作曲家譜曲,由周璿的“金嗓子”演唱,在歌壇、影壇引起了不小的轟動。11首歌由百代公司灌錄唱片的有黎錦光的《慈母心》、《嫦娥》;陳歌辛的《前程萬裏》、《鳳凰於飛》(一、二)、《霓裳隊》;姚敏的《合家歡》和梁樂音的《笑的讚美》。最走紅的是主題歌之一的《鳳凰於飛》。陳蝶衣的詞寫的很美,陳歌辛譜寫的旋律也優美流暢,詞曲的完美結合,唱出了春天來臨時,年輕人歡快的心情和像鳳凰於飛在雲霄般美妙的感受—

柳媚花妍,鶯聲兒嬌,春色又向人間報到。山眉水眼盈盈地笑,我也投入了愛的懷抱。像鳳凰於飛在雲霄,一樣的逍遙;像鳳凰於飛在雲霄,一樣的輕飄。分離不如雙棲的好,珍重這花月良宵;分離不如雙棲的好,且珍惜這青春年少。莫把流光辜負了,莫把流光辜負了,要學那鳳凰於飛,鳳凰於飛在雲霄,鳳凰於飛在雲霄。

簡潔、明快,讀著這樣的歌詞,已經被陳蝶衣帶入了鳳凰於飛的意境,體味什麼是“鳳凰於飛”了。

和《鳳凰於飛》同樣走紅的是《嫦娥》,陳蝶衣寫嫦娥,不寫“月中嫦娥”的寂寞與無奈,也不寫月宮的桂樹、吳剛和玉兔,而是把嫦娥居住的天上宮闕,寫得美麗、高雅,讓嫦娥“管領著這一方青冥,享受著永遠的升平”。唱起這樣的歌,仿佛置身仙境,自然是你唱我唱大家唱了—

左右飛繞著祥雲,遠近閃耀著繁星,這裏是理想的樂園,這裏是瑰麗的仙境。處處琳宮貝闕,洋溢著鳳韻鸞音,一簇簇奇花異草,散播著異香清芬。靈鵲是活躍的綠衣使,明月是瑩澈的菱花鏡。我們管領著青冥,享受著永遠的升平,說什麼天長地久有時盡,說什麼碧海青天夜夜心。

經過一次合作,方沛霖對陳蝶衣寫詞的水平十分賞識,1946年,他為中電二廠執導歌舞片《鶯飛人間》,又邀陳蝶衣為這部影片寫歌詞,而且提出要求,希望陳蝶衣能寫一首他理想中的人間仙境的歌詞。陳蝶衣構思這首歌詞時,想起了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裏麵“世外桃源”般的人間仙境“香格裏拉”,就以《香格裏拉》為題,寫下了以下的歌詞:

(白)謝謝你,小白兔,你真是一個好向導,當我見到了這一片好風光,我要讚美,我要歌唱。

(唱)這美麗的香格裏拉,這可愛的香格裏拉,我深深地愛上了它,我愛上了它(此句重複一遍)。你看這山隈水涯,你看這紅牆綠瓦,仿佛是裝點著神話,裝點著神話。你看這柳絲參差,你看這花枝低椏,分明是一幅彩色的畫!啊,還有那溫暖的春風,更像是一襲輕紗,我們就在它的籠罩下,我們歌唱,我們歡笑,啦啦啦啦,啦啦。(合)我們舞蹈,我們歡笑,哈哈哈,這美麗的香格裏拉,這可愛的香格裏拉,我深深地愛上了它,是我理想的家。香格裏拉……

這首歌詞經黎錦光譜曲,歐陽飛鶯演唱,六十多年來始終是歐陽飛鶯的招牌歌,她的名字因一曲《香格裏拉》而紅遍世界的華人社會。這樣的藝術效果,一是黎錦光的曲子寫得好,二是歐陽飛鶯演唱的水平高。陳蝶衣的貢獻在於他選了一個代表“世外桃源”之意的《香格裏拉》作歌名,而他的這首歌詞卻並不盡如人意。根本的問題是,陳蝶衣沒弄清楚“世外桃源”應該什麼樣子,他隻寫了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風景如畫”不一定就是“世外桃源”。

《香格裏拉》共有12首插曲,陳蝶衣寫了5首歌詞,除了《香格裏拉》,其它4首都沒有唱紅。

1947年,方沛霖為香港大中華影片公司編導歌舞片《花外流鶯》和《歌女之歌》,兩部影片12首插曲都由陳蝶衣以陳式為筆名寫詞,水平沒有超過《鳳凰於飛》和《嫦娥》的。

到1947年為止,陳蝶衣共為以上4部影片寫了28首歌詞,1952年陳蝶衣移居香港,他的歌詞創作進入了輝煌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