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底斯堡戰役
戰役簡述
葛底斯堡戰役為美國內戰時期,在1863年六七月間所發生的一連串戰鬥之總稱。美利堅聯盟國的羅伯特·李將軍所部北弗吉尼亞軍團於錢瑟勒斯維爾之役獲勝後,北上進攻弗吉尼亞、馬裏蘭、以及賓夕法尼亞諸州。聯邦軍方麵,先後由約瑟夫·胡克以及喬治·米德兩位少將所領軍的波多馬克軍團躡李將軍之後,敗之於葛底斯堡之役中,但未能阻其遁回弗吉尼亞。
戰前形式
從馬爾文山之戰到葛底斯堡戰役之間總共經曆了一年的時間,一年中發生了多次戰鬥。其間盡管聯邦軍指揮官更換頻繁,但羅伯特·李將軍始終是北弗吉尼亞軍團鐵打不動的指揮官,對於他來說,這一年中最可喜的事情無疑是“石壁”傑克遜在軍事指揮方麵鋒芒畢露,其實,在“七天戰役”之前他就已經開始顯露出他的才幹。傑克遜的首次勝利是在1862年8月9日取得的——他在戈登斯維爾以北的塞達山痛擊了他的宿敵——班克斯將軍。
此時,華盛頓由林肯任命的約翰·波普少將統率麥克道爾、弗裏蒙特和班克斯的3個軍保衛。8月底,李次製定了一項大膽的分兵進攻計劃。他打算在拉帕漢諾克河一線牽製波普,與此同時傑克遜繞到波普的後方,乘虛而入,摧毀他的基地。但是這個計劃被波普識破,在傑克遜的行動後他便撤至馬納薩斯樞紐站。李隻好臨時修改計劃,他與傑克遜的部隊合為一路,在8月29日至30日進行的第二次馬納薩斯戰鬥中打敗了波普。但這次勝利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此役李損失了近20%的兵力。同時,由於麥克萊倫已趕回增援,從部隊的人數上看,他占有絕對的優勢,這導致李在短時間內無法向前推進。
9月初,天氣開始轉冷,李的部隊給養消耗殆盡,於是率部向物資儲備豐富的馬裏蘭州和賓夕法尼亞州進發。他再次冒險決定兵分兩路:由傑克遜消滅哈珀斯渡口和馬丁斯堡一帶的敵軍,而派朗斯特裏特則直逼黑格斯敦。但不巧的是,該計劃的副本落入麥克萊倫之手,如果充分利用這一情報那麼北弗吉尼亞軍團將凶多吉少。然而,麥克萊倫對此不屑一顧,這使李有了喘息的機會,他重新集結了部隊,於9月17月發起沙普斯堡之戰。這是一次沒有決出勝負的戰鬥,李的部隊傷亡慘重,麥克萊倫暫時製止了南軍的入侵。
幾天後,北弗吉尼亞軍團再次渡過波托馬克河,首先退到歐佩奎恩河,後又退到庫爾佩珀縣府所在地。麥克萊倫則閑庭信步地向沃倫頓運動,11月7日,他在那裏得知,自己的職位已經被博恩塞德將軍接替了。博恩賽德的計劃是在阿奎亞河附近建立營地,然後經弗雷德裏克斯堡向裏士滿推進。可是,博恩賽德與麥克萊倫一樣不緊不慢,這再一次讓李得以集中兵力,在遠處靜靜觀察弗雷德裏克斯堡這座小鎮的風吹草動。博恩賽德於12月11日和12日渡過拉帕漢諾克河,他這支約12萬人的部隊在12日整整向南軍進攻了一整天,但準備充分的南軍的陣地牢不可破,北軍一次次的進攻均被打退,損失慘重。眼看李的勝利唾手可得,但位於斯塔福德高地上的聯邦軍炮兵陣地給南軍製造了很大的麻煩,李無法將成功的防禦轉化為有效的進攻。
1862年至1863年的冬天比較平靜。博恩賽德於1862年12月15日再次渡過拉帕漢諾克河。次年1月,僅僅上任兩個月的他被胡克少將取代。
北弗吉尼亞軍團在羅亞爾堡和美國堡之間建立防線,準備迎擊拉帕漢諾克河對麵的波托馬克軍團。4月底,胡克企圖偷襲李的左翼部隊,從而引發了5月1日至4日的錢瑟勒斯維爾之戰。雖然南軍最終贏得了這場激戰的勝利,但李不僅沒有得到什麼好處,反而因失去了愛將傑克遜而悲痛萬分。對於李本身,此次勝利起到了副作用,他對自己能夠狠揍聯邦軍的盲目自信愈發膨脹。他對聯邦軍士兵一貫持藐視態度。事實上,波托馬克軍團在錢瑟勒斯維爾之戰後不久便恢複了士氣。
在一種無往而不勝的盲目樂觀情緒的支配下,李並沒有派部隊前往密西西比河流域支援受到格蘭特和羅斯克蘭斯嚴重威脅的南部同盟的部隊,反而率北弗吉尼亞軍團進攻賓夕法尼亞。對於這個決定,李自有他的道理:弗雷德裏克斯堡對麵的波托馬克軍團的陣地易守難攻,如將該軍團誘至波托馬克河以北,李可能會找到更有利的機會與其決戰,並使在冬季占領謝南多亞河穀南部地區的南軍部隊從那裏脫身。另外南軍急需各類補給品,如拿下北方各州可以得到大量物資儲備。此外,李決定這樣做還有一些更深的謀算,如給北方主和派以口實,鼓勵外強站在南方一邊幹涉美國內政,等等。
然而,入侵北方不但沒有加劇北方各州的分裂,反而使它們從此更加團結。而且,劃時代的《解放奴隸宣言》的發表將國際社會對南方的同情轉向北方。《解放奴隸宣言》宣布:所有奴隸即日起獲得自由。
出於上述考慮,李於6月3日開始從拉帕漢諾克河向北機動。
李的側翼冒進做法和他在敵方領土使部隊疏開幾英裏的做法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對胡克以及北軍的蔑視。希爾的一個軍暫時留下監視拉帕漢諾克河一線胡克的部隊,朗斯特裏特和尤厄爾的兩個軍則向庫爾佩珀,進而向藍山進發。胡克可輕而易舉地搶占藍山山口,將南軍割裂開來,搗毀他們的後方基地,但他沒能抓住這個時機。
在此期間胡克確實曾命令第6軍指揮官塞奇威克將軍派部隊渡過拉帕漢諾克河進行偵察,這次行動引發了布蘭迪車站的一場騎兵戰。
盡管這次戰鬥是一次遭遇戰,但它的意義非同一般,因為它第一次表明,北軍的騎兵完全能和南軍騎兵抗衡。這次戰鬥發生在6月9日,它使北軍的騎兵指揮官普萊曾頓將軍得到了李的部隊正在北上的確切情報。因此,胡克於6月13日離開了弗雷德裏克斯堡,他的北上路線正好與李的進軍路線平行。
6月14日,尤厄爾的第2軍在溫切斯特擊敗了米爾羅伊將軍的北軍。這時胡克正從右翼趕來,所以李直撲波托馬克河。朗斯特裏特沿藍嶺東側進軍,尤厄爾部和希爾部則沿謝南多亞河穀前進。6月15日至22日,尤厄爾的軍在謝潑茲敦渡過了波托馬克河,希爾的軍也於24日至26日在幾乎同一地點渡過了該河。6月24日至26日,朗斯特裏特也在威廉斯波特渡過了波托馬克河。
在一周前,李決定將斯圖爾特的騎兵分散使用,他的這一決定成了影響葛底斯堡戰役的進程。李讓斯圖爾特的兩個騎兵旅留下來嚴密護衛自己的本隊,派詹金斯的騎兵旅隨尤厄爾的部隊擔任前衛,命令斯圖爾特率餘下的3個騎兵旅在聯邦軍的右翼行動。斯圖爾特的任務是保護先頭部隊(尤厄爾軍)的側翼和傳遞情報。但一切並沒有像李的計劃那麼完美,當他才又重新得到斯圖爾特的情報時,葛底斯堡戰役已經打響了。
胡克於6月25日至26日在愛德華渡口渡過波托馬克河。次日,他向哈勒克將軍(聯邦軍總司令)呈交了一份作戰計劃,但遭到了哈勒克的否決。這種事情的發生已不是第一次了,盛怒之下,胡克遞交了辭呈。6月28日,喬治·戈登·米德將軍接過了波托馬克軍團的指揮棒。
這時,尤厄爾的先頭師已經到達卡什鎮,朗斯特裏特和希爾的部隊也已分別進至錢伯斯堡和費耶特維爾。由於斯圖爾特方麵的情報工作不力,李對米德的行蹤幾乎一無所知,但好在一位名叫哈裏森的朗斯特裏特的私人情報員向李提供了情報,李才得知米德已渡過波托馬克河,他認識到形勢嚴峻,一次戰役迫在眉睫。因此,李急忙命令在廣大地域行動的各師部隊向葛底斯堡以西8英裏的卡什鎮集中。至此,南北雙方的各路大軍都與葛底斯堡距離不等地集中在該城的周圍,但任何人都沒想到一場惡戰即將在那裏發生。
相關鏈接
《解放奴隸宣言》
《解放奴隸宣言》是份由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公布的宣言,其主張所有美利堅邦聯叛亂下的領土之黑奴應享有自由,然而豁免的對象包含未脫離聯邦的邊境州,以及聯邦掌控下的諸州。此宣言僅立即解放少部分奴隸,但實質上強化聯邦軍掌控邦聯的領土後這些黑奴自由的權威性,並為最終廢除全美奴隸製度預先鋪路。全文如下:
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當地人民尚在反抗合眾國的任何一州之內,或一州的指明地區之內,為人占有而做奴隸的人們都應在那時及以後永遠獲得自由;合眾國政府行政部門,包括海陸軍當局,將承認並保障這些人的自由,當他們或他們之中的任何人為自己的自由而作任何努力時,不作任何壓製他們的行為。
政府的行政部門將於上述的元月1日,以公告宣布那些州或那些州的那些地區的人民當時尚在反抗合眾國,如果有的話;在那一天任何一州或其人民以大多數合法選舉人參加選舉出來的代表參加合眾國國會,同時沒有強有力的反證時,這種事實就是該州及其人民沒有反抗合眾國的確實證據。
所以現在我,合眾國總統阿伯拉罕·林肯,以在反抗合眾國政府當局的武裝叛變時期被授權為合眾國海陸軍總司令的職權,作為一個適當的、必須的戰略措施以便鎮壓上述叛變,特於1863年元月1日,從上麵第一次所說之日起至今足足一百天的期間,根據這樣的目的公開宣布現在反對合眾國者有如下諸州及某些州的下列地區及其人民:
阿肯色、得克薩斯、路易西安那(除去聖伯爾拿、普拉奎明、哲斐孫、聖約翰、聖查理、聖詹姆士、亞森湘、亞森普欣、得裏保恩、拉伐什、聖馬利、聖馬丁以及奧爾良等郡,包括新奧爾良城在內)、密西西比、亞拉巴馬、佛羅裏達、喬治亞、南卡羅來納、北卡羅來納和弗吉尼亞(除去西弗吉尼亞四十八個郡以及柏克立、阿康瑪克、諾珊普頓、依利薩伯、約克、安公主、諾福克等郡包括諾福克和樸茨茅斯兩城在內),這些除開的地區現在仍暫時維持本公告發出之前的原有狀況。
為著上述的目的,我利用我的職權,正式命令並宣告在上述諸州以及某些州的上述地區以內所有作為奴錄的人現在和今後永遠獲得自由;合眾國政府,包括海陸軍當局在內,將承認並保持上述人們的自由。
我現在命令這些被宣布自由的人們,除非是必須的自衛,不得有違法行為;我勸告他們,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他們應當忠實地為合理的工資而勞動。
我進一步宣告在適當條件下,這些人們可參加合眾國的軍事工作,駐守炮台、陳地、衛戍區域以及其他地區,以及在各種軍艦上服役。
我真誠地相信這個舉動是一個正義的舉動,合於憲法的規定,根據軍事的需要。我祈求人類的慎重判斷和萬能上帝的恩典。
作為證明,我署名於此並加蓋合眾國國璽。
於華盛頓,1863年元月1日,合眾國獨立第87周年。
亞伯拉罕·林肯
威廉·亨利·西華德(國務卿)
雙方兵力分析
在北進之前,羅伯特·李將軍團的所有步兵編成了三個軍,每個軍下轄三個師,第1軍由朗斯特裏特將軍指揮,第2軍由尤厄爾將軍指揮,第3軍由安布羅斯·希爾將軍指揮。軍團的野戰炮兵編成了十五個炮兵營,每營下轄四個炮兵連。傑布·斯圖爾特將軍指揮六個騎兵旅和一個馬拉炮兵營,約75,054人。北軍方麵,喬治·戈登·米德將軍手中握有83,289精銳部隊,從人數來對比,北軍占據了優勢。
戰役進程
6月30日,希爾軍的一位師長派下轄的一個旅到葛底斯堡城為軍隊采購皮鞋,沒想到此舉就此決定了這次戰役的地點。士兵們在前往葛底斯堡城的途中遇到了前來堵截南軍一支聯邦軍的騎兵部隊,於是返回彙報情況。此時李尚未到來,第二天,由希爾命令赫思與彭德的兩個師向葛底斯堡前進。當這兩個師行至該城以西1英裏的麥克弗森嶺時,該戰役的第一次戰鬥打響了。這兩個師的部隊,尤其是赫思的部隊,打得非常艱苦。但是,當密執安州第24團和來自紐約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的另外兩個團潰逃後,其他的北軍部隊便敗下陣來,一直退到葛底斯堡城外。
在初戰中,進攻麥克弗森嶺的南軍被擊退,但北軍也遭到重大打擊,他們失去了一名約翰·雷諾茲將軍。
與此同時,南軍和北軍的各個師都在火速向葛底斯堡靠攏。最早趕來的是聯邦軍的第1軍和第11軍,它們占領了葛底斯堡城西和城北的陣地。李早已命令尤厄爾率領他的師由卡什鎮向葛底斯堡推進。到7月1日中午,羅茲的師已占領橡樹嶺,但聯邦軍第11軍很快趕至,與其形成嚴重對峙態勢。赫思的部隊則死死咬住了聯邦軍左翼的部隊。
現在,誰先得到增援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為雙方都在拚命搶時間。
結果,沿哈裏斯堡路而來的尤厄爾部的厄爾利將軍首先率部趕到,聯邦軍的陣地因而變得芨芨可危。李此時剛好趕到,他親眼目睹了聯邦軍潰敗的景象:穿過葛底斯堡向公墓山地區行進的第11軍以及正遭受沉重打擊的第1軍在塞米納裏嶺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又穿過中間的空曠地,向公墓嶺方向逃命去了。
李巧妙地迅速集中了兵力。現在他對自己的信心已幾近爆棚,他認為,如果他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將敵軍趕回到尚未到達戰場的各自的營地,他就會贏得這次戰役的勝利。但事情並沒有朝他理想的方向發展。卡爾普山成為了整個戰事的分水嶺。卡爾普山是戰場北部的一個關鍵地物,但南軍卻未將它占領。
那天晚上,南軍本來有機會占領它並打擊北軍的整個防線,但尤厄爾將軍覺得那不是他的任務。到第二天上午他想這樣做時,已經太遲了。實際上,在那天的戰鬥中,聯邦軍至少有一萬人傷亡或失蹤,另有5000人被俘。事後看來,尤厄爾幾乎是將勝利送給了對方。
7月1日至2日夜間,聯邦軍抓緊時間加固了他們的陣地。淩晨1時,米德將軍和他的指揮所人員從托尼敦趕到。借助黎明的曙光,他騎馬巡視了北軍堅固的陣地:第11軍在公墓山的半圓形陣地一直延伸到卡爾普山;防守卡爾普山的是第1軍的沃茲沃思師,該師的對麵是第一天未能及時參加戰鬥的尤厄爾的一個師。第二天接近中午時,第12軍占領了沃茲沃思師右邊的陣地。第1軍位於公墓山之後,第2軍的海斯師配置在齊格勒斯格羅夫,第2軍餘部和第3軍部署在從齊格勒斯格羅夫到小圓頂的公墓嶺一線。在第6軍到達之前,先來的第5軍擔任預備隊。有些人認為,第3軍的指揮官西克爾斯將軍擅自派部隊前出占領高地上的一個突出部危及了聯邦軍的整個防禦體係,但事後證明,這是一個非常堅固的陣地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