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聯軍、攻京都(1 / 2)

在朝廷再次下令停止進攻各國使館的當天,慈禧便給身在廣州的兩廣總督李鴻章發布了任命,任命他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然而在這次動蕩中,李鴻章從一開始就向朝廷表達了要堅決鎮壓義和團的態度,但是沒有引起重視。

隨著北京時局的惡化,慈禧數次電報召他進京。

他收到慈禧的電報之後,略想了一會,並且立即回複慈禧,會遵旨北上,但事實上他卻沒有離開廣州一步。而且他也不打算北上,勤王。

《宣戰詔書》發布之後,慈禧再度催促李鴻章北上勤王。

李鴻章深知大清內憂外患,他想,事實上整個大清還完全沒有從甲午戰爭中恢複過來。如果再與各國冒然開戰,那麼這幾年的新式軍隊,還有苦心經營那點資本,必將毀於一旦。

如此一來,隻怕整個大清必然會處於最為屈辱的境地。想要再次恢複元氣,還有朝廷的建設,那必然是遙遙無期。

他對當下的國情和局勢洞若觀火,並且歎道:“若不量力而輕於一試,恐數千年文物之邦,從此已矣!”

所以,他決定不予支援朝廷,道:“此亂命也,粵不奉詔!”說完,把慈禧的電報丟在一邊,起身走開。

慈禧得知他不願奉旨,十分動怒。又電報催促劉坤一和張之洞,袁世凱等人北上勤王。

在李鴻章發表態度之後,劉坤一、張之洞、以及袁世凱等手握兵權的東南方大臣,相互商議之後,決定共同抗旨,以求東南互保的原則,先保東南方。

南方的大臣們曾不斷上書慈禧,希望朝廷能夠盡快與八國公使約談,以和談為目的。

但是在南方幾個大臣聯合上書之後,有幾個參加抗旨的官員,突然又紛紛向慈禧表達了自己的忠誠,答應不日便帶著自己的兵力北上。

與此同時,李鴻章見狀,仍是在等待機會。但是,在天津迅速淪陷後,他感到震動,決定是時候該北上了。

此外,慈禧下令停止進攻使館,北京城內的局勢漸漸的緩和下來。紫禁城和東交民巷之間談判的書信不斷,各國聯軍暫時也沒有再向北京進軍。

可是就在這緩和期間,慈禧召見了長江巡閱水師李秉衡,詢問他對時局的看法。

李秉衡支持戰爭,所以他對慈禧說:“既已開戰,絕不能言和,那我大清死傷的兵力要向何人討要,洋人在我大清疆土肆意橫行,難道要我們眼睜睜的看著,什麼都不做麼!”

他的話給了慈禧無限的力量,使得慈禧對待東交民巷各國使館的態度,又強硬了起來。當日便下旨,令李秉衡幫辦武衛軍軍務,並將外省趕來的幾支勤王軍隊暫由他來率領。且下令恢複對東交民巷的各國使館進行攻擊。

如此一來,各國聯軍立即決定猛攻,一步步攻破大清朝廷的防線,正一點點往北京靠近。

城內百姓人心惶惶,都在紛紛相傳洋人要功進城了。但是有一部分人卻不以為然,他們希望洋人入城,皆是對慈禧和朝廷的不滿。

翎兒和杏花走在街上,聽著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她也擔憂的很。她擔心如果洋人攻入城門,勢必會占領北京,那麼她作為公主,隻怕也逃不掉。

所以,她決定,在如今戰事吃緊之下,背著慈禧出城,前往邊疆。隻怕那邊疆比北京還要安全,更何況邊疆還有她心中思念之人。

如此一番打算之後,她對杏花說:“杏花,最近皇額娘忙著與各國的戰事,無暇管我,你找人引開一直跟著我的人,我要去邊疆找誌淩。現在北京城不安全,我們出城反而會安全。”

杏花聽了有些動容,畢竟洋人打進城裏,這畫麵想象一下都會害怕。所以她立即讚同翎兒的話,點頭說道:“放心吧,公主,老佛爺的人這幾日因為洋人要攻城的消息,已經不怎麼過來盯著公主了。而且,這些年公主一直乖乖在府中,他們也都放鬆警惕了。”

翎兒一聽,頓時興奮,疾步往回走,一麵走一麵道:“那我們快回去收拾,今夜就動身,以免夜長夢多。在皇額娘沒有發現我們之前,一定要出城。等我們出城了,她就找不到我們了。”

杏花笑道:“如今老佛爺一心都在戰事上,哪裏有時間和精力來管公主。老佛爺好像已經快三個月沒有召見公主了,看來都是被朝中事給絆住了,隻怕早已忘了公主和大人之事。”

這話翎兒喜歡聽,她嘻嘻笑了笑,道:“總算等到這天了。如此說來,我還得感謝洋人,若不是他們打進來,我和誌淩還不知要等到何時才能相見。誌淩一人遠在邊疆,也不時常給我寫信,我真不知他現在如何了。”

杏花笑了笑,側頭看著她,歪著腦袋,道:“等我們出了城,公主很快就可以見到大人了。到時候,公主就質問大人,為何總是不給你寫信,近年來身子可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