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黑題詞郵票與軍功章(1 / 3)

“京都老蔡記”全稱是“京都老蔡記餛飩館”。

這個‘京都’與島國的那個毫無關係。‘京都’稱呼來自於相鄰的汴梁市,汴梁是北宋的都城,又稱東京,京都。曾經是中華最繁榮的朝代,外國人曾寫過一千年前世界的中心是汴梁,2000年世界的中心是大蘋果。可見千年前汴梁的繁華。南宋孟元老還專門寫過一本《東京夢華錄》來追憶汴梁的繁華,書中的美食更是重點。很遺憾當中隻有灌湯包,沒有蒸餃。

所以老蔡記很難是真的從宋朝傳承至今的,不過也是百十年的老字號了。公私合營時和葛記燜餅,合記燴麵一起和中州飲食公司合營,收歸國有。中州人喜歡把這三家老字號店稱為“老三記”。一直是中州美食的代表。

不過王曜現在非常後悔來蔡記,現在才11點多,居然已經人山人海。大堂裏四五十張桌子坐的滿滿的,每張桌子後麵都站了十幾個人等著排位。媽媽去開票了,兩籠蒸餃,兩碗雞絲餛飩,總共五塊多,可真不算便宜。

雖然大廳裏站了十幾個服務員,但是她們可不管送蒸餃,送餛飩,每人手上一塊抹布,隻負責擦桌子,而且還是坐下的人不催堅決不擦。

好容易劉雅帶著王曜搶了兩個板凳,留下王曜守位置,劉雅自己去領蒸餃。光排隊就要一個多小時。等王曜吃上蒸餃,已經快1點了。早就餓過了,王曜勉強吃了七八個,味道確實比記憶中的更好吃,麵皮筋道,餡料香甜,咬上一口,肉餡中預先打好的皮凍早已化作肉湯,感覺每嚼一口都有肉湯從餡料中爆出來一樣,豐富的口感迅速充滿口腔。籠屜裏鋪的是鬆針,蒸餃帶著一種植物的清香。真的是好吃的不行。唯一的不好就是需要等待的時間太長,王曜吃不下了。八十年代可沒有什麼塑料袋讓你打包。看著剩下的七八個蒸餃,劉雅可惜的不得了,她一個女人也吃不了這麼多,又沒有辦法帶走。

“兒子,再吃幾個吧。你不是說蒸餃好吃嗎?”劉雅蠱惑著兒子。

王曜麵有難色,不是我不願意啊,實在是人小肚子也小啊。

“媽。算了,吃不完就不吃了,不能吃壞了肚子啊。”王曜勸媽媽。

劉雅心疼啊,七八個蒸餃就快一塊錢了。自己要上幾個小時才能掙到啊,拚著命又塞了幾個,王曜害怕媽媽吃壞肚子,也連忙幫忙吃。最後這幾個蒸餃吃的真是痛苦無比。等座的人看著也是好笑不已。一會兒看到同伴拿了四籠蒸餃,也是搖頭不已,估計一會也要像這對母子一樣了,吃不完也要硬吃。

劉雅下午還要上班,回到家離接班就沒多長時間了,劉雅連忙把丈夫的二八自行車推出來,給兒子留下一塊錢,顧不上騎那麼大的車好看不好看,急急忙忙的走了。

王曜自己搬了把小竹椅坐在小院中,看著綠油油的泡桐葉子,聞著植物的清香,感受著風的輕柔。多少年不能在城市中享受到這種和大自然親近的機會了。好吧,雖然空氣蠻清新的,但是太陽還是蠻強烈的,王曜不一會兒就自己主動放棄了和大自然親近的機會。

手拿著《華夏簡史》,王曜卻久久不敢打開。心中的忐忑無以複加。

既然不敢看,那就再晚點看吧。王曜把自己積攢的零錢算了算,有三十幾塊,有過年剩下的壓歲錢,有積攢的早飯錢。王曜決定去郵市轉轉,不知道猴票多少錢。要是還是8分的話,就都買成猴票。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郵市有庚申年猴票,隻是售價完全超過了王曜的預期,據老板說去年單張猴票才3元多,不過今年猴票一路狂漲,已經漲到了30多元了。王曜手裏的錢隻夠買一張猴票的,現在30多,過十幾年最高時會漲到2萬多元,不過王曜沒興趣買。單張猴票最高也就是這樣了,如果是四方聯就可以考慮了。整版的根本就不用想了,猴票已經漲了,手裏有整版的現在根本不會出手。

老板也不是專門賣郵票的,老板的主業是報刊雜誌,這裏有全中州最全的報刊雜誌,老板在這間屋裏有個攤位,看著郵友們天天在這裏交流,加上旁邊就是郵電所,老板才順便賣賣郵票。如果老板知道以後猴票的價格,想想天天從他手裏流出的猴票,不知道以後老板會不會後悔。

王曜翻翻老板的郵冊,裏麵沒有幾張好郵票,天天在郵市裏,這麼多集郵愛好者,好郵票早被挑走了,王曜根本沒有撿漏的機會。最後王曜還是選了一套宮燈的郵票,1塊錢。總算沒白跑腿。至於什麼祖國山河一片紅,王曜根本沒有想過。因為就算有也是高價,王曜現在不是來集郵,是想撿漏掙錢的。郵市裏的愛好者哪個不比王曜更懂郵票的價格,王曜很無奈。老板還有一套梅蘭芳,要價400元。也根本不是王曜現在能染指的,還是看看得了。

王曜還是有點失望,不過也不是很在意,就算現在能夠買到猴票,在未來的幾年也都不會有很好的收益,要到92-93年第二次郵市大波動才會有出手的機會,現在才1987年,還有五年的時間,更會浪費很多機會。特別是明年的物價闖關,各種物價瘋狂上漲,也是一次暴利的機會。如果自己能夠大一點或者出身家庭更好一點,大一點可以去南方闖蕩,出身家庭好一點可以輕鬆的憑借身份在計劃內和計劃外輕鬆輾轉騰挪,多少人不就是憑借身份賺的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年齡和身份是天生注定的,由不得王曜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