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傳到天子的耳裏,後果當然不堪設想,當時是唐德宗在位,便派侍衛去逮捕這個和尚。侍衛拿了聖旨尋找到岩洞,正好瞧見和尚在洞裏舉炊,侍衛便在洞口大聲呼叫:“聖旨駕到,禮敬迎接……”這個懶瓚禪師裝聾作啞,毫不理睬。
侍衛探頭一瞧,隻見禪師以牛糞升火,爐上燒的是石頭,火勢越燒越熾,煙火彌漫,整個洞裏洞外黑霧繚繞,熏得禪師涕泗縱橫,侍衛看了告訴他:“大和尚,你的鼻涕流下來了,為何不擦一擦?”
“我才沒有這個閑空為俗人擦鼻涕呢!”
禪師邊說邊夾起炙熱的石頭,一口吞了下去,連口讚道:“好吃!好吃!”侍衛見狀,不禁瞠目驚奇,看到他一副津津有味的模樣,也流下口水,一旁說道:“老和尚,什麼東西這麼好吃?”
這就是味道。侍衛無法如願,隻好回廷據實以告,德宗聽了,十分感歎地說:“如此和尚,真是人間之福啊!”
禪的味道必須細細去品玩,才能體會其中的妙味!
(四)禪詩
曆來有許多含義深遠、耐人尋味的禪詩,大都是悟道的禪師們對悟境的抒發,每一首詩都表現著圓滿純熟的生命,譬如:
蠅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處幾多難;
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平生被眼瞞。
這首詩描寫的是我們被光怪陸離的現象界迷惑了,就像蒼蠅迷於紙窗上的光芒,隻知一味向前衝鋒,不知懸崖勒馬、回頭是岸,等到幡然省悟時,已經徒費了多少歲月。描寫回頭人生的寬闊、轉見生命通達的禪詩,在禪師們的語錄中比比皆是,列舉兩首膾炙人口的禪詩: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以及:
萬事無如退步人,孤雲野鶴自由身;
鬆風十裏時來往,笑揖峰頭月一輪。
這兩首詩表現禪者恬淡無爭,以退為進的睿智,也流露出禪者隨緣放曠,任運逍遙的豪邁胸襟。以其無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以退為進而宇宙莫有能阻擋者,可惜世間的眾生隻熙熙攘攘於前進,而不能享受禪者這種退步的本自具足。
另外,朱元璋年輕當小沙彌時,也有一首氣度恢宏的禪詩:
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間不敢長伸足,唯恐踏破海底天。
語氣磅礴雄邁,頗有帝王之勢,朱元璋日後成為九五之尊,也就不足為奇了。
以上是從各個角度來透視禪師的藝術生活裏所呈現的禪境。禪容易學,但是禪也不容易領會。唯有把平淡、瑣碎的生活藝術化、禪味化,進而升華成一幅禪的畫、一首禪的詩,才能讓自己徜徉於禪園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