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滅唐稱帝的一代梟雄朱溫就這樣被自己的親兒子殺死了,對於朱溫及其建立的後梁,大文學家歐陽修在修五代史時給了一個極嚴厲的評價說是‘天下惡梁久矣’,認為朱溫是曆史上第一的惡人,所以給他寫傳就是讓人們以他為反麵典型,警示世人不去為惡。其實曆史上像朱溫這樣的統治者還少嗎?朱溫篡唐,唐朝後期民不聊生,她不是被朱溫推翻也會是被李溫或劉溫推翻;朱溫嗜殺,而哪一個帝王又不是踏著鮮血上位的;朱溫好色,曆史上有多少皇帝不好色呢?朱溫隻不過是在好色這一項做得過分了一點,與兒媳婦上了床,突破了中國封建時代的倫理觀念。其實朱溫之死主因還是封建王朝內部爭權鬥爭所致。
郢王朱友珪殺死了自己的父親朱溫,第二天,也就是六月初三就向後梁各鎮用梁太祖朱溫的名義發出詔書,詔書稱:“博王友文謀反,派兵衝入宮中,欲謀殺朕。朕依賴友珪忠誠孝敬,帶兵殺敗叛兵才得以保全。但朕由於驚恐病情加重,現命令朱友珪主持軍隊及國家事務。”同時朱友珪派出供奉官丁昭博馳往東都大梁傳達命令給均王朱友貞,要他殺死博王朱友文。韓勍還給朱友珪出主意,要他大量取出府庫中的金銀發給各軍及百官借此來取悅他們。
均王東都留守馬步軍都指揮使朱友貞接到朱友珪的命令,要他殺掉朱友文。他本也對以婦人取悅父王的朱友文沒有好印象,於是便派兵拿住朱友文梟首處死。將首級交與來使丁昭博回洛陽複命。
六月初五,丁昭博回到洛陽,朱友珪見到朱友文的首級,確認朱友文已死,這才為朱溫發喪,並向百官出示偽造的先帝遺詔,宣布由郢王朱友珪即皇帝位。朱友珪當了後梁的皇帝,沒了梁太祖朱溫的鐵腕治理,不久後梁內部就出現了混亂。
先是許州軍士多次報告有事變要發生,可匡國節度使韓建不去了解情況,也不做準備。六月二十日,馬步都指揮使張厚突然發動叛亂,殺死了韓建。朱友珪也不敢追究,二十八日竟封叛亂者張厚為陳州刺史。
天雄節度使羅周翰年幼懦弱,天雄軍軍府大事都由牙內都指揮使潘晏主持。北麵都招討使、宣義節度使楊師厚駐軍在魏州,長期以來就想當魏博軍節度使。但是因為羅周翰的父親和太祖朱溫是八拜之交,而且其兄羅廷規是朱溫的女婿,楊師厚懼怕太祖的威勢不敢動手。朱溫去世楊師厚沒了顧忌,便把牙內都指揮使潘晏招到他借住的銅雀驛逮捕並殺了他,然後公然進駐天雄軍府衙辦公治事。朱友珪不敢得罪楊師厚,七月初七隻好頒布製書封楊師厚為天雄軍節度使,而把羅周翰調去宣義軍任節度使。
公元912年七月初二,朱友珪宣布大赦天下,這是每個皇帝登基後都要做的事,以示新皇對黎民的恩寵。接著朱友珪就任命韓勍為侍衛護軍使並兼任匡國軍節度使;尊吳越王錢鏐為尚父;任命均王朱友貞為開封府尹、東都留守。七月二十一日,後梁宣布取消建昌宮使,以河南尹張宗奭(張全義)為國計使,凡天下錢糧原來歸建昌宮管的全部歸他管理。
朱友珪當了後梁皇帝,利用金錢和官位想拉攏朝中百官支持他,可是盡管這樣還是有許多舊將不服朱友珪。表現最突出的就是護國節度使冀王朱友謙。告哀使來到河中,朱友謙淚流滿麵,說道:“先帝幾十年創建的事業,突然一日就宮廷生變。這壞事聲聞於外,我充為朝廷藩鎮,內心感到恥辱。”朱友珪下詔封朱友謙為侍中、中書令,並寫詔書為自己辯解,並召他到東都去。朱友謙對來使說:“你們所擁立的是什麼人啊?先帝去世不理喪事,我要到洛陽去問他的罪,不用他召我去!”朱友謙字德光,原名朱簡,殺陝州節度使王珙歸附大梁,是朱溫的另一個幹兒子。
既然朱友謙不奉詔書,朱友珪隻有派軍隊去討伐他。八月二十三日,朱友珪派韓勍為西麵行營招討使帶兵去討伐河中(治所在今山西永濟)。朱友謙答應獻出河中歸附李存勖,並派人向晉軍求救。九月初三又改命康懷貞為河中招討使,韓勍任副使進討河中。
康懷貞和忠武節度使牛存節合兵五萬屯駐在河中城西,猛烈攻打河中。李存勖派出大將李存審、李嗣耾、李嗣恩救援朱友謙,在胡壁(在今山西萬榮縣境內)打敗了後梁軍,解了河中之圍。
朱友珪稱帝後因為兵部尚書、知崇政院事敬翔是父親朱溫最信賴的人,因此有所忌憚,就想解除他崇政院職務,又怕喪失眾望。於是先任命敬翔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然後再解除了他的崇政院職務,而任命戶部尚書李振為崇政院使。敬翔當然明白朱友珪的意思,從此就稱病不出了。
公元912年十月,梁將康懷貞帶兵再次進攻河中,朱友謙又向晉軍告急。李存勖親領大軍由澤州、潞州方向向西開進,在解縣(屬今山西運城)遇到康懷貞的梁軍,大敗後梁軍,斬殺梁軍千餘人,追至白徑嶺而還。梁軍解圍,退保陝州。朱友謙親自到猗氏縣拜謝晉王李存勖,朱友謙拜李存勖為舅舅。李存勖擺酒招待朱友謙,並留宿朱友謙在自己帳中,第二天仍擺酒相待,對他非常親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