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以上這些成績,我似乎成了一名專家學者,到高校講課,多次參加全國性學術交流並獲獎,還隨高校學術訪問團,出行至台灣、香港、海參崴等地。我的這些成績是怎麼出來的呢?我又如何處理工作與愛好的關係呢?白天的工作中,起草文件、寫總結、接待來訪、安排活動等,事情已經非常多,我的寫作時間一般都安排在晚上。夜深人靜時,老婆小孩已經入睡,我偷偷爬起來,盡量不發出聲響,來到寫字台前,開始翻閱資料、思考、筆耕。為了不影響家人,我把台燈的光亮用硬板紙遮得緊一些。這是1998年以前的生活情況。從1976年到1998年的22年時間裏,我們一家三口住在隻有2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裏,兒子的床和大人的床中間隻隔一道布簾。上半夜,兒子要做作業,寫字台歸他所有,我有時在旁邊指導他學習;下半夜,腦海中文章的思路已經成型,我就又爬了起來,趕緊把想到的幾點記下來……每次,不管多遲睡覺,早晨5時半,我又會準時醒來,第一件事是打開收音機,聽各地早新聞。晚上,看每天的《寧波新聞》和《新聞聯播》,也是我的“必修課”。此外,通常還要翻一下當天的報紙,諸如《寧波日報》《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以此來把握一些宏觀的經濟信息。看報紙時,手邊總少不了放一把剪刀,看到好的精彩的文章,便把它剪下來,做成剪報,以後每次回看,總是受益匪淺。平時生活中,我一不抽煙,二不喝酒(除去應酬),三不唱歌,實際上,工作之餘,我把所有時間都用在了“寫論文”這件事上。每次吃過晚飯,一家三口擠在一間小房子裏,充分利用空間,又錯開時間,各做各的事,倒也其樂融融。1998年,國家商品房政策放開,我們買了一套兩居室的房子,終於改善了居住條件。這時候,兒子也去外地讀大學了,我迎來了寫作上的高產期,許多得獎論文,就是在那個4年中寫就的。這裏,我也要感謝我們局裏領導和同事的支持與幫助,沒有一個寬鬆的環境,沒有與外界交流的機會,我肯定也做不成這許多事。
兒子王宏斌受我的影響,從小學習認真、刻苦,學習成績優異。1998年,參加全省高中會考以9A成績為全省第一,當年保送全國重點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對於兒子的教育,我可謂不惜重金,隻要學習上需要的,我就會為他做到。比如,他去上大學,我就為他買了計算機、打印機。他去攻讀碩士了,我又為他買了一台東芝筆記本電腦。如今的他已是華南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專業學士、浙江大學計算機軟件工程碩士,在各種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也有近10篇了。我們父子倆,都把得來的稿費,一筆筆記下來,存入同一張銀行卡,需要買書的時候,就從這張卡裏支取。說實話,兒子剛上大學時,還需要我指導論文;現在的兒子,已令人刮目相看了。
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