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心靈交融 10. 你不是小流氓
謝亞芬
案例背景
前不久,我班轉入一名叫楊的男生,剛到新環境,他表現得非常老實,但一段時間後卻做出了許多不友好的舉動。許多女同學跑來向我告狀:“楊說我是王的女朋友”、“平時楊常常無故拉我的辮子”、“楊說我愛小勇”、“楊是小流氓”等等。於是,我找他詢問。但當我把他叫到身邊時,他總是低頭不語,怎麼也不說話。
案例過程
這天上語文課,我們用“美”字組詞。許多同學都紛紛回答:美麗、美好、美妙——看到大家熱烈又認真的發言,平時表現無精打采的他也一下子興奮起來,高高舉起手。我叫他回答,他早已急不可待:美容、美女、美腿、美胸,一口氣就是一大串。頓時,全班同學大笑起來,教室裏一片嘈雜。看著這被他攪亂的課堂,看著他那得意的神態,我漲紅了臉,怒火上升。我真想大聲嗬斥,但最終還是控製住了自己的情感。我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微笑著對他說:“你很會想像,說出了這麼多大家想也想不到的詞語,從這些詞語中告訴我們,人體處處是美,人們也不斷地在追求美,我們小學生也應該學會欣賞美,追求美。”孩子們聽了這番話,都信服地點點頭。就這樣,一個一觸即發的矛盾衝突悄然化解了。
課後,我把他叫到了身邊。我故意先跟他說些他感興趣的話題。如捏橡皮泥、製作航模等。等他樂於跟我開口交談時,我就直奔目標:“楊,你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今天課堂上你組出來的詞連老師也想不到,你真會動腦筋。但老師也覺得你有一點特別不好。”我故意把“特別”兩字拖長。他迫不及待地問:“老師,我哪裏不好?”“你在平時常說什麼‘我愛你’‘你喜歡他’之類的話,老師覺得不太好。再如‘美腿’‘美胸’之類的詞,雖說沒錯,但老師也覺得小孩子說這些話非常不合適,你覺得呢?”“怪不得她們都罵我小流氓!”他很認真地回答。“你不是小流氓,但你確實說了一些小朋友不應該說的話。從今天起,別再說那些類似的話,你就會成為一個好孩子。你能做到嗎?”他點頭表示能做到。然後,我看著他一蹦一跳地走出教室,我認真思考起來:楊還是個孩子,單靠簡單的一次談話想必不能如我所願……
此後,我時常默默地關注著他的一言一行。對他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正確言行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對他的一些不正確的做法,給予及時指導。同時,我與他的家長也取得了聯係。針對他那不早熟的“早熟”,我建議家長盡可能抽時間陪孩子談心、做遊戲,盡可能陪他做些富有童真、童趣的活動。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這個孩子終於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他不但和女生能打成一片,還有了不少男生朋友。
案例反思
這個男孩所表現出來的問題,其實是一種與他自身年齡不相符合的行為,是一種單純的“模仿”和喜歡“自我表現”的行為。他並不知道自己做法的不恰當。如果當時在課堂上將他怒斥一通,雖說強行壓製了他言詞的不當,但與此同時也扼殺了他思維的火花,這樣做,勢必會在他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使他美好的情感蒙上灰色。發現問題後,如果再不注意和了解他的行為,也不及時幫助他糾正錯誤,隨著年齡的增長,將來可能會出現更為嚴重的問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采取科學的教育方式,營造良好的氛圍,通過積極的教育和適當的心理谘詢幫助孩子消除不適當的行為,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當然,成功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它凝聚著教師的包容、關愛和執著,也離不開社會、家庭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