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心靈交融 15. 發現“情書”以後
陳珍珠
案例背景
“報告!”隨著聲音,進來了兩位女同學——我班的芳芳和佼佼。她倆來到我跟前,欲言又止。“有事嗎?”我好奇地問。芳芳從包裏拿出了一封信和一包麵巾紙,說:“這是中午放學回家時,不知誰把它悄悄地塞進了我的袋裏。”“哦?這是一封信麼。你看過嗎?”我邊問邊接過信和麵巾紙,芳芳默默地點點頭。“是誰寫的?裏麵寫些什麼?”“這……”芳芳露出為難的神色,這時佼佼在旁邊插話:“陳老師,您看一下就知道了。”“我能看嗎?”芳芳點了一下頭。使兩個孩子這麼神秘又為難的信是怎麼樣的呢?於是,我打開了這封信。
案例過程
“親愛的芳芳同學:我愛你!我早就想對你說這句話了,但一直不敢說,今天,我大膽地說出來,希望你能接受我。這幾天,我看到你感冒,經常流鼻涕,就送你一包麵巾紙。請不要告訴其他同學。”落款是“小剛”。哈,原來是一封“情書”!
看了這封信,我既震驚又生氣,同時又感到好笑。震驚的是,在自己的班級裏竟然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生氣的是,小剛平時經常不遵守紀律,但料不到他對女同學的關心卻是那麼細膩;好笑的是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竟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愛意。我問芳芳:“你把這件事告訴老師,是想請老師幫助你解決這個問題,讓他以後不要再做這種事情嗎?”“是的。”於是我告訴她們,不要把這件事告訴其他人,相信老師能把這件事處理好。她們答應後,高高興興地離開了。
學生離開了,我的心裏卻不能平靜,我真想把小剛叫來,狠狠地訓一頓,可又一想,訓一頓有用嗎?這樣隻會讓小剛產生逆反心理。小剛的舉動,是出於多情少年內心所萌發的情愫,還是單純地模仿電視、小說中的一些情節呢?我得找他了解一下。
下午放學後,我把小剛叫到了辦公室。我從抽屜裏拿出了這封信和麵巾紙,他一看到, “刷”的一下臉就紅了。我對他說:“別怕,能對老師說說,你為什麼要寫這封信嗎?”他支支吾吾地說:“我……我喜歡她。”我又問他:“你為什麼喜歡她呢?”“她成績好,人又長得白。”這時,我才明白,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口中的“愛”,實際上是由於對一些學習成績拔尖的學生或班幹部的羨慕而產生的好感。“你為什麼要送麵巾紙給她呢?”“我發現她感冒,已經好多天了,總是在用餐巾紙擦鼻涕,我想她需要這個,所以就送她這個嘍。”聽到這裏,我首先肯定他能關心同學,想得周到。同時,我指出了他的不妥之處,我告訴他,小學生不應該寫這樣的信。開始,他還不服氣,說:“難道我喜歡一個人錯了嗎?”我說:“喜歡一個人,並沒有錯,問題是你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喜歡。你寫了這封信給芳芳,給她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負擔,使她不知怎麼辦才好,給她帶來了煩惱。你覺得,這是喜歡她還是害她呢?”說到這裏,小剛低下了頭。隨後,我又和他探討了如何與同學正常交往的問題。並借給他一本關於男女同學正常交往的書。此後,我又以“男女同學如何交往”為主題召開了一次別開生麵的主題班會。
班裏再沒發生“情書”的類似事件。
案例反思
在校小學生寫“情書”之類的事時有發生。班主任碰到了這類事,該用怎樣的方式去教育引導學生呢?如果過分嚴格地管製,就容易引發年少氣盛的學生的逆反心理。實際上這些小學生並不知道什麼是愛,隻是盲目地模仿電視、小說中的一些情節罷了。遇到這種情況,教師一定要慎重解決,及時引導。要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真心傾聽他們的訴說,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隻有這樣才可能知道學生最真實的想法,從而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妥善地解決這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