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成長煩惱 8. 嗬護孩子那顆脆弱的心
肖秀萍
案例背景
星期二早上,我一進辦公室就看到桌麵上有一封寄給我的信,會是誰呢?我驚奇地拆開了信封,信是這樣寫的:
肖老師:
您好!最近身體好嗎?工作忙吧?您一定猜不到是我給您寫的這封信吧?離開您將近三年了,我已成長為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您還記得我嗎?還記得我偷了書法班一位同學的毛筆的事嗎?……
案例過程
那是三年前的事了:那天清晨,我邁著輕快的步子向教室走去,走到一半的時候,學校的教導主任把我叫住了,對我說書法室有一枝很貴重的毛筆不見了,書法室是我們班學生負責打掃的,學校希望我能了解一下這件事。
怎麼辦呢?是一進教室就嚴肅地向全班學生通報這件事,然後讓大家檢舉揭發嗎?不行!這樣會鬧得人心惶惶,而且不一定能查出來,就算能查出來,這對那位一時犯錯的學生該是怎樣的打擊呀,全班學生今後會怎樣看待他?單獨找那幾位打掃衛生的學生進行詢問,讓他們自己承認嗎?也不行!這樣會傷了被詢問的同學的自尊心,而且處理不好,這件事將會給他的心靈留下難以抹去的陰影。那麼究竟怎樣才能把事情處理得更好呢?
我苦思冥想了好一會兒,眉頭漸漸舒展開了。於是,我像往常一樣麵帶微笑地走進教室,給學生上思想品德課。在總結課文時,我說道:“同學們,學完《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這一課,我想起上課前教導主任和我說書法室有一枝毛筆不見的事,現在請你們想想,那位丟失毛筆的同學現在的心情會是怎樣的?”等學生們紛紛發表看法後,我接著說:“同學們都說得很對,對於我們喜歡的東西,一旦丟失了,心裏會多難過!那枝毛筆不知道是不是我們班哪位同學借用了?如果是的話,請你盡快還給他,好嗎?如果你不好意思直接還給他的話,你可以把毛筆悄悄地放到我的辦公桌裏,我替你還給他。”說完,我就宣布下課了。
話是這麼說,但那個學生會不會拿出來,我還是沒有把握。下午一到辦公室,我急忙拉開抽屜,沒有毛筆。第二天早上,我一到學校,就有幾個學生跑來告訴我:“老師,老師,有人把毛筆放到你的抽屜裏了。”聽到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我心裏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心裏想:孩子畢竟是孩子呀!他們的心靈都是純潔的。
事後,我一直沒有再追究這件事,想不到事隔那麼多年,那位拿了毛筆的學生會給我寫這封信,他在信末這樣寫道:
老師,謝謝您當年能說我是借用而不是偷!當時我家的生活很困難,爸爸身體不好,整天躺在床上,爺爺奶奶年紀又大了,我和哥哥年紀小還在讀書,全家人的生活全靠媽媽一個人賣菜的錢來維持。我當時很喜歡書法,可我買不起一枝像樣的毛筆。所以,一時鬼迷心竅就拿了別人的毛筆,事後,我非常後悔!我很想把毛筆拿出來,可又怕同學們知道後說我是小偷;不拿出來又辜負了您平時對我們的教育,而且,我的母親也常常叮囑我和哥哥說:“人窮不能誌短”。就在我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是您想出了這個好辦法,不僅給了我改正錯誤的機會,還保護了我的自尊心。我今天給您寫這封信,不僅是向您承認當年的錯誤,而且還對您表示深深的感謝!感謝您讓我這輩子都能挺起胸膛做人!
案例反思
我很慶幸自己當初能夠妥善地處理這件事。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就是我們成年人,包括偉人都不免會犯錯誤。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對待青少年的錯誤行為像對待成年人一樣進行指責和譴責,那麼青少年敏感的心靈中就會長時間的、甚至終身留下傷痕。”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懂得了:孩子的心理既敏感又脆弱,且極易受到傷害。當孩子犯錯誤時,誇大其辭的責怪隻會讓孩子過於內疚和羞恥,而不會促使其改正。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善於抓住學生內心情緒的波動,抓住時機進行正麵教育。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兒童的心靈是敏感的,它是為著接受一切好的東西而敞開的。”讓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來嗬護孩子那顆脆弱的心吧!
馬卡連柯也說:“要盡可能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如何處理好嚴格要求與保護自尊的關係是班主任工作中一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