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成長煩惱 14. 一封匿名信(1 / 1)

三 成長煩惱 14. 一封匿名信

吳晨媚

案例背景

學生M因為想買“水滸英雄卡”而偷了同學十元錢,事後他知道錯了,想把錢還給同學,卻又害怕被老師和同學瞧不起。這件事情最終在家長的幫助和老師的配合下,通過一封匿名信獲得了圓滿的解決。

案例過程

M的爸爸剛跨進家門,就被妻子一把拉進臥室。

“今天,我發現兒子書包裏有十個一元的硬幣。我問他是從哪兒來的。一開始他還死不承認,被我打了一頓,才承認是同學的錢。再問他為什麼這樣做,就一聲也不吭了。現在正被我關在小房間裏閉門思過呢!”M媽媽一邊說一邊抹眼淚,“兒子怎麼會變成這樣呢?才讀二年級就小偷小摸,你說怎麼辦呢?”

“你呀,脾氣太暴躁。兒子被你一打還會說真話?”M爸爸說著也皺起了眉頭,“我去跟他好好談談。”

小房間裏很安靜,M一個人呆坐在寫字台前。爸爸進門後,順手拉了一把椅子坐在了M的身邊:“兒子,爸爸以前也犯過很多的錯誤,包括現在也常常一不留心就做錯事情。大人都要犯錯,更別說像你這樣的小孩了。媽媽剛才因為一時生氣打了你,現在她也非常後悔呢!”

M低著頭輕聲說:“我沒有怪媽媽,其實我現在也挺後悔的。當時我隻想去買幾張‘水滸英雄卡’。爸爸,現在我想把錢還給同學,可又怕被老師批評,被同學譏笑。”

“你肯改正是對的,那些錢也必須還給同學。我來幫你想個好辦法。”爸爸鬆了口氣,眉頭也舒展開了,“我們請吳老師把錢還給那位同學吧!”

“這怎麼行呢?老師肯定要批評我的,不行!”

“你給吳老師寫一封信,把事情的經過告訴她,請求她的原諒,並請她把錢轉交給同學,不就好了嗎?”

“可是吳老師認識我的字,被她知道是我拿了同學的錢,以後一定會不喜歡我的,還是不行!”M搖搖頭。

“這樣吧,用電腦寫一封匿名信,把錢藏在信封裏,吳老師就不知道是誰了吧?”爸爸繼續為他出主意。

“這個辦法好!”M來了興趣,“現在就幹吧!”他打開電腦,開始敲擊鍵盤。

爸爸則趁機回到臥室,把“戰績”向妻子說明了一番。M媽媽覺得很有道理,又覺得有必要與吳老師聯係一下,好讓老師對明天的事也有個心理準備。她立即撥通了老師家的電話,把兒子的事如實講了一遍。吳老師非常支持他們的想法和做法,表示一定協助做好工作,不讓孩子有任何心理壓力。

M的信很快就寫好了,爸爸幫他修改了幾個詞句後,將信連同十個硬幣一起裝入信封,M小心翼翼地封上口。爸爸也假戲真做,特地囑咐他:“明天一定要趁老師不在辦公室的時候,悄悄放在吳老師的桌上,這樣保證萬無一失。”M高興地點點頭。

第二天,吳老師拿著一封信走進了教室,語重心長地說:“今天我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使我既吃驚又高興。現在我把信念給大家聽。”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隻有M紅著臉,低著頭。吳老師看了大家一眼就開始讀了起來。

讀完信,教室裏的猜測很多。吳老師繼續說:“我們用不著猜他是誰。這位同學既然已經承認了錯誤,我們首先應該表揚他,表揚他這種知錯就改的精神!”教室裏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M的頭也抬起來了,也跟著一起鼓起掌來。丟錢的同學從老師手上領回十元錢後,教室裏也不再有議論的聲音了。

沒有想到下課以後,M主動來到辦公室找吳老師,告訴老師自己就是寫信的人。吳老師非常驚訝,但又笑著說:“現在你就不擔心我不喜歡你了嗎?”

“我想你一定會原諒我的!”M自信地說。

案例反思

依靠一封匿名信,事情出乎意料地圓滿解決了。M家長決定借這個機會開始對孩子進行“正確對待零花錢”的教育。除了給孩子講節儉的故事和道理以外,每周還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但要求他仔細記好每一筆收支賬目,每月底幫助孩子分析哪些花費是有必要的,哪些是浪費的,以指導孩子以後能正確、有意義地使用零花錢,效果十分好。

小學階段的孩子其實已經有了初步的獨立和消費欲望,希望能夠自己做主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時候的家長在生活中應該經常向孩子灌輸“金錢來之不易”的思想。不管經濟狀況有多好,千萬不可以無計劃地給孩子亂花錢,一定要指導孩子正確使用零花錢,初步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其實給孩子零花錢,目的不是讓他去消費,而是給孩子一個接觸社會的機會,畢竟你的孩子總有一天是要獨立生活的。假如在孩子習慣了亂花錢之後再教他如何節儉,倒不如在孩子不會花錢之前就教會他如何合理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