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綿綿愛心 5. 我幫學生撒了謊
袁鑒梅
案例背景
每逢聽到學生撒謊,我就會怒火中燒。可今日為何幫著學生撒謊呢?那一天,班級裏出現了小小的失竊,數額一元九角,外加一隻漂亮的皮夾子。據學生講,在第一節課之前還拿過。我想此時“小偷”插翅也難逃,就暗示此人跟我聯絡。誰知“小偷”心存僥幸,遲遲不肯拿出來。學生們一致要求捉賊拿贓。短短兩分鍾皮夾子出現了,錢卻不翼而飛。教室裏一下子像炸開了鍋。那個被查到拿皮夾子的學生矢口否認。
案例過程
見機不妙,我趕緊帶著這個學生離開了教室,來到了隻有我們兩個人的地方。
沉默,很長時間的沉默。我埋頭批改著作業,她眨巴著無神的眼睛。我突然說:“你用錢買了什麼好東西?”她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說出了實情。寂靜,死一般的寂靜。我緩和了語氣說:“在這之前班上少東西時,我就曾暗示過,犯了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錯不改。聽其他人說,幾天前你一天用去了20元,錢從哪裏來的?”一連串的事實擊垮了她的心理防線,豆大的淚珠滾落下來。她用乞求的目光看著我,一改往日的無動於衷:“請你不要告訴我媽,她為我已經氣得生病了……”我的氣全消了,我覺得已經達到了教育的目的,便答應了她。
這件失竊事情怎樣向學生交代呢?和她討論之後,我決定拿出一元九角錢墊付給失竊者,並以美麗的謊言瞞過所有的人,讓她有信心重新做人。不知是真情感動了她,還是美麗的謊言感動了她,突然,隻聽到“撲通”一聲,她跪在我麵前……
從教十多年,我第一次受學生這樣的“厚禮”。當時,師生淚眼朦朧。以前我隻是在書上讀到過、在電視上看到過。如今這感人的一幕就在眼前,我怎能不為之動容?
從這以後,她一次也沒有拿過同學的東西,聽她媽媽說,她在家裏也聽話了,還常幫著媽媽幹家務,她懂事了。
案例反思
教育方式有很多,但教育隻有在達到內心深處後,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在教育過程中,如果一味地以說教為主,缺少人情味,缺少一片愛心,學生迫於壓力,也許能做出一些讓教師相信的反應,但卻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即使有教育效果,也是短時間的。反之,我們應以信任和關愛來感動她,促使她在通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找到改正的途徑,堅定她改正錯誤的信心。這樣的教育結果才可能會持久。